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册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理解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由“听数学,看数学”转向“做数学”,真正实现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落实好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一、在“玩”中学数学。 根据儿童爱玩、好奇、好胜的天性,把单调的数学口算技能练习通过“对口练习”、“数学游戏”等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如:第4页做游戏;第33页搭积木;第36页“玩泥巴”;第51页“数学游戏”;第104页“投球游戏”等,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设计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和趣味性很
2、强的情景图,把认数、计算和学生喜欢做的看图讲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观察生活、发展想象、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1、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习变为生活。 如:第6页比较“高、矮”,“长、短”。 2、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如:第27页“按家人年龄的大小排队”;第88页“当地太阳升起和日落的时刻”等。 3、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第28页“有趣的数字”。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如:第30页的“认识物体”;第
3、70页的“分类”;第83页的“认识钟表”;第88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件事情用的时间比较长”等等。 1、教材内容由单纯的呈现知识,转向知识、方法与情感态度的综合呈现。 如:第一单元“比较”,从知识角度呈现的是学习“多些、少些和同样多,高、矮和长、短,大、小和轻、重”,从方法上呈现了在活动中通过实物的比较,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在情感方面则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数学活动,培养注意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2、本册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加强了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与算式的过程,会用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事物的顺序与位置,加强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加强了学生感
4、知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3、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加强了空间观念,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亲身体验,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4、在统计方面,加强了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具有开放性。 教学内容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注重联系学生身边的事情、生活中的事情,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另外还介绍了一些数学背景、史料,渗透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具有开放性。 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教材信息量单一,一个例题、一种解法、一个答案。呈现出了大量信息和不同的解题思路。如“
5、5以内的加法”有几只兔子?教材呈现的情境图,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4只灰兔,1只白兔。 4+1=5或1+4=53只小兔,2只大兔。3+2=5或2+3=5,还可以提出其他的问题,如:兔笼,大树,萝卜等(3个小兔笼,2个大兔笼或4个关闭的兔笼,1个敞开的兔笼),这样安排内容的呈现方式,便于教师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用自己的看法去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生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 教材的呈现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呈现方式注重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倡导的是人人参与学习,人人思考,人人经历学习过程,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6、使学生在探究、体验、创新与实践过程中,人人都获得不同的发展。走进数学 本课是一节师生交流课。通过交流,师生互相认识,了解基本情况,消除学生新入学的恐惧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页,通过师生、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结合认识周围的同学,初步认识前、后、左、右等。这些方位的概念不能让学生探索,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第2-3页,了解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和数数情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愿和动物交朋友的情感。第一单元 比较第一课时:多些、少些、同样多 以活动的方式呈现。“多些、少些、同样多”是相对的,是对两种事物的比较而言。可以设计三个活动:小朋友多,椅子少。小朋友和椅子
7、同样多。小朋友少,椅子多。让学生说清:谁和谁比,谁多些,谁少些。第二课时:高矮、长短 包括两部分:高矮和长短(也是相对的),重点是学习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渗透连比思想。 比高矮:上对齐下对齐 比长短:左对齐右对齐中间对齐 练一练5题是开放题。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 两个层次:通过观察比较大小。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观察、多交流。通过亲身体验比较轻重。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亲身体验、实验(用简易天平)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练一练4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题中还反映了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第二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一课时:15各数的认识 通过看图说话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会数的写法,再用“数
