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沁园春 雪 【教学目标】 知识 与能力 1理解、积累 “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 ”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 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 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 ,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 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
2、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 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 雪写于
3、1936 年 2 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 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
4、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 1) 订正字音 莽 莽 (mng) 妖 娆 (ro) 折 腰 (zh) 成吉思 汗 (hn) 稍 逊 风骚 (xn) 分 外 (fn) 数 风流人物 (sh) 今 朝 (zho) 分 别 (fn) 数 目 (sh) 朝 代 (cho)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 2)词语释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5、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三、朗读指导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 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 指导 北国 /风光,千里 /冰封,万里 /雪飘。 望 /长城内外, 惟 余 /莽莽 ;大河 /上下, 顿 失 /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 /试比高 。须 /晴日,看 /红装素裹 , 分外 /妖娆。 江山 /如此 /多娇 ,引 /无数英雄 /竞折腰 。 惜 /秦皇汉武, 略 输 /文采;唐宗 /宋祖, 稍 逊 /风骚。一代 /天骄,成吉思汗 , 只识 /弯弓
6、射大雕。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 ,还看 /今朝 。 3. 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这首词的上阙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音频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答案示例 : 上阙 描写北国雪景, 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 下阕 由祖国山河的壮 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 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2.词的上 阙 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 ? 答案示例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其中“北国风光”总领上片内容。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都写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 : 用“望”字统领 上阕后面的
7、内容 ,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答案示例 : 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 承上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 1) “望 ”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 目 光所及,这是为什么 ? 淡淡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 :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
8、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伟大祖国的形象。诗人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所见内容超过目光所及,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到作为革命领袖的诗人的豪迈 意兴。其中“望长城内外”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示例 :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 和 比喻 、 拟人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视觉
9、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 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教师 点拨: 化静为动是 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先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再由“望”字总领,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和伟大祖国形象的雄伟景观,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展现了祖国江山的广阔博
10、大。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将词的上阕分 为三个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答案示例 : 第一层(第 1 句)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第二层(第 2、 3 句)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最后一句)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二、新课导入 本首词是一首咏雪词,通过对上阕的学习,我们从作者对雪后北国风光的描绘中,看到了祖国的广阔博大、奇伟雄浑,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在下阕中,作者便由壮丽江山转入到对历代英雄的纵论,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合作探究 (一)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 1)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示例 : 有区 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
11、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 2) 试品味 “惜秦皇汉武”中 “惜 ”字 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 : “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丰富:“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答案示例 : “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
12、大影响的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2.品味赏析 (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 答案示例 :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 映诗人视野的辽阔。总写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 2) 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 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惟
13、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答案示例 : 修辞: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欲抑先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想象(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用词:千里、万里、望(写出了视野的广阔,体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气魄);舞、驰(化静为动,写出了雪景的壮美);竞(意为竞相争胜,写出了历代英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