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定义定义 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脑瘫是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致残性疾病。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被一致公认和引用的脑瘫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被一致公认和引用的脑瘫定义与分型。定义与分型。小儿脑性瘫痪(一)我国对脑性瘫痪的定义(一)我国对脑性瘫痪的定义 1. 1. 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提出的定义(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提出的定义(19881988年)年)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 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
2、势异常。此定义为我国首次提出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此定义为我国首次提出的定义,定义,2020余年来被我国学者广为引用,具有重要余年来被我国学者广为引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的学术价值。小儿脑性瘫痪 2. 2.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提出的定义(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提出的定义(20042004年)年) 出生前到生后出生前到生后1 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此定义强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此定义强调脑瘫的发生可以由脑损伤所致,也可以由脑发调脑瘫的发生可以由脑
3、损伤所致,也可以由脑发育缺陷所致。育缺陷所致。小儿脑性瘫痪 3. 3.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定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定义(义(20062006年)年)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此定义既强调了脑损伤和发育缺碍及姿势异常。此定义既强调了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可导致脑瘫,也强调了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的发陷可导致脑瘫,也强调了脑损伤和发育缺
4、陷的发生时间可在婴儿期内。生时间可在婴儿期内。小儿脑性瘫痪 上述三种定义,经过全国同道的讨论,特别是儿上述三种定义,经过全国同道的讨论,特别是儿童康复医学专业工作者与小儿神经病学专业工作童康复医学专业工作者与小儿神经病学专业工作者的多次讨论,基本取得一致意见,即原则上采者的多次讨论,基本取得一致意见,即原则上采用第三种定义。用第三种定义。小儿脑性瘫痪(二)国际上的最新定义及(二)国际上的最新定义及对定义的讨论对定义的讨论 Rosenhaum P Rosenhaum P 等人等人20072007年在年在The Definiti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
5、n of Cerebral Palsy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一书一书中,提出了脑瘫的最新定义:中,提出了脑瘫的最新定义: 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脑性瘫痪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的非进行性损伤所致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损伤所致持续性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活动受限的一组综合征。脑瘫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的一组综合征。脑瘫常并发感觉、知觉、认知、交流、行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交流、行为紊乱、癫痫、继发性肌与骨骼问题。小儿脑性瘫痪 目前对于定义的讨论,主要围绕在如何表述脑发目前对于定义的讨论,主要围绕在如何表
6、述脑发育早期的损伤和发育缺陷时间界限上,即应界定育早期的损伤和发育缺陷时间界限上,即应界定为新生儿期内或婴儿期内。为新生儿期内或婴儿期内。 由于种族及个体差异,很难严格而统一界定脑发由于种族及个体差异,很难严格而统一界定脑发育早期的时间界限,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脑瘫的发育早期的时间界限,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脑瘫的发生应界定于婴儿期内。生应界定于婴儿期内。小儿脑性瘫痪三、发病率 脑瘫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约为脑瘫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约为1.51.544,平均约为,平均约为22。 脑瘫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各国报道不一,将脑瘫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各国报道不一,将1959195919921992年瑞年瑞典、澳大利亚、英
