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2444093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学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曹刿论战课堂实录一、介绍背景,谈话导入师:曲阜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当年的鲁国国都。2700多年前,在曲阜北部的长勺,齐鲁两国交战史称“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役中,鲁国以三万兵力战胜齐国三十万大军,以弱胜强,左传中对此次战役有专门记述。生活在鲁国这方士地的我们,对此应该倍感自豪。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与此相关的曹刿论战。(师板书题目。)二、理字词,理解文意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对文章内容已有所理解。现在,请大家挺直腰板,捧起课本,齐读文章。(生齐读。)师:读得字音准确、节奏清楚读得投入、用心。老师听出了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这篇文章的注释非常详实,同学们理解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单元学习提示中特别强

2、调要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联系所学内容,说说发现或疑问。(屏显。生自由朗读,圈画字词。)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边画一边写,这就是批注读书法,它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大家读书习惯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疑问?生:老师,“忠之属也”中的“属”是什么意思?师:哪位同学能帮助她?(生没人举手。)师:学习文言文,要借助注释和古代汉语词典。这个词语注释中没有注解,老师查阅了词典“属”常用的义项有这样一些-(屏显。)连接:通“嘱”嘱托:归属;类;部属。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忠之属也”中的“属”属于哪个义项?生:我认为是“类”

3、的意思。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师: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学过的这些句子。其中的“属”如何解释?(屏显。)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引凄异。(三峡)(生逐一解答。)师: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这样我们才能温故而知新。谁还有自己的发现或疑问?生:我发现这篇文章中的“之”字很多,它们的意思也不一样。师:这位同学很善于发现,“之”字一词多义,我们看一下“之”的义项。(屏显。)到去;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他们”等;相当于“的”:4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倒装句的标志;补足音节,没有实义师:我们一起来梳理文中“

4、之的用法。(屏显。)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忠之属也:4公与之乘:公将鼓之;公将驰之;登轼而望之:故克之。(生交流解答。)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屏显。)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生逐一解答。)师:大家很善于梳理区分文言词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通过充分预习,都有独到的发现。哪位同学能用曹刿的口吻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故事?(一女生熟练讲述故事,师生鼓掌。)师:你的表现太棒了!讲得绘声绘色,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历史的场景中。三、曹刿“论”战,理解人物师:左传分年记事,没有题目,于是后人

5、就以战事发生的地点长勺为文章命题,以“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编者却用“曹刿论战为题。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生无人举手。)师:同学们自由发表见解,要自信嘛!(生小声交流,一生举手。)生:我认为“曹刿论战”好,突出了曹刿这个人物形象。生:齐鲁长勺之战”,讲的是作战过程,而“曹刿论战”是突出“论”,突出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论述。师:大家说得很好,曹刿论战重点在论,通过论来突出曹刿对战争的见解。那么,曹刿在战前是如何论战的?我们齐读第1段。(屏显。)战前之“论”师:请大家在课本上画出曹刿战前“论”战的语句。(屏显。)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6、。”师:大家能从曹刿论述战前准备的语言中发现什么特点?生:前两句是否定,最后一句是肯定。师:曹刿为什么要否定鲁庄公的前两个方面呢?(屏显。)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生:这些都是小惠、小信。师:你能具体说一下这两句的意思吗?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来报告。师:大家认为这种小惠、小信能带来什么结果?生:这种小惠只能照顾身边的一些人,这种小信只是寄托在神灵身上。师:对啊。请注意这两个句子:一是庄公“必以分人”,二是曹岁“民弗从也”。人,身边的人;民,百姓。惠及身边的少数人,百姓不能普

7、及,无关战事全局:宗教性礼仪,不是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这两个方面都被曹刿一一否定。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曹刿对鲁庄公的否定。一人演鲁庄公,一人演曹刿,我们就近的两人试着读一下。(生试读。两男生展示读,读得平淡无味。)师:我感觉,读得味不足。你想,这些小恩小信,是不能决定战争胜利的。来,摇着头读出这种否定。(生摇头读,读得语气坚定:听课老师笑。)师:我们看鲁庄公提出的第三点,齐读这句话。(屏显。生齐读。)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师:为什么曹刿对此予以肯定?生:对老百姓尽责,实事求是师:尽心务实,能够惠泽百姓国君忠事则民从矣。庄公三答,终有所悟

