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所病毒性肝炎,一般特指由嗜肝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炎。引起的肝炎。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目前已知的嗜肝病毒有五种: HAV(甲)、(甲)、HBV(乙)、(乙)、HCV(丙)、(丙)、 HDV(丁)和(丁)和HEV(戊)。(戊)。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TT病毒(病毒(TTV)?己型肝炎病毒(型肝炎病毒(HFV)病毒性肝炎的分类病毒性肝炎的分类黄热病毒(黄热病毒(YFV)EB病毒(病毒(EBV)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风疹病毒风疹病毒(RV)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有很多: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病毒
2、有很多:它它们们均均非非嗜嗜肝肝病病毒毒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所致肝损害为继发性一、甲型病毒性肝炎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HAV为单股正链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病毒,归类于小,归类于小RNA病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毒科肝炎病毒属病毒结构:病毒结构:病毒直径病毒直径27 nm,无囊膜,为正,无囊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面体球形颗粒(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第一课件网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100 加热加热 5 分钟可使病毒灭活分钟可使病毒灭活抵抗力抵抗力: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病毒分型和抗原抗体系统:HAV仅有仅有一个血清型一个血清型和和一个抗原抗体系
3、统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抗HAV-IgM:是诊断: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急性感染的指标抗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二)致病性(二)致病性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强天传染性强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发病后34周,基本无传染性周,基本无传染性甲甲 肝肝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粪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散发流行:以
4、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毛蚶、 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蛤蛎、牡蛎等水产品最易引起易感人群及免疫力易感人群及免疫力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感染后免疫力持久我国我国40岁以上成人岁以上成人90%98%抗抗HAV-IgG阳性阳性6个月以内婴儿个月以内婴儿母母 亲亲抗抗 体体发病机理发病机理以往认为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目前观点目前观点: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临床特点临床特点1. 潜伏期
5、:潜伏期:26周周2. 流行季节流行季节散发病例均无明显季节性。散发病例均无明显季节性。3.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HAV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多于显性感染临床病例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临床病例无黄疸型多于黄疸型甲肝预后良好甲肝预后良好(五)预(五)预 后后无慢性化倾向无慢性化倾向无演化成肝癌的危险无演化成肝癌的危险发生肝衰竭者罕见发生肝衰竭者罕见 甲型肝炎的预防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2. 特异性预防: 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3.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第一课件网二、乙型病毒性肝炎二、乙型病毒性肝炎(一)病原学(一)病原学H
6、BV属属 嗜肝嗜肝DNADNA病毒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鸭乙型肝炎病毒(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hepatitis B virus, HBVhepatitis B virus, HBV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l中国是世界上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全中国是世界上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全国约有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例,每年有万例,每年有35万人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l 调查显示,调查显示,47的患者担心单位发现的患者担心单位发现他们患有乙肝后会失
7、去工作,他们患有乙肝后会失去工作,48的患的患者在被诊断为乙肝后经常缺勤,更有者在被诊断为乙肝后经常缺勤,更有52的患者由于乙肝失去了获得理想工作的患者由于乙肝失去了获得理想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机会。l 调查显示,仍有五分之一病人认为乙调查显示,仍有五分之一病人认为乙肝不会发展成肝癌肝不会发展成肝癌l 2004年12月,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梅毒,占发病总数的8517;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占死亡总数的8619。l Dane particleDane particleComplete p
8、article, infective HBVspherical,double capsid球形,双层衣壳。outer capsid=envelope外衣壳外衣壳=包膜包膜(脂质双层脂质双层+蛋白质蛋白质) HBsAg等等inner capsid内衣壳:内衣壳: HBcAg、HBeAginternal内部:DNA-circular, double- stranded环状双链环状双链DNA polymerase 多聚酶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1. HBV1. HBV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大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管形颗粒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颗粒(完整的病