7、国和北爱尔兰脑瘫发病率进行比较,平典、澳大利亚、英国和北爱尔兰脑瘫发病率进行比较,平均在均在1.51.52.52.5之间。之间。 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1.81.844。19971997年至年至19981998年对江苏年对江苏等七省调查,等七省调查,1 16 6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1.92。小儿脑性瘫痪 从调查结果看,脑瘫发病率各国差别不大,城乡差别不大,从调查结果看,脑瘫发病率各国差别不大,城乡差别不大,男性略高于女性。男性略高于女性。 近近5050年来,由于产科技术、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年来,由于产科技术、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新生儿
8、死亡率、死胎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但脑瘫发病率新生儿死亡率、死胎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但脑瘫发病率并无减少趋势,重症脑瘫的比例有增多趋势。并无减少趋势,重症脑瘫的比例有增多趋势。 人们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抢救重危新生儿技术提高,使许人们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抢救重危新生儿技术提高,使许多过去很难存活的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得以存活,而这些多过去很难存活的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得以存活,而这些婴儿患脑瘫的机会明显高于足月儿和正常体重儿。婴儿患脑瘫的机会明显高于足月儿和正常体重儿。小儿脑性瘫痪四、病因四、病因 脑瘫的直接病因是在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脑瘫的直接病因是在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 /或发育缺或发育缺陷导
9、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陷导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 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前、脑损伤和脑发育缺陷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前、围产期和出生后。围产期和出生后。 有人用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因素进行分析。传统的观点认有人用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因素进行分析。传统的观点认为围产期原因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原因,近来认为为围产期原因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原因,近来认为70%70%80%80%的脑瘫发生于出生前,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原因不明。因此,的脑瘫发生于出生前,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原因不明。因此,近年认为对脑瘫病因学的研究应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的领近年认为对脑瘫病因学的
10、研究应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的领域。域。小儿脑性瘫痪(一)生前因素(一)生前因素 1 1、母体因素、母体因素 母亲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理化因素、妊娠期感染、先兆母亲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理化因素、妊娠期感染、先兆流产、用药、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糖尿病、弓形流产、用药、妊娠中毒症、外伤、风湿病、糖尿病、弓形体病、胎儿期的循环障碍、母亲智力落后、母体营养障碍、体病、胎儿期的循环障碍、母亲智力落后、母体营养障碍、重度贫血等。重度贫血等。 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都证实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料都证实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PVL)是脑是脑瘫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瘫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而感染是导
11、致而感染是导致PVLPVL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原因。 小儿脑性瘫痪 2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近年来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对脑瘫的影响很重要,双胞胎近年来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对脑瘫的影响很重要,双胞胎同时患脑瘫、家族中已经有脑瘫患儿再发生脑瘫的几率偏同时患脑瘫、家族中已经有脑瘫患儿再发生脑瘫的几率偏高。高。 有报道单纯共济失调型脑瘫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部有报道单纯共济失调型脑瘫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部分痉挛型双瘫、偏瘫患儿具有遗传倾向。分痉挛型双瘫、偏瘫患儿具有遗传倾向。小儿脑性瘫痪(二)围产期因素(二)围产期因素 1 1、患脑瘫的危险性随着出生体重偏离同胎龄标准、患脑瘫的危险性随着出生体重偏
