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教育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680452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教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教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教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教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教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外国古代学前教育PPTPPT讲座讲座一、学前教育的形式前氏族时期 :婚姻关系:群婚制,儿童“但只有母,不知有父”以老带小母系氏族时期:婚姻关系:族外婚,儿童由共同的母亲们负责父系氏族时期:婚姻关系:对偶婚、一夫一妻,由父系为主的氏族家族中的成年妇女来承担。军事民主制时期:婚姻关系:一夫一妻,多由自己的母亲在家照料。二、学前教育的内容 (一)劳动技能教育(二)生活经验 (三)原始宗教知识 (四)军事体育训练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 示范与模仿 (二)讲故事 (三)奖励与惩罚四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重要特征四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重要特征第一,原始社会对幼儿实行公养公育、民主平等。第二,

2、原始幼儿教育方式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教育内容虽简单粗率,却涉及许多方面。第三,原始幼儿教育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的教师,故十分简陋。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1、掌握古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及内容。 2、领会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种姓制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3、了解古代东方国家学前教育的实践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早在公元前4000年 , 埃及人就已开始使用象形文字 , 它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三部分构成,由此发展成后来的埃及世俗体文字。 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 尼罗河畔的70多座金字塔和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悠久历史和灿

3、烂文化的最好见证。 在天文学、历法学、数 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一)学前教育的形式(一)学前教育的形式 家庭教育和宫廷教育是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在古王国时期教育事业尚处萌芽阶段,儿童早期的教育完全出自他们的父母。家庭就是学校 , 父母就是教师,这就是古代埃及学前教育形式之一。 到了古王国末期和中王国时期 , 皇族子弟为继承皇权和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除了年幼时期专有乳母、保姆等精心喂养外,还要进入宫廷学校学习。 宫廷学校是融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育形式 , 是由国王 ( 法老 ) 在宫廷中专门开设的。邀请富有经验的僧侣、官吏、文人、学者任教 , 有时法老亲自

4、传授。 (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宫廷学校里的儿童的学习内容除了做游戏、听故事、习字书写、学习初步知识外 , 从小就被灌输敬畏日神、忠诚国君的说教 , 还要模仿成人试行宫廷的习俗和礼仪 , 以便养成未来统治者所应具备的言行举止。宫廷学校对这些皇室后代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 惩戒和鞭打是常用的方法。 古代埃及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祭司、医学、建筑、军事、农务等。男童稍能懂事就跟随父辈或长辈,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耳濡目染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继而动手试验。女童则限于由母亲教会缝纫、烹饪等家务劳动,不得参加任何技艺的学习。从教育方法上看,实行家长制加体罚,儿童身心倍受摧残。女童

5、的学习受到歧视。 二、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古代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为现代犹太人祖先的居住之地。约在公元前1400年,曾因躲避洪水和寻找谷物而向外迁徙,最初进入波斯地区,后又移居埃及,沦为埃及法老的奴隶。约公元前1220年逃离埃及返回西亚,后定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10 年 , 由奴隶主大卫建成统一的希伯来王国。由于民族矛盾 , 国家不久分裂 , 北部形成为以色列 ,南部为犹太国 ,后公元 70 年,罗马帝国灭了这个神权国家。 古代希伯来人在长期动荡不定的生活 经历中,为求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既依赖于宗教,又寄希望于教育,把宗教看作维系种族的灵魂 ;把教育当作实现民族统一和复兴

6、的神圣事业。希伯来信奉的是犹太教,奉雅赫维 (Yahven, 即以后基督教信 奉的“耶和华”) 神为唯一真神。 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发展进程,一般可分两个历史时期来概述 : 第一历史时期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 586 年犹太亡于巴比伦;第二历史时期为公元 前 586 年至公元 70 年罗马帝国吞并希伯来 , 前者为家庭教育时期 , 后者为会堂教育时期。(一)家庭教育时期(一)家庭教育时期 公元前1200年的希伯来人尚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 虽然百年后建立统一国家 , 但不久又分裂 , 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直至成为亡国之奴。在这一时期 , 家庭在人们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 按

