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74526 上传时间:2022-04-23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8.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儿童观 吉林师范大学 李宇环第一节 关于儿童及儿童观 一、儿童的界定 官方认定: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 常规认定: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 二、什么是儿童观 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请说说成人在对待儿童时有哪些态度?这些态度反映了成人积极还是消极的儿童观?三天不打,上房子揭瓦;三天不打,上房子揭瓦;少年儿童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少年儿童好像早晨八九点钟

2、的太阳太阳: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呀;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呀;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儿童观的结构 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三、儿童观的价值 儿童是人类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儿童观作为人类观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 儿童观透视出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对作为个体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基本看法。 由于儿童是教育对象,所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必然会对教育观产生重大影响,儿童教育总是 一定的儿童观为前提。荣格的生命发展阶段理论四、儿童观的演变历史第一个第一个阶段阶段从从古代到文艺复古代到文艺复兴兴前前第二个第二个阶段阶段从从1415世纪的文艺世纪的文艺

3、复兴运动开始到复兴运动开始到19世世纪末纪末20世纪世纪初初第三个第三个阶段阶段从从20世纪初期到世纪初期到现在现在(一)第一阶段主要的儿童观 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小大人说把儿童看作是缩小的成人,是成人的预备。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也只是身高体重的不同而已,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地生长发育。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 中世纪(5-15世纪)的原罪说缘于把人看成是生而有罪的,故儿童自然是有罪

4、的,是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的。 这种儿童观中暗含的逻辑是把儿童和上帝相对,只有上帝才是善的,儿童则一生下来,就是恶的载体,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要严加管束才能不断地进行赎罪。(二)第二个阶段主要的儿童观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 17-18世纪 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 19世纪 儿童教育心理化运动1.伊拉斯谟的儿童观 伊拉斯谟( Erasmus 1466-1536)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论儿童的教养(On Civility in Children) 伊拉斯谟1509年以后,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神学和希腊文,成为剑桥大学第

5、一位传播新学的教师,对于激发英国人文主义思想起了不少的作用。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In Praise of Folly 1511年)。教育思想 儿童非小大人。伊拉斯谟认为要研究孩子的自然能力和才智,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一样,不要指望他们有像小大人一样的举止。 他明确指出,对待儿童,“首先是爱,然后渐渐随之以某种自然和温柔的尊严,而不是畏惧,前者比后者更有价值,用恐怖的手段来使儿童弃恶,乃是一种奴性的作法。因此,自由的教育是符合儿童的。用教育手段把本来是自由的儿童奴隶化,是极其荒谬的”。 主要的教育主张 强调后天培养 重文雅的价值 努力与兴趣 重视教学过程2.夸美纽斯的“种子说” 扬阿姆

6、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 Amos (1592-1670) 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被 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思想 种子说。他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他们发展出来。他还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反对儿童有罪。夸美纽斯尖锐地批评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端,“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阶段论。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

7、和年龄特征。于是,他提出了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主张,把0一24岁划成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每期6年。3.洛克的“白板说”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British 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著作是论宽容 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教育思想 白板说。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思想来源于感官。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

8、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 强调后天教育作用。洛克把经验视作知识的唯一来源,强调儿童的后天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推动教育的世俗化。4.卢梭的“自然论”的儿童观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日),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同时,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卢梭

9、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我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教育思想 尊重儿童天性。梭并不认为儿童是白板,他认为儿童生来便有自然赋予的冲动,而这种冲动不是天生的罪恶,而是未经污染的纯洁的心灵。在卢梭的儿童观中,他认为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他提出人们应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不能打乱了这个次序,否则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太龙钟的儿童。 独立的精神存在。他还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儿童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卢梭已经否定了儿童期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这一观念,而指出儿童亦有

10、独立存在价值。这一观点在儿童观演变史以及儿童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他的这些儿童观对我们后来的教育发展都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Emilio wins race, for illustration or education Emilio (Emile ou de leducation, 1762), by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Swiss writer, philosopher and musician5. 儿童“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 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19世纪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对儿童观演