12、离同胎龄标准体重的程度而增加,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患脑体重的程度而增加,低出生体重儿或巨大儿患脑瘫的几率可高于正常体重数十倍。瘫的几率可高于正常体重数十倍。 2 2、早产是目前发现患脑瘫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早产是目前发现患脑瘫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3 3、胎盘功能不全,缺氧缺血等被认为与脑瘫有关。、胎盘功能不全,缺氧缺血等被认为与脑瘫有关。小儿脑性瘫痪(三)出生后因素(三)出生后因素 新生儿期惊厥新生儿期惊厥 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败血症败血症 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 脑积水脑积水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 脑部感染脑部感染 低血糖症低血糖症 脑
13、外伤脑外伤小儿脑性瘫痪五、病理生理学改变五、病理生理学改变 脑瘫的病理改变很广泛,主要为脑干神经核、皮质、灰质脑瘫的病理改变很广泛,主要为脑干神经核、皮质、灰质团块的神经元结构改变以及白质中神经纤维变化及髓鞘分团块的神经元结构改变以及白质中神经纤维变化及髓鞘分离等。离等。 痉挛型双瘫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改变为主,多见于早产儿;痉挛型双瘫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改变为主,多见于早产儿; 不随意运动型可见基底节病变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不随意运动型可见基底节病变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共济失调型大部分为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痉挛型偏瘫主共济失调型大部分为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痉挛型偏瘫主要是对侧脑损伤。要是对侧脑
14、损伤。小儿脑性瘫痪 从原因分析病理变化主要有: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从原因分析病理变化主要有:发育障碍和脑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或损伤类型主要累及锥体系、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或损伤类型主要累及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三大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三大体系。小儿脑性瘫痪 (1 1)锥体系损伤:多为大脑皮层(灰质)的不同部位、锥体)锥体系损伤:多为大脑皮层(灰质)的不同部位、锥体束(白质)的不同部位损伤,早产儿多见束(白质)的不同部位损伤,早产儿多见PVLPVL。可引起躯干及。可引起躯干及肢体的随意运动障碍,主要为痉挛型脑瘫,临床可见全身性肢体的随意运动障碍,主要为痉挛型脑瘫,临床可见全身性瘫痪或不同部
15、位的瘫痪。瘫痪或不同部位的瘫痪。 (2 2)锥体外系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基底节、丘脑、海马等)锥体外系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基底节、丘脑、海马等部位,可引起随意运动障碍、肌强直、肌张力突然变化或动部位,可引起随意运动障碍、肌强直、肌张力突然变化或动摇不定,临床多见强直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锥体外系损摇不定,临床多见强直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锥体外系损伤多累及全身。伤多累及全身。 (3 3)小脑损伤:由于小脑不同部位的损伤,可导致共济失调、)小脑损伤:由于小脑不同部位的损伤,可导致共济失调、平衡障碍、震颤等,临床多见共济失调型脑瘫,累及全身。平衡障碍、震颤等,临床多见共济失调型脑瘫,累及全身。 上
16、述三大体系的损伤往往不单独存在,临床表现常以一种损上述三大体系的损伤往往不单独存在,临床表现常以一种损伤为主。伤为主。小儿脑性瘫痪六、分型六、分型 各国学者对脑瘫分类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分各国学者对脑瘫分类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分型原则大同小异。型原则大同小异。 根据临床神经病学表现、解剖学特征、运动障碍根据临床神经病学表现、解剖学特征、运动障碍的程度以及病理学和脑损伤部位进行分型。的程度以及病理学和脑损伤部位进行分型。 我国较为公认的脑瘫分型,是按照临床神经病学我国较为公认的脑瘫分型,是按照临床神经病学表现和瘫痪部位进行的分型。表现和瘫痪部位进行的分型。小儿脑性瘫痪1. 1. 第一届全国小
17、儿脑瘫座谈会提出的分型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提出的分型(19881988年)年) 制定了我国脑瘫分型标准制定了我国脑瘫分型标准 按临床表现分为按临床表现分为8 8型:型: (1 1)痉挛型()痉挛型(spasticspastic);); (2 2)手足徐动型()手足徐动型(athetoidathetoid);); (3 3)强直型()强直型(rigidrigid);); (4 4)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ataxiaataxia);); (5 5)震颤型()震颤型(tremortremor);); (6 6)肌张力低下型()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hypotonic);); (7
18、7)混合型()混合型(mixed typesmixed types);); (8 8)不可分类型()不可分类型(unclassifiableunclassifiable)。)。小儿脑性瘫痪 按瘫痪部位分为按瘫痪部位分为7 7型:型: (1 1)四肢瘫()四肢瘫(quadriplegiaquadriplegia);); (2 2)双瘫()双瘫(diplegiadiplegia);); (3 3)截瘫()截瘫(paraplegiaparaplegia);); (4 4)偏瘫()偏瘫(hemiplegiahemiplegia);); (5 5)重复偏瘫()重复偏瘫(double hemiplegia