8、”来描述具体事物。第二课时:0的认识 两个层次: 1、由具体事物抽象出“0”。 2、“0”的实际应用。 一个也没有。起点。状态。 第三课时: 610各数的认识 两个层次: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用“数”来描述具体事物。 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物品(物品的形状与数字相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的基础上自主完成抽象出数的过程。第四课时:看图说话(10的认识) 给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的时间要充分,交流要广泛。教师要在学生观察交流活动中进行指导。如:你怎么知道有10个小朋友?(男女、裙裤、长短袖)你怎么知道有10个气球?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第五课时:认识、 通过看图讲故事,让学生从熟悉的、乐
9、于参与的分发食物活动中,经历把“同样多、 多些、少些”等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补充练习: 里可以填哪些数字?6 5 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在里填上合 适的数字。 4 7 3 10第六课时:顺序 1、数萝卜 初步认识几个和第几个含义的不同。 2、动物赛跑 进一步认识“第几”的含义。 3、动手摆花片加深学生对数的顺序意义的理解。(学生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可以有多种摆的方法,也就会有多种结论,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交流,交流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摆的和说的是否一致)第七课时:排列顺序 1、摆卡片 感悟10以内数的顺序,发现规律,通过0的摆放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10、 2、把球按大小排队 先观察,再排队(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都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顺序的含义。 第三单元 认识物体第一课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通过看、摸、说,知道各种形体的名称,建立起形状与名称相对应的表象。 “数学游戏”既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也可以通过摸强化学生对形状特征的认识。第二课时:搭积木 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 1、摆一摆 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拿的是什么形体、放在什么位置和怎样做的。 2、推一推 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感知谁推得远些,谁推的近些。(为什么在这里不讨论) 3、搭一搭 激发学生玩的兴趣 推、搭活动的“结果”并不重要 ,关注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11、 4、作品展示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通过“下面这些像什么”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课时:玩泥巴 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第四单元 合与分 第一课时:5以内数的组成 (1)(2):让学生了解、体验合与分的方法。 (3):具体了解把两个已知部分合在一起的过程和结果。 (4):在要求具体又开放的活动中,通过学生个性化操作,相互交流,体验到任何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片合在一起都会得出一个问题结论的两种答案。 本课学习必须让学生动手摆,在摆的过程中体验合与分的方法。 第二课时:6、7的组成第三课时:8、9的组成 两节课均是开放性的操作活动。学生的操作过程做的是“分”,但教学的落脚点仍
12、然是“合”。第四课时:10的组成 1、手指游戏 理解10的组成。 2、找规律涂色 指导学生观察每一横行白点和红点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总点数都是多少?从而发现几和几合起来是10。 3、填一填 在感知的基础上填写10的分解,并总结出几和几合成10.第五单元 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是情景加问题的呈现方式。教学时一般都是先出情景图,在学生充分感知、明确图意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第一课时:加法的认识 通过学生摆花片的操作过程,把操作的方法进行交流,从而引出加号和加法算式,体会加法意义,学会加法算式的读写,理解算式中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义。 第二课时:得数是5的加法 开放的情景,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
13、材。 兔子:2+3=5(3+2=5) 1+4=5(4+1=5) 笼子:2+3=5(3+2=5) 1+4=5(4+1=5) 树:1+2=3 萝卜:2+2=4第三课时:5以内的减法 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教学关注的重点,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摆、算、交流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完成减法算式的抽象过程,并学会减法算式的读、写。“算一算”要指导学生分清过程图和结果图,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第四课时:0的加、减法 通过讲故事引出讨论题,让学生通过感知得出“0加一个数就得这个数”的加法算式和“一个数减去本身就得0”的减法算式。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练一练”1题是开放题。 4-1=3 4-2=
14、2 4-3=1 4-4=0 或3-1=2 或2-1-1 或1-1=0第五课时:6、7的加、减法 开放情景,包括7的所有加法及减法(0除外) 树: 1+6=7 6+1=7 7-1=6 7-6=1 风筝状态:2+5=7 5=2=7 7-2=5 7-5=2 男女生: 3+4=7 4+3=7 7-3=4 7-4=3 “算一算”要指导学生区分图意。使学生明确用虚线圈起来的是去掉的部分。第六课时: 8、9的加、减法 开放情景,包括9的所有加法及减法(0除外) 从师生、男女、是否带游泳圈、水中还是岸边几个角度去观察。 “算一算”要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第七课时: 10的加、减法 开放情景,包括10的所有加法及
