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仰视、俯视与“平视”的思辨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这一席话,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为什么国人会一下子被“平视世界”四个字打动呢?材料二:无独有偶,作家杨绛也曾对“平视”二字有过一段趣谈,她说:“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阅读以上两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应如何审视自己、看待世界呢?请结合材料,展开思考
2、,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开篇规范,观点鲜明,论证支点清晰。审题相与析 “无辨析,不议论”,思辨的核心即在辨析上。辨析什么?怎么辨析?这是写好一篇新材料作文的必由之路,而此路的第一环节就是“审题立意”,也是一位考生辨析技能高下的试金石,直接决定着一篇考场议论文的成败优劣。 审题的本质还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要诀在于“全面综合抓重点”,难度一般不会大,基本上是初中阶段阅读理解的能力层次。上面这道作文题,含义重点很明确-“仰望”、“俯视”和“平视”,抓住了这三个关键词,也就接近了“全面综合抓重点”的目标。继而进入“立意”环节-议论说理的真正拦路虎来了-“仰望”、“俯视”和“平视
3、”,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联?该如何去联系和辨析它们?这就需要考生拿出思辨真功夫了。这里提供两条思路供大家参考:一,回归材料,领略命题意图。如这道作文题中的“为什么国人会一下子被平视世界四个字打动呢”和“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两句,一问一答,已经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亮明了,立意已经明示了。二,不过,有些新材料作文可没这么“仁慈”,其中命题意图(立意重心所在)不给我们明示,而是藏着掖着,这就需要我们调动自己的哲学常识、逻辑常识去抽丝剥茧了。好在这种难度的作文题很少见。佳作共欣赏1 平视青年是自信骄而不矜方本色李熙蕊驻足人生之阶,望上路人漫漫,俯下行人浩浩,是为
4、: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则何以为人生本色?不仰不俯,平视前方,自信而不矜,自谦而不卑,走出自我之精彩,是为青春本色也。仰望高峰气短,俯瞰底鱼自得。或俯或仰,皆非青年之本。仰视,是举目望天,终生不能及,偶尔可得激励,长久唯余自卑。俯视,是垂眸看地,时时观身下,偶尔可得自信,长久只是自满。青年处世,若走任一极端,长此以往,便失了锐气轻狂!江梦南深知此理,失去听觉的她并未自暴自弃,仰望自卑,而是勤勤恳恳,怀揣热心,终入清华,人生辉煌;谷爱凌深知此理,自小锦衣玉食的她并未自得自傲,低头俯视,而是踔厉奋发,刻苦不怠,斩获金牌,奉为楷模!反观一些人,或好高骛远俯视天下,而一事无成,或贬低自己仰视四方,而自怨
5、自艾-二者皆难免入平庸之途,失了青年本色,丧了少年飒爽之英气!平视人生远方,直面时代潮流。俯仰之间,才是青年所求。平视,是自信的气质,是掌舵青春的智慧,是不负韶华的精神凭仗!平视自己,平视世界,平视时代,青年之底蕴便流转其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古仁人之平视;“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是宋荣子之平视;“正视己身,得以致远”,是千万万人之平视。平视是坦然不惧的底气,若自身弱小,哪能平视?百年国耻,自今始尽,中国泱泱,终得平视!未有崇洋媚外,未有东亚病夫,唯有平和平视,互帮互助,休戚与共,守望相扶!此当青年所求者,所力行者!立根坚实基壤,触目星光璀璨。平视而行,一路海棠满枝。青
6、年当满怀轻狂,是敢于平视自我之轻狂,是自信无畏之轻狂,是不屑俯仰之轻狂!士大夫之族固步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只落得个终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下场。我辈身怀鸿鹄志,自当以平视,为终生之追求-于己,正视己身,自信不傲,正视险阻,自强不颓;于家国,敢担历史之任,不负社会所托,不畏时代之浪险,自强不息,平视万难,砥砺前行,助力中华乃至世界的海晏河清!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青年自当摒弃俯视之得,仰视之卑,于平视中雕琢己志,于平视中为己赋能,为国添彩,靓丽我青年本色,给力我华夏之风采!【点评】旁征博引,论证有力前贤明训,“文章合为时而著”,“千古之大事,经国之伟业也”。或示哲理,给人