7、照希伯来的习俗,婴儿一出生后就用盐水擦洗,还习惯于把婴儿置于襁褓之中。孩子一般要又母亲哺乳,到三岁才断奶。 父亲既是一家之主、又是家庭的祭司 , 也就理所当然地负责教育儿童的任务。对其子女来说 , 父亲就是教师 , 父训就是法律 , 一切言行举止 必须听命于他。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不断深入人心以养成对耶和华 (即上帝 )无比信仰和敬畏之情。正是通过这种充满宗教意识的家庭教育,使每个希伯来人家庭都变成 一个个牢固的信仰基地 。(二)会堂教育时期(二)会堂教育时期 在公元前 586 年至公元前 538年前近半个世纪的巴比伦流放时期 , 希伯来人开始接触一种更为先进的古代巴比伦文化 , 并逐步地由

8、一个主要从事农业的民族演变为城镇的居民 , 这在一定程序上有利于希伯来文明的进步。面临着被外族文化吞并与与兼并的危险。希伯来人的首领们意识到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迫在眉睫 。这样就在巴比伦国土上出现了犹太会堂。 从巴比伦流放回到巴勒斯坦后 , 犹太会堂显得更重要了,它成了进行教育和礼拜的中心。在犹太会堂内设立了学校,儿童们在这里读书、写字和理解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在这种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为一体的初级学校里,教师以口授方式摘读摩西五经的若干语句 , 指导儿童朗读和背诵。有时为帮助记忆 , 教师还给幼儿以印刻字句的圣饼 , 让他们边吃、边读、边记 , 并组织他们互相竞赛 , 还提倡互帮互学 ,也

9、不能否认 , 当时通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仍主要是家长制加神谕。 古代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颇受重视,它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的,为整个民族教育起着一种先导的作用。儿童从小就在家庭或会堂中接受严格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宗教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堪称民族史上或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古代印度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早在公元前4000到前2500年印度已有相当优越的哈拉帕文明。但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文没有记载。直至公元前20世纪开始有史料记载,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建立了最原始形态的国家,又经过1000年之久的历次战争,印度古代典籍吠陀经记述了这一历史阶段的情形,故习称这一

10、阶段为古代印度的“吠陀时期”。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和形成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对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种姓制度是印度特有的一种阶级压迫制度,它把从事当时不同社会分工的人群,划分成4个等级,也就是构成4种种姓。第一等级是“婆罗门”, 即掌握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第二等级是 “刹帝利”, 执掌行政与军事大权的世袭贵族;第三等级称为“吠舍”,即名义上具有人生自由的 , 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农夫、手工业者和贫民等 , 他们必须向第一、第二等级交物、纳税 ;第四等级称作“首陀罗”, 即被征服者或奴隶 , 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前两个等级与后两个等级由于种姓差别而尊卑极为悬殊 ,

11、他们之间不得通婚、不得共食 , 世袭相传 , 不得更改。 公元前 6 世纪以反婆罗门为己任的佛教兴起 , 逐渐取代了婆罗门教并成为印度国教。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形成与传播,无不渗透于古代印度的文化教育之中 , 其中包括幼儿教育也完全是为培养宗教意识而展开的。(一)婆罗门教的学前教育(一)婆罗门教的学前教育 婆罗门教源于印度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约形成于公元前700 年。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把人分为 4 种种姓 , 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这些宗教信条 , 也就是为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 古代印度盛行家长制 , 父亲是全家

12、之主 , 一切家庭生活的安排 , 都听命于父亲的意志。父亲握有子女生死、买卖大权 , 也有教诲、培养儿童的义务。尤其婆罗门属最高一级的种姓 , 为保证种姓的世袭和尊严 , 父亲必须在家里悉心指导子女记诵吠陀经典。这种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 , 教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 , 最主要的是传诵吠陀经。 传授时且不许儿童抄写笔录 ,全凭口耳相传 , 死记硬背 , 牢记心间 ,对于刹帝利、吠舍种姓的子弟 , 虽然也有学习吠陀等经典的任务 , 减少学习吠陀的数量 , 留出较多的时间跟随父辈学习有关军事、农作、手工方面有用的实际知识。至于首陀罗种姓的孩子 , 则被完全剥夺接受

