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江西省宜春市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卷总分: 100 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 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军 帖 (ti) 鲜 为人知 (xin) 土 壤 (rng) B. 锲 而不舍 (qi) 惩 罚 (chng) 字 帖 (ti) C. 憎 恶 () 疮 疤 (chung) 门 槛 (jin) D. 晌 午 (xing) 笨 拙 (zhu) 炽 痛 (ch)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奥悔 迥呼不同 气冲斗牛 B.
2、锋 芒必露 污秽 选骋 C. 踱步 妇孺皆知 沥尽心血 D. 高梁 取缔 喧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雄安是否有发展的持续性,关键是能承接首都的资源溢出。 B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避免驾驶员不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超速。 C陈岩石演讲时,想起了很多过去的往事。 D朝鲜于 4 月 15 日举行了盛大阅兵式,多款新 型导 弹惊艳亮相。 4、下列句子中成语 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2 分 ) A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 各得其所 ,进展所长。 B近日,台湾一架小型飞机降落时滑出跑道,
3、如果滑入一侧的大海,后果将 不堪设想 。 C张华正在专心打球, 目不窥园 ,妈妈来找,他也没有发现。 D曾经的亮剑,当下的人民的名义,在弘扬正能量方面有 异曲同工 之妙。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 分 ) 汉字书写最初以书面交流的实用性为目的 , , , , , , ,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提升了书法的地位,使书法在中国艺术的殿堂里占据独特的中心位置。 人们发现了汉字书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由此把它发展为一门自觉独立的艺术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文人士大夫逐渐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实践的主体 但在书写过程中 加速了书法的文人化进程 这一特性吸引越 来越
4、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其中 A. B C D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0 分 )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6 7 题。 (4 分 ) 社日 谢逸 雨柳垂垂叶 ,风溪澹澹纹 。 清欢唯煮茗 ,美味只羹芹 。 饮不遭田父 ,归无遗细君 。 东皋 农事作,举趾 待耕耘。 【注释】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风溪澹澹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羹芹:煮芹为羹。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东皋:水畔高地。举趾:举脚,下田。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 节淳美的田园
5、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7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8-11 题。 (10 分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 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精品教育
6、资源文库 】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何 /夜无月 B. 月色入 /户 C. 盖 /竹柏影也 D. 念无与 /为乐者 9、解释加点词语 (2 分 ) (1)但 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但: (2)怀民亦未 寝 寝: 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 (1)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情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 分 ) (三 )古诗文积累 (6 分 ) 12、填
7、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 1 分 ) (1)故园东望路漫漫, 。 (2)朔气传金柝, 。 (3)马上相逢无纸笔, 。 (4)当窗理云鬓, 。 (5)我亦无他, 。 (6)但当涉猎, 。 三、现代文阅读 (22 分 ) (一)毽子里的铜钱 琦君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 黑漆漆 的手,和手心里两枚 亮晶晶 的铜钱。 那时,我大约十岁吧。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我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老人一声不响,却笑=【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
8、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 来。 隔壁的二婶走了过来,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给你就是了。”她捧着山薯就进家里了。 老人 愣愣地 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 愣愣地 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我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
9、面有两 个铜钱。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递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了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 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仔细地
10、听着,面露微笑。 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11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12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13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14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慈祥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让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粽子里的乡愁,有删改 ) 13. 通
11、读全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 分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老人送“我”小山薯 “我”给老人铜钱 老人再送“我”小山薯 14. 文章第一段加点的词“黑漆漆”和“亮晶晶”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 (4 分 ) 15.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却使“我”几十年不能忘怀,为什么? (4 分 ) 16. 你认为二婶会补给老人一枚铜板吗?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3 分 ) (二)烽火台的诉说 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
12、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衷。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 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 20 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