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云台农场农业服务中心2008年7月4日2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前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3一、种子处理v进行水稻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水稻种传病害最经济、简便的手段,同时可控制一代灰飞虱对水稻秧苗的为害,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v恶苗病:种传病害v条纹叶枯病:虫媒病害4水稻恶苗病5处理对象: 对去年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今年灰飞虱越冬虫量较高、播种期较早的田块和秧田,每亩用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进行拌种处理。 6处理方法:v(1)用5.5%的浸丰2号,2毫升兑水8-10公 斤,浸稻种6-7公斤,浸种48-72
2、小时。v(2)先用17%菌虫清30克浸种至催短芽(方法 同上),然后用少量水稀释40毫升锐劲特 悬浮剂,再均匀搅拌混合。 v(3)浸种时间:平均温度18-20,浸种48-60小时;平均温度23-25,浸种36-48小时; 一般情况下,5月中旬可浸长一些,6月上旬可浸短些。7注意事项:v1、浸种容器要加盖,要放在阴凉避光处,稻谷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v2、要确保较好的防治效果,一定要用足药量,浸足时间。 8二、水稻条纹叶枯病9v水稻条纹叶枯病属于病毒性病害,病毒自水稻秧苗期即可侵入植株体内,发展并表现病症。 v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是由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在发生地越冬,主要寄主为多种禾本科植物。目前,
3、灰飞虱主要以34龄若虫在当地的麦田里越冬,主要受害作物是水稻和玉米。10发病的规律及影响因素v带有病毒的灰飞虱进入水稻秧田,灰飞虱刺吸水稻秧苗而将病毒传入水稻植株;病毒在水稻植株体内的潜伏期大约为1030天,很少超过30天。v同一种水稻的感病性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水稻的叶龄愈大,病毒的潜伏期愈长,最长可达5个星期。v水稻秧苗期病毒潜伏期,低叶龄期(24叶)感病的潜伏期约为10天左右,水稻秧苗高叶龄期(57叶)感病的潜伏期约为13天左右,水稻秧苗期感病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5天。11v水稻分蘖期病毒潜伏期,病毒在水稻植株体内的潜伏期大约为15天左右,可长至20天以上。v水稻拔节后病毒潜伏期
4、,由于气温相对较高,水稻植株的老健程度加强,病毒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不再表现症状,即不再发病。v在水稻拔节的初期阶段,遇有持续性低温高湿,合并水稻迟发旺长时,也能够发病。v影响病毒潜伏期长短的其它因素:与水稻的嫩绿程度呈反相关,水稻愈嫩绿潜伏期愈短;与气温的高低呈反相关,气温愈高潜伏期愈长;与空气的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对湿度愈高潜伏期愈短。12病害的主要症状与表现v水稻早期发病,首先从心叶上表现症状,心叶的叶脉上可以看到断断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的短条斑,气温、湿度正常时多为黄绿色斑,气温正常、湿度偏低时多为淡黄色斑,遇低温连阴天时,多为黄白色斑。v心叶发病后,随着叶片的上长,断断续续的黄绿色、黄
5、色或黄白色的短条斑,大约经57天可发展为连续性的条状斑,10天以上就可连接成比较宽的褪绿条状斑。13v心叶发病后,大约15天左右,就可导致该叶片30%以上变为黄白色,稻株长势旺时,可造成80%左右的叶片黄化。v早期发病比较严重的稻株,可在连接成宽的褪绿条状斑时造成全株死亡。v发病迟的稻株,一般只在顶叶上或叶鞘上留有褪绿色斑,稻株抽穗困难或抽出畸形穗。v水稻分蘖末期,感病植株多在高位分蘖上表现褪绿色斑。 14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目前针对条纹叶枯病病毒能够起到绝对防治效果的药剂还没有,因此要防治条纹叶枯病只能从其传毒载体灰飞虱的防治入手,防虫控病。15 农业防治:v
6、农业防治的主要目的:一是有效控制灰飞虱的越冬基数,二是有效控制灰飞虱越夏的传毒寄主。 v(1)推广旋耕种麦,不再搞稻套麦 v(2)统一防除禾本科杂草,原则上距稻田200m以内的禾本科杂草均要及时消灭,人工割除或放牧消灭,必要时应采用化学防除。v(3)适当延期移栽水稻,主要是指与育秧期推迟相配套,将水稻的分蘖旺盛期推迟至7月5日以后,这样能够减少灰飞虱的迁入量,又有利于集中在秧田防治灰飞虱。 16v(4)种植抗(耐)病品种。种植抗(耐)病品种,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够作为单纯性依靠措施。 v(5)调整水肥生产措施 。 氮肥施用改“一餐两餐”为“多餐制”,一次施肥不能太多,不致造成植株短期内形成吸
7、氮高峰; 水浆管理要以少灌、勤灌为主要方式,即能不灌水就不灌、能少灌就少灌。 17 化学防治:v(1)麦田化学防治 进入4月份,调查麦田越冬代若虫数量,当每平方米超过10头时,应当考虑麦田防治工作。防治时间宜迟不宜早,越冬代若虫耐药性强,又主要集中在麦田下部活动,且具有受惊动迅速“下潜”的特性,过早用药效果不稳定。应用吡虫啉一般是在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药效果好 。v(2)水稻秧田化学防治 秧苗立针后,立即开始防治,以后每隔5天防治一次,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药(起身药),做到带药移栽。18v(3)水稻本田化学防治 本田在移栽活棵后用第一次药。第一次用药后5天左右,如残虫量百穴高于30-50头,