19、double hemiplegia);); (6 6)三肢瘫()三肢瘫(triplegiatriplegia);); (7 7)单瘫()单瘫(monoplegiamonoplegia)。)。小儿脑性瘫痪2.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提出的分型(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提出的分型(20042004年)年)提出了新的分型提出了新的分型 按临床表现分为按临床表现分为5 5型:型: (1 1)痉挛型;)痉挛型; (2 2)不随意运动型;)不随意运动型; (3 3)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 (4 4)肌张力低下型;)肌张力低下型; (5 5)混
20、合型。)混合型。小儿脑性瘫痪 按瘫痪部位按瘫痪部位 ( (指痉挛型指痉挛型) )分为分为5 5型:型: (1 1)单瘫;)单瘫; (2 2)双瘫;)双瘫; (3 3)三肢瘫;)三肢瘫; (4 4)偏瘫;)偏瘫; (5 5)四肢瘫。)四肢瘫。小儿脑性瘫痪3. 3.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提出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分型(的分型(20062006年)修改并提出新的分型。年)修改并提出新的分型。 按临床表现分为按临床表现分为6 6型:型: (1 1)痉挛型;)痉挛型; (2 2)不随意运动型;
21、)不随意运动型; (3 3)强直型;)强直型; (4 4)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 (5 5)肌张力低下型;)肌张力低下型; (6 6)混合型。)混合型。小儿脑性瘫痪 按瘫痪部位分为按瘫痪部位分为5 5型:型: (1 1)单瘫;)单瘫; (2 2)双瘫;)双瘫; (3 3)三肢瘫;)三肢瘫; (4 4)偏瘫;)偏瘫; (5 5)四肢瘫。)四肢瘫。小儿脑性瘫痪 上述后两种分型的特点如下。上述后两种分型的特点如下。 (1 1)共同之处:)共同之处: 简化了分型,不再将简化了分型,不再将“震颤型震颤型”和和“不可分类型不可分类型”单独分单独分类,保留了临床最常见的类,保留了临床最常见的“双瘫双瘫”
22、,取消了难以见到的,取消了难以见到的“截截瘫瘫”;本着简易、实用的原则,取消了;本着简易、实用的原则,取消了“重复偏瘫重复偏瘫”,统称,统称为为“四肢瘫四肢瘫”; 在新的分型中,在新的分型中,“不随意运动型(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dyskinetic)”包括手包括手足徐动(足徐动(atheticathetic)、舞蹈样动作()、舞蹈样动作(choreicchoreic)、肌张力失调)、肌张力失调(dystonicdystonic)和震颤()和震颤(tremortremor)等。)等。 (2 2)不同之处:后两种分型的唯一差别是,)不同之处:后两种分型的唯一差别是,20062006年
23、的分型中年的分型中保留了保留了“强直型强直型”,以强调正确区别锥体外系损伤与锥体系,以强调正确区别锥体外系损伤与锥体系损伤所致痉挛的不同,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损伤所致痉挛的不同,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小儿脑性瘫痪 由于脑瘫是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原因复杂,损由于脑瘫是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原因复杂,损伤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因此分类存在一定困难,伤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因此分类存在一定困难,难以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分类,也难以严格确定某难以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分类,也难以严格确定某一类型。一类型。 小儿脑性瘫痪七、脑瘫的临床表现七、脑瘫的临床表现 无论哪种类型脑瘫,均具有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无论哪种类型脑
24、瘫,均具有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障碍的特点。育障碍的特点。 临床表现多以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临床表现多以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及运动模式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矫正)反射及平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立直(矫正)反射及平衡反应延迟出现、肌张力异常为主。衡反应延迟出现、肌张力异常为主。小儿脑性瘫痪1痉挛型 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临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但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如下。床表现也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1 1)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折刀”样肌张力增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