9、毒)形态HBsAgHBcAgHBV DNADNAP(外膜蛋白)(外膜蛋白)(核衣壳蛋白)(核衣壳蛋白)小球形颗粒:直径小球形颗粒:直径22 nm 数量最数量最多多管形颗粒:管形颗粒:2240400 nm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HBsAg,无感染性。无感染性。“空心汤团空心汤团”2. HBV2. HBV基因组结构基因组结构pre-s1pre-s2SP PC Cpre-cXHBV DNA 3.2 kbpre-S1 pre-S1蛋白蛋白pre-S2 pre-S2蛋白蛋白S HBsAgpre-C HBeAgC HBcAgP DNAPX HBxAg编码编码HBsAgpre
10、-S2pre-S1l复制方式:lHBV吸附 CCCDNA 转l 2.1KbmRNA 外衣壳蛋白l录 内衣壳蛋白l 3.5KbmRNA(前基因组)l 反转录HBVDNA负链l 复制+DNAl l 组装与释放第一课件网3. HBV3. HBV抗原组成及其临床意义抗原组成及其临床意义(1)HBsAg出现时间:出现时间:HBV感染后感染后26个月(潜伏期)个月(潜伏期)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急性自限性肝炎:急性自限性肝炎:6个月内可消失个月内可消失慢性肝炎或慢性慢性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携带者:可持续阳性曾用名:曾用名:HA、澳抗、澳抗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HBsAg 有抗原性而无传染性有
11、抗原性而无传染性HBVS 基因基因整合整合肝细胞肝细胞DNA持续表达持续表达“空心汤团空心汤团”HBsAgHBsAg 的亚型的亚型adradwayrayw长江以北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长江以南新疆、西藏、内蒙等新疆、西藏、内蒙等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2 2)抗)抗-HBs-HBs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出现时间:急性感染后期或HBsAg 消失后消失后抗抗-HBs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为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其出现标志着其出现标志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感染进入恢复期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3)HBeAgHBeAg是是HBcAg的降解产物的降解产物HBV CHBV C基因基因前前C区区C 区区前前C /
12、 / C 蛋白蛋白HBeAgHBcAg表表 达达切割、加工切割、加工分泌到细胞外分泌到细胞外HBeAg可存在于血清中可存在于血清中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HBeAg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血清血清HBeAg阳性者中,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率阳性率为为92%左右左右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4)抗)抗-HBe出现时间:随着出现时间: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的消失而出现抗抗-HBe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的出现标志着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抗抗-HBe阳性者中,阳性者中,16.3%30%左右左右HBV DNA仍阳性仍阳性 可能与前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基因变
13、异有关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5)HBcAgHBcAg主要存在于主要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颗粒 核心结构的表面核心结构的表面.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而只能检测到抗-HBc(6)抗)抗-HBc抗抗HBc-IgM:是:是HBV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近期感染或慢性感染者病毒活动的标志抗抗HBc-IgG:凡:凡“有过有过” HBV感染者均可阳感染者均可阳性性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的免疫原性最强持续时间:持续时间:618个月个月可终身阳性可终身阳性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l4.动物模型与细胞培养:动物模型与细胞
14、培养:l 黑猩猩是对黑猩猩是对HBV最敏感的动物,最敏感的动物,l HBV尚不能在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目尚不能在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目前采用病毒的前采用病毒的DNA转染的细胞培养系统转染的细胞培养系统l5.抵抗力:抵抗力:l 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第一课件网(二)致病性(二)致病性1. 1. 传染源:传染源: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主要为急、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2. 2.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水平传播水平传播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最主要途径是注射或粘膜接触含HB
15、V 的血液及分泌物的血液及分泌物性传播:不少见。性传播:不少见。密切接触:有可能密切接触:有可能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饮食传播:可能性较小。致病性与免疫性垂直传播垂直传播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 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消 毒不严格毒不严格垂直传播是我国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感染的主要模式3.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
16、病区:2040岁岁高发病区:高发病区:48岁岁(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3)感染时年龄)感染时年龄 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或慢性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耐受)。携带状态(免疫耐受)。(4)感染后对相同)感染后对相同HBsAg亚型的亚型的HBV再感染有持久再感染有持久 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致病性与免疫性2. HBV在体内的复制过程在体内的复制过程 是一个是一个逆转录逆转录过程过程HBV DNAHBV DNAcccDNAcccDNA前基因组前基因组RNARN
