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0张PPT).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503362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58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0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0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0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0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0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人物形象类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人物形象的鉴赏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作用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从情节入手从环境入手从人物关系入手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情节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对人生或人性方面的作用对情节、环境、主要人物、主题的作用鉴赏塑造形象的手法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借助次要人物借助物象借助环境学习框架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是小说文本阅读中的常考题,这一题型常常有两种命题角度:指定语段(句)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在具体命题时,部分考题要

2、求只概括,不分析;部分考题要求概括之后再分析。(一)指定语段(一)指定语段(句句)分析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性格特点) 紧扣教材,举一反三 阅读祝福,回答下面题目。问题设计答案呈现答案启示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特意”“满足”表现了这些老女人怎样的心理?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表现了民众的愚昧、冷漠抓住关键词“特意”和“满足”,根据上下文以及当时的社会

3、状况,换位思考,可以推测出答案(一)指定语段(一)指定语段(句句)分析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性格特点) 审读题干,明确思维 三结合一深入”准确分析指定语段(句)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锁定场合,结合具体情境: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往往把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通过人物在这个场合中的表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制于这个场合题干示例(2020全国卷)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17江苏卷)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具体指定的语句或语段(2)题干中有“心态”“心理”“性格”等字样(一)指定语段(一)指定语段(句

4、句)分析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性格特点) 三结合一深入”准确分析指定语段(句)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整体感知,结合上下文: 在解读文本时必须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事情的发展过程和结局,掌握具体人物的心理在全文描写中所处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剖析作者在进行人物心理描写时的别具匠心。从“人物在整个事件中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或表现”这个角度去理解 抓关键词,结合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 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通过人物外在的表情、动作来显现。因而我们在分析人物心理时,还必须抓住关键词语,借助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分析理解人物的心理(或心情)(一)指定语段(一)指定

5、语段(句句)分析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性格特点) 三结合一深入”准确分析指定语段(句)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深入文本,换位思考: 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真题研究真题研究熟能生巧熟能生巧 1(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

6、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真题研究真题研究熟能生巧熟能生巧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

7、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 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

8、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真题研究真题研究熟能生巧熟能生巧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

9、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真题研究真题研究熟能生巧熟能生巧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

10、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真题研究真题研究熟能生巧熟能生巧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

11、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审题判断“原点”借鉴文中寻找 通过题干要求“画线部分”“心情”“简要分析”,可以判断此题是指定句段分析人物心理题。 借鉴祝福中对“老女人”的心理分析理解,从抓关键词、上下文语境、特定的社会氛围等

12、角度思考 分析画线部分,抓住关键词语,从“这么多年”“三十年前”“刚刚到南京”“你爷爷”“老馆长”“肃穆”“喃喃”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可以提炼出本题的答题要点【试写答案】:参考答案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性格)紧扣教材,举一反三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要点简要分析答案启示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从祥林嫂的人生轨迹

13、思考:初到鲁镇,帮工鲁家;被迫改嫁,被卖深山,勤劳谋生;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沦为乞丐,凄然死去祥林嫂的一生就是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从对祥林嫂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思考:二次微笑描写,十二次眼睛描写,三次反抗描写“微笑”“眼睛”“反抗”就是文章中对人物描写所运用的手法从鲁镇的整个社会环境思考:祝福情景的反衬,其他人物的冷漠等社会环境造成了祥林嫂的性格从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角度思考经历与身份决定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性格) 审读题干 明确思维 “四五三”解题法 (1)思维时坚持“四个纬度” 整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14、需要把分散在全文的文字聚合在一起。在全文寻找相关文字时需要考虑“四个纬度”人物个体(自我言行举止),人物与他人(人物间的关系),人物与外物(对待外物的态度),人物与社会。题干示例(2020全国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19浙江卷)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品质”等字样(2)题干中有“文中”“全文”等字样(3)题干中有“概括”“分析”等字样(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性格) “四五三”解题法(2)文本中寻找“五个入手点”: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从

15、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从分析情节的角度入手。从分析环境的角度入手。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3)提炼概括时关注“三个经度”把从文中找到的文字提炼成具体词语来概括人物形象(性格)时,需要从“三个经度”来审视:审智审视人物的人生智慧、能力才干;审德审视人物的道德品质;审美审视人物的人生态度、审美态度。(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二)、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性格) 掌握答题模式,具备满分意识 题干若问“是一个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答题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题干若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回答“的性格特点:,”(分条作答

16、)。 若题目只要求概括形象或性格,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能交叉。 整体概括分析,可有两种思路: 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 个的人”的句式完成,接着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 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然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性格)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三)、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三)、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紧扣教材,举一反三 祝福中是怎样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对祥林嫂的刻画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的手法 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主要体现在