25、动障碍,姿势异常。高的表现。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2 2)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内收模式。内收模式。 (3 3)上肢表现为手指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腕关)上肢表现为手指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过多使用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过多使用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上肢,易出现联合反应,使上肢发育受到影响。 小儿脑性瘫痪 (4 4)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展,髋关
26、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或过伸展,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动受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下肢分离运动受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限,足底接触地面时下肢支持体重困难。 (5 5)多见躯干及上肢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以及部)多见躯干及上肢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以及部分伸肌肌力降低。分伸肌肌力降低。小儿脑性瘫痪 (6 6)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动作幅度小、方向固定、运动速率慢。 (7 7)痉挛型双瘫在脑瘫患儿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痉挛型双瘫在脑瘫患儿中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全身受累,下肢重于上肢,多表现为上肢屈曲模为全身受累,下肢
27、重于上肢,多表现为上肢屈曲模式和下肢伸展模式。式和下肢伸展模式。 (8 8)痉挛型四肢瘫一般临床表现重于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四肢瘫一般临床表现重于痉挛型双瘫,可表现为全身肌张力过高,上下肢损害程度相似,可表现为全身肌张力过高,上下肢损害程度相似,或上肢重于下肢。由于大多一侧重于另一侧,因此或上肢重于下肢。由于大多一侧重于另一侧,因此具有明显的姿势运动不对称。具有明显的姿势运动不对称。 (9 9)痉挛型偏瘫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具有明显的非)痉挛型偏瘫患儿临床症状较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姿势运动,对称性姿势运动, 一般一般6 6个月后显现症状,个月后显现症状,1 1岁后左岁后左右差别明显。正常小儿很
28、少在右差别明显。正常小儿很少在1212个月前出现利手,个月前出现利手,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却可在痉挛型偏瘫的患儿却可在1212个月前出现利手。此型个月前出现利手。此型可见明确的影像学改变。可见明确的影像学改变。小儿脑性瘫痪 (1010)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视觉发育速度缓慢、视觉体验效应不足、视觉功能发育不足,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育不足,影响粗大和精细运动发育速度和质量。 (1111)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 (1212)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临床检查可见锥
29、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踝阵挛阳性,2 2岁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岁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 (1313)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型,本型约占脑瘫患儿)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本型,本型约占脑瘫患儿的的60%60%70%70%。小儿脑性瘫痪2 2不随意运动型不随意运动型 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主要表现如下。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主要表现如下。 (1 1)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障碍。 (2 2)当进行有
30、意识、有目的运动时,表现为不自主、不)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表现为不自主、不协调和无效的运动增多,与意图相反的不随意运动扩延至协调和无效的运动增多,与意图相反的不随意运动扩延至全身,安静时不随意运动消失。头部控制差、与躯干分离全身,安静时不随意运动消失。头部控制差、与躯干分离动作困难,难以实现以体轴为中心的正中位姿势运动模式。动作困难,难以实现以体轴为中心的正中位姿势运动模式。小儿脑性瘫痪 (3 3)肌张力变化,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收缩)肌张力变化,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收缩顺序、方向、力的大小不能协调,肌张力强度和性质不断发顺序、方向、力的大小不能协调,肌张力强度和性
