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 教育政策与法规基础20222022年5 5月1717日2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前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3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政策概述 一、教育政策的内涵; 二、教育政策的特点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一、确定政策问题; 二、提出政策议案; 三、形成政策方案; 四、政策决策; 五、政策合法化第三节 教育政策实施与分析 一、教育政策实施过程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依据 三、教育政策评价的主要模式4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内涵(一)教育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的定义是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意图和实现这些意图的行动的表述(Dubnick
2、 & Bardes,1993)是政治制度的产品,其主要形式是规则、规章、法律、命令、法律案例裁定、行政决定等等,是一系列持续和重复的行为模式,是一种动态过程(Kruschke & Jackson,1987)是那些占据或影响政府权力职位的人士作出的、所有相关人士将会进行各种解释的具有实际内容的决定、承诺和行为(Bryson & Crosby, 1992)有时候,政策是政策决策者之间的政治妥协,没有人真的明白这些决策者制定的那些备受争议的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政策是“发生的”而非决定的(Lingdblom,1968)5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内涵政策是一系列涉及从政府大厦到教室环境的决定,是某些游戏
3、和关系的副产品,没有任何人真正对此承担责任(Firestone,1989)包括政府官方的规定和某种非正式的行为,同时,可以被理解为中封袋内隐行为,而不仅仅是政府表现出来的行为(Cibulkka,1995)政策显然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折射出理想社会的图景(Ball,1990) 公共政策是特定的政治制度处理公共问题的动态的和价值高度涉入的过程,包括政府公开表达的意图和官方措施,以及政府一贯的外在行为和内隐行为模式。6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内涵2、教育政策的定义教育政策是“负有教育的法律或行政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成有信:教育政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
4、93:201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袁振国:教育政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15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孙绵涛:教育政策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1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的政治措施,是有关教育的权力和利益的具体体现。张新平:简论教育政策的本质、特点及功能,江西教育科研1999(1):36-407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内涵(1)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2)针对教育工作的目标、途径和方法
5、的总体规定,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政准则。(3)教育政策是教育行政当局针对目前社会需求和学生愿望而形成之问题及未来发展之趋势,依据国家教育宗旨与法令规章,确定方针,规划方案,经由法定程序,公布实施,以为行政部门或教育执行机构执行之准则。(4)国家较高决策层为实现教育目标并依据一定程序而制定的教育事务的行动纲领和准则。(吴志宏)教育政策具有如下本质:(1)教育政策属于国家教育行政宏观规范;(2)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权利与利益的具体体现;(3)教育政策是政治行为和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8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内涵(二)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都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基础,如:国家奖学金
6、、助学金制度。如,“一是从今年(2007)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温家宝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2、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如:教育优先发展政策。但教育政策教育规律,如国家奖学金制度始于2002年9月。3、一项比较成熟的教育政策,往往体现了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4、教育政策有效是否,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5、教育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互相交织,互相作用。如职业技术教育政策需依赖于其他公共政策的执行。9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政
7、策范围10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 问题界定 政策议程 政策形成 政策采纳 政策实施 政策评价 完整的政策过程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1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一、政策问题的界定 问题界定在特定的时间内,每个社会都会有许多社会问题,但其中只有一些问题被确认为是公共政策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在政府的处理议程之中,这些问题缺少足够的政治支持,或者处理这些问题的潜在成本过于昂贵。o 政策问题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问题的性质、范围及原因等因素。我们所说的政策问题认定,是指政策决策机构对问题察觉并确定问题的性质、范围及其原因的过程。作为政策机构的一种行为,问题认定有一个起点和终点,是政策全过程的一
8、个相对独立的逻辑程序。政策学者班廷(K.G. Banting)指出,政策问题认定有三个相互依存的阶段,即问题察觉、问题认定和问题陈述。12o 关于“问题”:这里指为人所察觉到的机体(系统)内部或机体(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不协调状态,为维持机体(系统)的发展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而有必要消除它。o 关于“教育问题”:指人们所察觉到的教育系统内部或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的不协调状态,这一状态的存在影响了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与功能发挥而有必要加以消除。o 关于“教育政策问题”:在纷繁芜杂的教育问题中,只有成为教育决策部门所考虑的问题时,才能称为教育政策问题。可以说,教育政策问题是教育决策部门认为有责任、
