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244305 上传时间:2020-0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六年级下册 知识点知识点 总总 结结 2020 年 01 月 1 第一部份第一部份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一)数的认识 整数整数(正数、正数、0 0、负数、负数) 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0 和 1、2、3都是自然数,也都是整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 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4、整数包括正整数、0 和负整数。如:-3、-17、0、90、6 等。 5、整数的读写:多位数从个位起,每四位分为一级,可分为个级、万级、亿级。读数时,从 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读万级

2、和亿级的数时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并在后面加上级名。每 一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无论有一个 0 或连续有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 。 6、整数的写法:写数时,先确定最高位是哪一级的哪个数位,然后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 写,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7、整数的数位从低位开始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整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一(个) 、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 亿 8、大数目的改写: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 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

3、或“亿”字。 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按要求改写数,写出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根据需要还可以还 原。例如:974800000=9.748 亿,453200=45.32 万。 9、求一个数的近似值(通常采用四舍五入法) :把一个数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 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也可以分别说成精确到个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 千分位 例如把 8745603 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精确到万位) 8745603=874.5603 万875 万 10、整数的大小比较:如果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 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最

4、高位相同, 次高位上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 如果还相同, 则继续比较, 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小数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1、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 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 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个、 十、 百以及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 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 10 倍、100 倍、1000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 10 倍、100 倍、1000 倍 4、每个

5、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5、 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 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整数部分是 “0” 的读作 “零” , 小数点读作“点” ,小数部分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小数部分的 0 要读。 6、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整数部分是 0 的写作“0” ,小数 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8、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 ,把小数化简。 9、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

6、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百分位 上的数,千分位上的数,从左往右,如果哪个数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2 10、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1)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2)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分数分数(真分数、假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从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 4、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 5、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 6、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

7、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 实际上是整数。 7、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 1 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9、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通分和约分。 约分: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分数的过程。 通分: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的过程, 叫做通分。 10、倒数: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 的倒数是 1,0 没有倒数。 百分数百分数(税率、利息、折扣、成数税率、利息、折扣、成数)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

8、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 2、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分 数 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可以有单位名称 都可以表示两个数 之间的关系 百分数 不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不可以有单位名称 3、折扣:在进行商品销售是,经常用到“打折扣”出售,简单说就是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 几,或用百分数百分之几十来表示。如:八折就是按原价的 80出售,六五折就是按原价的 65 出售。 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原价=折扣 现价折扣=原价 4、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1)把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把小数化成分数,先改写成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再约成最简分数。 (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9、,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添上百分号。 (4)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去掉百分号,然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 保留一位小数) ,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占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 拿多或者少的部分单位“1” 6、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 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素数(质数) 、合数、奇数、偶数素数(质数) 、合数、奇数、偶数) 1、43=12,12 是 4 的

10、倍数,12 也是 3 的倍数,4 和 3 都是 12 的因数。 2、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5 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的数是 5 或 0。 2 的倍数的特点:个位上的数是 2、4、6、8 或 0。2 的倍数都是偶数。 3 的倍数的特点: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 3 的倍数。 5、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素数(或质数) 。 7、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

11、做合数。 8、在 120 这些数中: 素数:2、3、5、7、11、13、17、19。 合数:4、6、8、9、10、12、14、15、16、18、20。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9、最小的奇数是 1,最小的偶数是 0,最小的素数是 2,最小的合数是 4。 10、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大数是最小公倍数,小数是最大公因数。 11、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 1,则最大公因数是 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12、公因数只有 1 的两个数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相邻的两个自然数 (2)质数与质数 (3)质数与合数(但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 (二)数的运算(二)数的运算 计算法则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

12、整数、小数、分数) 1、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3、小数乘法: (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 上小数点。 (2)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 0 补足。 4、小数除法: (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有余数时,要在后面添 0,继续往下除; (3)个位不够商 1 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 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除。 (4)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时,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5)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

13、数的小数位数时,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 5、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6、分数大小的比较: (1)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2)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7、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8、甲数除以乙数(0 除外) ,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4 四则运算关系四则运算关系 加法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

14、=被除数商 1、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商不变。 2、简便计算 运算定律:运算定律: 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运算规律 abc=a(bc) 除法运算规律 abc=a(bc) 2、乘、除法的互化。 (小技巧:符号是相反的;两个数相乘得“1” 。 ) (1)A0.1=A10 (2)A0.1=A10 (7)A0.01=A100; (8)A0.01=A100 (3)A0.2=A5 (4)A0.2=A5 (9

15、)A0.25=A4 (10)A0.25=A4 (5)A0.5=A2 (6)A0.5=A2 (11)A0.125=A8 (12)A0.125=A8 3、求近似数的方法。 (1)四舍五入法。 (2)进一法。 (3)去尾法。 4、积与因数、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 第 2 个因数1,积第 1 个因数; 第 2 个因数=1,积=第 1 个因数; 第 2 个因数1,积1,商被除数; 除数=1,商=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 (三)式与方程(三)式与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 1、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 , 也可以省略不写。在省略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时

16、,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2、2a 与 a2 意义不同:2a 表示两个 a 相加,a2 表示两个 a 相乘。即:2a=aa,a2= aa。 3、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任意数:如 X=4 a=6 5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如 s=vt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 ab=ba (4)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S=ah 方程与等式方程与等式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和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方 程 等 式 联 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区 别 含有未知数 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17、 5、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6、等式的基本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 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3)求出方程的解。 (4)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 (四)正比例与反比例(四)正比例与反比例 比和比例比和比例 1、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比 与 比 例 的 区 别 1、意义不同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名称不同 比的名称 两点

