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677635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8.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目标一、了解本词创作背景。二、了解苏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三、理解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四、体会文章的表达艺术。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作者简介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者简介 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黄庭坚作者简介 其词属于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辛弃疾作者简介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

2、苏”,欧阳修作者简介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作者简介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苏轼的夫人王弗是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个性极好,知书达理,对待苏轼的母亲也很是贴心孝顺,与苏轼更是恩爱情深,琴瑟和鸣,两人婚后生活和谐美满,可以说是苏轼生活上的好帮手,是精神上的好知音。创作背景但生命无常,宋英宗治平二年,正直芳华的王弗因难产离世,只留下年仅六岁的儿子苏迈,这对于苏轼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在

3、苏轼为王弗所作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最后一段:“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估。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中,苏轼两次大呼哀哉,我们可以从中感受苏轼对于自己失去爱妻的深切悲痛的表达。创作背景此词是在王弗逝去十年后的宋神宗熙宁八年,正月二十的夜里苏轼所作,这时的苏轼岁,失去王弗整整十年了。思念更是越累越深,愈久愈坚,只是无奈两人生死相隔,己无法相见。通读全篇,真是感其情深,哀其缘浅。这十年间,苏轼的仕途又极为动荡,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受到压制被贬,南北漂泊,经历了太多风霜雨雪,又经历丧父之痛,前尘往事涌上心头。创作背景题材介绍:悼亡诗悼亡诗,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始于晋

4、代潘安。西晋文学家潘安,他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后改服赴任,作悼亡诗三首。拓展:潘安诗中所写都是日常生活之事,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流畅。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也得以广泛流传。从此之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整体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白话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

5、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白话译文根据译文回答,本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凄婉哀伤整体阅读本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梦现实整体阅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6、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梦前梦中梦后现实梦境现实诵读上阙,思考问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1.上阙中的“十年”与“千里”是实指还是虚指?虚实交融诵读上阙,思考问题妻亡十年川鲁千里实指苏轼之妻王弗是1065年去世的,而苏轼写这首悼亡词1075年,其间恰好相去十年,这样一来,“十年”为实指王弗离开人世的时间。王氏之墓位于四川眉州,而苏轼在作该词之时,恰在山东密州,这一西一东,也确是相隔千里,这样一来,“千里”也就准确地点出了苏轼与王弗空间上相隔

7、的距离。从这一角度上说,“十年”与“千里”无半点夸张的意味。诵读上阙,思考问题诵读上阙,思考问题苏轼王弗生死相隔虚指另一方面,苏轼与王弗之间不是简单意义上时间空间的分隔,而是生死相隔。苏轼却有意地回避了这一点,在他心中王弗还活着,他想象着自己与王弗能够进行交流,从这点上理解,“十年”与“千里”又非实指,而只是泛指无论岁月流逝生活变迁都一直深埋于苏轼心,其实,无论怎样理解“十年”与“千里”都没有错,这里只是故意给人造成一种虚实交融的感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诵读上阙,思考问题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作者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2. “不思量,自难忘”,为什么

8、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3.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诵读上阙,思考问题诵读上阙,思考问题“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 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2. 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诵读上阙,思考问题王安石

9、苏轼外放左迁流徙革新派守旧派青苗法市易法同平章事王安石变法身不由己,宦海沉浮3. 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诵读上阙,思考问题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 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3. 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诵读下阙,思考问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10、冈。1.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几句是虚写还是实写?诵读下阙,思考问题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记梦有日期梦境本虚幻诵读下阙,思考问题本词为记梦之作,有明确的日期,所以说应确有其梦。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实写。可是,梦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说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1.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几句是虚写还是实写?诵读下阙,思考问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 为什么梦到了却无言,只有默默流泪,是因为不相识吗?诵读下阙,思考问题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

11、悲喜交集,该有千言万语向对方倾诉,然而,千言万语,思绪如麻,感慨万千,又将从何说起呢?惟有四目相视,两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2. 为什么梦到了却无言,只有默默流泪,是因为不相识吗?诵读下阙,思考问题此处写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无声有泪的生活细节特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苏轼该句比柳永更高明的地方是用了“千”与“无”形成对比,在人心理上产生一种反差。其实哪里是无言?只是一切的言语都饱含在千行泪之中,更让人感到一种透心骨的悲凉。2.为什么梦到了却无言,只有默默流泪,是因为不相识吗?诵读下阙,思考问题词人从梦中醒来

12、,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上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3.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诵读下阙,思考问题3. 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对写法诵读下阙,思考问题所谓“对写法”指的是,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对写法诵读下阙,思考问题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曲折表意,

13、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本词运用对写的手法,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对写法诵读下阙,思考问题4.江城子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请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诵读下阙,思考问题梦前-梦中-梦后现实-梦境-现实4.江城子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请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诵读下阙,思考问题梦是不真实的,它往往是做梦者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就记梦一类作品而言,毋宁说更是作者郁塞沉积的思想感情的勃然兴发。本诗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

14、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凄婉诚挚之情。艺术特色1.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抒发悼亡之情。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抒发对亡妻的悼念和自己对自己身世经历的感慨。 3.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抒发悼亡之情。 层层推进记、描、抒、议结合虚实结合拓展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1、“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传统绘画实:客观虚:主观拓展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15、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实虚幻世界梦境客观存在拓展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1)虚幻世界和梦境。本词即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这也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拓展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悼亡诗三首(其一)潘安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离思(其四)元稹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16、。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悼亡诗三首(其一节选)潘安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离思(其四)元稹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拓展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悼亡诗三首(其一)潘安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离思(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拓展总结纵观全词,紧扣主题,以悼亡为主线,将作者的思念、感情变化和梦中的悲喜与梦后的感叹娓娓道来,有章有序,层层揭开。虚实结合的手法、严谨的结构,语言直白却不失深刻,没有雕饰没有典故,就是一份真挚不做作的情感,可以说每一字每一句都饱含深情与故事,而且这不是苏轼一个人的怀念,是与王弗彼此间不舍的对话,上阙的现实和下阙的梦境,都有数不清的孤寂与哀伤,但唯一存在的、永恒存在的是苏轼与王弗共同给对方的无尽的爱与思念。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