9、有必要加以解决的一种教育问题。13o 教育问题上升为教育政策议题的条件:o问题的性质;o问题的严重程度;o问题的广度;o解决问题的代价;o问题是否可以评估。o成为教育政策问题的影响因素:o政治因素;o经济因素;o文化因素;国际环境因素14o 袁振国教授曾指出教育问题转化为教育政策问题的几个标准。o 首先,教育问题的影响有多大。是全国性的问题,还是地方性的问题或某一地区的问题;是持久性的问题,还是突发性的问题。o 其次,问题是否清楚。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起因是什么,涉及的主要对象是哪些人。o 第三,问题的严重程度。问题客观上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在人们认识中严重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因为它
10、离不开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价值观念、态度立场和认识水平对问题严重程度的认定往往是不同的。对这两种程度差异的正确判断,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及时性与分寸。15o 第四,影响问题的因素。问题是由教育自身的原因引起还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上的反映。o 第五,代价。一个教育问题什么时候成为一个政策问题,在什么地方成为一个政策问题,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以及解决到什么程度等都要考虑教育问题的代价,即考虑解决某一问题付出的代价大还是获得的回报大。o 第六,是否具有导向性,是否优先考虑代表发展和变化的未来趋势的问题。o 第七,是否可以评估。政策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目标达成的指标。总之,问题的性质、广度、严重性与代价等是影
11、响教育政策问题认定的关键性因素。16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二、政策议程 政府不会对所有教育政策问题进行处理。如果人们希望一个政策问题最终成为政策,那么就得把这样的问题列入政策议程,或者列入政府官员以及与这些官员联系密切的政府之外的人士的视野之中,使其在任何时间内都会特别慎重地关注这一问题。政策议程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选择,将政策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政策目标和思想,并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17建立议程的途径o (1)政治领袖;o (2)政治组织(如各民主党派的提案);o (3)代议制;o (4)选举制;o (5)行政人员;o (6)利益集团;o (7)专家学者;o (
12、8)公众;o (9)大众传播媒介;o (10)危机和突发事件。18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三、教育政策制定(一)影响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1)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人口、地理、自然资源等。(2)利益因素:主要涉及决定教育政策的人、组织和各种利益集团。(3)价值因素: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舆论导向等。美弗朗西斯C福勒.教育政策学导论(第二版)M.许庆豫.江苏教育出版社,第156页。19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o (二)教育政策的种类和制定机关o 根据其渊源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o 总政策:总的教育方针,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执政党制定;o 基本政策:对教育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政策,
13、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执政党,或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制定;o 具体政策:对某一方面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政策,由中央或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20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三)政策制定的模式4理性模式(Rational Model)4渐进模式(Incremental Model)4综合模式(Mixed Model)4团体模式(Group Model)4精英模式(Elite Model)作业:研读袁振国.教育政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第四章“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理解公共政策第2章“政治的模式:如何思考公共政策”。前三种是目标模式,属于从政策目标分析的模式;后两种是构成模式,归为构成政策主体的模式。21理性模
14、式的定义与优点o 理性模式是指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选择该模式的人认为,政策制定应该有一套程序,借此程序,决策者就能制定出一个有最大净价值成效的合理政策,即用最小的投入(包括时间、人力及其他资源)来获取最大的收获。效率是理性模式的最终目的。o 理性模式的决策过程可分为这么几个步骤:确认可操作的政策目标;准备完整的政策方案;建立各种价值标准及社会资源;预测每一政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估计每个方案的净效益情况;比较每个方案的优劣次序;制定出理性和优化的政策方案。22理性模式的缺点o 虽然按照理性模式能够制定出最优化的政策,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满足下列条件:知道
15、所有的社会价值及其相对的重要性;知道所有可能的政策方案;知道每一政策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能估计政策方案所能得到的与失去的社会价值的比值;能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满足了这些条件,理性模式无疑是政策制定的最理想模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理性模式受到人们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存在绝对中立的价值,即不存在整个社会共同认定、追求的价值目标。例如在制定教育发展政策时无法衡量追求公平与追求效益的价值比值。政策目标难以操作化和量化,因为环境不断变化,不可预测。资料难以收集齐全。为收集及分析资料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代价及其高昂,而且决策者用于决策
16、上的时间及分析资料的能力都非常有限。23渐进模式的定义与特点o 渐进模式是指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这一模式认为:一种和以往政策越不同的方案,就越难预测其后果,也越难获得大众的支持,其政治可行性也越低。所以,决策者不必每年都对现行政策进行全面审查,只要根据以往经验,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渐进发展、小范围调整就可以了。o 优点在于,政策制定较为稳妥可靠,决策者不必花很多时间去调查和寻找所有的政策方案,决策时目标也比较单一,只要注重纠正、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就行了,不必做整体上的调整,执行起来阻力也比较小。o 局限性在于,它主要用于变动不大的环境,用