17、她初到鲁镇、再到鲁镇和死前与“我”相遇三次的衣着打扮、脸色、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的慢慢走向死亡的妇女形象(三)、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三)、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对祥林嫂的刻画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 对祥林嫂的语言描写较多,重点体现在以下场合:(1)与“我”就“有无魂灵”问题的对话,体现其封建迷信思想桎梏下矛盾的心理;(2)对四婶讲阿毛,体现其痛苦、自责;(3)对大家讲阿毛,体现其麻木、空虚;(4)与柳妈的对话,体现其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对祥林嫂动作的描写:反对再嫁时的“逃”“撞”,怕被分身时的“捐”,怀疑魂灵时的“问”,表现

18、出祥林嫂强烈的抗争意识,但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和迷信的影响下,终归失败 烘托和衬托 “祝福”场景的烘托,还有其他人物,如柳妈的衬托审读题干审读题干 明确思维明确思维 1储备相关知识,为思维找到方向 塑造人物形象常用手法为人物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这里重点介绍人物描写手法。题干示例(2019全国卷)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2019全国卷)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形象”“手法”“技法”“技巧”等字样(2)题

19、干中有“刻画”“表现”“展现”等字样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间接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以祝福为例,做具体分析)规范答题,掌握答题模式规范答题,掌握答题模式人物手法类题答题三步走明确指出使用了哪些手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一)、主要人物的作用(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紧扣教材,举一反三 请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作用。作用分析答题启示(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善良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人物形象)(2)祥林嫂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0、情节),作者借这一形象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主题)1.概括人物性格,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社会环境及主旨。2主要人物形象对情节的推动(一)、主要人物的作用(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审读题干,明确思维。 主要人物的作用的“三角度” 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对人生或人性方面的作用:作品或折射人生某个阶段的某个问题,如勤奋、拼搏、成熟等;或折射人

21、性方面的某个问题,如诚信、正直、善良、无私等。这些也是小说常见的主题题干示例(2015浙江卷)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值”“好处”等字样(2)根据文本内容和题干问法,确定是否是主要人物作用(二)、次要人物的作用(二)、次要人物的作用 紧扣教材,举一反三 请分析祝福中“柳妈”和“我”的作用。形象类别作用分析答题启示次要人物:柳妈(1)柳妈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2)她的无知愚昧推动了祥林嫂悲剧的展开;(3)柳妈的无知麻木是对祥林嫂挣扎反抗形象的反衬1.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有衬托作用。2次要

22、人物对情节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揭示作用。3线索人物多以第一人称“我”出现,起到作为叙述者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次要人物:“我”(线索人物)(1)“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展现祥林嫂的悲剧人生。(情节)(2)“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具有反封建思想但无力解决。(文章主题)(3)作者通过“我”这一形象,探讨新文化新思潮的局限性。(社会主题)(4)“我”作为见证人,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二)、次要人物的作用(二)、次要人物的作用 审读题干,明确思维。 次要人物的作用的“五角度”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

23、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 侧面衬托,个性鲜明: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效果。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揭示主题,增添魅力: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题干示例 (2016全国卷)“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

24、值”“好处”等字样(2)根据题干问法和文章内容,确定是否是次要人物作用 次要人物的作用的“五角度” 叙述人称,真实可信: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使用第一人称时,更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所以作为见证人,起到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准确把握小说中的“我”的作用1“我”是故事的参与者,有具体的语言或心理等细节描写,这时的“我”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之一,“我”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看法、态度、愿望或者价值观。2“我”只是故事的见证者,是一个看客,这时候的“我”置身于故事情节之外,作者只是借“我”叙述

25、故事。3“我”是次要人物,起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同时体现小说主题。(三)、物象的作用(三)、物象的作用 紧扣教材,举一反三 请分析祝福中“破碗”的作用。 审读题干 明确思维形象类别作用分析答题启示物象:破碗(1)表明人物身份是乞丐;(2)展现了人物的状态对人物身份的提示作用、线索作用以及对人物性格的衬托作用题干示例(2017江苏卷)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2016全国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值”“好处”等字样(2)根据题干问法和文章内容,确定是否是物象作用(三)、物象的作用(三)、物象的作用 “四从思考”准确把握物象作用 物象对主要人物塑造的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进行了映衬 物象对情节安排的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物象对环境描写的作用:指的是物象对时代特色氛围进行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物象对主题的作用: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作业:完成对应专题课后真题作业:完成对应专题课后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人物形象分析-课件(30张PPT).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