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 中医院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14173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 中医院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 中医院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 中医院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 中医院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 中医院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针针 灸灸 学学 如东县中医院 周秀华 针灸学(针灸学(Science of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临床治疗等部分。针灸的起源针灸的起源 针灸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及医学家针灸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及医学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剖造和发展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剖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

2、医学。针灸具有适应证起来的一种医学。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全等优点,历史悠久,几千年来,针灸医学不仅对我国人民的保健事针灸医学不仅对我国人民的保健事业起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很早就流业起过重大的作用,而且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对其他一些国家的医疗传到国外,对其他一些国家的医疗保健事业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保健事业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阴经经脉经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

3、二皮部脉络脉络十五脉络十五脉络孙络孙络浮络浮络 手三阴经手三阴经 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2、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3、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三阳经 1、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2、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3、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三阳经 1、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2、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3、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三阴经 1、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2、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3、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经络系统的作用经络系统的作用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

4、病邪、保卫机体、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腧穴定位方法腧穴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4、简便定位法、简便定位法针灸的用途针灸的用途 针灸的治疗病种不断扩大。临床实践表明针灸的治疗病种不断扩大。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300多种病症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100种左种左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对于肌肉右的病症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对于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

5、生殖系统、眼和附器、精神和行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眼和附器、精神和行为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针灸的治为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针灸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对于多种难治性疾病、疗效果尤为突出。对于多种难治性疾病、原因不明性疾病、体质性疾病与心因性疾原因不明性疾病、体质性疾病与心因性疾病,针灸可成为有力的治疗和辅助治疗手病,针灸可成为有力的治疗和辅助治疗手段段 针灸疗法适应症针灸疗法适应症 (1)、神经系统疾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神经系统疾病: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面经痛、枕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面肌痉挛、

6、周围性神经疾患(各种神经损伤、神经炎、神经痛肌痉挛、周围性神经疾患(各种神经损伤、神经炎、神经痛等)、脑梗死、脑出血、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昏、恶心等)、脑梗死、脑出血、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脑萎缩、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症、帕金森病、呕吐等)、脑萎缩、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症、帕金森病、癫痫、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外伤性截瘫等。癫痫、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外伤性截瘫等。 (2)、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腹)、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症、肠麻痹等),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泻、肠易激综合症、肠麻痹等),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消化性

7、溃疡、呃逆、神经性呕吐、胃酸过多、胃食管胃炎、消化性溃疡、呃逆、神经性呕吐、胃酸过多、胃食管反流症、食道、贲门痉挛、噎嗝、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反流症、食道、贲门痉挛、噎嗝、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等。急慢性结肠炎等。 (3)、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4)、心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冠心病、心)、心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脂血症、老年性痴呆等,可以使用针灸作为辅治疗。另外老年性痴呆等,可以

8、使用针灸作为辅治疗。另外,针灸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的预防保健方法。,针灸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的预防保健方法。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结石、肾结)、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结石、肾结石、尿潴留、原发性或术后尿失禁、遗尿症、慢石、尿潴留、原发性或术后尿失禁、遗尿症、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不射精、男性不育症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不射精、男性不育症。 (6)、骨关节疾病:颈椎病(颈痛、头昏、眩晕)、骨关节疾病:颈椎病(颈痛、头昏、眩晕等)、腰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腰椎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颞颌关节紊乱症、肩周炎、网球肘、(症、颞颌关节紊乱症、肩周炎、网球

9、肘、( (7)、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偏少、色暗)、痛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量偏少、色暗)、痛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间期综合症、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妊娠呕吐、胎位间期综合症、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妊娠呕吐、胎位不正、产后尿潴留、乳汁不足、乳腺炎、附件炎、盆腔炎不正、产后尿潴留、乳汁不足、乳腺炎、附件炎、盆腔炎。 (8)、儿科疾病:小儿抽动症、多动症、脑瘫、智力低)、儿科疾病:小儿抽动症、多动症、脑瘫、智力低下、小儿消化不良、厌食,小儿功能性便秘、婴幼儿腹泻下、小儿消化不良、厌食,小儿功能性便秘、婴幼儿

10、腹泻、婴幼儿营养不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性腹痛、小儿肌性、婴幼儿营养不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性腹痛、小儿肌性斜颈、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小儿遗尿症、咬指甲癖等斜颈、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小儿遗尿症、咬指甲癖等。 (9)、五官科疾病:弱视()、五官科疾病:弱视(12岁以内)、近视(青少年岁以内)、近视(青少年)、斜视、视疲劳(成人)、干眼症、视神经萎缩、动眼)、斜视、视疲劳(成人)、干眼症、视神经萎缩、动眼神经损伤、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单神经损伤、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单纯性鼻出血、牙痛、急慢性咽炎、神经性耳鸣耳聋、突发纯性鼻出血、牙痛、急慢性咽炎、神经性耳鸣耳聋、

