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8 页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游说(shu) 载笑载(zi)言 落蕊 穿流不息B. 解剖(po) 游目骋(chng)怀 浩劫 生杀与夺C. 创(chung)伤 殒身不恤(x) 诽谤 义愤填膺D. 独处(ch) 长歌当(dng)哭 幽辟 豁然开朗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改进管理,根据时势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都是必须的。只有情随事迁,才能更快地实现我们的目标。B. 学术研究没有终
2、南捷径可走,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应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有所成就。C. 张教授退休已近二十年,做过一次大手术,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仍然博闻强识,乐观开朗,一点看不出是年近八旬的老人。D. 这次救灾中,官兵们严守纪律,秋毫无犯,先后为群众抢教财产上千万元,并将暂时无人认领的现金、珠宝送交当地主管部门。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 305 篇,内容分“风”“雅”“颂”三大类。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为春秋术年鲁国史官左丘明。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
3、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D.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4.下列对论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第 2 页,共 18 页A. 孔子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的为学之道。B. 孔子提倡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说明只要取之有道,他也不排斥,不拒绝富与贵。C. 孔子主张“内省”的修养方法。他的学生曾参深有体会地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面不忠乎?与朋友交面不信平?传不习乎?”D.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道
4、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就是说当权者应为道德上的好榜样。5.下列对边城相关故事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事发生在湘西的茶峒,叙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锅之闻凄美的爱情悲刷。B. 小说中大量描述了湘西淳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以及古老的风俗习惯,为美好人性的生成提供了相宜的背景。C. 作者用很多生动细致的描写表现了翠界的心理活动,既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也使这一人物变得更真实感人。D. 边城中三次端午节场景的描写,既展现极具地域特色的风俗,又记录了翠翠与天保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6.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诗言志
5、。青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_,_”的哲理之间;中年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两句比喻,抒发身在宦海心系田园的情志;老年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则借用“_,_”的典故,表达要招揽人才,统一天下的雄心。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0 分)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6、,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 3 页,共 18 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7、,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链接材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8、:“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注】诸 : “之于”的合音。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软在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赤壁赋的姐妹篇。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C而今安在哉安:哪里D相与枕藉乎舟中藉:凭借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以其
9、无礼于晋B方其破荆州其孰能讥之乎C侣鱼虾而友麋鹿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第 4 页,共 18 页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吾得兄事之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用斜线(/)为链接材料中划线句子断句。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子过黄泥之坂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0 分)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暖色的晋塔孙文珍转过最后一个山峁,
