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情分析年份考查篇目与方式考查内容朗读节奏 实词虚词翻译内容理解知识迁移/文段比较2017课外文言文复儿子书9,2分8,实词解释,4分10,4分11,内容理解,4分2016课外文言文邵民瞻8,2分7,实词解释,2分7,虚词解释,2分9,4分10,内容理解与概括,3分11,情境联想考
2、情分析年份考查篇目与方式考查内容朗读节奏实词虚词翻译内容理解知识迁移/文段比较2015课外文言文归钺8,“比”的义项,2分10,实词解释,4分9,“之”“与”等的用法,3分12,内容概括,3分11,合理想象写对话,3分考情分析年份考查篇目与方式考查内容朗读节奏实词虚词翻译内容理解知识迁移/文段比较2014出师表和一篇课外文言文9,2分11(1),“光”,填空,1分10,“之”,选择,3分11(2)(3),“尝”“及”,填空,2分12,4分13,人物形象分析,3分2013满井游记和一篇课外文言文12,“而”,选择,2分13,4分11,内容及情感,4分,14,内容概括,3分10,用春中句子描述景物
3、,1分规律总结 近5年来,河北中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比较稳定,呈现两种形式: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014年)和课外文言文阅读(2017年、2016年、2015年、2013年)。课外文言文阅读呈现以下特点:1.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逐渐稳定。2.从选材上看,所选的课外文言文大多在300字左右。3.从考点上看,文言文的命题重点是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断句停顿、实词和虚词释义、文句翻译、文意理解等。4.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5.分值:考查分值通常为1415分。记住:文言文阅读仍然是考题源自课外,知识源自课内。所
4、以掌握教材内容为重中之重。 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
5、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文有改动)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文有改动)【注释】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悉:知道。兹:现在。汝:你。业:已经。资:钱财,费用。即:就,便。告罄:财物用尽。苟:假如。特:不过。恃
6、:依仗,依赖。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固:本来。稼穑(s):泛指农业劳动。致:给予。函:信件。毋:不要,不可。负:辜负。训:教诲,教导。 【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1.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2.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3.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
7、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1.1.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近几年河北考查过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与、于”,所以余下的9个文言虚词是复习的重点。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P4247)2 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
8、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1.1.文言文翻译的
9、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
10、、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方法指导】形式: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内容: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
11、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要注意:文字简练,生动形象。【例2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乙】鲁宗道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对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
12、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注释】谕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酒肆:酒馆。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亟:急迫地。即:如果。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第:只。诘:责问。谢:道歉。【方法指导】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
13、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方法指导】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