11、突发性耳聋(发病早期)、麦粒肿、结膜炎。性耳聋(发病早期)、麦粒肿、结膜炎。(10)、精神科疾病:失眠、焦虑、抑郁症、强迫症)、精神科疾病:失眠、焦虑、抑郁症、强迫症、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11)、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糖)、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糖尿病、痛风、慢性疲劳综合症等。尿病、痛风、慢性疲劳综合症等。(12)、结缔组织病:最典型的为风湿、类风湿、皮)、结缔组织病:最典型的为风湿、类风湿、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肌炎、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等。(13)、外科疾病:急性淋巴结炎、手术切口瘢痕增)、

12、外科疾病:急性淋巴结炎、手术切口瘢痕增生、胆绞痛、肾绞痛、腱鞘囊肿等。生、胆绞痛、肾绞痛、腱鞘囊肿等。(15)、保健与美容:肥胖症、皮肤皱)、保健与美容:肥胖症、皮肤皱纹、眼袋、黑眼圈、黄褐斑、雀斑、痤纹、眼袋、黑眼圈、黄褐斑、雀斑、痤疮、酒糟鼻、男性脂溢性脱发等。疮、酒糟鼻、男性脂溢性脱发等。(16)、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镇痛及肿)、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镇痛及肿瘤化疗后呕吐。针灸刺激机体产生类吗瘤化疗后呕吐。针灸刺激机体产生类吗啡物质,有强烈的麻醉镇痛作用,没有啡物质,有强烈的麻醉镇痛作用,没有副作用。副作用。 (14)、皮肤科疾病:皮肤瘙痒症、各)、皮肤科疾病:皮肤瘙痒症、各种皮肤过敏症、荨麻

13、疹、皮肤划痕症、种皮肤过敏症、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湿疹、带状疱疹、斑秃、冻疮等湿疹、带状疱疹、斑秃、冻疮等针灸的禁忌症针灸的禁忌症 一、针刺的禁忌:一、针刺的禁忌: 1 、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 、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骨盆、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骨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门、百会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门、百会 3 、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内经提出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五夺、五逆禁针既是

14、此意。 4 、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醉酒等禁针。 二、灸法的禁忌:二、灸法的禁忌: 1 、对实热证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对实热证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热病不宜灸等。 2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一)(一) 操操 作作 方方 法法 1. 1. 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4. 4

15、. 快速进针法快速进针法 2. 2. 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 5. 5. 缓慢进针法缓慢进针法 3. 3. 管针进针法管针进针法针针 刺刺 操操 作作 方方 法法一、进针法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 (2)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4、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二、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二、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深刺多用直刺深刺多用直刺 浅刺多用斜刺、平刺浅刺多用斜刺、平刺三、行针方法三、行针方法 1、提插法、提插法 2、捻转法、捻转法四、留针与起针四、留针与起针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治疗的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治疗

16、的作用。一般留针作用。一般留针10-20分钟。分钟。 起针的方法是以左手拇、食指起针的方法是以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针刺部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轻微捻转,顺势位,右手持针轻微捻转,顺势提至皮下,静留片刻,然后出提至皮下,静留片刻,然后出针。针。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刺的注意事项 1 、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 、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部

17、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 、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 、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刺。 6 、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

18、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止误伤重要脏器。 7 、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针刺异常情况的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处理和预防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原

19、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象。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一、晕针一、晕针滞针是指

20、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剧痛的现象。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滞针。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现象: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现象: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

21、不可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忍。二、滞针二、滞针 三、弯针三、弯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形成弯曲,称为弯针。 原因: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原因: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针时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

22、、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痛。四、断针四、断针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前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查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做好针具的检查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免的。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正确处理

23、等,均可造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断针。成断针。现象: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其断端部分现象: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其断端部分针身尚露于皮肤外,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针身尚露于皮肤外,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五、血肿五、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管所致。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呈现青紫色。灸法的种类灸法的种类 艾炷灸:(艾炷灸:(1)直接灸)直接

24、灸 (2)间接灸)间接灸 艾条灸:(艾条灸:(1)温和灸)温和灸 (2)雀啄灸)雀啄灸 (3)回旋灸)回旋灸 温针灸温针灸灸法的注意事项灸法的注意事项 施灸的先后顺序施灸的先后顺序 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如脱肛时,即可先灸长强以收酌情而施。如脱肛时,即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因此,不可过于拘肛,后灸百会以举陷。因此,不可过于拘泥。泥。灸后的处理灸后的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

25、,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摖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液,并以纱布包敷。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常用针灸保健穴位常用针灸保健穴位1、百会、百会 属督脉经穴属督脉经穴 取穴: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取穴: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

