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 欹器欹器孔子曰: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欹、中则正、满则覆。” ” 荀子荀子宥坐宥坐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 (公元前公元前483483年年) ),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 (公元公元前前402402年年) ),终年八十二岁。,终年八十二岁。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
2、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曾参, ,下启孟子下启孟子, ,在孔孟在孔孟“道统道统”的传承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中有重要地位。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沂水侯”;元朝文;元朝文宗至顺元年宗至顺元年(
3、1330)(1330),又被追封为,又被追封为“述圣述圣公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述圣”。中庸中庸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交往五种关系。做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交往五种关系。做到到“君惠臣忠君惠臣忠”、“父慈子孝父慈子孝”、“夫义妇夫义妇顺顺”、“兄友弟恭兄友弟恭”、“朋友有信朋友有信”。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德,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的。 九经
4、: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九经: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修养自身,就能够达到美好的人格;尊重贤人,修养自身,就能够达到美好的人格;尊重贤人,就不至于迷惑;爱护亲族,叔伯兄弟之间就不会就不至于迷惑;爱护亲族,叔伯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恨;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有怨恨;敬重大臣,治理政事就不至于糊涂;体恤群臣,士就会尽力
5、予以报答;爱护老百姓,老恤群臣,士就会尽力予以报答;爱护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能充百姓就会受到勉励;劝勉各种工匠,财货就能充足;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足;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四方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就会敬服。要做好这九项工作,就必诸侯,天下就会敬服。要做好这九项工作,就必须用至诚、至仁、至善的爱心去充分体现中庸的须用至诚、至仁、至善的爱心去充分体现中庸的美好人格。做好这九项工作,事实上也就处理调美好人格。做好这九项工作,事实上也就处理调节好了九种人际关系。调节这九种人际关系是使节好了九种人际关系。调节这九种人际关系是使天下国家达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
6、保证。天下国家达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证。“九经九经”的提出,是对的提出,是对尚书尧典尚书尧典的的“克明俊德,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和万邦”的太平和合理想与的太平和合理想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太平和合理想的太平和合理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继承和发展。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中庸之道的三原则1 1、慎独自修、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我约束 。2 2、忠
7、恕宽容。、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3 3、至诚尽性。坚持至诚原则,能充分发挥自、至诚尽性。坚持至诚原则,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乃至万己善良的天性,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乃至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 教化教化天命之谓性,
8、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非道也。第一章第一章本性,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即本性,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即人的自然本性中包含仁义孝悌人的自然本性中包含仁义孝悌等伦理道德观念。等伦理道德观念。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德),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德,圣人(遵循本性)修明道德,这称之为,圣人(遵循本性)修明道德,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9、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遵循遵循修明修明片刻,一会儿片刻,一会儿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警戒谨慎警戒谨慎在在没有什
10、么比隐秘的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方更易被发现地方更易被发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表现出来表现出来符合节度符合节度达到达到安于其位安于其位普遍推行的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化育化育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和 ” ”。 “中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和”是天是天
11、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便生的境界,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便生长繁育了。长繁育了。 内容解析内容解析3 3、什么是中庸(中和)、什么是中庸(中和)1 1、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道不可片刻离开2 2、提出君子应慎独、提出君子应慎独什么是道什么是道什么是性什么是性遵循本性做事遵循本性做事天赋禀性特质天赋禀性特质怎么慎怎么慎为什么为什么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人不闻不睹之时亦谨慎警戒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之一,也是必慎独自修是实现中庸之道的三原则之一,也是必由之路。由之
12、路。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即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恰如其分即节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中庸4 4、中庸之道有何作用、中庸之道有何作用大本达道,可使天地大本达道,可使天地位,万物育位,万物育第二章第二章仲尼曰: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说:孔子说:“君子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君子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