17、于对总体上尚好的现行政策的补充和修改。但当环境发生巨变,需对政策加以彻底修改时,它就束手无策了,有时甚至会成为前进的障碍。从这个意义上说,渐进模式是比较保守的模式。24团体模式o 又叫政治协商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按照团体模式的理解,政策就是团体之间在目标与利益的冲突中达到的一种平衡,即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均衡点的选择。o 如A、B团体同时对政策产生影响。当A团体影响较大时,政府采取O点的政策使均衡实现。当A、B的影响发生变化,B团体的影响增大后,原
18、有的均衡被打破,政策也会随之变化,又在O点上采取新的政策方案,从而达到新的均衡。o 政治协商模式中的均衡点取决于各个团体的相对影响力,各个团体的相对影响力则由成员的多寡、财富的多少、组织力量的强弱、团体内部的团结性、领导者能力的高低,团体与决策者的亲疏等因素决定。25精英模式o 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Gaetano Mosca,)和帕累托(Vifredo Pareto),以及德国学者米歇尔斯(RobertMichels),经由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和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进行民主的改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地成为西
19、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途径。o 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从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为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这个模型受到的批评,归结为一,是认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26o 主要命题:o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负责社会收益分配的只是少数人;国家政策不是由民众决定的。o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精英大多出自社会经济的上等阶层。o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
20、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的基本观点,才能进入统治集团。o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o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o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少。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27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四、教育政策的决定 此环节包括明确政策目标、政策方案设计、方案抉择等阶段。o 1、教育政策目标是指教育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制定和实施政策所达到的效果。教育政策目标可分为价值
21、目标和可评估目标。价值目标是指一项教育政策在价值理念上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即对为什么制定这项教育政策的回答;评估目标是指该项教育政策所指向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组织目标和保障措施等。o 一个良好的教育政策目标应具有如下特征:o目标的针对性;目标的先进性; 目标的可行性;o目标的规范性。28o 2、方案设计o 方案设计是政策决定的中心环节,其目的在于提供各种可供选择一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方案或备选方案。o 教育政策方案设计需遵循以下几条原则:o 系统性原则;o 科学性原则;o 民主参与原则;o 创新性原则;o 刚性与弹性相济原则。29o 3、方案抉择o 这是教育政策决定的最后阶段,是将可能性方案
22、变成真实政策的阶段。o 方案抉择是决策者最后拍板阶段,对政策方案的选择一般均追求一种最佳状态,但在教育政策制定中一般很难达到最佳,方案选择行为只能服从满意标准而非最佳标准。o 从我国教育决策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教育决策经历了由传统经验型决策(照抄、套用前苏联政策)向理性型决策再向现代的综合型决策发展。30抉择时的论证模式权威模式。这种论证模式来自权威者或团体的论证。论证者是行政首长、学者专家或专业的研究机构。统计模式。是以样本作为论证基础的。类别模式。是将主张、信息、成员予以分类或将相同的属性、类别分类,作为论证的基础。直觉模式。运用论证者个人的洞察力、分析能力,对政策所进行的一种诊断。论证
23、者将洞察到的政策信息及自己的相关经验,经由个人的思想,转化为政策的诊断或主张。分析模式。政策的主张来自于对方法的论证,一般对政策诊断的可信度取决于对政策诊断方法的可信度。这种分析模式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与归纳法。31解释模式。这种模式认为政策的主张是对来自于政策事务的因果论断。这种模式企图通过社会现象各变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去进行论证。实用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一项教育政策对于未来是否有足够的效益进行论证。它一般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价值批判模式。政策的论证是通过来自于社会的伦理道德或审美价值来进行的。论证者的政策主张,是通过一项政策的是非、好坏及可能的结果进行分析而得来的。 第一、八种分析论证的主
24、体; 第二、四、五、六种分析论证的方式方法; 第三种分析论证的内容; 第七种分析论证政策的效果。32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五、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教育政策合法化就是指教育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在对教育政策方案做出决策之后,必须将该方案合法化为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政策,使之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这就是政策合法化问题。它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政策执行的前提。不同的领导体制、政策方案和合法化主体往往会有不同的合法化程序。这里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与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我国教育政策合法化的行政审批程序就是在国务院、教育部及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几个不同的层次上展开的。 教育政策
25、经过一定实践检验具有相对稳定性之后,可以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凡是以法律形式体现的教育政策,都必须经过立法机构法律程序的审批。立法机构审批通过的教育政策,便完成了合法化过程。对于必须立法的议案,按照人大立法程序,一般要经过提案、预备会议列入议程、审议、通过等程序。33第三节 教育政策执行 政策的执行起初不受重视,政策科学被认为是政策制定的科学,政策执行直到很晚才进入政策研究学者的视野。 政策执行不受重视的原因:(1)一个天真的假定执行过程的简单且人所共知的,并没有什么值得学者去关注的大问题;(2)以计划项目预算(PPB)为焦点强调权威决策者的作用而排除了“低层次”官员对执行过程的负责;(3)任
