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药大学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14499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药大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药大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药大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药大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药大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洪 杰1.眼 睑 下 垂 眼睑下垂又名 “上胞下垂”,重者称 “睑废”。是上睑提举无力、不能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仁,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有先天、后天之分。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为其主要病因病机。可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两虚,或脾虚气弱,中气不足,或风邪客于胞睑,阻滞经络,致气血不和;筋肉失养,经筋弛缓,以致胞睑松弛无力而下垂。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肝肾不足 自幼上睑下垂,不能抬举,眼无力睁开,眉毛高耸,额部皱纹加深。小儿可伴有五迟、五软。舌淡、苔白,脉弱。 2脾虚气弱 起病缓慢,上睑提举无力,

2、遮掩瞳仁,妨碍视瞻,朝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伴有面色少华、眩晕、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甚至吞咽困难等症。舌淡、苔薄,脉弱。 3风邪袭络 上睑下垂,起病突然,重者目珠转动失灵,或外斜,或视一为二。伴眉额酸胀或其他肌肉麻痹症状。舌红、苔薄,脉弦。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l 治则:先天不足、脾虚气弱补肾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风邪袭络疏风通络、调和气血,针灸并用,平补平泻。l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l 攒竹攒竹 丝竹空丝竹空 阳白阳白 三阴交三阴交l l l方义:攒竹、丝竹空和阳白均位于眼上方,三穴合用可通经活络,调和局部气血而升提眼睑;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具

3、有补脾益肾疏肝、养血荣筋、调和气血的功效。l 加减:先天不足加太溪、肾俞益肾固本;脾虚气弱加足三里、脾俞健运脾胃、补气养血,另加督脉百会升提阳气;风邪袭络加合谷、风池宣通经络、疏风解表。操作:操作:l攒竹、丝竹空、阳白既可相互透刺,又均可透刺鱼腰穴;风池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百会穴多用灸法。2其他疗法其他疗法l (1)皮肤针:取患侧攒竹、眉冲、阳白、头临泣、上眼睑瞳子髎连线,轻度叩刺。隔日1次。l (2)神经干电刺激: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 (耳屏上切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针刺之后接电针仪,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加分钟左右。隔日1次。l 按语l 1

4、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疗效。l2对先天性重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2. 眼 睑 瞤 动l 眼睑瞤动又名 “目瞤”。是因气血不和而致眼睑不自主牵掣跳动的病症。相当于西医学的眼轮匝肌痉挛。多为一侧发病,较少两侧同病。偶然发生者无需治疗,可自行停止;少数病例日久不愈,在病程晚期可有喎偏之变。l 气血虚弱、筋脉失养、血虚生风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或因久病、过劳、情志不遂等损伤心脾,气血两虚,筋肉失养,以致筋惕肉瞤;或因肝脾血虚,日久生风,虚风内动,牵掣胞睑而振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眼睑不自主频繁振跳,重者可牵动口角乃至面颊部肌肉发生抽动。在情绪紧张、疲劳、久视、睡眠不足等情况下加剧,入睡后消失。l 1心脾两虚

5、 胞睑跳动,时疏时频,劳累或紧张时加重,怔仲健忘,纳差乏力,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舌淡,脉细弱。l 2血虚生风 病程较长,胞睑振跳频繁,牵拽面颊口角,眉紧肉跳,头昏目眩,心烦失眠,苔薄,脉弦紧。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l 治则:补益心脾、养血熄风,心脾两虚针灸并用,补法;血虚生风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l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阳白阳白 四白四白 攒竹攒竹 丝竹空丝竹空 合谷合谷 太冲太冲 三阴交三阴交 足三足三里里l l方义:四白、阳白、攒竹、丝竹空均为眼周穴,可调和眼周部位气血以熄风止痉;合谷属手阳明多气多血之经,“面口合谷收”,可通畅面部气血;合谷配太冲

