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节 教学目的: 1、了解民俗文虎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独立写作的能力。 3、画一幅自己见过或想象的划龙舟的画面,表现热烈、团结的气氛。 4、领会屈原的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段引出端午 1、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长 河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 人物,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我国的 三大传统节日吗?(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教师展示端午节视频片段,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端 午节) 3、教师:端午节也称为
2、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 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为午时 为“阳辰” ,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 重五,也称重午。 二、说说写写感知端午 1、七嘴八舌话端午(学生交流所收集的资料) 2、教师播放端午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 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 3、欣赏图片,教师讲解,了解习俗 在端午节到来时,你们是怎么 过节的呢?能向大家说一说吗?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
3、屈原,为恐鱼吃掉,所以用竹筒盛装米饭掷下,以后逐渐演变为用粽 叶包米代替竹筒。 悬艾草:民间谚语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 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 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等制成人形或者虎形,称 为艾人、艾虎;也用其制成花环、配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 用以驱瘴。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 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 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 可爱。 赛龙舟:竞渡的习惯,盛行于吴、越、楚。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
4、 始有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 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 国人也效仿我们国家的做法,组织队伍进行竞赛活动。 三、走近屈原品味端午 1、赛龙舟的场面是多么激动人心,多么热闹,你知道赛龙舟的起源 吗?(为了纪念屈原) 2、教师讲屈原的故事 屈原为什么那么受后人尊敬?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 冤。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该怎么读?(自由读 指明读齐读) 3、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了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气氛。 四、课后延伸画笔生情 1、画一幅赛龙舟的图画 2、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 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 美妙传说、 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 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