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依托上海的长三角新贵松江新城.201发展背景02发展机遇03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04空间结构05产业规划Contents目目录录06其他优势.3Part该部分涵盖了对松江新城的地理与自然资源现状评价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评价,着重分析了松江新城区域规划现实面临的问题。第一部分one.4地理与自然资源现状评价地理与自然资源现状评价自然地理松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缘。整个地势东高西低,略呈倾斜。松江区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四季分明,冬夏二季时间长,春秋两季时间短。松江区新城内也是水网交错,共有通
2、波塘、张家浜、人民河、大涨泾、古塘、洞泾港、沈泾塘等8条河流经过。区位条件松江区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黄埔江的上游。新城内的原松江镇是上海市重要的卫星城镇。松江区域东与闵行区,奉贤县为邻,南与金山区接壤,西北与青浦区毗邻。自然资源松江区境内水域宽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土壤质量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松江景色秀丽,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松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生产,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生态环境由于位于黄埔江上游水质保护区,松江的环境治理力度较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生态绿化系统,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全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得到加强。环境治理取得较大成效。基本实现第
3、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完成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初编。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继续深化。天马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综合利用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吉貌垃圾填埋场完成封堆及生态修复。.5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评价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评价经济基础松江大学城的建立,标致了松江的崛起,之后开始大举开发房地产和旅游业,经济基础相比外市其它同级市较好。人口条件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极为丰富。产业发展产业依托为大学城与电子信息制造业。1992年,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郊首家市级开发区。工业五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已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推进的产业格局。松江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依托世博
4、会,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上海欢乐谷、辰山植物园、东方佘山索菲特大酒店等一批功能性项目相继建成文化松江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明代全国33个著名工商业城市之一,是古代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是大上海的母体。松江古为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华天宝,现存的文特古迹居上海市郊之冠。松江城区还有很多文物古迹有待于修复开发,前景十分叫观。90 年代初,被国家批准为历史文化名镇。.6建设用地总量增长快,土地利用率低由于松江城区的发展以外延发展为主,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已经日趋突出,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土地资源浪费。0101城区用地结构失衡0202交通联系不便,缺乏整体性由于松江新
5、城各组成部分分别在不同时期规划和建设,而且各部分之间受交通干线的分割比较严重,加上原有旧城区路网不成系统,造成各区之间交通联系不便,迫切需要整体的衔接和协调。0303与周边地区缺乏控制协调0404存在的突出问题存在的突出问题城区用地结构的失调首先表现在各项建设用地之间结构关系失衡;其次,用地布局不尽合理,新城各种使用性质土地交错混杂的现象比较突出;第三,新区开发快而旧城改造相对滞后,城区人民路以西中山路沿线地段人口密度高、建筑质量差,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比较突出。此外,在城区的开发过程中,发展较快的边缘地区其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低,配套不足,建设落后。新城建设与周边城镇和乡村居民点连接,用地上已经形成
6、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但在不同的行政和管理体制下,虽然相互影响,但处于相互分隔状态,对现状城区与周边地区在用地上缺少相应控制和协调。.7Part该部分涵盖了对松江新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理性评估,优劣势列举对比更直观,着重分析了松江新城上位分析。第二部分two.8机遇机遇世界经济进入结构重大调整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初露锋芒,松江产业需要进一步转型发展。国际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商务成本的降低给松江提供了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机遇,过去严重依赖出口拉动的松江经济结构亟待转型。上海大力推进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松江迎来产业发展新机遇。“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加快
7、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一是上海城市建设重心将向郊区转移。世博会后,上海城市建设重心将逐步转移至城郊地区,松江可积极争取重大基础设施或产业类项目向松江倾斜。二是上海加速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不仅要加快发展服务经济,也要推动制造业成熟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三是上海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四是功能性设施建设为松江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随着长三角城际铁路网尤其是沪杭客专、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9号线延伸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虹桥商务区建设,松江的区位、交通等优势将更加突出。.9挑战挑战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新阶段,松江产业发展面临
8、新要求。松江自身演变发展规律和周边区域发展态势,对松江产业形成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松江人口规模急剧膨胀,但人口结构尚不能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人才、高端人才、精英人才落户较少,这要求现有以简单加工为主的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复杂型产业转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人口结构改善。松江经济规模庞大,增长势头迅猛,基本完成了以规模提升为导向的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必须向以效益和创新为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同时,周边郊区县近年来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主导产业,与松江的差距不断缩小,有些区县甚至超过松江,松江产业发展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
9、“十二五”时期,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将进一步付诸实施,松江产业发展要积极对接中央和上海新一轮产业发展战略,把优惠政策、财政支持、重大项目转化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推动松江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10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优势松江区新城距上海市中心30公里,离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沪杭高速公路和沪杭铁路复线横贯东西,与外界联系极为便捷,拥有现代交通优势。劣势不临港,而上海现大力开发临港区.11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战略思想,体现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以及“三港两路”的战略目标要求,城市建设的重点转向郊区,确立松江区新城在