8、需要进行第二次防治。防治药剂种类选择仍然应该坚持速效性和持效性相结合、交替使用的原则。 v(4)化学防治药剂 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 亩用40%盖仑本乳油50-75ml; 亩用5%锐劲特乳油30ml。19v防治灰飞虱截止时间的确定依据:v一是日平温稳定达到30(理论计算为29.2)或以上,可停止防治;v二是空气相对湿度稳定达到75%(理论计算为76.1%)或以下,可停止防治;v三是当相对湿度达到90%或以上时(高湿度条件下),应当看“湿温比”(相对湿度与温度的比值)的大小,“湿温比”稳定在0.03以下的,可停止防治。20三、水稻纹枯病21v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足秆”。v一般早稻发病重
9、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抽穗不结实;严重田块减产可达五成以上。22识别与发生:v水稻纹枯病为高温高湿病害,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开始发病,圆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v发病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v病斑由下向上发展,逐渐增多。v叶上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v穗颈受害变成湿润状青黑色,严重时全穗枯死。23农业防治:v(1)选用抗(耐)病品种。v(2)打捞销毁菌核,减少初侵染源。v(3)采用“窄株距宽行距”或宽窄行种植,或少本稀植等健身栽培。v(4)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
10、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24化学防治:v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23次药。v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 25注意事项:v纹枯病常与稻飞虱同时发生,可选用虱纹灵或阿维菌素加井冈霉素随配随用。孕穗前用稻脚青,孕穗后用井岗霉素效果更好,还可以避免发生药害和产生抗性。施药时对足水量,细雾喷于植株中下部。26四、稻瘟病27 症状v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v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
11、瘟、穗颈瘟、谷粒瘟。v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8v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v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 v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29v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
12、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v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v节瘟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30v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v谷粒瘟 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31 农业防治:v(1)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v(2)减少初侵染源
13、,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实行种子消毒;v(3)健身栽培,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适当控氮制苗,后期看苗补肥。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v(4)加强测报,及时喷药控病。 32化学防治:v厉行种子消毒,减少病原菌;狠抓苗叶、瘟防治,提倡秧苗带药下田;大田分蘖盛期,感病品种出现发病中心应及时防治。v(1)浸种、浸秧:在播种前和插秧前处理水稻种子和秧苗。常用药剂:70%抗菌素“402”液剂、40%异稻瘟净乳剂、40%克瘟散、45%扑霉灵浸种。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浸秧5分钟,捞出堆闷30分钟再插。v (2)防治水稻苗瘟、叶瘟:主要
14、抓住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常用药剂:20%或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33v(3)防治穗瘟: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常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v注意事项:必须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如出现大量叶瘟或穗瘟再施
15、药则基本无效。施药时要对足水量,细雾均匀喷于感病部位,才能保证防治效果。34五、稻飞虱35褐飞虱危害水稻的三种重要飞虱灰飞虱36稻飞虱的主要危害方式1、刺吸汁液2、产卵外伤3、传毒、煤污37迁飞性稻飞虱褐飞虱v分布:南亚、澳大利亚、东南亚v单食性害虫v越冬北界:北纬25度,1月份10度v稳定越冬区:北纬21度以南v终年繁殖区:北纬19度以南v在我国不同地区年繁殖112代v沿江江南(苏南)45代,江淮3代,淮河以北12代(约每2个纬度相差1代)38江苏褐飞虱的发生世代v长江中下游年发生4代左右,迁入虫始见于6月下旬左右,在单季晚稻田可以繁殖4代v种群发生:少量迁入期6月下7月中,水稻处于分蘖期,
