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的四季刘湛秋一、教材分析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读课文,又是初中阶段第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掌握自读的方法,而本文的自读方法主要侧重于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 单元目标+阅读提示+旁批一、教材分析单元目标: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一、教材分析 阅读提示:阅读提示: 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分外灵动。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
2、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课文中这的精彩语句还有很多,再找出一些来,朗读并细细体味。二、学情分析课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正确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吐字清楚,声音响亮,不添字、漏字,不重复,不唱读流利语气连贯,读出句读和段落间的停顿,节奏自然,速度适当有感情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传达文本感情,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已掌握:二、学情分析 已掌握: 经过前两篇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学生对写景散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一些写景的手法,掌握了分析写景散文的方法。 (1)运用修辞的手法 (2)运用动词和形容词 (3)调动多感官 本文就是借助之前学到的
3、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二、学情分析预设未掌握: 1.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例如:虚实相生如在描写春雨的生机勃发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骤然复苏的情态;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画面美。 2.多角度品味精彩语句,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3.运用本文的自学方法延伸课外阅读,提升自身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四、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学生用前两篇学到的阅读方法,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描写的精彩的语句和片段。(12分钟)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快速进入文本,从整体把握文本,提取有用信息
4、的能力。四、教学过程 2、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你最喜欢的一副四季雨读图一读,赏一赏,评一评,然后小组代表汇报。(10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分享,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注意:小组代表由教师最后随机抽取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四、教学过程 3.小组展示 (1)4个小组每组展示一个季节。 (2)小组展示时一人朗读赏析,一人板书关键词(阅读方法+主要观点),其他同学在书上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点拨,进行个性化指导。例如:鉴赏文章诗化的语言,可将语段转换为诗歌的形式;将每位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写在书本上,等学生整个发言结束再点拨,切忌中途打断学生发言。问
5、题预设:虚实相生 第2段,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春雨,而是写了万物经雨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引导时可以和朱自清春中的春雨描写比较,“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并让学生感受到,写景散文中运用侧面描写可以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特征,如这里就从侧面写出了春雨滋润了万物,给大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后指导学生从第3段和第五段中找出侧面描写的句子。 第6段,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引导这里采用呼告的修辞,便于更直接表情达意和抒情,这是作者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追问: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升华了?分别从第1段和第6段找情感的词。从“喜欢”到“爱恋”可以看出作者对雨的情感越来越浓。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有如此这般对自然的爱恋。(16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在两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间接描写的作用和人称变换的作用)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主要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把景物写生动。课后作业 1 请同学学习刘湛秋,把对雨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雨季,运用侧面描写,仿写几句。 2 课外阅读张晓风春之怀古,冯骥才苦夏汪红琼乡下的秋天,梁衡冬日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