13、教育的权利 。(二)佛教的幼儿教育(二)佛教的幼儿教育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为王子乔答摩悉达多 ( 即释迦牟尼 ) 所创立。是当时的反婆罗门教思潮之一。佛教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传播教义、广招信徒 , 要求人们藐视现实、吃苦修行 , 同登虚幻彼岸。佛祖 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均在家庭中进行 , 普通家庭的孩子从懂事起就在信佛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日常生活中接受早期的教育。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 通过耳濡目染初步了解有关知识和内容。这些在家僧称作 “优婆塞 ”, 在家尼称作 “优婆夷” 。如若终生想当僧、尼者 , 儿童到 8 岁时 , 则分别进入寺院和尼庵去专心一

14、意地进行 “出家” 修行。也有在 5-6 岁时就提前申请人院学习的。 入寺、庵修行的儿童要参加一次专门的入学仪式 : 剪去头发、沐浴净身、着黄色宽袍 , 向寺、庵主持僧人行礼 , 口中念念有词 :“我受佛祖之保佑 , 我受大嘛 之保佑 , 我受善之保佑” 。此后即成僧 ( 尼 ) 徒。寺、庵里的佛教教育更加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和言行举止的训练 , 佛教经典、教义注释等则要天天背涌牢记 , 还要经常外出化缘行乞 , 求得信徒们的施舍 , 以维持平日生计。这样经过 12 年的的学习训练 , 经检验合格者 , 则可留寺、庵充当 “比丘 ”( 即和尚 ) 、“ 比丘尼”( 即尼姑 ) 。 第三节古代西方国

15、家的学前教育 1、识记斯巴达和雅典幼儿教育的异同。2、了解古代罗马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3、掌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一、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一)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以确保对奴隶与平民的统治,并支持对外的掠夺或防御战争。 一个婴儿出生以后 , 要受到二次严格的检验 :首先是父母要用烈酒替婴儿洗澡 , 作初步的考验。接着要接受长老检查 , 发现有身体畸形残疾的孩子即不准养育 ,只有健壮的初生儿被保留下来 , 暂由父母抚养直至 7 岁 。 斯巴达长老检视婴儿斯巴达城遗址 0-7岁, 婴幼儿就开始接受斯巴达式的家庭教养和教育。具体实施主要由母亲

16、负责。培养孩子从小不哭不闹、听话顺从的习惯 , 儿童稍大些时 , 要他们不计较食物的品种和好坏 , 不挑剔衣服的颜色和样式 , 经受艰难生活、吃苦耐劳和锻炼身体的种种考验 , 提高适应性。此外 , 在品德和性格方面 , 则要孩子始终保持知足和愉快 , 还要不怕孤独和黑暗 , 并经常带他们到公共娱乐场所去观赏和聆听关于英雄事迹的演出和讲解 , 学习英雄们的伟大言行。 斯巴达女子体育锻炼铜像 (二)雅典的学前教育(二)雅典的学前教育 雅典是古代希腊另一个著名的城邦国家 ,作为国家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 。雅典的教育虽然同样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但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 使其展现了一个与斯巴

17、达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 雅典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多方面的 , 不仅要培养英勇善战的兵士 , 更要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有文化知识的政治家、能说善辩的思想家、精明能干的商人和善于出谋划策的国家各级统治人才。 代不仅强调体育和道德教育 , 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 , 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 奠定了西方教育发展的基础。 7 岁以前的雅典儿童 , 一般要在家庭里接受良好的养护和教育。孩子刚出生时 , 同样要受到严格的检查 , 决定权属于父亲,凡不健壮或残疾者则弃置野外任其死去 , 或交给奴隶们去抚养被视为奴隶的后代。 儿童主要由母亲对他们 进行合理的喂养 , 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 注意饮食

18、卫生 。幼儿可以玩木偶、皮球、小马、小狼等玩具。童话、故事和伊索寓言在他们的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古代雅典音乐教育场景古代雅典音乐教育场景 古代雅典体育教育场景古代雅典体育教育场景 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 (三)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三)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比较比较 共同点 : 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 , 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 , 并采取了 “优选法”的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 , 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 , 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 , 灌输剥削阶级思想意识;但

19、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 不同点 :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 , 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2)在培养目标上前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 , 后者则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3)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德的培养,后者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 古罗马是继古希腊之后又一个典型的奴隶制国家,一般认为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化的继续。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 753 年 前 509 年称为“ 王政”时期 ;公元前 509 年 前 30 年称 为 “