17、A3. HBV损伤肝细胞的机理损伤肝细胞的机理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以细胞免疫介导的肝损伤为主,HBV本身无细胞本身无细胞 致病性致病性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免疫耐受与慢性肝炎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及其介导免疫病理损伤体液免疫及其介导免疫病理损伤自身免疫引起的病理损伤自身免疫引起的病理损伤 临床表现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HBsAg携带者HBV与原发性肝癌致病性与免疫性l抗原抗体的检测“两对半”lHBsAg病毒感染l抗-HBs保护性抗体l抗-HBC IgM病毒处于复制状态lHBeAg病毒复制及具有强感染性l抗-HBe有一定
18、的保护作用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是病毒复制和有传染性最直接的证据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检测方法:斑点杂交法、PCR法法DNAP(DNA多聚酶):多聚酶):是逆转录酶是逆转录酶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也是直接反应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HBxAg: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也可作为病毒复制的标志HBxAg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具有反向激活作用,可调控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平,并对宿主癌基因可能有激活作用。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和儿童接种 成人接种 意外受染者接种 预防医源性传播go第一课件网l 小孩感染乙肝病毒的结果非常
19、严重l新生儿一旦感染,几乎都会成为慢性肝炎。l12岁时感染,80%左右的小孩会形成慢性肝炎;l36岁时感染,50%左右的小孩会形成慢性肝炎l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形成慢性肝炎的概率只有2%6%.l我国乙肝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是垂直传播垂直传播,现有乙肝病毒阳性者中的60%以上均来自于这种传播途径l乙肝母亲可以通过胎盘或分娩胎盘或分娩将乙肝病毒传递给新生儿;乙肝父亲可以通过携带病毒的精液精液间接传播病毒,同时乙肝父母会将乙肝乙肝病毒易感基因病毒易感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backl 阻断这种传播的最好办法是及时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免疫预防,乙肝母亲在怀孕的第7、8、9月分别注射一只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
20、生时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面的麻烦就完全可以避免 l 必须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乙肝疫苗普种,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乙肝免疫疫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只有覆盖率达到95%以上,才能获得70.8%的预期防护率,如果免疫接种覆盖率在75%左右,则预期保护率只有57.3% back 丙型病毒性肝炎第一课件网 病原学1.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单股线性正链 RNA 病毒;2. 极易变异(E1、E2/NS1区基因),致使包膜蛋白的抗原性快速变异;3. 世界上有10个以上基因型,我国以 型为主;4. 感染后体内病毒含量很低。 流行病学1. 传染源: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2. 传播途径: 血液及血制
21、品(血透者高发) 性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 嗜毒:注射嗜毒3. 易感性:普遍易感,已感染者可感染其他 亚型或变异株;4. 流行情况:中国人感染率并不高。 临床特点1. 80%以上为慢性,其中50%以上发展为硬 化,癌变率高于乙肝;2. 肝细胞脂肪变性多于乙肝;3. 表现酷似乙肝,但病情比乙肝轻;4. 肝外表现(自身免疫)比乙肝多;5. 感染后无保护性抗体;6. 诊断方法:抗HCV(IgM、IgG)+HCV RNA。1.直接损伤作用;2.免疫病理作用;1.HCV高度变异;2.HCV在肝组织及血液中含量低、免疫原性弱;3.Th1/Th2型细胞失衡,(Th1型细胞免疫低下)4.HCV可感染肝外组织(储存
22、库)5.病毒颗粒与低密度脂蛋白紧密连接,导致抗原决定簇被掩盖等。HC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感染慢性化的机制:HCV损伤机制:损伤机制: 治 疗 基本同乙肝,但干扰素治疗效果似更差。丁型病毒性肝炎 HDV小结1. 病原体:丁型肝炎病毒(HDV),单负负链 环状 RNA 病毒;2. 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依赖嗜肝DNA 病毒才能寄生;3. 传播途径:输血、血制品;接触?4. 可与HBV 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无乙肝者 不会患丁肝;4. 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DV后病情加重;5. 检测方法:HDV抗原和抗体;6. 治疗同乙肝;7. 尚无可用于预防的疫苗。第一课件网与甲型肝炎比较: 1. 成人感染率比甲型肝
23、炎高;儿童感染 率比甲型肝炎低; 2. 自限性疾病,发病6周后可自然恢复 3. 病情恢复比甲型肝炎慢; 4. 孕妇患戊肝后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 率高; 5. 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6. 尚无预防性疫苗可供使用第一课件网1. HBV(环状双环状双DNA)、HDV(负(负RNA),), HAV、HCV、HEV(正(正RNA)2. HAV、HEV起病多急性,起病多急性, HBV、HCV、HDV多缓慢;多缓慢; 3. HAV、HEV以粪以粪-口途径口途径,HBV、HCV、HDV以血源以血源母婴母婴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4.预防重点预防重点: HAV、HEV以水粪以水粪饮食管理饮食管理,HBV以疫苗接种以疫苗接种; HCV、HDV控制医源感染控制医源感染.l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l1. 简述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及其传播途径l2. 试述乙型肝炎的血清学主要抗原抗体系统并简述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l3. 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l4. 简述戊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l5. 试比较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的预防措施的异同。l6. 试解释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