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713563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杀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自杀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自杀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自杀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自杀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危机、自杀及其心理干预丛 中 博士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Email: 网站:中国心理治疗师地址: http:/9月月8日清晨,年仅日清晨,年仅25岁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女硕士杨某岁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女硕士杨某从该校北区留学生公寓从该校北区留学生公寓23层坠落,当场死亡。层坠落,当场死亡。8月月26日早上发现日早上发现: 江西省上饶市原市委书记余小平自江西省上饶市原市委书记余小平自杀杀7月月15日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跳楼身亡。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跳楼身亡。自杀发生率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 占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我国每年有287,000人死于自杀,22.2人/1

2、0万。 1,500,000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000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2,000,000人自杀未遂。自杀 一个都太多了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相当于1个县级市一年就消失了)我国每年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1个地级市)19951999年,1534岁的年轻人中,每10万人就有26人自杀死亡,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自杀是排在第1位的死亡原因自杀是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研究发现,一个人自杀至少要让周围5个人的情绪和生活受到严重的、长期的影响。自杀概述定义: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简单地将自杀定义为“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这个定

3、义强调个体致死的动机。自杀分类自杀意念(suicide idea),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自杀死亡 (committed suicide ),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死亡。类自杀(parasuicide)、蓄意自伤(deliberate self-harm)或自杀姿态(suicide gesture):死亡愿望不很强烈,只是想伤害自己。自杀的原因1、精神障碍导致自杀;2、躯体疾病导致自杀;3、非疾病(普通)人群自杀;4、宗教信徒自杀或集体自杀。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精神障碍自

4、杀占所有自杀个案的30-40%,其中,抑郁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1/4,精神分裂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27-30%。普通人群自杀者的人格特点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抱有深刻的敌意,戒备心理较强,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1、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没有主见;2、社会交往能力差,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缺乏归属感;3、缺乏理性的生活态度,认识问题倾向于过度概括化、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作出客观的评价。4、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倾向于自暴自弃,倾向于自我贬低。5、过分追求绝对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确定性。6、适应

5、能力差,应付困难的技巧和能力较差;7、行为具有冲动性;8、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神经质。9、缺乏人格自知力,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自杀十种普遍现象Shneidman(1992)认为自杀普遍存在着下列十种现象: 1、自杀的共同目的是一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自杀的共同目标是终止个人的感觉或意识 3、自杀的诱因通常是来自心理上不能忍受的痛苦 4、自杀的压力来源普遍来自不能满足的心理需要 5、自杀者的情绪状态通常是无望及无助 6、自杀者的个人认知状态通常是充满冲突和矛盾 7、自杀者的理解力或领悟力通常是变得狭隘 8、自杀者的行动通常是单向出路(不能回头) 9、自杀者共同的人际交往行为是传递自己(自

6、杀)的意向10、自杀者通常利用自杀作为一种一贯应付问题的方法 自杀的高危因素当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他或她自杀的危险性就高:心情忧郁或抑郁近期,特别是最近两天,有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很差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既往有过自杀行为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自杀者常见的动机1、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通过死后进入天堂以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2、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牺牲自己;3、自我惩罚: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4、追求完美:通过自杀达到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满;5、呼救求助:遇到困难时,通过自杀来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应激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动力系统的一部分,是

7、指当个体认识到自身的资源不能满足环境需要时个体出现的特异或非特异的反应,包括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的改变。应激模式环境变化、刺激 反应应激源 应激反应心理危机: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crisis)。危机定义的构成要素事件: 突发性 有害性、破坏性个体或群体: 认知评价:威胁到需要、安全、意义 无力应对 社会支持不足危机的分类发展性危机:如升学、就业、失恋等境遇性危机:交通事故、被绑架、被强奸等存在性危机:失去生活的存在意义心理创伤 Trauma精神分析理论:创伤的理论。包括:弗洛伊德:性驱力、攻

8、击驱力的压抑。客体关系理论:客体丧失, 爱(恨)的缺乏心理创伤的作用1、安全感、安全感2、信任、信任3、控制感、控制感4、尊重、尊重5、亲密关系、亲密关系(Dena Rosenbloom, et al. Life After Trauma, 1999) 安全感的维度1、确定感(事物、人际安全感) 前后一直,表里一致2、控制感(包括社会支持) 经验依据,欲望驱使,控制自身与环境常见精神卫生问题常见精神卫生问题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3.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4.意识障碍:谵妄状态、分离障碍5.行为障碍:冲动伤人,自伤自杀6.酒药滥用受灾人群受灾人群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ASD焦虑焦虑酒药依