20、共和”时期;公元前 30 年公元 476 年称为“帝国”时期。古代罗马(一)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公(一)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公元前元前 6 世纪世纪前前 1 世纪)世纪) 前期:抚养和教育主要在家庭。古代罗马的教育以其父权的家长制著称。但与雅典教育不同的是,在罗马的家庭里,母亲以自己能呆在家里抚养孩子之责为荣,这说明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居于中心地位。当男孩满7岁时,由母亲承担主角的女性教育便宣告结束。从此时起,父亲被看作是儿童的真正教师。 后期:培养有教养的雄辩家的教育 家庭中出现了乳母和希腊保姆及希腊教仆 ( 系被俘的有文化知识的奴隶 ) ,共同照管孩 子 , 帮助儿童学习希腊文、拉丁文。

21、儿童在家庭中有时也学习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 , 直至成才。这也就是古代罗马最早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幼儿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儿童还从故事中学习勇敢的祖先和有名的战役及其英雄的事迹。 (二)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二)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 公元公元前前 1 世纪世纪公元公元 5 世纪世纪 ) 教育目的改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官吏和进行文化思想灌输的教师。古代罗马学前教育的特点是 : 幼儿教育普遍由家庭负责 , 为实现教育目的打好早期的基础。 (三)基督教的兴起对罗马学前(三)基督教的兴起对罗马学前教育的影晌教育的影晌 在公元一世纪 , 由罗马帝国统治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公元 31

22、3 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取得合法地位 ,325 年又被宣布为国教 。基督教的兴起及其宗教宣传 , 其中也有不少涉及对儿童及幼儿的养育与教诲问题,应该说其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作用。 从积极的方面看,存在于基督教的教义和经典之中 。如圣经中声称新生婴儿是具有灵魂的人 , 应该受到必要的保护。为此强烈谴责杀婴无异于谋杀或异教徒的邪恶行径。此举有力地改变了以往杀婴或弃婴的陋习。公元 400年 , 罗马尼森宗教会议决定基督教会建立收养弃婴与孤儿的机构一一 “乡村之家” 。开创了历史上收养遗弃儿童的福利机构。此后遍及全球开设的育婴堂、孤儿院等皆出于此。 从消极方面看,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对幼儿教育甚为

23、不利。基督教神学理论家奥古斯丁 在他的经典著作上帝之城中构建了一整套神学理论体系。主要观点是:(1)原罪论。认为人类始祖亚当、 夏娃犯了原罪 ,人生而有罪,本性恶。(2)赎罪论。由于人是有原罪的,因此人生在世就要不断地用自己的血汗来洗涤自己的罪恶,只有依靠上帝才能解救。(3)禁欲主义 。由于主张人之初性本恶,古须压制人的情欲,摧残肉体以拯救灵魂。妄说新生婴儿生来就怀有嫉妒、贪婪之心 , 因此必须从小就加以体罚教育。这些对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学前教育曾产生过极为不良的影响。三、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他把教育视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工具。围绕培养“哲学王”的教育问题,

24、他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在这个体系中占有基础地位。(一)柏拉图的生平、著作与世(一)柏拉图的生平、著作与世界观界观 理想国书影 柏拉图是古典时代著作丰富而作品似乎完整齐全留传下来的唯一作家。他留给后人的36篇对话录中,理想国和法律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学说。把世界分为 “现象世界 ”和 “理念世界”两种。 前者是指物质世界 , 后者是指精神世界。他认为 , 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莫测的、变化无常的;精神世界才是真实的、永恒的、不变的。 柏拉图论儿童的优生优育论儿童的优生优育 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的问题。他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的公共生活。

25、应使婚姻成为高尚的事业,明确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 ; 任何个人无婚姻自主权 , 婚权在于执政者 , 执政者为成人选择配偶。柏拉图还对男女婚龄作了严格的规定 , 男子为 2555 岁 , 女子为 2240 岁。 国家只允许健壮的男女结婚。凡不符合规定婚龄和健康标准的婚姻则被看作不洁不义之举 , 为众人所不齿 , 其所生子女则不能享受国家的一切权利。即使合法生育的子女 , 从一开始就要由政府官员进行检验审查 , 只允许养育健壮的新生婴儿 , 不良残弱的婴儿则要抛弃;他认为只有这样 , 才能确保国民的身体素质 。儿童公育制度 理想国也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教育是被当作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和

