1、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简介简介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为子宫的非肿瘤性病变,多发生于30岁-50岁经产妇,常合并内异症(15%)和子宫肌瘤(约50%)。虽对尸检和因病切除的子宫做连续切片检查,发现10%-47%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但其中35%无临床症状。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不同,但均受雌激素的调节。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子宫腺肌病的病因 1. 子宫腺肌病患者部分子宫肌层中的内膜病灶与宫腔内膜直接相连,故认为内异症由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生长所致。2. 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失。3. 内膜基底层缺乏粘膜下层,内膜
2、直接与肌层接触,缺乏粘膜下层的保护,使得解剖结构上子宫内膜易于侵入肌层。4. 腺肌病常合并子宫肌瘤和内膜增生,提示高水平雌孕激素刺激可能为原因之一。病理病理 异位内膜在子宫肌层多呈弥漫生长,累计后壁居多,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剖面见子宫肌壁显著增厚且硬,无漩涡状结构,于肌壁中见增厚肌纤维带和微囊腔,腔内偶有陈旧性血液。少数腺肌病病灶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似肌壁间肌瘤,称为子宫腺肌瘤,因局部反复出血导致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故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手术时难以剥出。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症状症状 部分无症状,或轻微不适,部分症状比较严重。 月经失调月经失调
3、: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紊乱、经量增多,严重时导致贫血。 进行性痛经进行性痛经: 经期剧烈的绞痛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整个经期,随年龄增长不断加重。初期服用止痛药可缓解,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无法耐受,继续进展会造成痛经时间延长、直致非经期的持续疼痛。 性交痛性交痛 。 经期之间的出血经期之间的出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体征体征 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无症状者有时与子宫肌瘤不易鉴别。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子宫腺肌症的诊断2、血清血清CA125 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在检测疗效上有一定价值。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1、药物治疗药
4、物治疗 药物止痛治疗 对症状较轻的患者,选择在痛经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如芬必得、消炎痛或萘普生等对症处理。 激素治疗 对于明显痛经的患者可以用激素治疗,如左炔诺孕酮缓释的宫内节育器(曼月乐),芳香酶抑制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子宫切除术(根治手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全子宫切除为首选,不主张部分子宫切除。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保守手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因子宫腺肌病往往病灶弥漫且与子宫正常肌肉组织界限不清,因此如何选择切除的方式以减少出血、残留并利用术后妊娠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子宫腺
5、肌症的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治疗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栓塞材料:PVA微球(300-500um)。 作用机制:异位子宫内膜坏死,分泌前列腺素减少,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降低复发率。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优势:介入治疗的优势:1. 非激素治疗: 不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月经周期产生影响。2. 保留子宫: 可以在不损伤子宫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情况下进行治疗。3. 创伤小、围手术期及住院时间短。4. 疗效确切: 根据国外各大中心10年的经验回顾,症状缓解的长期有效率在75.7%-92.9%,根据最新文献(2015)显示,随着技术和器材的改进,
6、3年随访期的临床有效率达到97%。5. 无严重副作用。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原理:介入治疗的原理:l 直接切断异位的子宫内膜血液供应,致其在短期内彻底缺血坏死。l 子宫腺肌症具有性激素依赖性,雌激素能促进异位内膜生长,切断腺肌瘤血供能组织雌激素经血流进入异位内膜组织,使局部形成一个类似绝经期的激素内环境,病变进一步萎缩。l 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血供显著下降,子宫内膜生长受到抑制,从而月经量减少,经期回复正常。 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介入术后反应及处理:介入术后反应及处理:l 疼痛疼痛:最长见得不良反应,88.66%患者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胀、坠痛,持续时间不等,给予止痛对症处理可缓解。l 发热发热:见于25%的患者,尤其肌瘤较大的患者,栓塞后一周内可出现低热(38左右),一般无需处理。l 下肢酸胀下肢酸胀:约60%患者栓塞后感觉双下肢酸胀乏力,可自行消退。l 提前绝经提前绝经:出现几率非常低,多见于接近更年期的女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