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思想史重点归纳整理一.名词解释:1.能近取譬:发音 nng jn q p释义,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2.仁政: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3.逍遥游: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4.性恶论: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5.魏晋风度: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6.事功学派:南宋兴起的学
2、派,源于王安石“为天下国家之用”的实用思想。主张习百家之学、考订历代典章名物,以培养对社会有实际作为的人才。其学说开启了明末清初颜元、黄宗羲、王夫之等的启蒙教育思想。7.董仲舒:董仲舒,西汉广川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8.乾嘉学派:是清朝前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顶盛,故得名。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9.王阳明:王守仁,
3、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10.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11.泰州学派: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始人王艮,
4、明代哲学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称王泰州。泰州学派的影响超过了王守仁后学的各个学派,门人上自师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农吏,成为晚明显学。1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解答一.解答孟子的仁政思想:1.理论基础:性善论正命修养论2.基本原则:(1)推己及人,用良心治理国家,实行仁政(2)细化“推己及人”,采用制民之产,就是王道3.内容:(1)权力来源:君权天受和民受。天受是一个人做国君的必要条件民受是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国君并保持政
5、权稳固的条件。他有意将政治权力奠基在仁义道德等人性修养,强调政治权力的巩固在得民心,对儒家的民本论有了一个进一步的发展(2)治理国家:以善养人以德服人(3)君臣关系: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主张4.措施(1)经济:重视国家发展经济,提出了治民之产主张(2)政治:治国者征求左右,诸大夫,国人的意见,尊贤任能,俊杰在位(3)军事:反对当时流行的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主张在迫不得已时才进行符合道义,实现和推广道义的义战。(4)文化教育:广设学校,教育人民,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帮助所有人成为理想的人二简要回答魏晋玄学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几种理解?中国魏晋玄学中的一对范畴。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
6、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自然,主要指天道自然,认为天是自然之天,天地的运转,万物的生化,都是自然而然,自己如此的。玄学则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建立在道家自然之本的基础上,致力于名教与自然的统一。1.自然和名教具有同等的意义。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辨,主要倾向是齐一儒道,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魏晋时期夏侯玄首先提出调和名教与自然的论题,他认为,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天地是自然而然的,圣人的作用也是合乎自然的。王弼把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纳入他的以无为本的哲学体系,认为自然和名教具有同等的意义,因而自然是本,是体;名教是末,是用。自然与名教是本末体用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他主张举本统末,用自然统御名教;认为
7、只要圣人按照自然的原则办事,因俗立制,以达其礼,使众人各安其位,反朴归真,名教便可复归于自然。这是正始时期玄学家对名教与自然的看法。2.名教与自然的对立。正始十年 (249)以后,嵇康、阮籍对司马氏标榜名教而实际篡权的行为不满,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3.名教即是自然、自然即是名教,二者不可分离。郭象对名教与自然的统一进行了论证,他认为名教即是自然、自然即是名教,二者不可分离。他指出,事物现存的状态,即君臣上下,尊卑贵贱,仁义礼法,都是天理自然,任名教就是任自然。他认为圣王最能领会名教就是自然的道理,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做帝王的虽然过着世俗生活,而精神却十分清
8、高,外王(名教)和内圣(自然)是一回事。三简论老子的政治思想。1.主张以道治理天下说。道治的实质是依据最根本、最普遍的原理。道是社会认知、价值和信念的基础,如果没有根本的道,则社会认知和价值系统将陷人混乱无据。2.理想政治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在最理想的社会,统治者只是象征而已,人民不受干扰,以至于可以忽视统治者的存在。3.主张不以智治国。老子的非智、愚民,其“愚”不是愚味,而是保持拙朴和自在状态。老子反对强权和精英政治,要求治理因民之需而顺其自然。他已经认识到政府能力的有限性。4.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这反映了老子希望在春秋末期社会纷争中找到一个淳朴、安宁的社会。四韩非子的法治思想。(1
9、)结合了法术势,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2)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认为只有实行严刑峻法,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3)主张变法,通过变法谋求富国强兵。(4)树立法的绝对威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五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2.宋明理学大致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阶段:程朱理学的核心是天理说和格物致知论。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
10、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陆王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无物,陆王心学在明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六谈一谈你对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看法。(1)百家争鸣的思想内容:春秋:孔子: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老子:道、无为而治、辩证法等战国:1.儒家:孟子:仁政、性善论、义利观等荀子:唯物论、性恶论、礼法并施的治国论等2.墨家:墨子:兼爱、非
11、攻、尚贤、尚力、节俭等3.道家:庄子:齐物论、逍遥游等4.法家:韩非子:法治观、集权观、历史进化论等5.兵家:孙膑:强调战争规律等对其看法:1.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史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现实意义:是我们文化发展历史上一个宝贵的财富,融入了我们的文化体系中,渗入了我们的思想中。七谈一谈你对汉代儒家政治思想的理解。(1)基本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2)主要观点与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3)影响: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3.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