26、工具来加以重视的。他强调教育是国家的重要职责 ,幼儿教育理所当然属于国家的职责。 他认为 , 在理想国中所生子女都属于国家所有 , 任何母亲都不应知道哪一个婴儿是自己所生 , 孩子长大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生身父母。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 国家要同统一设置育儿院(0-3岁) , 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孩送入该院由专人照管。 3-6岁儿童要集中到附设在神庙里的国家儿童场里去 , 由性格温和、富有知识的保姆监护 , 并对儿童进行包括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具体内容表现为讲故事、寓言、诗歌、音乐、艺术和体育锻炼,并强调寓教于乐,处处给儿童以道德的陶冶。 学前教育内容 讲故事,柏拉图强调说 :“我想

27、, 我们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 , 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使他们长大成人时知道敬神、孝父母 , 并且互相友爱”。 音乐 游戏,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法律的精神 , 有利国家的安定。如果游戏不符合法律的游戏 , 孩子们也会成为违反法律的孩子 , 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品行端正的守法公民了。柏拉图关于游戏的见解表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心态 : 他一方面认为儿童游戏很重要 , 另一方面又给儿童限于玩同样的玩具和同样的游戏方式,外加种种纪律法规限制,使他的整个儿童观蒙上了一层阴影。 心灵教育和体育教育 ,柏拉图强调儿童的心灵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 , 一种和谐的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 , 用音

28、乐来陶冶心灵。”不然的话 ,一生只受音乐教育而忽视体育训练的人往往只会沉溺于音乐之中 , 终究会变成精神萎靡、难以有任何成就的懦夫 ; 专门从事体育运动而忽视音乐文艺教育的人 ,不免会变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遇事迟钝、行为粗暴的人。两者不可偏废。 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 是古希腊知识渊博并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继柏拉图之后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一、生平与世界观一、生平与世界观 略年龄分期与教育程序年龄分期与教育程序 首次提出了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并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实施不同的教育任务。他认为 , 人是由躯体和灵魂两大部分组成的 。

29、按人的成长过程,先是躯体的发展 , 然后是灵魂的发展。而灵魂又是以非理性灵魂和理性灵魂的顺序来发展的。他又认为,合理的教育,就应遵循人和自然行程,首先给予身体的养育 , 确保其有健壮的体魄;接着是给予情感的训练,培养其良好的思想意识;然后是给予理智的教育,促进思维、理解能力的发展。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坚持的“ 效法自然”的一条教育原则。 据此 , 他把一 个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 7 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 3 个时期 , 即从出生7 岁为第一个时期;7 岁14 岁 ( 青春期 ) 为第二个时期 ;14 岁21 岁为第三个时期。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第一个时期的幼儿教育又可以分为儿童出生前的胎教;出生

30、5 岁的婴幼儿教育和 5 岁7 岁的儿童教育三个阶段。 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应顺其自然 , 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亚里士多德主张对新生儿要进行严格检验 , 国家要制定一种法律 , 规定只允许健壮的婴儿得以抚养 , 而不许养活畸形残废儿童。幼儿出生以后的抚育方法好坏对其体力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 对此,亚里士多德要求人们给他们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他强调婴儿的食物以含乳成分最多的最好,而酒精的含量则越少越好。婴幼儿的体育活动也很必要 , 成人可以协助他们做一些适合于婴幼儿所能掌握的动作进行运动 , 但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脆弱肢体免于骨锵弯曲 , 借助于器械使其身体正直。此外 , 他认为使儿童在幼年习于寒冷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有助于健康,并使他们坚强。 从出生到 5 岁这一阶段 ,亚里士多德反对儿童进行课业学习或劳作 ,而应有充足的活动 , 以免肢体不灵。他认为这可以用许多方法获得 , 游戏就是这些方法中的一种 , 但游戏不应是鄙俗的 , 易使人疲倦的或无丈夫气的。 儿童 5 岁至 7 岁阶段的教育 , 按亚里士多德的意见 , 应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任务。 。“习惯成自然”这句谚语 , 在西方即渊源于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外国古代学前教育教育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