11、进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要求科学地认识儿童,从而为科学儿童观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造就了时势,打好了基础。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是儿童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主将。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受卢梭的教育思想影响,主张尊重儿童自身存在的自然生命规律,并尊重儿童天性。 儿童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首次明确提出使教育,教学心理化的主张,认为教育应当与儿童心理特点和人性规律相一致,使儿童在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是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爱是一种原始的能力,只要在一

12、定的条件下加以指导,进行训练,就能发挥其效力。爱的教育是通过母亲与孩子、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信任和爱表现出来的。 教育要素主义。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关于事物的对象的任何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因素,人如果能掌握它们,就能认识它们所处的周围世界。提出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智育和教学的基本要素。爱的教育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

13、究所。 发现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科学第一步工作是先发现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后寻求达成这种教育目的的工具。他以所研究出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来指导其教育理论,并以伦理学为其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 儿童的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教育的心理学基础。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是基于他的心理学,称之为“统觉联合论”。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受外界印象的受容器。心灵作用首先靠与外界接触,而后产生种种统觉;各种统觉联合方成心灵作用的种种范畴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应当说是

14、心理学首先记述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教育家,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 。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 接受裴斯泰洛齐的主张,认为儿童的本性是善良的,对儿童教育就是要循序渐进地使儿童善良的天性发展起来。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尤其是活动本能因而对儿童的教育,不应加以束缚、压制,也不应拔苗助长,而是应当顺应其本性,满足其本能的需要。 1837年,55岁的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称为“Kindergarten”。并运用自己的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称为“恩物

15、”(Froebel Gifts)儿童观在科学层面的建立 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突然崛起,实验研究方法逐步成为人们了解儿童,研究儿童的新方法,也促进了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儿童心理学建立的两个重要人物是冯特和普赖尔。 冯特(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 家,科学心理学的创始者,实验心理学之父。 他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冯特由此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 学派的基础,也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擘。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与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结合,成为推动儿童发展的实际研究力量。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普赖

16、尔(1841-1897)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的精神(Mind of the Child)这部著作是他对其儿子从出生到3岁末的系统观察日记。 这本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它标志着实证的儿童心理学的创立。(三)第三阶段的儿童观 19世纪向20世纪的过渡中,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建立以及它的方兴未艾,各国广泛展开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尊重儿童”的呼声愈益高涨,使儿童成为全人类共同瞩目的焦点之一。 1899年爱.伦凯的一部著作巧妙地取名为儿童的世纪,以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20世纪至今,儿童观取得了突

17、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1.儿童观的科学化2.儿童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同1.儿童观的科学化 科学对儿童观有间接影响,也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的关键在于“发展”这一科学研究的普适概念,在认识儿童成长过程时发挥的作用;直接影响的关键是一些科学实验直接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 前者强调“发展”的概念,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两者心理状况不是一模一样的,儿童有其独特的情感、认知、行为特点,后者以具体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来证明儿童的确具有上诉特点,以此说明儿童时期是一个处在先天基因与后天学习协调发展的过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基础包括 生理学的发展 胚胎学的发展 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18、精神医学的发展 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胚胎学发展 预成论 17、18世纪主为子代都类似其亲代的构造和形态; 装填论 1675年马尔比基认为未受精的鸡蛋,中早已含有一个微型小鸡,1677年翰姆和列恩福克用显微镜观念到人的精子,认为精子同鸡蛋一样,里面早已装了一个小人; 渐成论 1759年生物学家沃尔夫写成发育论,通过观察鸡胚和雏鸡,认为卵是没有组织的一团物质,器官是逐日发展的。 胚层论 生物学家冯.贝尔广泛研究动物胚胎后提出,在一组动物中,属于所有动物都有的一般结构总是比用以区分 不同种类的特殊结构先发生,强调胚胎发育是渐成的而不是预成的。 生物发生律 1864年海克尔提出“生物发生律”,以称为重演学

