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 ,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 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过程与方法 1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 , 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 , 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 , 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 感知课文 , 体会文章的主题。 朗读法、品评法。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2 课时 每个人的童年 , 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 , 在 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种世界上
2、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年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地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对童年的记忆。 鲁迅 (1881 1936), 原名周樟寿 , 后改名周树人 , 字豫才 ,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的影响 , 于 1902 年赴日本留学 , 原学医 , 后从事文艺工作 , 企望以此来改 变国民 的精神。 1918 年 5 月 ,首次以 “ 鲁迅 ” 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3、人日记 , 奠定了 “ 新文学运动 ” 的基石。 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一生著作颇丰 ,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 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朝花夕拾 ,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1 题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 “ 从 ? 到 ?” 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 2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 一部散文集 , 共收集十篇文章 , 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 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 写于 1926
4、年 9 月 18 日。 1926 年 9 月 , 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 , 遭到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为了 “ 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 , 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寄一丝安慰 , 排解一些苦闷;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 ,“ 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 , 著文即以 “ 朝花 ” 的艳丽与单纯 , 来安慰 “ 夕拾 ”( 即现时 , 此时 )、 “ 离奇和芜杂 ” 的思绪。本文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3 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 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 12 岁那年到这里 上学。第二年秋后 , 因祖父下狱 ,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 皇甫庄、小皋埠避难 , 故学业中断。 1894 年夏间回家
5、 , 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 1989 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 , 首尾竟达六年 ?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 , 学生听读 , 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课文 , 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 , 男同学读三味书屋部分。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 , 读出形象感、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 3 教师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生 1:本文写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 生 2:本文写作者童年时的游戏、玩乐和长大读书 的情形。 生 3:本文写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其余同学评价:第 3 位同学的表述较好。 4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从
6、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 我们可以捕捉一些信息 ,“ 从 ? 到 ?” 表示这篇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记叙顺序 , 大致包括两大部分 , 并且暗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5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 找出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 到中间 “ 来不 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 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1 读课文第 1 自然段。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2 第 1 自然段说百草园 “
7、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 , 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 眼光来看。“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所踌躇 , 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 , 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 , 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 , 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3 朗读第 2 自然段 , 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很多种动植物 , 它们分别是什么?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 , 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8、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菜畦、石井栏。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 , 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 “ 我那时的乐园 ” ? (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 , 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 “ 光滑 ” , 是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 “ 光滑 ” , 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 “ 肥胖 ” , 不 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 , 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 , 还表现出儿
9、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 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 , 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了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 ,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 , 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 鲁迅先生的眼前 , 他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 , 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 , 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 , 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 , 色形声味俱全 , 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 “ 碧绿 ” 、桑椹的 “ 紫红 ” 、菜花和蜂
10、的 “ 黄 ” 是写颜色 , “ 肥胖 ” 、 “ 高大 ” 、“ 臃肿 ” 、 “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 是写形状 , 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 “ 长吟 ” 、蟋蟀的“ 弹琴 ” , 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 “ 又酸又甜 ” 写的是味觉 , 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 , 桑椹、菜花是春末的 , 蝉鸣在盛夏 , 蟋蟀到秋 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 , 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妙。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 写景有序 , 层次井然 , 条理清晰 , 活泼多姿。先用两句 “
11、不必说 ?” 写百草园整体 , 再写局部的 “ 泥墙根一带 ” , 这是一种顺序 , 第一个 “ 不必说 ” 由低到高写静物 , 第二个 “ 不必说 ” 由高到低写动物 , 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 , 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 , 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 , 使写景不仅有序 , 而且活泼多姿。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 , 景中有人 , 表现儿童好奇心重、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的观察 , 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 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 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此才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12、(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 “ 比喻 ”“ 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 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 ,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 表现了覆盆子形 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 ,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4 小结:第 2 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 , 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它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写景的基本
13、原则和常用手法。 5 读第 3 6 自然 段。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 ,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 , 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6 第 7、 8 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 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 , 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 “ 扫开 ”“ 露出 ”“ 支起 ”“ 撒 ”“ 系 ”“ 牵 ”“ 看 ”“ 拉 ”“ 罩 ”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7 第 8 自然段写 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第 8 自然段
14、写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 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 , 没有明写 “ 百草园是 我 的乐园 ” , 但 “ 我 ” 已经乐在其中了 , 捕鸟时的新奇、兴奋 , 对闰土父亲的钦佩 , 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 的组成部分 , 这样就把 “ 乐园 ” 写得实在、具体了。 8 读第 9 自然段。 “ 我 ” 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 , 从 “ 也许是 ? 也许是 ? 也许是 ? 都无从知道 ” 可以看出 , 三个 “ 也许是 ” 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 , 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9“ Ade, 我们的蟋蟀们! Ade, 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