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开国大典(案例一)第一课时看一看 十月一日 国庆节开国大典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4.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与大家讨论。汇报、交流自学成果。读一读石栏外宾政府汇集读一读宣布旗帜爆发检阅读一读坦克制服距离隆隆声读一读射入分一分认清字形上下结构:宾、宣半包围结构:府、阅左右结构:政、栏、汇、爆、帜、制、坦、距、隆、射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写一写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理解词语擎:举。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瞻仰:恭敬的看。汇集
2、:汇合、聚集。理解词语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等。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部分。理一理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第一部分(14):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第二部分(510):典礼开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三部分(1113):阅兵式盛况。第四部分(14、15):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想一想交流讨论:根据课文记叙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读一读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场
3、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原因。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画出文中的新词语,写在摘抄本上,积累词语。再见!部编版语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7 开国大典(案例一)第二课时看一看复习回顾:谈一谈哪一个片复习回顾:谈一谈哪一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想一想开国大典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3. 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这些描写的作用。自学要求:1.思考课文每一部分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一说自己从中感受
4、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交流汇报成果交流汇报成果想一想第一部分:会场情景1.读第一部分,说一说描绘的场面。2.谈一谈自己从会场的布置和汇集群众的场面体会到了什么。3.理解重点语句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第二部分:典礼盛况1.你对典礼盛况中哪个场面最有感触?2.理解重点语句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
5、成一阵热烈的欢呼。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起来”。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们激动无比的心情。5.练习背诵 这庄严的( ) ,这雄伟的( ) ,使( ) 。这庄严的( ) ,这雄伟的( ) ,经过( ) ,传到( ) ,传到( ) ,使( )。第三部分:阅兵式盛况1.课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2.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介绍给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3.理解重点语句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第四部分:群众游行1. 在群众游行中,你认为哪个场面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6、最深?为什么?2.理解重点语句。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思考: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说一说小组交流: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小结: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总结读一读铭记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经历抗争、失败、在抗争的多次反复。 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