7、以启迪;或明辨是非,给人以教益。以此标准,熙蕊同学此文,是一篇相当成功的考场说理文。文章旁征博引,谈锋犀利,论证有力。深刻阐述了当代青年审视自己、看待世界时应当具备的“自信而不矜,自谦而不卑”的态度,强调了“平视”的重要性。文章论据翔实丰富,辅之以鲜明的对比,使得论证强劲有力。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古今史料,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显示出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扎实的语言功底。2 俯仰之间寻真我唯有平视可行远康婷古语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的多种视角里渺小与伟大并非绝对对立,可助个人、国家准确而全面地寻真我。然,“仰可以是心怀梦想仰望星空,不可是跪姿苟全性命;俯可以是检查行囊脚踏实地,不可是
8、傲姿好高鹜远”,唯有“平视”,方可护航青春之舟行稳致远。久俯首则必亡,唯有平视,窥见真我。杨绛先生的“台阶”论对新时代的青少年启发颇多。吾辈青年何其幸运!生在红旗飘扬下,肩上是草长莺飞,头顶是星辰大海,身着鲜衣配怒马,接受人类积累了几千年的财富,丰厚的时代馈礼告诉我们:广阔天地,我们大有可为。可若少年只顾低头,见他邦战火纷飞只觉事不关己、冷眼旁观,甚至拿伤口当笑柄与谈资,沾沾自喜,评头论足,那么该如何成就温良之我?见穷乡僻壤俯视不屑,甚至冷眼旁观,那么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俯视摆烂躺平状而任其堕落,不管不顾;见道德败坏却俯视而不见,又该如何担负肩上重任,为国献力,振兴中华?久抬首
9、易为奴,唯有平视,方可致远。若少年只顾抬头,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取得的卓越成就,妄自菲薄,而忘了脚下的路,来时的心,则必然会陷入自卑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见贤思齐,见不贤则自省,方能遇见更好的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靠的从来不是卑躬屈膝、奴颜媚骨的奴气,也绝不是唯我独尊,睥睨天下的傲气,而是平视世界的理性与清醒。历揽前贤,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不让国人沦为奴隶,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系列运动: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器物文明,到制度改造,再到思想革新;中国人走向复兴,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脚步有迹可循,清晰可见。中国人自省,却绝不崇洋媚外;中国人自信,但不会蔑视世界。我
10、国积极吸收外来文明有益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他国急需抗疫物资,中国雪中送炭,慷慨解囊。“我们是觉醒的雄狮,但绝对是爱好和平的雄狮”,“你来,我们大门敞开;你打,我们奉陪到底!”这便是平视后的志气、骨气与底气!摒仰首之奴性,弃俯首之傲气,不摧眉折腰做奴隶,不睥睨一世做狂徒,在俯仰之间找寻平视的角度,定能在人生出彩、国家发展的台阶上步步高升,邂逅春和景明,鸟语花香,助国家行稳致远,笃定前行!【点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情理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开篇作者从课本名言引出中心论点,为文章竖起一面鲜明的旗帜统帅全文。然后,从反面驳斥“仰首之奴性,俯首之傲气”,认为“唯有平视”,方可“见真我”“行致远”。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审视论辩,对比鲜明,尤其是能够站在青年的角度,真实亲切地表达同龄人的感受,运用反问、排比等手法,对自我进行灵魂拷问,抒发强烈的情感,有力地强化和突出了自己的主张。文章结构严谨,思维缜密,从“审视自我”到“看待世界”,层层深入,展示了一个青年学生的开阔视野和蓬勃朝气。行文语言儒雅、流畅,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体现了这位同学良好的语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