31、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主动运动或姿势变化时肌张力突然增高,安静生变化,出现主动运动或姿势变化时肌张力突然增高,安静时变化不明显。时变化不明显。 婴儿期多见肌张力低下,年长儿多见肌阵挛、肌强直等。由婴儿期多见肌张力低下,年长儿多见肌阵挛、肌强直等。由于多关节出现过度活动,使姿势难以保持,因而平衡能力差。于多关节出现过度活动,使姿势难以保持,因而平衡能力差。 (4 4)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并通常反应强烈,尤以非对称性紧)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并通常反应强烈,尤以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为显著特征,呈现非对称性、头及躯干背屈张性颈反射姿势为显著特征,呈现非对称性、头及躯干背屈姿势。姿势。小儿脑性瘫痪 (5 5)
32、由于上肢的动摇不定,可使躯干和下肢失去)由于上肢的动摇不定,可使躯干和下肢失去平衡,容易摔倒。平衡,容易摔倒。 (6 6)亦可见皱眉、眨眼、张口、颈部肌肉收缩,)亦可见皱眉、眨眼、张口、颈部肌肉收缩,脸歪向一侧,独特的面部表情等。脸歪向一侧,独特的面部表情等。 (7 7)由于病变早期部分婴儿表现为松软,多数患)由于病变早期部分婴儿表现为松软,多数患儿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确定病型较难。儿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确定病型较难。 (8 8)此型患儿一般智商较痉挛型患儿高,有较好)此型患儿一般智商较痉挛型患儿高,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多开朗、热情,但高度紧张、怕刺的理解能力。多开朗、热情,但高度紧张、怕刺激。
33、激。小儿脑性瘫痪 (9 9)此型又可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分为紧张)此型又可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分为紧张性和非紧张性两种类型。性和非紧张性两种类型。 (1010)本型可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本型可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等,也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约占脑转痉挛等,也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约占脑瘫的瘫的20%20%。小儿脑性瘫痪 3 3强直型强直型 较为少见,由锥体外系损伤所致,主要表现如下。较为少见,由锥体外系损伤所致,主要表现如下。 (1 1)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肢体僵硬,活动减少。 (2 2)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续抵抗,因)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都有持
34、续抵抗,因此肌张力呈现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此肌张力呈现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 (3 3)无腱反射亢进,常伴有智力落后、情绪异常、)无腱反射亢进,常伴有智力落后、情绪异常、语言障碍、癫痫、斜视、流涎等。语言障碍、癫痫、斜视、流涎等。 (4 4)此型一般临床症状较重,护理较难。)此型一般临床症状较重,护理较难。小儿脑性瘫痪4 4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 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肌张力低下,无不自主运动。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表现为平衡障碍,肌张力低下,无不自主运动。本体感觉及平衡感觉丧失,不能保持稳定姿势。主要表现如下。本体感觉及平衡感觉丧失,不能保持稳定姿势。主要表现如下。 (1 1)步态不
35、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步幅小,重)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步幅小,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身体僵硬,方向不准确,过度动作或多余动作心在足跟部,基底宽,身体僵硬,方向不准确,过度动作或多余动作较多,动作呆板而机械。较多,动作呆板而机械。 (2 2)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极为常见。 (3 3)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胫膝试验都难以完成。)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跟胫膝试验都难以完成。 (4 4)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语言缺少抑扬声调,而且徐缓。 (5 5)本型不多见,多与其他型混合,约占脑瘫的)本型不多见,多
36、与其他型混合,约占脑瘫的5%5%左右。左右。小儿脑性瘫痪5 5肌张力低下型肌张力低下型 (1 1)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抬起。 (2 2)本型易与肌病所致的肌弛缓相混,但可引出腱反射。)本型易与肌病所致的肌弛缓相混,但可引出腱反射。 (3 3)本型常为脑瘫婴儿早期症状,幼儿期以后可能转为)本型常为脑瘫婴儿早期症状,幼儿期以后可能转为其他型,多为不随意运动型。其他型,多为不随意运动型。 (4 4)本型还可能是伴有智力落后、癫
37、痫等合并症的重症)本型还可能是伴有智力落后、癫痫等合并症的重症脑瘫早期临床表现。脑瘫早期临床表现。小儿脑性瘫痪6 6混合型混合型 脑瘫某两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于脑瘫某两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症状同时存在于一个患儿的身上时称为混合型,以痉挛型和不随一个患儿的身上时称为混合型,以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意运动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 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型的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 。小儿脑性瘫痪八、伴发症八、伴发症 1 1学习困难学习困难 大约一半脑瘫儿童伴有轻度或中度学习困难,他