19、说,认为动物发育历史可分相互密切联系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两个部分,而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发展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 斯坦利.霍尔从胚胎学研究中得行,机体进化的各阶段是人类胚胎期的复演,提出人类进步的每阶段,从野蛮到文明都被认为同儿童发展是相对应的阶段。霍尔的这一思想被称为儿童发展复演说,即个体儿童的发展与人类进化过程是有可比之处的。 发生认知论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与原始人的思维发展经历着类似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重演了人类认识发展史。基于这一思想,皮亚杰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将儿童心理发展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性与人类发展史中的相应阶段

20、加以比较,提示彼此的对应关系和相互不提倡,以此证明个体心理 发展研究可以帮助 弄清人类认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基本阶段同时厘清人类认识发展的线索又可以有助于对个体认识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借助此思想相方法,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觉运动智慧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只有动作层面上的智慧,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物体恒存在,又称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在是指“即使眼睛看不到,某件物体也依然存在”这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般在一岁以后出现。如下图所示,一只小

21、象摆在儿童面前,当成人用纸片挡住小象之后,儿童会四处去寻找这只小象,因为他知道小象并没有消失。2.前运算阶段(2-7岁) 经历完感知运动阶段后,儿童进入下一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万物有灵论、自我中心性、不可逆、不守恒。2-7岁的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灵魂的,他们在认知世界时,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单向思维,他们认为事物的外在形式变了,本质也就改变了。不可逆 比如: 问一名四岁儿童:“你有兄弟吗?” 答:“有”。 问:“兄弟叫什么名字?” 答:“吉姆。” 问:“吉姆有兄弟吗?” 答:“没有。”可见这一阶段儿童他的思维是不可逆的,只能正向思维,不能反向思维。不守恒性 比如下图所

22、示:呈现这两幅图,当让儿童判断第二幅图中A和B红色圆圈多少的时候,这一阶段儿童可能认为A和B的数量不相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最典型的是皮亚杰所做的“三山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实儿童的角度看到的是一座山,布偶娃娃看到的是三座山,但是当问儿童布偶娃娃能看到几座山时,他的回答是“一座”。这说明了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思维守恒,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

23、系。去自我中心,可以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具体逻辑思维,比如可以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大小。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具有了抽象逻辑思维。 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思维具有可逆性和灵活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考一考考一考 19世纪后世纪后 科学科学理性阶段理性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与人类思维演化史 世界

24、是混沌的 以主体感受对待世界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 理性思维建立 感觉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15世纪前世纪前宗教宗教泛灵阶泛灵阶段段 15-18世纪世纪 思想启蒙阶段思想启蒙阶段 远古先民远古先民 蒙昧阶段蒙昧阶段脑神经科学的发展 儿童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要远远超过成人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一旦儿童要适应所处的环境,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快速增长。 周边信息是通过适时开启与闭合的窗户进入人脑的,环境因素越丰富复杂,神经元之间连接的次数则越频繁,因此,就能更快捷地进行学习,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开阔视野,丰富经验!2.儿童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同儿童对于社

25、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被全社会说认识,表现为对儿童地位和权利的肯定,并给以法制形式的保障。 1924年第5届国际联盟大会通过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宣言规定所有国家的男女不分种族、国籍都应承认,人类负有提供儿童最好的福利的义务。 1959年11月20日第1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宣言明确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包括10条准则。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权利公约是首条具法律束力的国际公约,并涵盖所有人权范筹,保障儿童在公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中的权利。 1870年的调查数字发现在美国10到15岁的儿童中有八分之一被雇用打到年,被雇用的儿童

26、占当时儿童总数的六分之一。 到1918年,所有的州都通过强迫儿童入学的法律,并且有17个州强制实行童工法。 儿童独有的权力。这一阶段儿童观的新发展带来了20世纪中后期儿童教育令人鼓舞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发展权,成为教育迅猛地普及和发展的原动力,推动着幼儿教育不仅在量的方面飞速扩展,而且在质的方面日益优化。 现代儿童教育观。建立在现代儿童观基础上的现代儿童教育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树立了对待儿童的新态度,确立了现代儿童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儿童观演进历史过程的总