15、减法(0除外) 从颜色、树上树下、倒正(树的左右)、吃不吃(已摘的桃和没摘的桃)、走不走几个角度去观察。 “算一算”第一次出现一图四式,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不同角度理解图意。第八课时:交换加数的位置 是后面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教学时要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述或交换物体的位置,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切实理解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教学时不给出加法交换律的名称,只是通过观察、计算和思考,使学生知道有这样一个规律,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规律。第六单元 分类第一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 1、从学生熟悉的“整理玩具”引出分类,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 2、按物品用途分类 学生通
16、过亲自动手分,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教学时利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物品是分类摆放的,初步感受分类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课时:自己确定标准分类 通过观察、想一想、分一分,组织学生交流分类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感受到:同样一些物体,在不同的标准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体验到对同一组事物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第七单元 认识1120各数第一课时:认识1120各数 1、从学生熟悉的水果引入,了解学生对水果的认识和数数情况。(教师不提示,让学生充分地数和说,在交流中认识水果的名
17、称和各有多少) 2、学生操作、体验,通过抓一把花生米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数数能力,提高估计的准确性。(通过估计数再估计再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第二课时:读数、写数 通过学生数,指导学生认、读、写。在数一满盘和不满盘的鸡蛋一共有多少个的过程中,认识1120各数,学会写数的方法,渗透20以内数的组成。“身边的数学”丰富对数的认识,了解可以用数表示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第三课时:11-20各数的组成 1、让学生自由地摆,大胆地想,充分地说,通过兔博士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探索更好的表示方法。在学生思考、探索、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体会“10个一”变成“1个十”的合理性。 2、通过
18、操作让学生知道“1个十和几合起来是十几”,“两个十是二十”。(不给个位、十位的概念,以减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难度)第四课时:比较大小 1、开放性问题。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为学习1120比较大小做铺垫。 通过小组讨论后交流,提问可能几根?最多几根?最少几根?重点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谁多?谁少?”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把语言描述抽象为数字符号,帮助学生完成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便于学生体会符号和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强数感。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第一课时: 认识整时和半时 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通过车站广场了解钟表在生
19、活中的作用;通过钟表图指导学生认识时针、分针、12个数的排列方式,知道生活中的几点就是几时;通过“聪聪的星期天”认识整时和半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好习惯。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经验、认识和想法。有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如“怎样知道踢球是下午3时半?”第二课时:认识大约是几时 1、通过学生对熟悉的生活情景和钟表上是时针、分针所在位置的描述来认识大约是几时。使学生知道几时整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几时整的情况都可以说大约是几时。 2、试一试 说一说为什么? 3、可补充练习:让学生拿钟表按要求拨出大约是几时。 4、练一练3题是一个开放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比较。 5、“身边的数学
20、”通过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体会太阳升起和落山的时刻。激发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加法第一课时:10加几 十几加几 1、在“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基础上理解“10加几得十几”的合理性。 2、通过摆小棒和实物图来学习,注意呈现学生自己的计算方法。第二课时:9加几 1、开放的情景,从中重点引出9+3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中感受计算的不同算法。 提示:本节课要把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作为主要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尝试的时间,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9加几(凑十法)
21、 以情景加问题的方式呈现。第四课时:8加几 先看扩线图试算,再根据算式动手摆和算。第五课时:7、6加几 让学生边摆边算。第六课时:连加 1、多种算法 从计算层次上可以分步算,也可以写成连加算式进行计算。从计算顺序上可以先算左边两堆一共有多少只,再与最右边的一堆相加,也可以 2、本节课要在分步计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了解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本课不是讲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对简便计算的同学要表扬。第七课时:复习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按规律填写,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梳理。 2、发现规律 教师稍加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充分讨论,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第八课时:投球游戏 以投球记录提问题的形式进行。在玩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积极努力的心态,复习学过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