9、赖酒药依赖自杀自杀抑抑郁郁PTSD有关自杀的误解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自杀者有精神疾病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种遗传倾向有关自杀的误解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的危险可能消失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和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自杀总是一种冲动性的行为。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自杀的基本线索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

10、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据南京危机中心调查,61例自杀的大学生中,有22人曾明显的流露出各种消极言行以引起周围人的关注。 自杀征兆(预警)对于绝大多数经受过心理的巨大痛苦而想自杀的人来说,自杀前常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迹象:一、言语上的征兆:一、言语上的征兆:1. 直接向人说:“我想死”,“我不想活了”。自杀征兆(预警)2、间接向人说:“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自杀征兆(预警)3、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

11、笑4、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5、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6、突然与亲朋告别7、谈论一些可行的自杀方法自杀征兆(预警)二、行为上的自杀征兆二、行为上的自杀征兆行为上的征兆: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 (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出现很危险的行为)抑郁的表现自杀征兆(预警)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人有条理地安排后事频繁出现交通事故饮酒或吸毒的量增加危机干预的理论基本危机理论的平衡/失平衡模式分为四期:1.紊乱的平衡2.短期治疗或悲哀反应起作用3.求助者试图解决问题或悲哀反应4.恢复平衡自杀干预的一般过程1、自杀评估包括:发生了什么事件?病人所使用的应对机制是什么?这些机制的作用和效果如何?病人

12、是否有能力去应付这种场面?病人的支持系统如何?注意:治疗者应利用病人对治疗的迫切要求,采取积极的和权威性的措施,尽快地与病人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教育病人认识他处于危机状态的事实,并说明愿意尽力帮助他。同时也要指出,病人应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问题的解决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2、制定干预目标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评估以后,就要制定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的制定需要与病人共同商量,治疗者不能独断。要根据病人的需要,解决病人的痛苦,要了解危机前病人的心理素质状况。因为治疗目标的限度往往是恢复其原有的心理水平。3、实施干预心理会谈:具体会谈的次数依病人的需要而定。包括:收集信息:治疗者基

13、于对应激事件相关的所有资料和信息,从中找出一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共同问题,然后寻求解决这一共同问题的证据和方法,同时注意克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负性情绪和认知缺陷。循序渐进:一旦某一近期目标达到,再确定下一步的目标,使病人逐渐接近一个成功的危机解决的总目标。心理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帮助病人获得更多的社会关心和心理支持,注意多方挖掘病人需要获得的和可以利用的外界社会支持的资源。治疗者在注意病人症状改进的同时,时常要考虑最初的治疗目标,直到病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如果病人已基本达到了情绪平衡和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并经过双方同意就可以终止治疗。回顾总结时,着重让病人说出处理新问题的技能和如何更广泛地利用

14、资源,使病人感到这些新知识已变成他应付技能中的一部分,使他感到现在的他变得比以前的他更强健,从而增强了他对处理将来应激事件的自信心。4、终止危机干预的时间特点 1-2天内:像父母 1-2周内:像教师 1-2月内:像医生 2个月后:像牧师或哲学家自杀早期干预我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我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让他倾诉自己的感受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也不试图说法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咨询他们是否想自杀:“你是否感觉那样痛苦、绝望,以至于不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注: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拯救生命自杀早期干预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要认真对待。如他要你对其想自

15、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如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技术要领1. 充分表达理解与关心:自杀是你明智的选择,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2. 倾听、提问、澄清:看来访者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否有效、客观,是经过了认真考虑的,或是一时冲动?3. 重点讨论应激创伤事件:是主观的痛苦还是客观的痛苦?4. 启发来访者进行发散性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技术

16、要领5. 激发对亲友的牵挂、责任感:想象自杀后亲友的情绪反应,让他意识到别人是爱他、关心他的。6. 发现社会资源:询问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看来访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发出的求助信息是否准确,别人是否愿意帮助他。7. 心理支持:鼓励来访者再一次尝试,制订建设性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8. 讨论自杀的后果:是对自身的伤害,自杀的方式,伤害的程度等。自杀干预面对一个要自杀的人,几句套话:1、你有权利自杀(含义:尊重、接纳他,明确是否自杀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自杀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出现过的想法。(含义:你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自杀观念的人,你自己不必为有这样的想法而恐惧或自责)自杀干预