6、谓之 “四关”,可养肝平肝、熄风止痉;三阴交、足三里分别为脾经和胃经的腧穴,可补脾胃、生气血,旺盛后天之本。l 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强化健脾补虚的作用;血虚生风者加血海、肝俞以增熄风止痉之力;上胞振跳加睛明、鱼腰;下胞振跳加承泣、颧髎。操作:操作:l攒竹与丝竹空互相透刺,或分别透鱼腰穴;四白最好刺入眶下孔中;其他穴位常规针刺。2其他疗法其他疗法l (1)耳针:取眼、神门、肝、心、脾。每次选23穴,胞轮振跳频繁者强刺激,留针20 -30分钟;或埋钦针、药丸贴压。l (2)头针:取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按头针疗法常规操作。l (3)穴位注射:取翳风、阳白、下关、足三里。用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

7、B族注射液,每穴注入0.51ml。l 按语l 1针灸对本病的轻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对病程较长者疗效较差。l 2伴有颅神经受损症状者为继发性面肌痉挛,应进一步检查。 3. 斜 视l 斜视古称 “风牵偏视”、“双目通睛”。是指双眼注视目标时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麻痹性斜视。l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胃之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目系拘急而成;或肾阴亏虚,肝风内动;亦或外伤,气血瘀滞,经筋弛缓,目珠维系失衡而致。l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以一眼或双眼黑睛向内或向外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主症l 1风邪袭络 发病急骤,伴有眼痛,上睑下垂,头痛发热。舌红、苔薄,脉弦。l 2肝风内动

8、头晕目眩,耳鸣,面赤心烦,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l 3瘀血阻络 有外伤病史,伤后眼偏斜,可见胞睑、白睛瘀血,头痛眼胀,恶心呕吐,舌红、苔薄,脉弦。(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l治则:祛风、平肝、化瘀、通络,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l 处方: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l 风池风池 合谷合谷 太冲太冲 太溪太溪 光明光明l l方义:风池、合谷善于祛风通络;太冲、太溪分别为肝经、肾经原穴,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光明为胆经之络穴,与太冲合用为原络配穴法,清泻肝胆、化瘀通络。l 加减:内直肌麻痹加攒竹、印堂;外直肌麻痹加瞳子髎、太阳;上直肌麻痹加上明(眉弓中点、眶上缘下)、攒竹;下直肌麻痹加承泣

9、、四白;上斜肌麻痹加丝竹空、上明;下斜肌麻痹加球后、四白。操作:操作:l风池穴应注意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切忌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针刺眼部穴位尤其是眼眶内的腧穴,手法要轻柔,避免伤及眼球或引起眼内出血。2其他疗法其他疗法l (1)皮肤针:取眼眶周围腧穴及太阳、风池等,用中强度刺激。每日1次。l (2)电针:以眼眶周围腧穴攒竹、四白、瞳子髎、太阳为主,亦可配合四肢远端穴位如合谷、太冲、太溪、光明、足三里等。进针得气后,选用疏密波或断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隔日1次。l 按语)l 1针刺治疗斜视效果肯定,对病程短者疗效较为满意。眼肌麻痹针刺治愈后,远期疗效稳定。

10、l 2多数报道认为眼周邻近取穴效果较好。4. 青 光 眼l 青光眼相当于中医学的五风内障 (青风、绿风、黄风、乌风、黑风)。古人以风命名,说明病势急剧,变化迅速,危害严重。五风内障是本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症状。青风、乌风的病情比较缓和;绿风、黑风均属急重眼病;黄风为五风内障的后期阶段。五风瞳神皆有大小气色变化,后期多有晶珠混浊,均属内障范畴,故称 “五风内障”。是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是以眼压增高、进行性损害神经纤维,造成头目胀痛,视物昏蒙为主的综合征。包括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根据房角宽窄,可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某些眼病或全身病的

