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端端端 午午午午 溯溯溯溯 源源源源 组长 组员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 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 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 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 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 界非遗的节日。 名称由来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 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 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2、”。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 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 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 谓之端五。” 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名称由来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 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 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 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 蛋节等等。 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名称由来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 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 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 悠久,已流
3、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 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 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 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名称由来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 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 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 归宁,因呼为
4、女儿节。” 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 记,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 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 要观点有四种: 1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 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 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2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 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 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3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 4说端午节源于夏
5、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 端午节的起源 将端午节与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融为一则是百姓 对这些代表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人物的纪念和尊敬。后 世附会“历史人物纪念说“主要有四种: 纪念屈原 纪念伍子胥 纪念孝女曹娥 纪念介子推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 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 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 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 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 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 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 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 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
6、动,争相划进 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 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 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 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 臣冤。” 二,迎涛神说。春秋时吴国忠臣 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 ,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 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 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 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 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起源 恶日禁忌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 “不举五月子”之俗,
7、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 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 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 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 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 、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 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 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 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 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 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 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在中国古代权威性 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
8、日要吃 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 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 的娱乐活动。 端午节的起源 史学家的看法 据考证,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 经存在。吴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 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 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 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 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 ,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 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 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 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 权。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 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 龙舟。 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