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下半年贵州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1.题目:高中必修5咬文嚼字片段教学2.内容: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
2、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
3、,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设计题目,引导学生读准划线句子的字音和节奏;(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试题解析】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1.教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古代文人的很多诗歌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而来。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这在诗词上叫“炼字”,而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却把它叫作“咬文嚼字”。今天就请大家继续跟着朱光潜先生一起去体会“咬文嚼字”的妙处。二、初读课文,
4、整体感知(一)自学提示1.学生交流学案完成情况,落实基础知识。2.学习小组内部交流、讨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或由其他学习小组帮助解答。3.学生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点拨引导,并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二)回顾内容提问: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对“推敲”的推敲。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1.提问:大家知道“推敲”的典故出自哪首诗吗?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经验,自主发言。教师课件出示: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2.提问:这首诗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最初写的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段内容,作出回答。明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3.提问:这两句该如何断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格律知识,先自己断句,再自由朗读。明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4.提问: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明确: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轻轻推开山门。5.提问:这两句“推敲”的故事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借助相关资料,简述故事。明确: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
6、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6.提问:请找出文中作者对“推敲”的解释。要求:学生阅读文段,指名回答。明确:“推”字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上的,于是自掩自推,表明寺里只有他一人,独往独来,自在无碍,场合冷寂。“推”字容易令人想起月下归僧推开厚重的门,推门的“吱嘎”声,更显夜的寂静。“敲”字表明寺门是关上的,不是虚掩的,月下归僧自然是敲门,也说明了夜深了,万籁俱静之际,一声轻微叩门声惊动了归宿的鸟,静中有动,景中有声,诗味蕴藉。两字各有各的
7、意境,无论用哪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都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7.提问:作者借这个例子旨在说明什么?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在本段的主要观点。明确:这个例子说明:对文字的推敲,实际是对思想感情的“推敲”。8.提问: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要求: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说合情合理就应给予鼓励。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本段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要求:学生联系全文和自己的阅读经历,畅所欲言。预设:内容启示: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写法启示:让我们明白:学问靠积累,平时在阅读、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写议论文既要举例子又要讲道理,而且例子要典型充足,解说要到位。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这节课,我们深刻领会了“文字不同,情感不同”这一“咬文嚼字”的道理,明白了在以后的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做阅读、生活中的有心人。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阅读一篇经典文章,体会其语言文字特点,理解文章体现出来的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板书设计:咬文嚼字文字不同,情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