10、晋塔终于到了。 “快看啊,小羊”第一个下车的人惊呼。 小草与惊呼的人对视几眼,点一下头,算是礼貌地回应了客人。然后将目光望向下一位从车,上走下来的人。就这样注视着三辆车上走下来的十多位来客,一一点头问好,然后,不急不躁地面对着我们或长或短的照相机。风吹过,撩动起小羊白亮亮的皮毛,不由得让人感叹:晋塔的空气好啊,要不单怎么会这么白? 在石门后沟掌里这个名叫“普塔”的村庄里,远山在明亮的春阳里闪烁着敦厚國润的线条,田里的玉米茬子还在排兵布阵,老人们在自家院里隔着黝【甲】黑的篱笆桩子看着陌生的远方来客。是羊,最大胆热情地挤上前来,跟在我们脚边看热闹,这让我想起童年时欢呼雀跃的村童。而这个村庄。孩子们
11、都去山外了,或读书,或打工。只有老弱孤残,守望着沉寂一片的家园。 我们进村的时候,牛刚离村不远。这些老成特重的高大牲育,缓慢地翻过村前的沟洞,回头看看站在沟畔上朝它们张望的我们,慢悠悠地扭头,一溜儿行是在浑國的山脊上。它们脚步沉稳,不慌不乱,好像这世间的日子永远漫长无期。 晋塔乡村的日子真的是漫长无期的。 购午时分,一群人在村庄里行走。一个个空落的院子围着篱色,萬笆久经风雨。黝黑破败。石头插片箍成的窑洞上,褪色的木门粗糙开裂,满是凤雨剥蚀的痕迹。院子里,坡底下,上了年纪的石碾子、石磨,石马槽、石马材石头雕琢的一切物第 5 页,共 18 页什静静地展露在阳光下。山风吹来,雨水打来,冰雪落下,这些
12、被主人们遗弃在原地的家什,固守着惯有的沉默,静待岁月老去。青 ti【已】上瓦,尘埃厚成泥巴,依然静静地守着一院子的光阴,一村庄的岁月。而人呢,他们都去哪几了? 虽然有县文联的热心向导,但我们还是像晋塔的闯入者。我们是喧闹的,带着好奇和热情。一群人蹲在一户院落大门口的石狮子前,像考古专家一样仔细地研究石座上的花纹。狮子面相的雕刻刀工,探究曾经的主人家的 显赫殷实。而在另一个空窑里,几辆木制的农用风车、粮囤表情肃穆地出现在我们的镜头里。岁月无声,但这些沉默的农用物什依然能讲述出曾经的人畜兴旺、粮食丰收的富足生活。 留在晋塔的人太少了,经历了外出打工、求学、工作等诸多梦想的诱感后,一个曾经热闹的农业
13、村庄,成为背井离乡的人们遗弃的对象。但我坚信,它也成为这些背井离乡的人魂牵梦绕的怀念。 只是, 面对喧器大都市的诱感, 晋塔太渺小太贫瘠了。它的暖意融融的窑洞、 质朴直白的乡间土道、 篱笆庄院, 抵挡不住城市的高楼洋房、花园廊亭;它的慈爱和温情,抵挡不住城市的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它是许多人心中愧疚、怀想的地方,却不得不怯怯地藏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想到这里,我为晋塔、为无数个中国式的寂寞的村庄洒下了热泪 而寂寞的晋塔却注定是要大红大紫的。 农历的年节早已过去了,村庄的大树上,仍然显赫地挂着一盏大红色的灯笼,在风中摇曳,派生出一片喜庆的氛围。离灯笼走不多远,一个彩色的山门拱搭在路上,成为村庄另一个
14、鲜艳招牌。村里人介绍说,这是那些画家们来村里写生、过大年时留下来的纪念。 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晋塔只剩下老弱病残、孤独零星的“土著”守望者时,萋萋荒草、石碾石磨、颓败得没有多少生气的遗弃村庄,却以原生态古村落的巨大磁场,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目光。在著名画家刘文西、靳之林的笔下,晋塔是暖色的,黄土小路充满回归的温情, 荒弃的院落发出强烈的召唤, 伸向天空的枯枝饱含多情的诉说,石碾石磨石墙石门石槽石桩生动地记录着村庄的往昔, 而白发老婆婆手依柴门的守望又令多少人泪水涟涟 !晋塔在现实生活中的横遭遗弃,成就了它在艺术作品中的不朽。每一个站在巨幅画作或尺幅小品前的观者,一定能品咂出这个荒僻村庄的苦涩与香甜
15、。 晋塔的历史与文化气息深深地刻进了村庄的一石一木里。 为什么是“晋”?与山西有关?匆匆从延安赶回的 70 多岁的王老师告诉我,晋塔原来叫靳塔, 晋字应该是现代人在某一次不负责任的笔误后将错就错的产物。 王老说,晋塔曾是甘泉石门一带少有的大户村落,虽然交通至今不是很便利,但村里的文化第 6 页,共 18 页人层出不穷, 实属耕读传家的儒雅村落。 那么, 我更相信在这个曾经儒雅的村落里,当年一户靳姓人家的穷小子,鲤鱼一跃跳出农门,多年后衣锦还乡造福百姓那么, 晋塔还是回归靳塔的好些吧?一个村落的文化, 只有传承, 才会更加源远流长。 晋塔的热情, 不只是小羊们捧出来的。 村支书家的媳妇早早地叫了
16、两个婆姨作帮手,炖了土鸡肉、压饴烙、烙饼子,葱香肉香在农家小院里浓浓地飘荡着。我们一大群人围坐在两张小炕桌拼起来的长饭桌前,吃着乡间菜,品着乡间酒,聊着晋塔的往普与今后的发展,兴意浓浓中,不觉日已偏西。出得窑门,金色的斜阳正从村庄对面的山染上反照回来,将晋塔映衬得一片金黄。 哦,暖色的晋塔,期望你的明天不只是画家笔下的风景,更是一庄人丰足殷实、和谐欢乐、团圆饱满、暖意盈盈的日子。 (有删改)根据文意,给【甲】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_ A文中两处“显赫”意思不同。第一处写出了村落人家曾经的权势和地位;第二处则写出了作为村落“鲜
17、艳招牌”的灯笼的显著。 B晋塔偏远、空落、破败、贫拼,只有老弱病残守望着家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岁月持久而沉寂,日子显得漫长而寂寞。 C“但我们还是像晋塔的闯入者”,意思是说我们的“喧闹”“好奇”“热情”,与晋塔沉寂的环境氛围格格不入,晋塔不欢迎陌生人。 D晋塔曾经丰足殷实,也曾是耕读传家的儒家村落,但是由于大都市的诱惑,年轻的一代相继离开了村落,导致如今晋塔的颓败。 E文章通过晋塔的今昔对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晋塔的失望和不满。除此,也暗含着作者对守望与回归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思考。文章开篇写了村落中的牛、羊,其作用是什么?文章为什么说“寂寞的晋塔却注定是要大红大紫的“,请结合内容
18、简要概括。五、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9.请以“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要求:叙述你和鲁迅在一起的故事,写出鲁迅的风貌和你的情感。第 7 页,共 18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载笑载言”中的“载”应读作“zi”,“穿流不息”中的“穿”应改作“川”; B“解剖”中的“剖”应读作“pu”,“生杀与夺”中的“与”应改作“予”; C正确; D“长歌当哭”中的“当”应读作“dng”,“幽辟”中的“辟”应改作“僻”。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