38、大约一半脑瘫儿童伴有轻度或中度学习困难,他们的智商值一般低于们的智商值一般低于70708080。 严重的学习困难更使脑瘫患儿对于走路、说话、严重的学习困难更使脑瘫患儿对于走路、说话、活动等的学习十分缓慢。活动等的学习十分缓慢。小儿脑性瘫痪 2 2视觉损伤视觉损伤 视觉中枢或传导路损伤在脑瘫儿童中占一定比例,视觉中枢或传导路损伤在脑瘫儿童中占一定比例,控制运动功能的眼部肌肉受累而导致斜视的脑瘫控制运动功能的眼部肌肉受累而导致斜视的脑瘫儿童几乎占半数。儿童几乎占半数。 还有一部分脑瘫儿童存在弱视,他们需要配戴矫还有一部分脑瘫儿童存在弱视,他们需要配戴矫正弱视的眼镜。正弱视的眼镜。 因此,由眼科医生
39、对脑瘫儿童进行眼部的检查和因此,由眼科医生对脑瘫儿童进行眼部的检查和视觉评价是必要的。视觉评价是必要的。小儿脑性瘫痪3 3听力损害听力损害 脑瘫儿童可能伴有听觉神经通路的损伤,易见于脑瘫儿童可能伴有听觉神经通路的损伤,易见于不随意运动型。不随意运动型。 由于是由耳至脑的部分神经损伤,因此称之为中由于是由耳至脑的部分神经损伤,因此称之为中枢性听力障碍,应与儿童常见的由于感染所造成枢性听力障碍,应与儿童常见的由于感染所造成的传导性听力障碍相区别。的传导性听力障碍相区别。 中枢性听力障碍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修复损伤的神中枢性听力障碍目前尚无有效方法修复损伤的神经,但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尽早采取积极措施。经
40、,但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尽早采取积极措施。小儿脑性瘫痪4 4语言障碍语言障碍 部分脑瘫儿童控制语言和发音的肌肉受累,他们十分清楚部分脑瘫儿童控制语言和发音的肌肉受累,他们十分清楚要说什么,心里的语言非常好,但无法顺畅说出或根本无要说什么,心里的语言非常好,但无法顺畅说出或根本无法说出。这种情况最常见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法说出。这种情况最常见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也有部分脑瘫儿童存在语言发育延迟。也有部分脑瘫儿童存在语言发育延迟。 以上情况需要进行语言训练以及使用能够替代讲话的辅助以上情况需要进行语言训练以及使用能够替代讲话的辅助器材。器材。小儿脑性瘫痪5 5癫痫癫痫 癫痫在脑瘫患儿中常见,大约癫
41、痫在脑瘫患儿中常见,大约50%50%的脑瘫儿童容易发生抽的脑瘫儿童容易发生抽风或惊厥,有的发生新生儿惊厥,有的只是在儿童时期发风或惊厥,有的发生新生儿惊厥,有的只是在儿童时期发生一两次抽风而无严重的惊厥。生一两次抽风而无严重的惊厥。 部分脑瘫患儿由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被忽视,在康复治部分脑瘫患儿由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被忽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因不同原因而发生抽风,影响患儿的康复治疗。疗过程中因不同原因而发生抽风,影响患儿的康复治疗。 因此强调应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诱导癫痫因此强调应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诱导癫痫发作的各种因素。发作的各种因素。 脑电图检查是必要的,但有时并不
42、能全面反映情况,必要脑电图检查是必要的,但有时并不能全面反映情况,必要时可以采用录像或视频脑电的方法仔细观察。时可以采用录像或视频脑电的方法仔细观察。 伴有癫痫的脑瘫患儿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适度。伴有癫痫的脑瘫患儿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适度。小儿脑性瘫痪6 6心理行为异常心理行为异常 脑瘫患儿可以出现行为异常,如自残行为、暴力脑瘫患儿可以出现行为异常,如自残行为、暴力倾向、睡眠障碍、性格异常等。情绪安定性、自倾向、睡眠障碍、性格异常等。情绪安定性、自制力、自立性、温和理性均低于正常儿童,表明制力、自立性、温和理性均低于正常儿童,表明脑瘫儿童易有情绪不稳定、易变、自我控制能力脑瘫儿童易有情
43、绪不稳定、易变、自我控制能力低、依赖性强、易冲动、攻击性强等性格特征。低、依赖性强、易冲动、攻击性强等性格特征。 脑瘫儿童对社会、家庭的适应性低于正常儿童,脑瘫儿童对社会、家庭的适应性低于正常儿童,对客观环境变化产生应变的心理适应力低。对客观环境变化产生应变的心理适应力低。 体质的安定度、个人的安定度低于正常儿童,呈体质的安定度、个人的安定度低于正常儿童,呈现性格的不安定倾向及发展的不平衡特征。现性格的不安定倾向及发展的不平衡特征。 因此,要注意观察脑瘫患儿的行为,采取有效措因此,要注意观察脑瘫患儿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异常行为的发生,同时要积极矫治,避免施预防异常行为的发生,同时要积极矫治
44、,避免症状加重。症状加重。 小儿脑性瘫痪7 7饮食困难饮食困难 许多脑瘫儿童具有饮食困难,婴儿期表现为吸吮许多脑瘫儿童具有饮食困难,婴儿期表现为吸吮困难,稍大后表现为咀嚼困难,也可能有吞咽困困难,稍大后表现为咀嚼困难,也可能有吞咽困难。难。 脑瘫儿童容易呛食,食物或液体进入气管和肺的脑瘫儿童容易呛食,食物或液体进入气管和肺的同时带入细菌,引起肺部的反复感染。同时带入细菌,引起肺部的反复感染。小儿脑性瘫痪8 8流涎流涎 脑瘫患儿很难将口唇闭严,也很难规律地吞咽口脑瘫患儿很难将口唇闭严,也很难规律地吞咽口水,因此持续流涎致使口周和前胸总是处于潮湿水,因此持续流涎致使口周和前胸总是处于潮湿状态。状态
