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常引起暴发流行,近年来散发病例持续上升。戊型肝炎既往曾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年起被命名 为戊型肝炎。v 病原学 为直径 的二十面体无包膜病毒,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 ,核苷酸全长约 ,含有 个互相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和 ) 。 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组成病毒衣壳,包含 的主要免疫 优势抗原表位,其抗体具有保护性。不稳定,对高盐、 氯化铯和氯仿敏感,在 下保存易裂解,但 加热 后仍有感染性。v 流行病学 v.1 传染源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包括戊型肝炎临床感染
2、者、亚临床感染者以及感染 的动物。人是 、的惟一自然宿主和传染源,猪是 、的主要动物传染 源 。传染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排泄物对水源、食物的污染上。目前已公认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v 传播途径 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主要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食用不当烹煮的动物组织或内脏也可能导致食源性戊型肝炎。此外,输血和人畜交叉感染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v 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组均可感染 ,但儿童、青少年以亚临床感染为主,而戊型肝炎临床病例主要见于青壮年和中老年人。v 流行特征 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与病毒的基因型有关。和 所致的戊型肝炎多见于冬春季节,易在雨季或洪水后暴发流行
3、,病例以 岁的青壮年为主; 和 所致的戊型肝炎以散发为主,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稍多,病例以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v 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对肝细胞的直接致病力较弱,肝脏损伤的发生可能与机体抗 免疫应答有关。戊型肝炎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肝细胞的弥漫性水样变性,常可见到较明显的毛细胆管淤胆及胆栓形成。v 戊型肝炎的诊断和临床分型 v 戊型肝炎的诊断 戊型肝炎潜伏期 周,平均约 。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v 流行病学史 若患者有接触戊型肝炎患者,食用烹煮不当的猪内脏,饮用或频繁接触未经适当处理的
4、沟河水,密切接触生猪,在外不洁饮食,近期输血或频繁透析治疗等明确的危险因素,则有助于戊型肝炎的诊断。但由于我国为戊型肝炎高流行区,感染在全国各地均较常见,即使没有上述这些危险因素,也不能排除戊型肝炎。v 临床症状和体征 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纳差(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上腹不适、肝区疼痛、腹胀、腹泻等。部分患者可有肝脏轻度肿大、触痛和叩击痛,尿色逐渐加深。体检可见肝脏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巩膜黄染等。一般比甲型肝炎 病程更长、病情更重。v 实验室检查 v 肝功能指标 短期内突然出现 和 升高。的升高较慢性肝炎更为明显,通常不低于 倍的正常值上限。与
5、甲型肝炎相比,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往往更高,凝血时间往往更长。v 病原学指标 v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包括: 抗阳性;抗阳转或含量有倍及以上升高;血清和(或)粪便 阳性。一般情况下这 项指 标的任何一项阳性都可作为 急性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如同时有 项指标阳性则可确诊。v 戊型肝炎的临床分型 v感染 后,可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临床型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衰竭,基本上均表现为急性自限性, 一般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最近国外有报道发现肝脏移植患者感染 后部分可转为慢性,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感染 后也可以呈现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的倾向,并可能在较长时间携带病毒。
6、戊型肝炎的临床经过与甲型肝炎相似,但肝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病死率为 ,孕妇感染后的病死率可高 达 v 急性黄疸型肝炎 符合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及病原学指标,且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尿黄和(或)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 倍。 v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符合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及病原学指标,但患者在病程中未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 倍。 v 淤胆型肝炎 表现为较长期(周以上)肝内阻塞性黄疸如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和梗阻性黄疸(化验结果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清碱性磷酸酶、核苷酸 酶和 谷氨酰转移酶增高,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增高)。肝脏影像学检查肝
7、内外胆管无扩张。v 肝衰竭 v 急性肝衰竭 起病14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急剧加深(每日上升幅度 .),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迅速出现度以上(按度划分)肝性脑病,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亚急性肝衰竭 起病15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血清总胆红素高于正常值上限的 倍 以上,中晚期患者常出现腹水和(或)肝性脑病。v 亚临床型感染 与其他嗜肝病毒一样,感染后可能不发病,而仅仅引发一个特异性免疫过程。v 几种特殊类型的戊型肝炎 妊娠合并戊型肝炎 孕妇感染 后,病情较为严重,尤其是妊娠中晚期孕妇感染 ,病死率可高达 。孕妇感染 后易发展成肝衰竭,也易致早产、死胎、产后大出血,加重病情。
8、 v 老年戊型肝炎 临床症状重,持续时间长,淤胆型肝炎及肝衰竭的发生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且黄疸深,皮肤瘙痒多见,容易出现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效果差。v 重叠感染的戊型肝炎 在我国,多见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 ,也可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 。重叠感染后,可使原来肝脏病变加重,肝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高 。 v 慢性肝病合并戊型肝炎 酒精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炎及其他原因不明慢性肝病合并戊型肝炎,可使原来肝脏病变加重,肝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未合并戊型肝炎的慢性肝病高 。v 戊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戊型肝炎尚无特异的治疗药物及方法,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临床类型、合并症及组织学损害
9、区别对待。 v 一般处理 戊型肝炎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维生素类食物,摄取碳水化合物要适量,不可过多,以避免发生脂肪肝。患者不宜饮用含有乙醇的饮料。 v 普通型肝炎的治疗 戊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无需抗病毒治疗,可酌情应用一些保肝药物,但应避免滥用。患者有明显食欲不振、频繁呕吐并有黄疸时,可静脉滴注 葡萄糖液及维生素 等。急性黄疸型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多属阳黄,其中热重者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湿重者可用茵陈胃苓汤加减。v 肝衰竭的治疗 采用综合性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应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和电解质及能量平衡,补给白蛋白和(或)其他血制品,使用抑制炎
10、性坏死及促肝细胞再生的药物。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内毒素血症,预 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继发感染、脑水肿、电解质紊乱、腹水及低血糖等)。合并肝衰竭患者应在早期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晚期肝衰竭患者可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基础上行肝移植手术。具体参照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 。v 淤胆型肝炎的治疗 可根据情况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苯巴比妥、腺苷蛋氨酸等药物,严重淤胆经常规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v 特殊情况下戊型肝炎的处理 妊娠特别是晚期妊娠合并戊型肝炎、老年戊型肝炎、慢性肝病合并戊型肝炎、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重叠感染 者,有
11、较高的肝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在临床治疗中应对这类患者高度重视,监测、护理和治疗措施应强于普通戊型肝炎患者。若病情出现恶化,应及时按肝衰竭处理。妊娠特别是晚期妊娠合并戊型肝炎患者消化道症状重,产后大出血多见,必要时中止妊娠。国外已有器官移植患者感染 后出现慢性化的个别报道 ,对这类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治疗能否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v 戊型肝炎的预防 预防本病的重点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因此要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对于戊型肝炎患者应适当隔离。饲养场、屠宰场要加强猪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防止其污染水源及周围环境。加工猪肉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厨具分开使用,避免加工好的猪肉受到污染。目前尚无戊型肝炎疫苗供人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