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发展第6课 北宋的政治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宋朝是“文人的天堂”是中国古代 “最美好的时代”。导入新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千秋疑案陈桥驿,衣着黄袍便罢兵。清查慎初阅读并思考:这句诗讲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赵匡胤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陈桥兵变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只有七岁,其手下
2、赵普策划兵变,当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成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一、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宋太祖)都城:开封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陛下之言及
3、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2)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3)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针对唐末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现象,大臣赵普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
4、谷,收其精兵”的治国建议。“稍夺其权”:“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制其钱谷”:“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赋税的权力。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收其精兵”:“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
5、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宋史兵志“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2、强化中央集权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宋史宋史职官志职官志记载,宋初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值周发
6、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2 2、强化中央集权、强化中央集权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学名:长翅帽设计者:赵匡胤设计意图:?猜猜看史海趣闻宋代官帽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2、强化中央集权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在中央在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
7、臃肿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3、北宋中央集权的影响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还是其他?)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一个千年的中国(
8、宋朝),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 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1、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2、表现: (1)重文臣,轻武将 (2)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三、重文轻武的政策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
9、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行政权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宋代科举考试非常发达,教育
10、在民间较大发展,为多姿多彩的文人世界的形成提供了根本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岳麓书院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活字印刷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人民
11、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2、表现: (1) 重文臣,轻武将 (2) 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1、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3、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的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宋朝政治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拓展延伸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