45、。 目前通过口周按摩以及通过小手术的方法都可以目前通过口周按摩以及通过小手术的方法都可以有效治疗流涎。有效治疗流涎。小儿脑性瘫痪9 9牙齿问题牙齿问题 由于脑瘫儿童舌运动不灵活,残存原始性的吸吮由于脑瘫儿童舌运动不灵活,残存原始性的吸吮和吞咽模式,咀嚼困难,牙齿常有附着物。显而和吞咽模式,咀嚼困难,牙齿常有附着物。显而易见,脑瘫儿童更易患牙病。易见,脑瘫儿童更易患牙病。 因此刷牙和牙齿清洁,对于脑瘫儿童防止各类牙因此刷牙和牙齿清洁,对于脑瘫儿童防止各类牙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小儿脑性瘫痪1010直肠和膀胱的问题直肠和膀胱的问题 脑瘫患儿因为活动少而导致大便干燥,同样影响脑
46、瘫患儿因为活动少而导致大便干燥,同样影响饮食。饮食。 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学习控制膀胱的能力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学习控制膀胱的能力很差。如果膀胱长期不能排空,则容易引起膀胱很差。如果膀胱长期不能排空,则容易引起膀胱的细菌感染。因此,训练排尿习惯,采取各种措的细菌感染。因此,训练排尿习惯,采取各种措施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施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 小儿脑性瘫痪1111感染问题感染问题 由于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常使患儿不能得到由于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常使患儿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缺少微量元素,免疫力较低。充足的营养,缺少微量元素,免疫力较低。 由于长期以某种固定的姿势和体位生存,甚至长由
47、于长期以某种固定的姿势和体位生存,甚至长期卧床而极易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的感染,如肺部期卧床而极易引起局部组织器官的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因此,对脑瘫患儿要尽量使其获得均衡的营养,因此,对脑瘫患儿要尽量使其获得均衡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类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类感染。小儿脑性瘫痪九、诊断九、诊断 一般认为出生后一般认为出生后6 6个月到个月到9 9个月作出诊断为早期诊个月作出诊断为早期诊断,最迟应在断,最迟应在1 1岁左右就要作出诊断。岁左右就要作出诊断。 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临床表现的类型、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
48、临床表现的类型、病史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病史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影像学、电生理学检查,听觉、视觉、感知觉、如影像学、电生理学检查,听觉、视觉、感知觉、认知等问题的检查。认知等问题的检查。小儿脑性瘫痪(一)诊断依据(一)诊断依据 多存在高危因素;多存在高危因素; 发育神经学异常,即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肌发育神经学异常,即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肌张力异常、肌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发育异常;张力异常、肌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发育异常; 婴儿期内出现脑瘫的临床表现;婴儿期内出现脑瘫的临床表现; 可有影像学、电生理学等辅助检查的异常。可有影像学、电生理学等辅助检查的异
49、常。小儿脑性瘫痪(二)诊断条件(二)诊断条件 脑损伤或发育缺陷为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为非进行性; 运动障碍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为中枢性; 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可有继发性骨及肌系统损伤;常及其他异常,可有继发性骨及肌系统损伤; 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迟缓。小儿脑性瘫痪十、鉴别诊断十、鉴别诊断 1 1一过性运动障碍或发育迟缓一过性运动障碍或发育迟缓 与脑瘫的区别是将来运与脑瘫的区别是将来运动可以正常化,
50、没有明显的异常姿势。动可以正常化,没有明显的异常姿势。 2 2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 以颅内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治愈以颅内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治愈后无运动障碍。后无运动障碍。 3 3脑肿瘤脑肿瘤 为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伴有脑肿瘤的特征性为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伴有脑肿瘤的特征性症状。症状。 4 4智力落后智力落后 可有运动发育落后,但以后运动功能会正可有运动发育落后,但以后运动功能会正常或接近正常,以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常或接近正常,以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小儿脑性瘫痪 5 5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应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相应与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相鉴别,前者存在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假性肌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