26、务的困难从方法论上看,执行过程涉及严重的边界问题,往往难以界定相关的行动者;(4)时间和资源的巨大消耗。直到20世纪70、80年代才在西方掀起了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执行运动”(implementation movement),持续了20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衰落下去。34o 80年代政策执行的兴起的理论原因:各种执行理论的兴起o 1、行动理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o 2、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o 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作是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
27、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o 4、管理理论:强调政策执行是一个管理过程。o 5、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o 6、系统理论:政策行动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o 7、演化理论:主张在政策执行中重新设计目标和修改方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演化的过程。35第三节 教育政策执行一、政策执行的过程o 就是政策实施者依据政策要求并通过积极行动实现政策目标和方案的过程。是一个重要过程,甚至是最主要过程,“90%取决于有效执行”。其环节一般包括:o 政策宣传o 政策分解o 物质准备o 组织准备o 政策实验o 全面实施o 协调与监控36二、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o 行政手
28、段: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权威性、强制性o 法律手段:法律、法令、法规、司法、仲裁工作o 经济手段:用经济杠杆来执行,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o 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等。37三、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o 1、政策问题的特性:包括政策问题的性质(复杂性、敏感性、层次性、全局与局部性)、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为需要调适量o 2、政策本身的因素:包括政策的正确性、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资源的充足性(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o 3、政策以外的因素:包括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顺从、认同与否、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执行机构
29、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纵向、横向)、政策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环境)、政策监督机制38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n 1、主要表现n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n “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n “软拖硬抗,拒不执行”象征性执行n “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n 2、现象的成因n 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间的矛盾n 政策本身的缺陷n 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n 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39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1. 教育政策分析教育政策分析是对政策方案的分析,旨在系统地比较政策候选方案的优劣,从中遴选出最优方案。这种解释显然只将教育政策分析看做是一种事前分析。教育政策分析是对政策
30、全过程的分析,不仅包含政策方案的选择,而且包含对政策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分析。这种解释将事前、事中、事后分析都包括在里面。教育政策分析是对政策研究方法的分析,需要运用各种方法,还需要构建理论模型,特别是要选择和形成一套反映教育政策特点的方法论,属于方法论范畴的研究。这种解释超脱了单纯的事前、事中、事后范畴。教育政策分析者的工作与责任不是指定和规范教育政策,政策分析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关系是从知识到行动的关系,政策分析者不承担决策的责任。龚怡祖:当代教育行政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5。40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政策目标政策备选方案政策效果政策准则政策模型龚怡祖:当代
31、教育行政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6。41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内涵“谁分析”指的就是教育政策分析的主体;“分析什么”指的就是教育政策分析的内容;“怎么分析”指的是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分析的目的”就是指教育政策分析的目标。42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 政策分析的特性:一是描述性;二是规范性;三是主观性;四是客观性;五是创造性。(美国行政学家Aaron B.Wildavsky,1969) 政策分析的特性:第一,它属于应用社会科学,涉及事实、行动、价值三个层面;第二,政策分析须运用多种调查与研究方法,产生和转换有关的政策信息,藉以在具有政治意义的环境里分析政策问题;第三,政策分析
32、有一定的模式架构,通常需要针对政策问题、政策未来、政策行动、政策表现及政策结果予以论证。(美国政策分析学家威廉邓恩)龚怡祖:当代教育行政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6。43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1.1 1.1 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教育政策文本是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的教育政策的现象形态,是由教育政策主体经过完整的政策流程而形成、以话语形式表达出来的、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以不同格式呈现的合法化文本,旨在通过人们对文本的理解和遵从,从而实现某项政策目标。教育政策文本既是政策的可见存在与载体,也是“超越经验技术取向的作为文本的政策”。44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教育政策文本的阐释框架:政策文本
33、背后的意涵以及统一性是什么?文本的主体是谁?文本的作者与读者是谁?他们各自赋予文本的意义是什么?他们“撰写”与阅读文本的脉络是什么?文本与现实之间的“所指”关系是什么?曾荣光.教育政策研究:议论批判的视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2-30。45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1.1.1 政策语句的分析实是语句真实性评价语句符合性行动语句可行性后果语句权威性46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政策语句分析实例: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研究制定党委领