27、结1.从把儿童看成小大人即没有概念到卢梭所处的时代产生了儿童概念,从有了简单的儿童概念到儿童概念愈来愈丰富。2.从成人中心到成人认识到儿童期概念的存在,直到杜威提出以童为中心的主张。3.古代由于把儿童看作小大人,所以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是由成人盲目地对待的。夸美纽斯把儿童的成长比作种子的发育,从而开创了尊重儿童内在发展的理念。第二节 中国文化中儿童观的 演变及其现代化问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二、中国近代的儿童观三、中国当代的儿童观四、儿童观的现代化途径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伦理纲常中的儿童 被成人蔑视的儿童 能传宗接代的儿童 能光耀门庭的儿童 老人之所依的儿童 男女之尊卑的儿童n

28、 伦理纲常中的儿童 中国传统伦理秩序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是子子?儒学重礼,礼这一概念就是一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子子就是子女要有子女的样子。 子女在家长的面前没有自身的权利,儿童只是受命于、听命于父母的生命个体,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尊从形成许多习俗和规约,如蓄发、问安、服丧、结婚、就餐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应勿缓, , 父母父母命、行勿懒。命、行勿懒。 弟子规丧三年、丧三年、 常悲咽,居处变常悲咽,居处变 、酒肉绝。、酒肉绝。 弟子规不待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父母

29、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国人皆贱之。之。 孟子滕文公下n被成人蔑视的儿童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难得看到有关儿童的记载,即使偶尔提到,也多以封建纲常理法的要求来训诫儿童,或是对儿童天真无邪、童言无忌嘲讽为乳臭未干。成人用长袍马褂将儿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以成人的规范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儿童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 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们当做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地灌下去,便将他们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抺杀,不去理他。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西游记红孩儿的故事红楼梦里的贾宝玉n 能传宗接代的儿童 中国人对生命

30、不朽的追求方式寄托在后代的身上,儿童作为具有父母基因和家族血脉的承载者,成为父母生命延续、追求不朽 的一种方式。这样一来,中国文化中,一方面表现出对儿童的蔑视和束缚,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是父母的生命和权利得以不朽的一种手段,儿童的生命也及其受到“重视”。但这种对儿童的“重视”只是对其所具有的工具价值的关注,而非其生命存在本身的尊重。n 能光耀门庭的儿童 儿童不仅是父母和家族血脉 的承载者,也是家族的名誉和财富的继承人,在此观念之下,成人对儿童的期望极高,光宗耀祖、望子成龙、衣锦还乡、金榜提名这些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重要内容。 在许多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中,大多宣扬天才少年的形象,如: 李白十

31、岁通读百家书;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孔融少有异才,四岁让梨; 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伤仲永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n 老人之所依的儿童 养儿防老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是父母抚育子女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观念也是把儿童当作一种工具。 养儿防老思想的根源在于封建小农经济,平民百姓以耕种为生,到年老身

32、体衰老,无力耕种时,生活就会无所依靠。因此,从父母的角度讲,抚育子女长大成人就是为了年纪大时有个保障。n 男女之尊卑的儿童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严重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人们普遍认为女儿是外姓人,家里能够具有传宗接代、继承爵位和财产的后代只能是男孩,才能保证血统纯正。 在古代,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 道德规范。“ 三从”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二、中国近代( 18401949 )的儿童观 中国近代历史自鸦片战争开始,随着富国强民,反对封建文化,批判旧道德和旧礼教,要求科学与民主,提倡个人的尊严与自由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对儿童的认识也得到了

33、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切关注儿童的人物,包括鲁迅、陶行知、陈鹤琴、丰子恺等。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不必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笔下的润土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

34、一”学说,取名“知行”。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教育思想 尊重儿童(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宽容和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 解放儿童(儿童有天生的创造力)必须变个小孩子必须变个小孩子,才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陶行知陶行知陶行知儿童观重视儿童内心的情感他在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写到:他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 他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做了一个纸