19、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o”不读“xio”,“恪守”的恪读“k”不读“g”,“缕”读“l”而不读“lu”,“咯血”的“咯”读“k”,不读“k”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n”,后者读“ji”,两者容易混淆。2.【答案】A【解析】A情随事迁 : 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结合“根据时势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都是必须的”分析,应为“顺势而为”或“因势利导”。错误。 B终南捷径 : 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结合“学术研究没有”“可走”分析,语境主要讲学术研究没有近路可走,使用正确。
20、C博闻强识: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语境形容张教授知识丰富等,使用正确。 D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结合“官兵们严守纪律”分析可走,使用正确。 故选:A。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 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
21、,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第 8 页,共 18 页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3.【答案】C【解析】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错误。应为“编年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
22、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 ;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 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
23、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4.【答案】D【解析】D“当权者应为道德上的好榜样”错。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故选:D。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第 9 页,共 18 页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
24、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 ;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 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5
25、.【答案】D【解析】D“记录了翠翠与天保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错。作家通过这三个相似的端午节场景记录了翠翠与傩送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一次描写翠翠在端午节的龙舟赛会上与爷爷走散,遇见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傩送派人将翠翠送回家,两人在相处中彼此产生了朦胧的好感;第二次,翠翠为了不能忘记上个端午节遇见傩送的“甜而美”的经过,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上去看赛龙舟。天突然下了雨,为避雨,祖孙两人到船总顺顺家,没有见到傩送却遇上了大老天保,这就为日后兄弟两个去碧溪姐唱歌埋下了伏笔。端午节场景第三次出现时,翠翠还一直“温习着两次过节、两个日子所见所闻的一切,心中很快乐”时,听闻傩送要娶有碾坊陪嫁的王团总女儿。
26、这对翠翠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因为她对傩送的爱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生长了。 于是当傩送与翠翠热情打招呼时,翠翠“当真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生一个人的气,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气”。这既是作家将自己的人物安插在写意的风景画里的一种策略, 又十分巧妙地挑战了中国自古以来简单重复叙事手法的不足。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解答时,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 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
27、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第 10 页,共 18 页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
28、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6.【答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解析】故答案为: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重点字 : 羁、渊)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29、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7.【答案】【小题 1】D【小题 2】C【小题 3】A【小题 4】【小题 5】【解析】(1)D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藉:垫着。 (2)A介词,被;介词,对、对于。B代词,曹操;表反问语气词,难道。C并第 11 页,共 18 页列连词,并且。D代词,指清风明月;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例句中“舞”是使动用法,使起舞。A活:使动用法,使存活。B少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轻年长的人。C衣冠:名词活用