17、3、自杀是一个人遇到困难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时的一种想法(含义:其实强调自杀是摆脱痛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4、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你痛苦得想到要自杀?这些困难具体是什么?(把话题引向深入,发现他的具体困难和痛苦是什么,他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下一步提供心理援助打下基础)。 自杀干预自杀干预的具体要点1、敏锐的观察通常,一位企图自杀者的表现不会十分活跃、主动,工作人员与当事人建立初步关系时,必须忍耐求助者可能较为被动和沉默的表现。虽然求助者可能对工作人员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其实他是非常需要别人能给予支持的。工作人员的真诚关心和友善态度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重要基础。自杀干预2、初步接触工作人员在

18、接触有自杀危机求助者的初期,必须清楚地、肯定地表明工作人员的身份及帮助求助者的意图。同时亦应向他申明病人有接受援助的权利,亦应对自己的生命负全责,而工作人员亦应尊重病人的个人选择。学者Birtchnell (1983)认为若有自杀意图者经过工作人员一段时间的介入帮助后,仍然选择终结个人生命,工作人员应接受个人在此项工作上的限制,并无须因求助者的决定而有罪疚感。自杀干预3、直接询问学者Metto (1980)认为最直接了解一个人的自杀危机的可能性,就是直接询问其个人的自杀意向。这种工作手法特别强调在询问时要针对事实、清晰及不具批评性。Metto认为在直接查询时,工作人员必须表现出同情、理解及真诚

19、关怀的态度。自杀干预4、导致自杀的原因学者对引致自杀行为的因素有不同的理解,有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当事者面对突发危机时所作的一种冲动行为;有学者认为自杀可能是当事者面对一连串压力而无法克服的结果;有学者认为自杀行为可能基于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问题。若能找到引发自杀的原因,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自杀干预5、致命危险程度自杀方式的选择反映出求助者求死的决心,亦可以预计被救的可能性。若求助者认为自杀是唯一解决其问题的方法,其自杀危机将相应增加。6、支持的资源学者Fawcett等(1969)认为较难与人相处及建立关系的个体自杀危机会较高,他认为自杀企图是由于人际互动关系中出现矛盾而直接产生,而这种矛盾

20、情况涉及病人在心理上的一种特有的关联。亲人及重要他人对自杀者的求生意愿是极具影响性的。自杀干预7、自杀危机与入院干预学者Birtchnell(1983)认为自杀行为的人并不是绝对性的,自杀意念可能随着每分钟而改变。但他认为若意图自杀者与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当自杀者的自杀意欲增加时,工作人员的介入将发挥更大的效用。自杀者的入院干预可视病人的情况而定,若自杀者处于极度抑郁的状态、又或其配偶或亲友刚死亡、又或感到非常无望无助等等,这种情况下,安排入院对自杀者会有帮助。自杀干预在实施干预时,若求助者的情况是介乎于中度致严重阶段,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评估其自毁的冲动,并按需要与自杀者订立不自杀协议,

21、或联络家人及重要人物提供紧密的照顾,若有需要亦须作入院的预备。“自杀就是身边没有人”,如果始终有人陪伴自杀者的话,可有效地阻止其自杀行动的实施。工作人员在处理个别自杀个案时,必须经常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预备,并留意病人的回应;以作为评估病人自杀危机及决定进一步的干预方案。 集体晤谈(严重事件晤谈) 集体晤谈,又叫严重事件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可用于危机事件事后的集体心理干预。 集体晤谈(严重事件晤谈)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

22、体验。 集体晤谈时限: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干预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 第一期第一期 介绍期(Introductory Phase)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CISD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问题。第二期第二期 事实期(Fact Phase)请参加者描述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然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第三期第三期 感受期(Feeling Phase)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 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 您目前有何感受? 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第四期第四期 症状期(Sympt

23、om Phase)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征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脑子不停地闪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易发脾气,易受惊吓等;询问事件过程中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请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和改变?第五期第五期 辅导期(Teaching Phase)介绍正常的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常态化;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的并存问题(如饮酒);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第六期第六期 恢复期(Re-e

24、ntry Phase)澄清;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提供保证;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主持人总结。整个过程需2-3小时。严重事件后数周或数月内进行随访。 危机干预策略危机干预的管理:政府、政策专业人员的培训:理论、技能危机干预的实施:综合、实效 群体控制与个体帮助相结合 一般性与特殊性干预 备灾与救灾相结合推荐: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地址:北京回龙观医院 北京 100096办公电话:010-62716497危机热线:800-8101117手机、IP、分机用户:010-62715275推荐书目: 精神创伤之后的生活美田成华等翻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危机干预策略肖水源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危 机 干 预 与 创 伤 治 疗 方 案 【 美 】 梁军等译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谢谢!丛 中 博士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教授Email: 网站:中国心理治疗师地址: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自杀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