11、眼部并发症,主要因虹膜周边前粘连导致眼压增高所致;先天性青光眼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的遗传性眼病。本节主要介绍原发性青光眼的辨证治疗。l 肝开窍于目,肝火可以生风,肝阳可以化风,所以,本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又因本病属瞳神疾患,瞳神在脏属肾。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充盈,上奉目窍,方能视万物,察纤毫。若情志内伤,痰湿阻络,风火上攻,阴虚阳亢,皆可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玄府闭塞,气滞血瘀;或肝病乘脾,脾失健运,使眼内水液排泄困难,神水郁积而酿成本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1肝阳暴亢 病呈急性发作,眼压甚高,头目剧痛,眼部重度充血,视力急降甚或失明,性情急躁易怒,小便黄,大便结,舌

12、红、苔黄,脉弦数。l 2痰火瘀滞 眼压高,头、眼疼痛较甚,视力下降,眩晕,胸脘满闷,恶心呕吐,小便黄,大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l 3肾阳不足 眼压偏高,头目胀痛,瞳孔散大,视物昏蒙,精神倦怠,纳差食少,畏寒 肢冷,夜尿频繁,舌淡、苔白,脉细无力。l 4肝肾阴虚 眼压偏高,头目胀痛,瞳孔散大,视物昏蒙,眩晕耳鸣,口燥咽干,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方法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 治则:肝阳暴亢、痰火瘀滞清热泻火、化痰通络,只针不灸,泻法;肾阳不足、肝肾亏虚补益肝肾、明目止痛,以针刺为主,补法或平补平泻。l 处方:以眼区局部取穴为主。l睛明睛明 球后球后 太阳太阳 风池风池

13、 太冲太冲 光明光明l l方义:睛明、球后、太阳均为眼区部位腧穴,既能疏通局部经气,又可清除眼部郁热;风池属足少阳胆经腧穴,与眼络相通,泻肝胆之火,清理头目;太冲、光明调和眼部气机,降低眼压。l 加减:肝阳暴亢加行间、侠溪平降肝阳;痰火瘀滞加丰隆、大都化痰泻火;肾阳不足加太溪、肾俞温补肾阳;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滋阴潜阳;头目剧痛加太阳、印堂点刺出血以急泻郁热,能较快地改善症状,对保护视力具有较好的作用。l l操作:晴明、球后按眼区腧穴操作规程细心针刺,谨防刺伤眼球和导致眼内出血;风池应注意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太阳、太冲可点刺出血。2其他疗法其他疗法l l (1)三棱针:头

14、目疼痛剧烈时取印堂、太阳、耳尖、攒竹、太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每穴1-2滴。l (2)耳针:取眼、目1、目2)降压点、神门、肾、肾上腺、内分泌、肝、肝阳1、肝阳2。每次选3-5穴,毫针强刺激,留针20分钟;或埋针、药丸贴压。l (3)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2加654-2注入肝俞、肾俞穴,每穴05m1。隔日1次。对小视野青光眼有提高视力、扩大视野的作用。l 按语l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治,大多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若治之不力或误治,则有失明之虞。l 2患者应调节情志,忌怒戒躁;避免过劳;忌食辛辣食物。5. 暴盲l暴盲是眼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是由视衣 (视网膜)、目系 (视

15、神经、眶内血管和视路等)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剧下降以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多种急性视力障碍眼底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底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以及由脑炎、鼻窦炎、糖尿病、各种中毒及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的眼睛突然失明。以单眼发病为多。l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暴怒惊恐、气滞血瘀,致目系脉络阻塞;或热邪上窜,肝阳化风,上乘于目,致神光离散;或气血瘀阻日久,视衣、目系脉络闭塞,致气血俱虚,目窍失荣。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发病急骤,一眼或两眼突然失明,有时又会自然缓解,恢复视力。可反复发生,最终失明不能恢复。患眼外观多无异常,但眼底变化却很复杂,可见动脉阻塞性改变、

