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4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0 分)1.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 校展览会惟妙惟肖地展示了 19 套校服,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B. 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竟相报道。C. 电影战狼 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D. 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B. 针对进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
2、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C.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D. 一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得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 林徽因,福建闽侯人,建筑师、诗人。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B. 穆旦,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C.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创作的一首词,“沁园春”是题目。D.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工作,自称其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乡愁集中体现了作者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二、默写(本大题共 1
3、小题,共 7.0 分)4.古诗文默写填空。长风破浪会有时, _ 。(行路难李白)_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云横秦岭家何在, 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表现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的哲理句是“ _ , _ 。”醉翁之意不在酒, _ 。(欧阳修醉翁亭记)但愿人长久, _ 。(苏轼水调歌头)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5.名著阅读艾青( 1910-1996) ,原名_,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_ ,发表于 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作_被选入人教版中
4、学语文教材。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和_。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6.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白桦林中的菌子一样 f sh j sh,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 18 岁还是 40 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们第 2 页,共 14 页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
5、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 可能已耗费半生。 然费时弥久, 精神的小屋, 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 l di to jing,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请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菌子 _ 显赫 _ 请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将汉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f sh j sh l di to jing 五、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7.综合性学习“一带一路” 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是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倡议成立,由“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大中小学校、政府部门、国际性公益组织、教育企业以及媒体组成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它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青少年在科技、教育、文化、艺
6、术、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青少年间的理解与信任。 今年,香泉中学中请加入了“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学校将对全校学生做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请你仿照示例,为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例:你认为“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会有影响吗?(2)学校将与联盟中的外国会员学校进行一次交流活动,请仿照示例,向外国青少年朋友介绍中国的一处名胜古迹。例:滕王阁,位于赣江边上,王勃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
7、美景。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8.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0 分)9.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8、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第 3 页,共 14 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 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注】此文是北宋文学家王禹偁被贬为黄州刺史时所作的一篇散文。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 _ 平挹江濑,不可具状 _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_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_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焚香默坐,消遣世虑。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_ A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不以物喜B然则北通巫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黄冈之地多竹D然则何时而乐耶子声丁丁然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3.0 分)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
11、千 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 3 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 ,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
12、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 ,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第 4 页,共 14 页 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
13、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 ,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 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
14、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 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 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
15、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有删改)(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2)阅读第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3)第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论证了_的观点。(4)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5)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1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问题。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说起思乡之情,最贴切的莫过于“魂牵梦绕” 这四个字了,而最令人魂牵梦绕的莫过于家乡的炊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 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
16、光就是在这样的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玩得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 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必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尽量准时生火做饭,村里最先升起的这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 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
17、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 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母亲在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 炊烟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中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 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第 5 页,共 14 页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再熥上几个馒头,配上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
18、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最美的是傍晚的炊烟,最能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相继回了家,晚饭自然要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 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
19、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但他的“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却令我疑惑:炊烟也能被沾湿么?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炊烟的确也能被沾湿。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 突然觉得母亲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挥毫泼墨,自由舒展,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妙境只有真正懂它的人才体会得到。 并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
20、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 年第 3 期,有删改)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第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九、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0 分)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
21、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提示与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第 6 页,共 14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可以用来形容表演或者文字、书画作品等,但不能用来形容校服,不能
22、用于校服展示。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B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C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它是用来修饰声音的,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D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合乎句意,是正确的;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3、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2.【答案】A【解析】A表述正确;B表意不明,“几个”是修饰“学校”还是“领导”不清楚,将“几个”改为“几所”;C搭配不当,“提高”和“精神”搭配不当,在“和”后加上“培养”;D语序不当,“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将两者后的内容对调。故选:A。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
24、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动宾搭配不当。1、一动一宾搭配不当。例如: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 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保重”不能带宾语。2、一动多宾搭配不当。例如: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法律、法规”可以搭配,“遵守”“政策”不搭配。3、多动一宾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报告”不能“注视”。4、多动多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工厂在树新风的活动中,逐步