8、。我们来读出这种肯定的语气。(生齐读。)师:通过曹刿对庄公的三评可以看出曹刿有怎样的思想?生:“以民为本”的思想。师: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在曹刿的引导下,庄公得到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可以看出曹刿对这次战争有深远的考虑。在他们的对话中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真是言简义丰。古代文学经典应该多加背诵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背诵方法(屏显。)快速背诵法:抓层次;抓句式:抓关键字词。师:我们以文章第1段为例这段可以分成三个背诵层次。(屏显。生试背。)1.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2.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_?”刿曰:“肉食者_。”3.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_,弗敢

9、_,必_。”对曰:“小惠_,_弗_”公曰:“牺牲_,弗敢_,必_。”对曰:“小信_,_弗_”公曰:“小大之狱,必_”对曰:“忠之属也_。_。”师:能够背下第1段的同学请举手。(全体学生举手。)师:我们一起来背诵。(生齐背。)师:我们再看第2段。(屏显。)战时之“论”师:曹刿随鲁庄公亲临战场后,论述也极为精简,却隐含着他丰富而微妙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联系文意,在“未可”“可矣”后补出曹刿论战的潜台词。(屏显。)公将鼓之。刿曰:“未可_”齐人三鼓。刿曰:“可矣_”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_”遂逐齐师。(小组讨论。生展示补白成果生读,一生补充。)生:第一个

10、“未可”:盲目进军乃兵家大忌,用兵应求“天时”,而此时齐军士气大盛,于吾军不利且允他嚣张,哼哼,此乃“以逸待劳”之计。第一个“可矣”:三鼓过后,齐军士气大减,多懈怠,而吾军蓄势待发,此时不战,更待何时?第二个“未可”:齐者,大国也。恐有诈,若使欲擒故纵之计,岂不危哉第二个“可矣”:善,辙乱旗靡,如此,齐军已如丧家之犬,乃乌合之众耳,待吾前去,必能大获全胜!(师生鼓掌。)师:你的文言底子很厚实,而且对人物特点把握极为到位,非常传神地展现了曹刿在战场上的大将风范。生:第一个“未可”:时机未到伺机而动。第一个“可矣”:时机已到,火速出击。第二个“未可”:兵不厌诈,恐有伏焉。第二个“可矣”:乘胜追击,

11、以绝后患。师:你补充的潜台词,体现了曹刿“论”战背后的军事思想。同学们对潜台词的补充,使曹刿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了。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曹刿?生:善于捕捉战机。生: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师:同学们不愧是杏坛中学的学生,认识有见地,字句中透射着智慧的光芒。率领鲁国以弱胜强的曹刿取得战事大捷后,他是分几层来论述取胜原因的呢?生(齐):两层。师:两个“夫”字引出了曹刿的论述,与前面精简的语言相比,可谓洋洋洒洒。想那旌旗蔽空的长人古战场上,鲁国军队胜利后群情激昂,鲁庄公笑问其故,曹刿对曰-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朗读(屏显。师生共读。)(教师)既克公问其故。(生齐读)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12、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一男生读)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古文观止评注:未战考君德,方战养士气,既战察敌情,步步精详,著著奇妙,此乃所谓远谋也。师:曹刿身为一介平民,深谋远虑,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不失为胸怀韬略的谋士能臣。凭借自身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的指挥才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也在历史上写下了神奇的一笔。四、提问质疑,了解左传师:这篇文章被辑录入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意指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只要读了这本古文观止就不需要再读别的了,观止就是观到此为止的意思。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

13、:为什么这篇文章描写战争的过程这样简略,对战前、战后的论述这么详细?师:作者生于战乱之世,耳濡目染,习于战事,了解并善于描述战争。这篇文章略写了战时的过程,而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这正是左传的风格。左传之写战争,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是重在描述战争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学家的卓越见识叙写战争,达到“微而显,精而腴”的艺术境界。五、感受强化,齐背全文师:同学们,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这样写道:“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这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涉及重要的战略防御原则。”我们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写一下毛泽东的感悟。(屏显。)战前的政治准备-_;利于反攻的阵地-_;利于反攻的时机-_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_之时。师:毛泽东同志把古人的感性认识和军事实践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系统的军事理论,为我们树立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光辉范例。同学们,我们齐背全文,再次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精妙。(生齐背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中考其它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曹刿论战》公开课一等奖教学实录.docx)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