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标本的解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637196 上传时间:2022-05-1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血液标本的解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常见血液标本的解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常见血液标本的解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常见血液标本的解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常见血液标本的解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ppt课件血常规+CRP: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2ppt课件1 1、红细胞计数(RBC)(RBC)正常参考值男:4.04.05.5 5.5 1010的1212次方/L(400/L(400万-550-550万个/mm3)/mm3)。女:3.53.55.0 5.0 1010的1212次方/L(350/L(350万-500-500万个/mm3)/mm3)。新生儿:6.07.0 6.07.0 1010

2、的1212次方/L(600/L(600万-700-700万个/mm3)/mm3)。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3ppt课件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男:120120160g/L(12-16g/dL)160g/L(12-16g/dL)。 女:110110150g/L(11-15g/dL)150g/L(11-15g/dL)。 儿童:120120140g/L(12-14g/dL)140g/L(12-

3、14g/d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4ppt课件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

4、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5ppt课件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 :白 细 胞 分 类(DC)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0.3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 . 0 0 50 . 0 5(0.5%-5%)嗜碱性粒细胞B0.000.01(01%)淋巴细胞L0.200.40(20%-40%)单核细胞M0.030.08(3%-8%)6ppt课件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

5、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7ppt课件CRP的前世今生:C 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eactionprotein,CRPCRP)

6、在19301930年由TilletTillet和FrancisFrancis发现。最初他们观察到一些急性病人的血清可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C多糖发生反应,随后证实能与CC多糖反应的物质是一种蛋白质,因而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CC反应蛋白(C-reaction C-reaction proteinprotein,CRPCRP)。8ppt课件CRP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正常情况下含量甚微,当急性感染、炎症、手术等组织损伤时,血中浓度会急剧升高),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非糖化的聚合蛋白,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识别炎症,激活防御机制。9ppt课件临床意义: 1 1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指标:手术后病人CRPC

7、RP升高,术后710710天CRPCRP水平应下降,如CRPCRP不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并发感染或血栓栓塞。 2 2组织损伤、感染、肿瘤、心肌梗塞及一系列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血管炎、多肌痛风湿病等。 3 3可作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大多数细菌性感染会引起患者血清CRPCRP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则多数不升高。10ppt课件凝血类 凝血类包括: 1 1,凝血酶原时间(PTPT)、 2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 3 3,凝血酶时间(TTTT)、 4 4,纤维蛋白原(FIBFIB)。11ppt课件凝血化验的正常值:1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8、APTTAPTT):秒数:25-37: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10s以上异常。2 2,凝血酶原时间(PTPT):秒数:11-14 :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3s以上异常。3 3,纤维蛋白原(FIBFIB):2-4 g/L2-4 g/L。4 4,凝血酶时间(TTTT):秒数:12-16 :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3s以上异常。12ppt课件凝血化验的临床意义:APTT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见于血浆因子、因子和因子XI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 A、血友病B B及因子XI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

9、的活性增高等情况;PT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FIB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TT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13pp

10、t课件浅说D-二聚体: D-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14ppt课件测定纤溶系统主要因子,对于诊断与治疗纤溶系统疾病(如DICDIC,各种血栓)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疾病(如肿瘤,妊娠综合症),以及溶栓治疗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 D的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因此,纤维D-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DVT),肺栓塞(PE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的关键指标。15ppt课件生化类:血液生化

11、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检查项目包括:1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 2、肌酐,3 3、尿素氮,4 4、血清葡萄糖,5 5、甘油三酯,6 6、总胆固醇,7 7、血PHPH、钠、钾、氯、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电解质。16ppt课件血液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够排除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它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血清葡萄

12、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17ppt课件肝炎类:肝炎类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虽然项目少,检查简单,但是意义非常重要。乙肝五项检查分别是: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抗原(HBeAg)4.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

13、HBc),18ppt课件n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n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19ppt课件n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n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20pp

14、t课件n3、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n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21ppt课件n4、HBeAb-e抗体: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n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22ppt课件n5、HBcAb-核心抗体: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n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23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常见血液标本的解析-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