16、视神经乳头色淡或水肿、视网膜动脉变细等。l 1气滞血瘀 暴怒、惊恐之后突然发病,情志郁结,头晕头痛,耳鸣,胸胁胀满,舌紫镭、苔薄,脉细。l 2肝阳化风 突然失明,头晕耳鸣,面时潮红,烦躁易怒,手足麻木,舌红、苔薄,脉弦。l 3气血两虚 眼内脉络瘀阻日久,视力难复,头晕乏力,面色淡白,自汗,舌淡、苔薄,脉细弱。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l 治则: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肝阳化风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均只针不灸,泻法;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养血明目,针灸并用,补法。l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l 晴明晴明 瞳子髎瞳子髎 风池风池 太冲太冲 光明光明l l方义:睛明、瞳子髎位于眼

17、部,为治眼病的要穴,具有活血通络、行气明目的作用;风池为胆经的腧穴,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的功效;目为肝之窍,肝经原穴太冲可清肝活血明目;光明以疗眼疾为专长,与太冲合用属原络配穴法。l 加减:气滞血瘀加合谷、膈俞理气开郁、活血化瘀;肝阳化风加行间、太溪育阴潜阳;气血两虚加三阴交、足三里补气养血明目。l l操作:睛明按眼区穴位操作规程针刺,防止伤及眼球或致眼内出血;风池应注意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避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余穴常规操作。2其他疗法其他疗法l l (1)耳针:肝、胆、内分泌、耳尖、神门、肾上腺。毫针浅刺或埋钦针;耳尖还可点刺出血。l (2)穴位注射:取瞳子髎、风池、合谷、外

18、关、光明。用维生素Bl或B12加0.5%盐酸普鲁卡因0.2m1,每穴0.5ml。l 按语l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不完全性阻塞较完全性阻塞效果为好。但因本病病情急重,为及时抢救视力,必要时应使用西药。由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致者宜配合应用血管扩张剂,如吸入亚硝酸异戊醋或含服硝酸甘油片等;视神经乳头充血水肿者可配合应用皮质激素之类。l 2避免惊恐,克制恼怒,可相应减少本病的发生。 6.中心性视网膜炎l中心性视网膜炎是常见的慢性眼底病。是由机体内外环境的不利因素,如精神紧张或兴奋、脑力劳动过度以及病灶感染等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失常而产生血管痉挛,使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发生障碍

19、,以致血球或血浆外渗而损害视网膜的功能。属于中医学 “神瞻昏渺”、“视正却斜”、“视大变小”、“视晴有色”等的范畴。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单眼发病,眼底受累部位主要局限于黄斑区。有自愈和复发倾向。l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情志失调、肝气失疏、气血阻滞或久视伤血、肝血亏虚、目窍失养而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眼睛外观多无异常,初起自觉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注视性暗影,对青、黄色色觉障碍。随着病情发展,眼前出现阴影一片,甚至呈现青、绿、蓝、碧、赤、黄之色。若日久失治,则发展为视神经萎缩。l眼底检查:早期黄斑部水肿,呈圆形或椭圆形,略隆起,与正常的视网膜交界处常有一反光轮或反光弧,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1周

20、后,黄斑区常有黄白色渗出点或细碎之渗出物。一般经过13个月病变转入恢复阶段,水肿和渗出物逐渐吸收,可不留任何痕迹,中心凹反射重见,视力提高或完全恢复。反复发作者可遗留不规则尘埃状色素沉着。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l l 治则:初期活血通络、调理气血,平补平泻;后期补益肝肾、养血明目,补法。l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l 睛明睛明 承泣承泣 球后球后 瞳子髎瞳子髎 风池风池 太冲太冲 光明光明 l l方义:睛明、承泣、球后、瞳子髎均为眼部腧穴,可疏通局部气血;风池属足少阳经,功善清理头目,光明可加强活血明目的作用;太冲为肝经的原穴,与光明原络互用,养肝明目。l 加减:气