30、为动词,穿着衣服,戴着帽子。D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4)自:介词,从;其:代词,他们;而:连词,表修饰;之:代词,代指客观世界;则:连词,那么;与:连词,同、和;而:连词,表承接;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句子翻译为: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羡慕什么呢! 是:代词,这;造物者:自然界、大自然;之:助词,的;而:表顺接连词,而且;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适:享用。句子翻译为: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5)“是岁十月之望”表示时间,应该断开;结合地名“雪堂”“临皋”分析,“雪堂”后面应该断开;“二客”作为后面句子主语,结合句意内
31、容分析断句。句子断句为: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句子翻译为 :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答案: (1)D (2)C (3)A (4)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羡慕什么呢!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5)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
32、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第 12 页,共 18 页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 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 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
33、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
34、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 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 以及山间的明月, 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
35、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链接材料】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
36、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第 13 页,共 18 页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 ; 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 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 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
37、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5)本题考查文言
38、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
39、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 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第 14 页,共 18 页才能事半功倍。8.【答案】【小题 1】CE【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1)本题,要求写出字音和字形,这需要平时注意积累。“黝”,形声,从黑,幼声。本义:淡黑色。念“yu”。“青苔”这个词
40、语,需要平时识记、积累。 (2)C“晋塔不欢迎陌生人”无中生有。结合文本内容“晋塔的热情,不只是小羊们捧出来的。村支书家的媳妇早早地叫了两个婆姨作帮手,炖了土鸡肉、压饴烙、烙饼子,葱香肉香在农家小院里浓浓地飘荡着”分析,晋塔人对外人还是很热情的。E“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晋塔的失望和不满”错误。结合“暖色的晋塔,期望你的明天不只是画家笔下的风景,更是一庄人丰足殷实、和谐欢乐、团圆饱满、暖意盈盈的日子”“晋塔还是回归靳塔的好些吧?一个村落的文化,只有传承,才会更加源远流长”等内容分析,有对晋塔的憧憬,也有对守望与回归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思考。故选 CE。 (3)结合“点一下头,算是礼貌地回应了客人。
41、然后将目光望向下一位从车,上走下来的人。就这样注视着三辆车上走下来的十多位来客,一一点头问好,然后,不急不躁地面对着我们或长或短的照相机”“是羊, 最大胆热情地挤上前来, 跟在我们脚边看热闹”“而这个村庄守望着沉寂一片的家园”此处用拟人手法,写出小羊对客人的热情,反衬出村庄的沉寂已久。结合“它们脚步沉稳,不慌不乱,好像这世间的日子永远漫长无期”“晋塔乡村的日子真的是漫长无期的”“它也成为这些背井离乡的人魂牵梦绕的怀念。只是,面对喧器大都市的诱感,晋塔太渺小太贫瘠了”等分析,牛“脚步沉稳,不慌不乱”,引出下文对皆塔乡村的日子漫长无期,及沉寂现状的描写。结合“而这个村庄。孩子们都去山外了,或读书,
42、或打工。只有老弱孤残,守望着沉寂一片的家园”“老人们在自家院里隔着黝黑的篱笆桩子看着陌生的远方来客”等分析可知,文章开篇写了村落中的牛、羊,晋塔只剩下家畜和老弱病残的老人孤独地守望着乡村。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 (4)结合文本内容“离灯笼走不多远,一个彩色的山门拱搭在路上,成为村庄另一个鲜艳招牌。村里人介绍说,这是那些画家们来村里写生、过大年时留下来的纪念”“以原生态古村落的巨大磁场,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目光”分析可知,寂寞的晋塔原生态古村落的文化,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关注;结合“晋塔曾是甘泉石门一带少有的大户村落,虽然交通至今不是很便利,但村里的文化人层出不穷,实属耕读传家的儒雅村落”“一个村第