16、迁入虫量少,灯下无明显迁入峰,田间很难查到。大量迁入期7月下8月上,水稻处于分蘖拔节初期,迁入虫量大,峰次多,田间很容易查到。稳定增长期8月中9月上,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定居繁殖,短翅型成虫增多,种群稳定上升。种群高峰和迁出期9月上10月上,水稻处于抽穗灌浆期,种群数量剧增达全年高峰,随后羽化的长翅成虫南迁。v江淮稻区:在单季中籼稻或杂交稻田可以繁殖3代,8月中旬以后虫量上升,主要受害期为8月中9月上,以迟熟中稻受害重。39褐飞虱种群增长和危害规律v3龄若虫是翅型分化临界期v低龄若虫取食分蘖至拔节期的水稻,氮素营养含量高,易分化成短翅型。故在孕穗期形成大量短翅型成虫,繁殖一代后,在穗期形成全年
17、虫量高峰。v水稻抽穗后,植株含糖量增加,长翅型开始增加,至黄熟期羽化的成虫几乎全是长翅型(营养和密度)。40褐飞虱个体习性v长翅型趋光v迁入偏好分蘖盛期、生长嫩绿的稻田v产卵前期35天,产卵盛期1015天,单雌产卵一般为300600粒,最高达1000粒。v若虫历期:30度12天:1、5龄3天,2、3、4龄2天23度17天:1、5龄4天,2、3、4龄3天19度28天:5个龄期分别为5、4、5、6、8天41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v迁入时间和迁入量是关键v气候因素:梅雨和台风有利于迁入“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灾变褐飞虱生长繁殖适温为2030度,最适为2628度。夏季32度以上高温,秋季17度以
18、下低温具有明显抑制作用。v栽培:南方影响北方;局部因地而异,苏南单季晚稻大量迁入时分蘖拔节,后续繁殖期长,有利于大发生。42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v品种:抗性水平高低,生育期长短,农艺性状(高矮秆),播栽期(吻合)v栽培技术:长期深水漫灌,偏施氮肥,稻株生长过旺,田间隐蔽,湿度大、温差小,稻株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高,可以导致严重危害。v天敌:卵寄生稻虱缨小蜂(515、80);吸食卵黑肩绿盲蝽(710粒/天,一生200粒)43褐飞虱防治方法农业防治:v (1)选用抗(耐)虫品种。合理布局,实施连片种植;v (2) 科学管理肥水。创造不利于褐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水:适时搁田,后期灌溉干干湿湿,避
19、免深水漫灌、长期积水。 肥:施足基肥,合理追肥,防治封行过早和贪青。v (3)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44 生物防治: 除减少施药和施用选择性农药以外,保护天敌,营造有利于天敌昆虫栖息、繁殖的生态小环境。 45 化学防治:v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褐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长的农药,在23龄若虫盛期施药。v常用药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锐劲特胶悬剂等兑水喷雾或浇泼,可兼治其它飞虱、二化螟及三化螟等多种害虫。v注意事项:施药时按要求对足水量,细雾均匀喷洒到植株中下部位,田间保持浅水层。 464748白背飞虱的特点v耐寒性高,越
20、冬界北移v迁入始见期早v迁出不受水稻生育期影响,各代长翅型(80)均迁出v水稻中期危害,始见迁入后5060天,或主迁入峰后1020天,即是危害最重的第二代若虫高峰。v双季稻区可以形成全年双峰型危害49白背飞虱的发生v苏南:6月上中始迁入1代,7月168月10为2代,主峰通常在7月中旬,主害代羽化的成虫8月中下至9月上大都迁出。故7月初之前虫量少,7月中下激增,7月底8月中达到高峰,8月下虫量下降。v危害高峰期短,一般为15天,大发生时2025天,掌握防治适期,用药12次即可v防治指标(每穴):杂交稻孕穗后期810头,破口期1015头,常规中稻破口期68头,抽穗灌浆期10头。防治前代,每穴1头。
21、50迁飞性稻飞虱可以落地成灾51灰飞虱发生状况与习性v长江中下游年发生56代v以3、4龄若虫越冬,气温5度以上开始取食,旬平均气温10度以上开始羽化,12度为羽化高峰,第一代原地繁殖,5月下6月上成虫羽化迁入稻田v秧田和本田初期是防治灰飞虱传毒危害的关键适期。v灰飞虱耐寒怕热,最适气温为2325度,30度以上种群密度下降,秋后回升,但一般不造成危害v趋杂草、趋边行、趋嫩绿、趋光v免耕套作有利其大发生52灰飞虱传播的水稻病毒病53灰飞虱的防治v灰飞虱的主要危害是传播条纹叶枯病,灰飞虱的防治参见条纹叶枯病防治。54六、稻纵卷叶螟55稻纵卷叶螟造成的卷叶56稻纵卷叶螟习性v成虫:趋光、补充营养,趋嫩
22、绿圆杆拔节和幼穗分化期的稻田产卵,最适产卵温度26-28度,平均每雌产卵100多粒,最多200-300粒。卵多产在上部叶片上。v幼虫:初孵幼虫在心叶内或附近的叶鞘内啃食叶肉,形成小白点,2龄叶尖束叶成苞,3龄转苞,4、5龄暴食(94%),一生5-10叶57环境条件与大发生v迁入期和迁入量是关键v其次是气候,适宜气温22-28度,相对湿度80%以上。阴雨多湿有利发生,高温干旱或低温不利。气温29度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下,雌蛾交配率低,基本不产卵,幼虫孵化也受影响。初孵幼虫在气温35度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下,很快死亡。气温低于22度,幼虫行动迟缓。阴雨还有利迁入。v栽培影响寄主是否适宜v天敌5
23、8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农业防治:v(1)合理施肥,切忌偏施迟施氮肥;v(2)种植抗(耐)虫品种;v(3)利用水稻对稻纵卷叶螟危害的补偿作用。 59生物防治:v(1)利用生物农药和充分利用自然天敌;v(2)使用杀螟杆菌、青虫菌等生物农药;v(3)人工释放赤眼蜂等。60提问与回答用思想传递正能量61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此处结束语点击此处添加段落文本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62感谢聆听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讲师:XXXX日期:20XX.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