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古今异义课文赏析一词多义引入新课听朗读正字音背景链接文章结构拓展学习主题探讨 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 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长于诗文辞赋,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被称为“田园诗人”。
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不为五斗米折腰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本文约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陶渊明时年57岁。当时正处于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生灵涂炭,陶渊明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虚构出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听朗读正字音听朗读正字音无论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多为连词)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妻子)绝境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鲜美(古:颜色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俨然俨然(古:整齐的样子;今:形容很像)一
3、词多义一词多义舍舍志志动词,舍弃,丢下动词,舍弃,丢下名词,房屋名词,房屋动词,做记号动词,做记号名词,标记名词,标记寻寻动词,寻找动词,寻找 副词,随即,不久副词,随即,不久便便舍舍船,从口入(船,从口入( )屋屋舍舍俨然(俨然( )处处处处志志之(之( )寻向所寻向所志志( )寻寻向所志(向所志( )寻寻病终(病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偶遇桃花源偶遇
4、桃花源课文赏析课文赏析巧设悬念,埋下伏巧设悬念,埋下伏笔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偶遇桃花源偶遇桃花源课文赏析课文赏析巧设悬念,埋下伏巧设悬念,埋下伏笔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找出找出作者所描写的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想一想: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所描写的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想一想:
5、它的作用是什么?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段景物描写带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6、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之景桃花源之景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表明了什么?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表明了什么?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十步,豁然开朗。 表明桃花源表明桃花源曲折、隐蔽、幽深。曲折、隐蔽、幽深。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表现了桃花源
7、怎样的生活环境?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美池、桑竹之属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桃花源环境优美、环境优美、宁静而和平宁静而和平。人们。人们自给自足,和睦相处,生活幸福。自给自足,和睦相处,生活幸福。这样的景象和当时的黑暗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景象和当时的黑暗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设酒
8、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为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外来之客的?表现桃花源人的什么品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外来之客的?表现桃花源人的什么品行?行? 便要还家,
9、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和人与人之间人之间和睦融洽和睦融洽的关系,表明他们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关系,表明他们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的追求。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南
10、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为什么找不到桃花源了?为什么找不到桃花源了?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么?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么?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来还有人去寻找桃花源吗?后来还有人去寻找桃花源吗?结尾写刘子骥是否多余?结尾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这样写并不多余。结尾写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没有成功,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这样写并不多余。结尾写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没有成功,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
11、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的。渔人为什么渔人为什么“处处志之处处志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因为渔人因为渔人离开桃花源后,离开桃花源后,“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处处志之处处志之”,暗示渔人有返回之意,渔人违背了桃花源人,暗示渔人有返回之意,渔人违背了桃花源人“不足为外不足为外人道也人道也”的叮嘱。的叮嘱。 1.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12、? 课文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五个情景: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五个情景: 再寻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发现桃花林发现桃花林走进桃花源走进桃花源访问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离开桃花源文章结构文章结构154322.2.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1 1):写渔人溪行捕鱼而发现桃林的经过。这是故事开端。):写渔人溪行捕鱼而发现桃林的经过。这是故事开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2 2、3 3):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故事的发展和):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故事的发展和
13、高潮。高潮。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4 4、5 5):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重寻迷路,这是故事的结):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重寻迷路,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局和尾声。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桃花源这样的人间乐园在现实生活之中能找到吗?桃花源这样的人间乐园在现实生活之中能找到吗?陶渊明为何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陶渊明为何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主题探讨主题探讨 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
14、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主题探讨主题探讨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阅读阅读桃花源诗桃花源诗,和,和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做对比做对比拓展学习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乌托邦世界的文学作品?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乌托邦世界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