13、君子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常常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能常常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顾忌无所不为。” 解析解析 子贡曾经问孔子: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孔子回答说: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子贡问:“那么是子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张贤一些吗?”孔子说: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君子而时中君子而时中”?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
14、,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不符合中庸的要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中庸就是恰到好处,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就是恰到好处,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子贡问: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子曰:“师也过,商师也过,商也不及。也不及。”曰:曰:“然则师愈与?然则师愈与?”子曰:子曰:“过犹不过犹不及。及。” ” 第三章第三章子曰: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 /久矣!久矣!”孔子说:孔子说:“中庸之道是天下最高的道
15、德中庸之道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可是人们很少能做到,(这种标准呀,可是人们很少能做到,(这种情况)已经很长时间了。情况)已经很长时间了。”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很少有,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难以做到,提出“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实现“小康小康”,
16、这就比,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较容易做到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子曰: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能知味也。” ” 推行推行通智通智无能无能第四章第四章孔子说: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了:聪明的人自以
17、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无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无能的人根本做不到。没有谁每天不要吃喝,但能的人根本做不到。没有谁每天不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能推行弘扬,原因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能推行弘扬,原因是什么?是什么?聪明的人对它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认识又不到位;聪明的人对它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认识又不到位;贤人做得太过了,无能之辈又做得不够。贤人做得太过了,无能之辈又做得不够。说人每天吃饭而不知其味的
18、目的是什么?说人每天吃饭而不知其味的目的是什么?比喻人们对比喻人们对“道道”缺乏自觉性,虽然也在按照缺乏自觉性,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难以达到“中和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第二十章(一)第二十章(一)子曰: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
19、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矣。以治天下家国矣。”努力行善努力行善孔子说:孔子说:“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爱了,知道什么,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爱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是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修身的方法了;知道修身的方法,就知道治修身的方法了;知道修身的方法,就知道治人的方法了;知道治人的方法,就知道治理人的方法了;知道治人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家国的方法了。天下家国的方法了。”这里提出了实现中庸之道的前提:三达德这里提出了实现中庸
20、之道的前提:三达德为什么为什么“好学近乎知好学近乎知”?好学则能格物致知,通晓自然人类古今好学则能格物致知,通晓自然人类古今远近,智慧自出。但仍只是远近,智慧自出。但仍只是“近乎近乎”。为什么说为什么说“力行近乎仁力行近乎仁”?努力行善则能爱人立人达人,扶危济困努力行善则能爱人立人达人,扶危济困为什么说为什么说“知耻近乎勇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只有知道羞耻,才能够勇于改正错误,勇一个人只有知道羞耻,才能够勇于改正错误,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别人,从而免于羞于弥补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别人,从而免于羞耻。耻。“勿忘国耻勿忘国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知道羞耻,才能
21、够发愤图强,富国强兵知道羞耻,才能够发愤图强,富国强兵 。第二十章(二)第二十章(二)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优待优待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 修身则
22、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重;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确立确立此指糊涂、迷惑此指糊涂、迷惑受到劝勉而勤受到劝勉而勤奋努力奋努力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
23、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的人都会敬畏了。论述了达到了中庸之道的九种功用论述了达到了中庸之道的九种功用,即,即“九经九经”关于治理天下国家的九条原则,方方面面,关于治理天下国家的九条原则,方方面面,实际上是实际上是大学大学里提出的修身、齐家、治里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阶段的具体展开。是实用的国、平天下几个阶段的具体展开。是实用的统治学理论。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统治学理论。值得我们特别注
24、意的是“凡事豫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则立,不豫则废”的思想。这与孔子所说的的思想。这与孔子所说的“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远虑,必有近忧”相近,都是未雨绸相近,都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或者说是缪,防患于未然,或者说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值得我们贯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值得我们贯彻实际生活中去,而不仅仅适用于政治范畴。彻实际生活中去,而不仅仅适用于政治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
25、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道理原则道理原则使真诚、诚恳使真诚、诚恳努力努力符合符合坚守坚守助词无实义助词无实义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让自己变得真诚的人,选这样的人是圣人。让自己变得真诚的人,选择至善的道德,坚守不渝,要广博地学习,择至善的道德,坚守不渝,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详细地