18、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 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例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 做比例的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性质不同 比的性质 比 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 外) ,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应用不同 应用比的意义 求比值。 应用比的性质 化简比。 应用比例的意义 判断两个不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性质 不但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可以解比 例。 6 2、比同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比 分数 除法 联 系 前项 分子 被除数 比号 分数线 除号 后项 分母 除数

19、比值 分数值 商 比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除法的商不变性质 区 别 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 关系。 分数表示一个数。 除法表示一种运算。 3、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一 般 方 法 结 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数。可以是整 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 的数(零除外) 。 是一个比。 它的前项和 后项都是整数, 并且是 互质数。 4、化简比: (1)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方法化简。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

20、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5、比例尺: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 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 两个数的比值 (也就是商) 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 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正 比 例 反 比 例 相 同 点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

21、也随着变化。 不 同 点 商一定 =k(一定) 积一定 xy=k(一定) 7 第二部份第二部份 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 (一)图形的认识、测量(一)图形的认识、测量 量的计量量的计量 1、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长度单位: (10) 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0 厘米 3、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 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边长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22、1 公顷。 5、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边长 10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 1 平方千米。 6、面积单位: (100)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7、 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 立方厘米(毫升) 。 8、体积单位: (1000)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升=1000 毫升 9、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0、质量单位: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

23、000 克 1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世纪、年、季度、月、旬、日、时、分、秒。 12、时间单位: (60) 1 世纪=100 年 1 年=12 个月 1 年=4 个季度 1 个季度=3 个月 1 个月=3 旬 大月=31 天 小月=30 天 平年二月=28 天 闰年二月=29 天 1 天=24 小时 1 小时=60 分 1 分=60 秒 13、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 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14、常用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吨:t 千克:kg 克:g 升:l 毫升:ml 8 平面图形平面图形

24、(认识、周长、面积认识、周长、面积) 1、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 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线段有两个端点, 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 关。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 。 3、角的分类:小于 90 度的角是锐角;等于 90 度的角是直角;大于 90 度小于 180 度的角是 钝角;等于 180 度的角是平角;等于 360 度的角是周角。 4、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

25、互相垂直;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 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6、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 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7、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 8、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最多只有一个钝角。 10、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常见的特殊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梯形。 11、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圆上的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的长。

26、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12、有一些图形,把它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 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3、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14、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5、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切、平移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 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即:S=ah。 (2)三角形面积

27、公式的推导过程?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等 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即:S=ah2。 (3)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梯形 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S= (a+b)h2。 (4)画图说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

28、)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3)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面积=rr=r2。即:S=r2。 9 16、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C=d C=2r r=d2 r=C2 d=2r d=c S=r2 17、常用数据: 常用值 常用平方数 2=6.28 3=9.42 4=12.56 5=15.70 6=18.84 7=21.98 8=25.12 9=28

29、.26 10=31.4 12=37.68 15=47.1 16=50.24 18=56.52 20=62.8 25= 78.5 32=100.48 2.25=7.065 6.25=19.625 112=121 122=144 13=169 14=196 152=225 252=625 立体图形立体图形(认识、表面积、体积认识、表面积、体积) 1、长方体、正方体都有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的特征: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无数条高。 3、圆锥的特征:一个侧面、一个底面、一个顶点、一条高。 4、表面积: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叫做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5、

30、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 积。 6、圆柱和圆锥三种关系: (1)等底等高:体积 13 (2)等底等体积:高 13 (3)等高等体积:底面积 13 7、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1)圆锥体积是圆柱的, (2)圆柱体积是圆锥的 3 倍, (3)圆锥体积比圆柱少, (4)圆柱体积比圆锥多 2 倍。 8、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锥 1、差 2、柱 3、和 4。 9、立体图形公式推导: (1)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有何关系? (圆柱侧面 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般得到一个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

31、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2) 我们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时, 是把圆柱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一种立体图形 (近似的) 进行推导的,请你说出这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以及它与圆柱体有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1)把圆柱分成若干等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2)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10 (3)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3)请画图说明圆锥体积公式

32、的推导过程? (1)找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各一只。 (2)将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发现三次正好装满,将圆柱里的沙子倒入圆锥中, 发现三次正好倒完。 (3)通过实验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 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即:V=Sh。 10、立体图形的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积:V=1/3Sh (

33、二)图形与变换(二)图形与变换 1、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有平移、旋转等,在变换位置时,每个图形的相应顶点、线段、曲线 应同步平移,旋转相同的角度。 2、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它的大小时,通常要使每个图形的要素,如长方形的长与宽, 三角形的底与高等同时按相同比例放大或缩小。 3、对称图形是对称轴两边的图形经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而不是完全相同。 第三部份第三部份 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 (一)统计(一)统计 1、我们通常都是通过打勾、画圆、划“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种。 3、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4、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 的趋势。 5、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可能性(二)可能性 1、 事件状态 生活情景 数学情景 一定会发生 太阳从东方升起 从 5 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红球 一定不会发生 鸭子会讲话 从 5 个红球中摸出一个白球 可能发生 今天会下雨 从 5 个红球,1 个白球中摸出一个白球 2、在可能性相同的情况下,比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