25、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一系列工作。“建立和健全”与“工作”不搭配。3.【答案】C第 7 页,共 14 页【解析】ABD正确; C有误,“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4.【答案】【小题 1】直挂云帆济沧海【小题 2】鸡声茅店月【小题 3】雪拥蓝关马不前【小题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小题 5】在乎山水之间也【小
26、题 6】千里共婵娟【解析】答案: (1)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字的书写) (2)鸡声茅店月(注意“茅”字的书写) (3)雪拥蓝关马不前(注意“拥”字的书写)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在乎山水之间也 (6)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
27、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5.【答案】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土地,太阳【解析】答案: 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土地;太阳。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6.【答案】【小题 1】jn【小题 2】h【解析】答案: (1)jn、h。 (2)俯拾即是、李代桃僵。第 8 页,共 14 页(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
28、jn”,第二个字读作“h”。 (2)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词语写作“俯拾即是”。第二个词语写作“李代桃僵”。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7.【答案】(1)本题考查设计调查问题,为某个调查活动设计调查问题,问题一定要有实际的内容,要与调查主题紧密相关,还需要考虑被调查人的身份。作答本题时,可围绕一带一路对学生对青少
29、年产生的影响和希望到哪个国家去学习等来设计问题。 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介绍某处古迹,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处,然后围绕它的地理位置,景色特点,人文内涵等来进行介绍即可。答案:(1)示例一:你认为“一带一路”可能对青少年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示例二:你希塑未来能到“一带一路”沿线哪些国家交流学习?(2)示例: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范仲淹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胜景。【解析】第一题考查设计调查问题。第二题考查语言表达。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
30、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8.【答案】(1)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的意思是: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莫遣”的意思是不要惊动,“闲看”的意思是静静地看,悠闲的看。从中我
31、们可以看到一位老者闲来无事静看孩们天真无邪偷果子的情景,也写出了是热卖恬淡、闲适的生活状态。答案:(1)“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2)反映了词人对偷梨枣儿童保护、欣赏的态度,也表现出词人恬淡、闲适的心态。译文: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解析】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是南宋爱国词
32、人辛弃疾作品。词上片描写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将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第 9 页,共 14 页炼字题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
33、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9.【答案】【小题 1】同“嘱”,嘱托、嘱咐【小题 2】详细【小题 3】国都【小题 4】一起【小题 5】AC【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同“嘱”,嘱托、嘱咐。 句意: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具:详细。 句意: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国:国都。 句意: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偕:一起。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
34、“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跃,跃动。金,金色。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句意: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重点词:消遣,排除。世虑,世俗杂念。句意:焚香默坐在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5、 A句意: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以:因为/句意:不因外物好和自己得而喜。以:因为。 B句意:既然这样,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则:那么/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则:就。 C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之:结构助词,的/句意:黄冈地方盛产竹子。之:结构助词,的。 D句意: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然:既然/句意:棋子声丁丁动听。然:样子。 故选:AC。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选文的第一、二段是讲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情。文章重在写古仁人的感情,写两种感情的目的:通过这两种感情的对比,赞美了
36、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5)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回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及时代背景。甲文中作者以议论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乙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了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 答案: (1)同“嘱”,嘱托、嘱咐;详细;国都;一起; 第 10 页,共 14 页(2)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焚香默坐在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3)A; (4)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
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参考译文】 【甲】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
38、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
39、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
40、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 ,焚香默坐在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
41、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第 11 页,共 14 页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10.【答案】举例论证;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解析】(1)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论题划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分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本文由三名男子不忘阅读的
42、故事,起到了引出本文的论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作为论据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读书“能养人精神”“可提炼作答。(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细读第五段可知,第五段列举了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的故事,这是举例论证,这种论证方法一般是为了具体有力的证明了某个观点。根据本段的第一句话可知此处举例证明的观点。(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最后一段中的“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可提炼作答。(5)本题
43、为阅读启示题,属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结合自己的生活中一件事,表述自己因为阅读让我明白了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享受生活的美好的道理即可。答案:(1)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2)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3)举例论证;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4)阅读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阅读可以收获知识与智慧,让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能够坚定前行的意志:阅读
44、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阅读必然指向内心的丰沛,从而让人有外在的改变)(5)曾有一段时间,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由回顾历史,引出论题;接着分析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指出阅读的力量及意义;最后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 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点,否
45、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2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1.【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本中第段的“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
46、,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可以概括出早晨的炊烟轻淡;根据文本中第段的“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可概括出午间的炊烟急速;第 12 页,共 14 页根据文本中第段的 “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可以概括出傍晚的炊烟悠长。 (2)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能力。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炊烟比作“晨钟暮鼓” ,比喻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的是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回答时点明比喻的手法,说出生动形象的效果,以及表达的何种思想感情即可。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
47、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词语的具体语境分析其含义。炊烟与思念缠绕,表达的是炊烟与故乡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 (3)本题考查引用诗词的作用分析。作答此题,学生首先要知道引用诗词的作用:恰当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既可以起到点题、揭示主旨、渲染气氛的作用,又能吸引读者,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成为一大亮点。除了一些共性作用,本文段中引用的诗词,都是历代诗词名家对炊烟的描绘与赞美,既描写了乡村炊烟的景象,又借诗人对炊烟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炊烟的喜爱之情,并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文章主要内容,作者主要写了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母
48、爱和乡情,文中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 这句话写出了炊烟与饭香的联系,“花”是美好的象征,“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吃好喝好;从文中“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可以体会到炊烟与家乡也有联系,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结构上,照应前文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答案: (1)早晨的炊烟轻淡 午间的炊烟急速 傍晚的炊烟悠长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今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
49、烟作息的习惯。 “缠绕” 本义是用带状物或条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 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眼睛怎能不浊湿的呢。 (3)引用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4)文中“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是美好的,“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
50、水墨画” 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这篇文章的抒情对象是“炊烟”,作者通过描写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作者用形象的比喻“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形象地表达出炊烟与家乡、浓浓的母爱和乡情间的密切联系。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