26、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实地力行。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行之弗笃弗措也。放下、放弃放下、放弃深彻深彻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
27、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柔必强。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即使再笨,也会变得聪明样子去做,即使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
28、也会变得坚强。,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实现中庸之道的原则是什么?实现中庸之道的原则是什么?做到真诚,至诚尽性,做到真诚,至诚尽性,“固执之固执之”为什么?为什么?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则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则“不勉而中,不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思而得,从容中道”。怎样才能做到至诚?怎样才能做到至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放弃不放弃笨鸟勤飞笨鸟勤飞 什么是中庸(中和)什么是中庸(中和)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情感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为和,恰如其分即中庸中庸之道有何作用中庸之道有何作用君子而时中君子而时中孔子认为
29、中庸之道不能推行弘扬,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能推行弘扬,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过或不及过或不及实现中庸之道的前提:三达德实现中庸之道的前提:三达德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大本达道,可使天地大本达道,可使天地位,万物育位,万物育中庸之道的九种功用,即中庸之道的九种功用,即“九经九经”是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安抚诸侯。 实现中庸之道的原则是什么?实现中庸之道的原则是什么?做到真诚,至诚尽性,做到真诚,至诚
30、尽性,“固执之固执之”为什么?为什么?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则因为中庸之道即天道,至诚则“不勉而中,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不思而得,从容中道”。1.1.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折中主义 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不分是非,不要斗争。(新华词典新华词典深化拓展深化拓展把它看成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不妥当是不妥当的。的。中庸
31、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协调统一。2.2.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 好好先生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是坏,他都回答“好好”。 有人问他身体怎样,他说有人问他身体怎样,他说“好好”。 有人说自己的儿子
32、死了,他也说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好好”。 他的妻子便责怪他:他的妻子便责怪他:“人家以为你有德行,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人家以为你有德行,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你怎么反倒说你怎么反倒说好好呢?呢?” ” 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好,你的话太好了。”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得。 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时下,像司马徽这样的时下,像司马徽这样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多得可以扎成堆,他们的多得可以扎成堆,他们的“光辉形象光辉形象”大致是这么个模样:大致是这么个模样:爱栽花,不栽刺,时刻注意为自己开爱栽花,不栽刺,时刻注意为自
33、己开退路、留后路,说违心话,办违心事,退路、留后路,说违心话,办违心事,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揭露的不揭露;前怕狼后怕虎,遇该揭露的不揭露;前怕狼后怕虎,遇到矛盾绕道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矛盾绕道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好先生好好先生”把原则、正义、良心把原则、正义、良心统统抛在了脑后,统统抛在了脑后,其本质是坏的。其本质是坏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多了,将会造成严重后多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果: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歪风邪气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遏制,腐败分子为非作得不到有效遏制,腐败分子为非作歹有机可乘,是非分明、主持正义
34、歹有机可乘,是非分明、主持正义者受孤立、冷落。这样发展下去,者受孤立、冷落。这样发展下去,社会是很危险的。社会是很危险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做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做“好好先好好先生生”! 一乡的人都喜欢的人,一乡的人都喜欢的人,比不上一乡中好人喜欢、比不上一乡中好人喜欢、坏人讨厌的人。坏人讨厌的人。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中庸中庸”适当适当 平衡平衡 和谐和谐精神实质精神实质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非分明是非分明4.4.试从试从论语论语中找些例子,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贯彻中庸之道的。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35、,恭而安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周而不比周而不比在个人修养方面,孔子说过:在个人修养方面,孔子说过:“质(朴质(朴实)胜文(文雅)则野,文胜质则史。实)胜文(文雅)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说:做人如果朴实胜于文雅,便失意思说:做人如果朴实胜于文雅,便失之粗野;如果文雅胜于朴实,则显得欠之粗野;如果文雅胜于朴实,则显得欠缺诚心;缺诚心;两者调谐适匀,互补其不足,方可成为两者调谐适匀,互补其不足,方可成为君子也。君子也。 20032003年年1212月月1010日,中国总理温家
36、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把目光投向中国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 : “ “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他认为,用他认为,用“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家和万事兴(家庭)家和万事兴(家庭) 和衷共济(事业)和衷共济(事业)和气生财(生意)和气生财(生意)政通人和(政治)政通人和(政治)协和万邦(外交)协和万邦(外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争)5.5.请举出有关请举出有关“和和”的熟语或格言,的熟语或格言,概括说明中华文化之概括说明中华文化之 “ “和和”。 青春,青春, 绚烂却会迷惘绚烂却会迷惘 选择,选择, 舍弃也是得到舍弃也是得到 成功,成功, 就在不远前方就在不远前方 未来,未来, 一定风光无限一定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