21、滞血瘀者加合谷、膈俞化瘀通络;肝肾亏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调补肝肾;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三阴交益气养血。l l操作:睛明、承泣、球后按眼部腧穴操作常规谨慎针刺,避免刺伤眼球和导致眼内出血;风池穴应注意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最好能使针感向眼球传导;余穴常规针刺。2其他疗法其他疗法l l 耳针:取眼、肝、肾、神门等穴。埋针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自行按压35次。l 按语l 1针灸对本病有一定疗效。西医尚无理想药物治疗。l2治疗期间,应畅达情志,注意休息。7.视神经萎缩l视神经萎缩是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索广泛损害,出现萎缩变性。以视功能损害和视神经乳头苍白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

22、的慢性眼底病,也为致盲率较高的一种眼病。成为诸多内障眼病的最终结局。l 视神经萎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如视网膜、视神经的炎症、退变、缺血、外伤、遗传等因素,眶内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压迫,其他原因所致视乳头水肿、青光眼等均可能引起视神经萎缩。l 本病属于中医学 “青盲”、“视瞻昏渺”的范畴。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血虚乏、目窍萎闭、神光不得发越于外;或目系受损、脉络瘀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所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患眼外观无异常而视力显著减退,甚至完全失明。视野改变与视力减退同步发展,视野呈向心性缩小,以红绿色视野缩小最为显著。瞳孔反应因视神经萎缩轻重不同而迟缓或消失。l 眼底检查:原发性

23、者视乳头苍白,边界清楚,筛板可见,视网膜血管正常,晚期可变细;继发性者视乳头色灰白或污白或蜡黄,边界模糊,视乳头常被发炎或水肿后所产生的大量神经胶质纤维所掩盖,因而筛板不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正常或稍细,视乳头附近之血管常有白色包膜。l l1肝气郁结 情志不舒,急躁易怒,郁闷胁痛,口苦,舌红、苔薄,脉弦。l 2气血瘀滞 有头或眼部外伤史,头痛,眩晕,健忘,舌色暗有瘀斑,脉涩。l 3肝肾亏虚 双眼干涩,头晕耳鸣,咽干颧红,遗精腰酸,舌红、苔薄,脉细数。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l l 治则:肝气郁结、气血瘀滞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只针不灸,泻法;肝肾亏虚补益肝肾、养精明目,以针刺为主

24、,补法或平补平泻。l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l球后球后 睛明睛明 承泣承泣 风池风池 太冲太冲 光明光明l l方义:球后、睛明、承泣皆位于眼部,旨在通和眼部气血;风池属足少阳经,内通眼络,通络明目;太冲为肝经的原穴,光明为胆经之络穴,原络互用,以疏肝理气、养肝明目。l 加减:肝气郁结加行间、侠溪疏肝解郁;气血瘀滞加合谷、膈俞行气活血、通络明目;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太溪加强补益肝肾、养精明目的作用。l l操作:球后、睛明、承泣均按眼区腧穴常规操作,可适当深刺,但应注意避免伤及眼球和血管;风池穴应把握好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浅,最好能使针感向眼部传导;余穴常规针刺。2.其他疗法其他

25、疗法l (1)皮肤针:取眼眶周围、风池、膈俞、肝俞、胆俞。眼区轻度叩刺至潮红,其余部位及经穴施以中度叩刺。隔日1次。l (2)耳针:取肝、肾、皮质下、枕。埋针或药丸按压,每日自行按压3-5次。l (3)头针:取额旁二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针刺得气后快速捻转,200次/分钟,留针36小时,留针中可加用脉冲电流刺激。隔日1次。l l 按语l 1视神经萎缩至今尚无满意的疗法。针灸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可控制病情发展,促进康复,提高视力,延缓致盲。l 2注意生活起居,调节情志,戒恼怒,不过劳。8. 视网膜色素变性l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功能进行性受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26、。其遗传方式可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和性连锁隐性遗传。常为双眼同病,男多于女,幼年发病随年龄增加而病情加重。l 本病属于中医学 “高风内障”、“高风雀目”的范畴。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日:高风内障之症,两眼至天晚不明,天晓复明,缘肝有积热,肾终虚损,乃阳微阴盛也。天晚阴长,则天时之阴,助人体之阴,能视顶上物,不能下视诸物。至天晓阳长,则天时之阳,助人身之阳,两眼复明矣。l 本病的形成系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致使脉道不得充盈,血流滞涩,目失所养而神光衰微,夜不见物,视野缩小。后期常因脉道闭塞,气血失养而失明。临床表现临床表现l 进行性视力减退、夜盲