10、地区范围的地位和作用。 “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 根据松江区“一城两翼三片”的城镇体系规划,松江区将以新城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大工业、大农业、大旅游。上位规划分析上位规划分析.12Part该部分着重剖析了松江新城的功能定位,辅以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更加完善的阐述了松江新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three.13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战略思想,体现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以及“三港两路”的战略目标要求,城市建设的重点转向郊区,确立松江区新城在地区范围的地位和作用。以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
11、展。加快推进郊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根据松江区在上海西南部地区的区位交通条件和松江自身的的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松江区社会经济发应确立“依托上海、走向全国、跻身世界、振兴松江”的战略目标。发挥新城区综合优势,促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从城乡一体化角度出发,确立新城区在松江区的中心地位,有利于在上海市域城镇体系中新城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作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于全国。.14功能定位功能定位01长三角沪杭甬产业带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03上海先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引领区05苏浙沪节点城市02全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领先品牌集聚地04上海的次中心城市06长三角
12、高等教育基地.15功能定位功能定位010203松江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与杭州、宁波等相比拥有叫独特的优势。未来松江应面向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城,促进产业、教育、科研创新基地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强化先进适用技术和重要装备的引进与吸收创新,形成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中创新能力较强、科创体系较为完善的关键节点、创新发展引领区。努力把松江打造成为汇集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在内,以电子信息为龙头,先进重大装备、新能源、软件和信息服务、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生物科技等产业为重要支柱的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积极吸引和重点培育一
13、批技术先进、市场份额高的企业,形成世界领先品牌集聚地。在推进产业领域高新化、产业技术高新化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工业园区、校区、城区“三区联动”和产学研合作,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融合发展方面,为其它区县发挥引领作用,努力走出一条郊区制造业高新化、制造业服务化的高新化发展新路子。.16功能定位功能定位040506作为长三角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是上海西南部重要的门户枢纽,是体现上海郊区综合实力与水平、具有上海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山水特色的现代化宜居新城。松江新城(最适宜生活居住、文化教育城),是松江发展的活力区域。同时松江新城总体规划建设大纲认为松江既是上海对外辐射的窗口,又
14、是南方各省进驻上海的前哨。依托上海市区和长三角地区,发挥松江地处上海与江浙两省交界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启动松江区域型CBD建设,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松江新城建设。江新城将依托沪杭高速等交通网络,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导向,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城区。.17Part通过图示,直观展示松江的空间结构,深入了解该区域的规划思路以及发展总体概况第四部分four.18.19松江新城规划形成松江新城规划形成“ “一带、四片、两廊、三心一带、四片、两廊、三心” ”的的空间格局。空间格局。沿南北向的人民路形成新城的公共活动发展带,
15、串连生活区的三处新城级公共活动中心。新城北片区包括核心组团、大学城组团和茸北组团。新城南片区包括老城组团和新拓展的南永丰、华阳桥组团。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包括车墩组团、工业园区组团和科技园区组团。两条生态廊道在东西两个工业园区与新城生活之间形成有效隔离。新城生活区形成3个新城级公共活动中心,分别位于核心组团内中央绿轴两侧、老城组团内中山路-人民路两侧和南永丰组团内玉阳路-人民路两侧。.20Part图示介绍本区域的产业规划,全方位展示本区域的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区域发展的重点和核心。第五部分five.21松江新城松江新城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城生活区重点发展总部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推进
16、产业结构调整。新城生活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商业贸易、医疗保健、休经济、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商业贸易、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均衡;科技园区和工业园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职住均衡;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区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术产业化新能源产业、先进重大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科技产业01提升发展重点优势产业,增强产业
17、核心提升发展重点优势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竞争力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精细化工产业、新型都市产业02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合发展现代物流、时尚创意、服务外包03.22坚持贯彻坚持贯彻“ “一城两翼三片一城两翼三片” ”的城市形态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完善、打破的城市形态发展战略,不断调整完善、打破行政区划约束,逐步形成基于行政区划约束,逐步形成基于“ “三大片区三大片区” ”的的“ “品品” ”字形先进制造业空间字形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与松江新城、规划中的南部新城、西北部现代服务业、南部现布局;与松江新城、规划中的南部新城、西北
18、部现代服务业、南部现代农业布局相衔接,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代农业布局相衔接,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核一核”形成松江服务经济密集区01“三片”形成先进制造业三大发展片区:东 片主导产业集聚区西 片高新技术引领区东北片 产业融合先导区02浦南地区零星工业点浦南地区零星工业点03.23.24.25Part简单的概述松江新城的综合交通及生态绿化规划,帮助我们更全面认识该区域的发展特点和优势。第六部分six.2601综合交通概况.27 积极发挥上海西积极发挥上海西南门户枢纽的优势,南门户枢纽的优势,建设高效、便捷的综建设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系统,重点加合交通系统,重点加强与中心
19、城、市域西强与中心城、市域西部新城等周边区域的部新城等周边区域的联系。联系。 依托沪杭客运专线依托沪杭客运专线松江南站建设综合交松江南站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开展市通枢纽,同时开展市域铁路东西联络线选域铁路东西联络线选线研究。促进高速公线研究。促进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衔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衔接,形成接,形成“井井”字型字型高速公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和“五纵五纵五横五横”的主干路网。的主干路网。.2802生态及绿化系统规划.29 以主要快速以主要快速交通干道及纵横交通干道及纵横交错的河网为载交错的河网为载体,沿路造林,体,沿路造林,临水设绿,促进临水设绿,促进新城绿地系统与新城绿地系统与区域生态空间的区域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形成有机融合,形成多样、有序的绿多样、有序的绿色生态网络,构色生态网络,构建建“廊楔入新城,廊楔入新城,绿网缀明珠绿网缀明珠”的的格局。到格局。到20202020年,人均绿化用年,人均绿化用地面积达到地面积达到1616平平方米以上。方米以上。.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