34、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47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1.1.2 政策语段分析政策话题议题性政策语义中心实质性政策视角立场性政策关联成分逻辑性48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1.2 政策过程分析 实质性的问题是那些矛盾的领域,其问题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由于实质性问题具有全面影响,通常很难解决,可能在公共议程中北长时期悬置。象征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令人不快的公共问题上,要“尽快解决”,使问题从公共议程上去掉。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心理安慰,而不是政治制度的实际改变。49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Dan E.Inbar,et al. 教育政策基础M.教育
35、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02页。50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林小英.中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策略空间:一个对政策变迁的解释框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130148。51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政策过程中的策略空间林小英.中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策略空间:一个对政策变迁的解释框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130148。52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1.3 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教育:团体的争斗 教育政策影响着各方面的利益并激发了各种利益集团的活动。 美国教育反映了社会所有的冲突需求。学校被寄希望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从种族冲突到滥用毒品到高速公路车祸。人们也希望他们能
36、提高学生语文和数学成绩,以适应全球竞争激烈的经济现状对全国劳动力市场提出的要求。多样化的利益团体对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有不同的偏好。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华夏出版社.第六章53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 政策是价值的具体表达,其中包括资源和权力的分配。Hok Lin Leung,1985 教育政治学即通过政府的活动合法地借助权力在社会上分配(或分派)教育价值(或资源)的过程。Richard D. Van Scotter,198454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教育的三种中心价值:(Sandra Tarloy,Fazal Rizvi,Bob Lingard,Miriam Henry)一是
37、自由的价值,这是为一个人的未来文化生活做准备;二是公民的价值,这是为成为一个良好公民并有效参与政治与社会生活做准备;三是职业的价值,这是为未来就业或创业做准备。 在实际教育生活中,自由的、公民的、职业的价值都被不同的政策参与者以不同的方式带入政策过程,使得教育政策的价值性更加显著,也使得教育政策在实践性和理论性之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当代教育行政原理,第190页。55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经验性探索政策做出了什么选择、行为特征是什么选择是否具有合法性及程度如何选择是否具有有效性及程度如何规范性探索政策应该做出什么选择、应该如何行动为什么有合法性、价值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具有或
38、没有有效性、如何做才会有效超伦理研究政策选择、行动的价值标准的根据是什么判断合法性价值标准的根据是什么判断有效性价值标准的根据是什么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研究方向56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 价值选择分析是指教育政策主体和利益主体在自身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集体选择(社会选择)。价值选择不仅仅是价值目标的选择,而是既包括观念中的选择又包括实践活动中的选择。价值选择表达着教育政策追求的目的与价值,通过对价值选择的分析,可以回答某项特定的教育政策“做出了什么价值选择?”“为了什么目的?”“为谁?”“向公众许诺了什么?”等方面的问题。57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 合法性分析是指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符
39、合某些普遍性规则如法律、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传统典范等,并由此被社会承认、认可和接受。教育政策的合法性包括实质合法性与形式合法性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实质内容符合社会所承认的普遍性规则即实质合法性;二是政策活动过程(决策和实施)的程序符合普遍性规则即形式合法性。合法性是教育政策被社会所承认的基础,是教育政策存在的依据,也是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前提。通过合法化的分析,可以回答“为什么如何或不能如此选择?”“为什么遵循或不能遵循如此程序?”这样的政策行为为什么是正确、公正的”等方面的问题。58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 有效性分析教育政策创价过程的有效性,是指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以及教育政策的实施能够有
40、效地解决相关政策问题,完整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策方案具有可行性;二是政策目标所确认的价值(即虚拟价值)与政策结果所蕴涵的价值(即现实价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三是政策行为付出的代价最小。有效性表明教育政策目标完整转化为教育政策结果所需要的条件和价值规范,通过对有效性的分析,可以回答“如何最有效地实施教育政策?”“如何防止政策失真、失败或落空?”等方面的问题。59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2. 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研究是对实施中的政策、方案,相对于它们的预期目标而言,作用于目标群体的效果进行的客观、系统和经验性测量。政策效用内容:对目标群体或现状的作用;对目
41、标以外的群体或状况的作用(溢出效应);对近期以及未来情况的作用;直接成本,也即直接用于方案的资源消耗;间接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也即做其他事情的机会损失。美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华夏出版社.第六章60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o1、直接效果:政策实施对主体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及相关人员所产生的作用。o2、附带效果:由于公共政策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方式,它不可避免地要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成员。公共政策实施过程可能对并非作用对象的环境、团体、个人产生效能,这种效能超乎公共政策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一项公共政策的副产品,这类作用被称为外在的或附带的作用。o3、潜在效果:由于公共政策的