27、、视野缩小以及眼底的色素性视网膜病变。有时中心视力至晚期才受影响。l 眼底检查:早期多正常或视网膜显示污秽,赤道部可见少许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有的盖于血管之上。中期可见视乳头呈蜡黄色萎缩,视网膜动脉、静脉普遍狭窄,末梢尤其明显,中间部蜘蛛状或骨组织样色素沉着向周边及后极部扩散,亦有呈虫蚀状者,同时可有色素脱失,黄斑色暗。晚期视乳头黄白,视网膜青灰,动脉细,但不被血线和白鞘包绕,色素沉着可为团块状,可透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黄斑部可有色素脱失、色素沉着、囊样变性及视网膜前纤维增生。l 视野检查:环状或岛状暗点,逐渐扩大融合,成为典型环状暗点。应用自动静态定量视野仪可于病变早期发现动态视野异常之前病变

28、,对应区域内视网膜对比敏感度降低,光阈值增高。l 另外,视觉电生理检查、色觉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暗适应检查均可出现相应的异常变化。l l1肾阳不足 初起入暮或黑暗处视物不清、行动困难,至天明或光亮处视力复常。日久 加重,视野逐渐缩小甚至如管状,仅见眼前事物,不能看到周围空间,行动极为困难,最终 可失明。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沉。l 2肝肾阴虚 眼部主症同上,伴眼内干涩不适、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l 3脾气虚弱 眼部主症同前,伴面色淡白、纳差食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弱。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l治则:肾阳不足、脾气虚弱补益肝肾、健脾益气,针灸并

29、用,补法;肝肾阴虚滋阴养血、补精明目。 l 处方:以眼区局部和足少阳经穴为主。l睛明睛明 球后球后 翳明翳明 风池风池 养老养老 足三里足三里 太冲太冲 光明光明l l方义:睛明、球后均为眼部腧穴,可疏通眼部气血而明目;翳明、风池为邻近取穴, 加强疏通眼部气血的作用;养老是治疗眼疾的经验效穴;足三里既可疏通眼部的经络以补气养血,又可益气明目;目为肝之窍,肝经原穴太冲配胆经络穴光明为原络配穴, 滋养肝血而明目。l 加减:肾阳不足加肾俞、命门、关元以温补肾阳;肝肾阴虚加肾俞、肝俞、太溪以滋补肝肾;脾气虚弱加脾俞、三阴交以补脾益气。另外,眼周的攒竹、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等穴均可与上述眼部穴位交替使用。l l操作:睛明、球后二穴按眼部腧穴操作常规谨慎针刺,以免伤及眼球和血管;翳明、风池二穴的针感最好能向眼部传导。2其他疗法其他疗法l (1)耳针:取目1、目2、肝、肾、心、胆。每次选3穴,毫针浅刺,留针30分钟;或用埋针法、药丸贴压法。l (2)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l、维生素B12或灵芝注射液,在双侧肝俞、肾俞穴交替注射,每穴05m1。隔日1次。l 按语l1由于本病是一种遗传病,病因病机尚不清楚,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有一定效果。 l2做好遗传咨询工作,尽可能防止本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眼科常见病针灸治疗 中医药大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