26、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 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以及治疗脱肛、泄泻。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以及治疗脱肛、泄泻。 2、中脘、中脘 属任脉经穴属任脉经穴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 心连线中点取之。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治疗胃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治疗胃 脘疼痛、黄疸、呃逆、虚劳、失眠、惊悸、产后血晕等。脘疼痛、黄疸、呃逆、虚劳、失眠、惊悸、产后血晕等。 3、大椎、大椎 属任脉经穴属任脉经穴 取穴:在后正

27、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 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发 作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还治疗癫痫、中暑、疟疾、小儿惊风。作有较为显著的作用。还治疗癫痫、中暑、疟疾、小儿惊风。 4、曲池、曲池 属手阳明大肠经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在肘窝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屈肘取之。取穴:在肘窝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屈肘取之。 作用:祛风解表、调和营血、主泄逆气强壮明目。调整血压,并

28、有预作用:祛风解表、调和营血、主泄逆气强壮明目。调整血压,并有预 防感冒等传染病作用。防感冒等传染病作用。 5、内关、内关 属手厥阴心包经属手厥阴心包经 取穴:腕横纹正中直上取穴: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 作用:宁心通络、调血和营。本穴具有明显的改善冠脉循环,调整作用:宁心通络、调血和营。本穴具有明显的改善冠脉循环,调整 心脏功能,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是预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里心脏功能,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是预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里配合,可防止人流综合症。还治疗消渴、月经不调、咯血、胸痛等配合,可防止人流综合症。还治疗消渴、月经不调、咯血

29、、胸痛等 6、合谷、合谷 属手阳明大肠经属手阳明大肠经 取穴:手背,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侧。取穴:手背,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侧。 作用:振奋卫阳,获卫肌表。对预防多种急性传染病有效。治疗头作用:振奋卫阳,获卫肌表。对预防多种急性传染病有效。治疗头痛目赤、牙痛、鼻出血、口眼歪斜、耳聋、以及经闭、滞产等痛目赤、牙痛、鼻出血、口眼歪斜、耳聋、以及经闭、滞产等 7、足三里、足三里 属足阳明胃经属足阳明胃经 取穴:外膝眼下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横指。 作用: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作用: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30、。本 穴自古就是预防保健的要穴,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预防穴自古就是预防保健的要穴,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预防中风、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还治疗乳痈、肠痈、癫狂中风、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还治疗乳痈、肠痈、癫狂 8、阳陵泉、阳陵泉 属足少阳胆经属足少阳胆经 取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作用:疏作用:疏肝清胆、舒筋活络。有消除疲劳,预防胆石病之作用。治肝清胆、舒筋活络。有消除疲劳,预防胆石病之作用。治疗黄疸、胁痛、口苦、呕吐、下肢麻木、小儿惊风等。疗黄疸、胁痛、口苦、呕吐、下肢麻木、小儿惊风等。 9、三阴交、三阴交 属足太阴脾经属足太阴脾经 取穴:内

31、踝尖直上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本穴 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还治疗心悸、高血压健康,有较重要作用。还治疗心悸、高血压 10、涌泉、涌泉 属足少阴肾经属足少阴肾经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蹠屈处。足趾蹠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取穴。 作用: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治疗昏厥、中暑、小儿惊风

32、、癫痫等作用。治疗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痫等 耳针疗法耳针疗法耳针适应症耳针适应症 1关节痛 取病灶区、肾上腺区。 2腰痛取腰椎、肾、膀胱。3胃痛取胃、小肠、肝、脾。4坐骨神经痛 取坐骨。5痛经取卵巢、肾、内分泌。6牙痛取上颌、下颌、口。7急性扁桃体炎 取咽喉、耳轮3点。8急性阑尾炎 取大肠、小肠、腹、直肠。9高血压病 取肾上腺、肝、肾、皮层下区。10神经衰弱 取心、肾、腰椎、皮层下区。11荨麻疹 取肺、皮层下区。耳针的方法耳针的方法 1、毫针法、毫针法 2、电针法、电针法 3、埋针法、埋针法 4、压丸法、压丸法耳针注意事项耳针注意事项 1严格局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严格局

33、部及针体消毒,所用针具均应经过高压或煮沸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消毒处理,防止血源传播。 2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者容易发生晕针。晕针时,患空腹、疲劳或体质衰弱者容易发生晕针。晕针时,患者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甚至突然者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甚至突然昏倒。发生晕针后应迅速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昏倒。发生晕针后应迅速将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轻者可喝些温开水;较重者,特别是昏倒、不省人事低。轻者可喝些温开水;较重者,特别是昏倒、不省人事者,可指压人中,如无效,再针刺人中、足三里。者,可指压人中,如无效,再针刺人中、足三里。 3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病人,宜采用轻、中刺对体弱或初次接受耳针治疗的病人,宜采用轻、中刺激手法。激手法。 4、有习惯性流产的、有习惯性流产的 孕妇应禁针。孕妇应禁针。 5、对扭伤和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嘱其、对扭伤和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嘱其 , 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谢谢 谢谢 ! !THANK YOU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 中医院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