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活动 探究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学习任务:诗歌1.学习鉴赏2.诗歌朗诵3.尝试创作明晰学习目标和教学安排学习目标:1.学会自主赏析诗歌2.学会通过朗诵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歌的写法,尝试创作诗歌 题目:手套教学安排:1.学习鉴赏三首诗歌 2.举行诗歌朗诵比赛 3.创作诗歌手套 任务一: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1.形式比较自由;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和和谐的音乐性。诗歌鉴赏知识感情基调感情基调: 指作品所表达的基本的情感取向,或者说情感态度。诗歌中常见的感情基调: 悲哀、欢快、忧愁、喜悦、
2、寂寞、热烈、深沉、奔放、闲适、昂扬进取例如:天上的街市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天上的街市感情基调:美好、自在、清新、略带忧郁诗歌鉴赏知识意象和意境意象:意象就是包含着诗人独特情感的客 观物象或者说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 思的客观物象。意境:在诗歌中,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 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 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情景交融)。 诗歌鉴赏知识意象和意境意境的修饰词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温馨和谐例如:天上的街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通过天上的街市的美丽富足、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的画面营造了浪漫、幸福意境。把握
3、诗歌阅读策略 1.初读诗歌,独立阅读,初步感受初读诗歌,独立阅读,初步感受。(。(不参考任不参考任何资料独立阅读,得出初读感受。)何资料独立阅读,得出初读感受。) 2.再读诗歌,借助资料,深入理解再读诗歌,借助资料,深入理解。(。(借助注释、借助注释、旁批和所给资料,得出更深的感受。)旁批和所给资料,得出更深的感受。) 3.反复朗诵,综合思考,把握重点反复朗诵,综合思考,把握重点。(在。(在反复朗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回答六个问题。)诵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回答六个问题。) 4.总结收获,交流讨论,梳理知识总结收获,交流讨论,梳理知识。(。(梳理有关梳理有关诗歌鉴赏、诗歌朗诵、诗歌
4、创作等相关知识。)诗歌鉴赏、诗歌朗诵、诗歌创作等相关知识。) 5.选择诗歌,撰写文字,分享成果选择诗歌,撰写文字,分享成果。(。(选择一首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撰写一段赏析文字。)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撰写一段赏析文字。)沁园春 雪 1.初读课文,获得初读感受 问题: 你觉得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面对这一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感慨?白雪茫茫和雪后妖娆美丽的景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学生结合注释、旁批等资料再读课文,获得更深的感受 问题: 词中所描绘的景象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出这一景象的? 你如何理解作者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评论?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
5、 雪雄伟、壮阔、美丽先总写北国雪景,然后写诗人所“望”见的具体的景象(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高原),最后想象阳光下的雪原美景。饱含惋惜之情,又有批判之意,措辞极有分寸。“俱往矣”三个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然后点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沁园春 雪 3.反复朗诵课文,学习鉴赏,学习朗诵技巧 问题: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是如何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首词的语言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具体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这首词哪些内容是
6、写实的?哪些内容是想象的或是词人理想的境界? 朗诵这首词应如何处理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停连?热烈、豪迈壮美雄浑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实写:雪后景象;古代英雄虚写:雪后晴日;今朝风流人物沁园春雪 毛泽东沁园春 雪 4.合作学习,探讨问题 问题: 1.这首词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从意境的概念、词中意境的营造等出发,探讨诗歌营造意境的方法。) 2.这首词是如何遣词造句的? (从遣词造句的概念、诗歌遣词造句的特点出发,探讨遣词造句的基本特点。)本词的意境:壮美雄浑虚实相生遣词造句简单地说,遣词造句就是运用词语组织句子。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遣词造句尤为讲究。乡愁 一、
7、初读诗歌,记下阅读感受。 二、借助旁批和“资料链接”再读诗歌, 思考问题。 1.诗歌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乡愁”在时空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诗歌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一串递进式的意象,概括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和绵绵的乡愁。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呀现在呀由个人的故乡之思家国之思 三、朗诵诗歌,思考问题。 1.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种情怀有怎样的感染力? 3.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是如何体现的? 4. 朗诵这首诗歌应如何处理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节奏?家国情怀;引起台湾同胞和海外游子的共鸣结构美:寓变化于统一统一:段式、句式比较整
8、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比较和谐统一。变化: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使得诗歌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低回怅惘音乐美: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1.“乡愁是”和 “在这头在那头”四次重复。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3.“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 愁 余光中乡愁 四、合作学习,探讨问题 1.如何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美? (从本诗的结构美与音乐美出发,探讨现代诗歌的形式美。) 2.诗歌是如何将“乡愁”这一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以“乡愁”为例,探讨诗歌中托物寄情的写作技巧) 四、合作学习,探讨问题 1.如
9、何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美?音乐美: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1.“乡愁是”和 “在这头在那头”四次重复。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3.“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结构美:寓变化于统一统一: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比较和谐统一。变化: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使得诗歌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四、合作学习,探讨问题2.诗歌是如何将“乡愁”这一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以“乡愁”为例,探讨诗歌中托物寄情的写作技巧)我我(这头)(这头)母亲母亲(那头)(那头)邮票邮票(乡愁)(乡愁) 邮 票一张小小的绿色
10、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 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 和宽厚的友谊。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你终年在其间跋涉;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 你才能够休息片刻。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方法总结 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研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体会诗研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意境。 3.领会领会诗歌的形式美(结构、语言等)诗歌的形式美(结构、语言等)自主鉴赏我看 任务:写一段2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任务二:诗歌朗诵掌握朗诵技巧1.理解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1、,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体会重音()、停连( )、节奏(/),注意声韵。3.读出感情,读出韵律。探讨朗诵技巧 我爱这土地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探讨朗诵技巧朗诵比赛 评分标准:选手姓名选手姓名序号序号评评 分分 细细 则则(总分(总分1010分,分,7 7分起评)分起评)总分总分 情感把握情感把握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形象风度形象风度综合表现综合表现 正确把握诗正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歌的感情基调和诗人的调和诗人的情
12、感情感满分满分3 3分分要求普通话要求普通话标准,口齿标准,口齿清晰,有表清晰,有表现力,现力,感染感染力力满分满分3 3分分精神饱满,精神饱满,姿态大方得姿态大方得体体 满分满分2 2分分根据选手的根据选手的表现做出综表现做出综合素质考评合素质考评 满分满分2 2分分评委打分评委打分 任务三:尝试创作创作前的指导 指导手套的构思 表达的情感 结构 音韵诗歌创作 题目: 手套诗歌作品展示 题目: 手套 【资料连接】资料连接】 乡愁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写于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写于1972年。余年。余光中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光中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乡愁是其中最是其中
13、最为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为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余光中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南京青年会年南京青年会中学毕业,入金陵大学外文系学习。中学毕业,入金陵大学外文系学习。1949年随母从南京年随母从南京逃往上海,再去厦门,转厦门大学外文系就读,同年,逃往上海,再去厦门,转厦门大学外文系就读,同年,随父母迁居香港。随父母迁居香港。1950年到台湾,考入台湾大学三年级。年到台湾,考入台湾大学三年级。1952年大学毕业后,第一本诗集年大学毕业后,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舟子的悲歌出版,出版,名声大噪,同年入伍服役。名声大噪,同年入伍服役。1956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教,结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1958年母亲去世,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他把骨灰匣安放在窗台的盆花丛里。遗体火化,他把骨灰匣安放在窗台的盆花丛里。 应该说,应该说,乡愁乡愁写的是诗人的真实感受。余光中写的是诗人的真实感受。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去世,永失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