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三顾茅庐 1.掌握 “ 迨 ”“ 拜谒 ”“ 疏懒 ” 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3.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4.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 1330年约 1400年), 元末明初 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 湖海散人 ,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
2、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
3、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本课记叙的便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背景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 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
4、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知识链接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生难字 拜 谒 ( y) 今 番 ( fn) 叱 ( ch) 侥 幸( jio) 岂可相 强 ( qin) 纶 巾( un) 鹤 氅 ( chn) 汉室末 胄 ( zhu) 愧 赧 ( nn)
5、谬 ( mi) 倾 颓 ( tu) 窃 命( qi) 沔 水( min) 殆 ( di) 民 殷 ( yn) 存 恤 ( x) 箪 食壶浆( dn) 鄙 贱( b) 检查预习 2.重点词语 拜谒: 拜访谒见。 如雷贯耳: 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屏人促席: 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 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用武之地: 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箪食壶浆: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经世奇才: 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思贤如渴: 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顿开茅塞: 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3.词语辨析 如雷贯耳 臭名昭著 两词都有“名声很大,名声在外”的意思。“如雷贯耳”是指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有褒义色彩。“臭名昭著”是指坏名声人人都知道,有贬义色彩。 运用: ( 1)历史那些一个个 的名字 ,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 2) 的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成为千古罪人。 答案: ( 1)如雷贯耳( 2)臭名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