43、15 页,共 18 页落的文化,只有传承,才会更加源远流长”分析可知,寂寞的晋塔耕读传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得到很好的传承;结合“聊着晋塔的往普与今后的发展,兴意浓浓中,不觉日已偏西。 出得窑门, 金色的斜阳正从村庄对面的山染上反照回来, 将晋塔映衬得一片金黄”“暖色的晋塔,期望你的明天不只是画家笔下的风景,更是一庄人丰足殷实、和谐欢乐、团圆饱满、暖意盈盈的日子”分析,晋塔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追求。 答案: (1)yu 苔 (2)CE (3)运用拟人写法,写小羊们对人的热情与好奇,反衬出村庄的沉寂已久;写牛“脚步沉稳,不慌不乱”,引出下文对皆塔乡村的日子漫长无期,缓慢悠长的特点以及沉寂现状的描写。文
44、章开头描写牛羊意在说明:晋塔只剩下家畜和老弱病残的老人孤独地守望着乡村,表达出作者对晋塔现状的惋惜之情。 (4)原生态古村落的文化,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关注;村里的文化人层出不穷,耕读传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热情质朴的晋塔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追求。(1)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及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楚题干意思。 (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
45、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3)本题主要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考查选取物象的作用分析。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立足对应文段内容,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立即与分析及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说寂寞的晋塔却注定是要大红大紫的”的原因,抓住关键词“大红大紫”分析,立足文本内容,筛选出相关内容,然后分析概括。纵观全篇把握主旨解题方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 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 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因此, 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
46、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第 16 页,共 18 页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9.【答案】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社会史上,鲁迅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尊敬,也以其一生辉煌的业绩在近现代史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读过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像朝花夕拾、孔乙己、纪念刘和珍
47、君、祝福等。 在鲁迅的世界里,自由的天地,崭新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我会邀请鲁迅看一场电影,因为我们这儿没有社戏。记得以前,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一天里,我会和他去农村,再次去找寻自己
48、内心的寄托。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和鲁迅一起学习他的作品,领略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惨。我们将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 ,饿得发白 ; 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这一天里,还要和他探讨弃医从文的事情。回到中国的他,便以鲁迅为笔名,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也发表了中国历史让
49、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此,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时刻都在写作,在作品中,不断唤醒国人的勇气,也去嘲讽那些坏人。于是,很多坏人都想去杀了他,因为他的文章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精神食粮,很多人都会和那些坏人作对,使得坏人们很难得以发展,使得国人的抗战意识高涨。 鲁迅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人士,为了祖国的发展,可以弃医从文,放弃自己学习很多年的医术, 只是为了能够救国图存, 那样的一位英雄, 或许可以值得我们能够永远铭记。第 17 页,共 18 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
50、写作重点。 以 “假如我和鲁迅生活一天”为题, 需要注意抓住关键词 “我”“生活一天”“鲁迅”,需要注意人物的特征、事迹等。“鲁迅”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鲁迅是 20 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 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女师大学潮”发生后与迫害学生的军阀进行论争,鲁迅不畏强暴执笔对战,显示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