42、实行有其延续性,一个现行公共政策不仅对目前环境发生作用,在长时间看来,它还将对未来不确定的新情况发生潜在的影响。有时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可能在表面上成效甚微,但是它的投入会沉淀到另一项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在另一种情境下发生作用。o4、象征性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内容是象征性的,它可能具有的有形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其初始的用意也不过是让有的人群得到印象,以为他们要求的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府的压力或者为了激发起某种精神。o公共政策所产生的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和象征性效果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正反两方面效果的全面评价,有利于优化以后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避免或最
43、大可能地减少公共政策的消极后果。教育政策效果的类型61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 收益 成本 现在 未来 现在 未来 目标群体和相应情况 象征性的 可获得的 象征性的 可获得的 象征性的 可获得的 象征性的 可获得的 非目标群体和相应情况 象征性的 可获得的 象征性的 可获得的 象征性的 可获得的 象征性的 可获得的 相加 现在利益 相加 未来利益 相加 现在成本 相加 未来成本 相加 所有利益 减去 相加 所有成本 政策的净效用 政策效用评估的内容62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o 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o 对教育政策的全面评价不仅会对政策做出准确、恰如其分的评判,为调整教育政策提供依据,而且可以
44、依此去统一人们的认识。教育政策评价指的是根据特定的标准,对相关教育政策进行衡量、检查、评价和估计,以利于判断其优劣的活动。但评价标准的设定十分困难。o 具体原因主要有:第一,教育政策目标的影响;第二,法规制度的限制;第三,因为教育政策效果有预期和非预期、正面与负面功能之分,因此在设定标准的同时要兼顾不同方面的要求是困难的;第四,评价标准本身应力求数量化、具体化、客观化,但政策效果和影响的后果有些往往是认知、态度、心理等主观层面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评价是非常不易量化和客观评价的。63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o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看法,教育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o1、投入工作量。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
45、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o2、绩效。依据具体明确的目标,分析政策对客观事物与公共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绩效既包括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o3、效率。是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o4、充分性。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反映了绩效的高低。o5、公平性。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公共政策的类型不一样,所反映的公平性的角度与观点也不一样。o6、适当性。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具体地说,公共政策追求的目标是否是社会期望的,政策的成本与利益分
46、配是否公平、公正。o7、执行力。探求影响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o8、社会发展总指标。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既反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针为主。64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教育政策评价方法与程序p 公共政策评价方法是公共政策评价者在进行公共政策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的总称。目前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前后对比法、对象评定法、专家判断法、自评法等四种。p 1、方法p (1)前后对比法:p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p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p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p 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p (2)对象评定法;(3)专家判断法p (4)成本收益分
47、析法65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程序o (1)设计评估方案o 确定评估的具体内容,包括评估的对象与评估的目的。o 评估的对象:(1)哪项政策?政策之间互相关联,有时难以区分。比如,减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2)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执行的评估还是政策结果的评估?等o 评估的目的o (2)选择评价的标准o 出于不同目的、在不同层面进行的评估会使用不同的评估标准。66第四节 教育政策分析与评价o (3)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衡量指标。它们应当:能够用来反映上述标准,或者能够用来计算出(或合在一起能够反映)上述标准;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衡量到,即,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对于减贫结果的评价:投入人财物数量、使多
48、少农民脱贫、收入提高幅度、脱贫面的衡量,等等。o (4)确定采用的研究方法o (5)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比如专家咨询方法;定量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组和控制组)、准实验方法(对照组和控制组)、before-and-after study(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o (6)确定数据的搜集和处理方法o (7)实施评估:搜集资料、分析资料o (8)总结评估结果67Q&A问答环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问学问,边学边问。Heisquickandeagertolearn.Learningislearningandasking.68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此处结束语点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69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本课件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