35、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躇。他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怖。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一比是一个爱人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

36、去抱了别的孩子,好一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小, 便比小孩还要小。小孩不小歌陈鹤琴陈鹤琴(18921982),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是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创办了中国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教育思想1.确立科学的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前提条件;2.开展游戏活动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3.大自然、大社会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课堂;4.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是儿童教育的中心任务;5.注重直接经验,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6.做现

37、代中国人是儿童教育的根本宗旨。 高谦民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科学的儿童观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 儿童生来好动 儿童喜欢模仿 儿童是好群的 儿童喜欢野外生活现代中国人的必备素质: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第二,要有创新的精神第三,要有服务的意识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世界的眼光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师从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我当时对于我常常抱孩子,喂孩子吃食,替孩子包尿布,唱小曲逗孩子睡觉,描图画引孩子笑乐;有时和孩子们一起用积木搭汽车,或者坐在小凳上“乘火车”。我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这“亲近

38、”也是这些画材所由来。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见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丰子恺自序丰子恺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成人不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 人们看到的儿童是准备做成人的,却忽视了这种准备期的生活; 成人把儿童当做小大人,看不到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小结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产生的彻底反封建、反传统、尊重儿童个性、重视儿童教育的观念,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先导思想,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推动作用。这一历史氛围中应运而生的儿童教育观念、方法的更新和教育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以及儿童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正式确立,有力地冲击了漠视儿

39、童个性发展、抹杀儿童主体人格的旧式教育,促进了儿童教育的个性化和科学化,推进了中国儿童教育的近代化变革,改善了儿童的精神生态和生存境遇,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三、中国当代的儿童观 1858年对陈伯吹“童心论”的批判; 1963年对以“童心”爱“童心”和母爱教育的批判; 1966年出身论与血统论的交锋六十年代的儿童作品 小兵张嘎四、儿童观的现代化途径 我们在前面的讨论和分析中发现,在当前的儿童教育中,许多家长和教师仍用一些不科学的儿童观来对待儿童,面对此现状,如何使儿童观现代化呢?1.了解现代化的儿童观 儿童是人,他具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以及其他一切基本人权。 儿童是一个全

40、方位不断发展的人,他具有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权利。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不同性别的儿童应当受到平等的对待。 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精神生活,成人应尊重和珍视这种精神生活。 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以启示,成人应当向儿童学习。 每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儿童的发展,而且还在于儿童的欢乐幸福。 儿童有权拥有欢乐自由的童年。2.建立现代化的儿童观 应当对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包括儿童观的主流和支流,作进一步梳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应当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观照不同文化的儿童观,以便洋为中用。 加强国际合作,在法律上保障儿童的权利。 做好宣传普

41、及工作,使现代化的儿童观深入人心。 1992年在中国生效的儿童权利公约共有54条,其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四种:1 23 4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包括权,包括有权接受有权接受可达到的最高标准可达到的最高标准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智能的权利,包括权利,包括保护保护儿童免受歧视、剥削、儿童免受歧视、剥削、酷刑、虐待或疏忽照料,酷刑、虐待或疏忽照料,以及对失去家庭的儿童以及对失去家庭的儿童和难民儿童的基本保证和难民儿童的基本保证不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

42、响的、被保护的权利,权利,儿童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其儿童有权享有促进其身体、心理、精神、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条件活条件。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生活的权利,儿童权利,儿童有参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有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有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权对影响他们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儿童的世纪总结 我国儿童观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制度的束缚,至今依然留存着某些消极的影响。对儿童的认识到近代有所转变,可以说迎来了儿童观的新生,儿童期的独特价开始受到关注。而到了上世纪后半叶,由于受当时社会现实影响,人们对儿童的认识有所扭曲。改革开放后,儿童的特殊地位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且正式以法律的方式保护儿童。到了21世纪的当下,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教育、亲子活动、特长培养、兴趣探索、夏令营、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关产业的日益繁荣,都说明此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