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中 医医 学学第 6 版 主 编 李家邦副主编 高鹏翔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 卫生部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各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其能量来源于精、气、血、津液;同时,精、气、血、津液等的生成和代谢,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相互为用为用的密切关系,它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
2、微精微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是生命形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源动力源动力。n广义之精:广义之精: 泛指一切精微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肾物质,包括肾所藏的精气、所藏的精气、脏腑之精、水脏腑之精、水谷之精、气、谷之精、气、血、津液。血、津液。n狭义之精:狭义之精: 是指肾中所藏是指肾中所藏的精气中的一的精气中的一部分具有生殖部分具有生殖能力的物质。能力的物质。又称又称“生殖之生殖之精精” 。 人体之精禀受于先天,长养于后天,先后天之精虽然来源有异,但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则必需“先天之精
3、”的活力资助。先后天精气相辅相成,同归于肾,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肾中精气的盛衰盈亏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已。 气作为一个中医学概念,它既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两种形式:一种是已聚而成形的,如脏腑、形体之气等;另一种是呈弥漫状态流动不息的气,如元气、宗气等。本节重点阐述后者。人体之气:先天先天之精气、水谷水谷之精气、自然界自然界的清气。 气的来源和生成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极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
4、织器官,无处不在,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升、降、升、降、出、入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只有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五脏中,心肺位置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以六腑而总论之,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以脏腑之间关系而言,如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等等,都说明了由于人体各脏腑之气的运动相互协调,从而保证了机体不断从自然界中摄取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物质,并 人体之气循行于全身,无处不到。主要有元元气气、宗气宗气、营气营气、卫气卫气几种。又名“
5、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生成于先天,充养于后天。 生成与分布:生成与分布: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通过三焦而循行全身。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因而,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生成与分布:生成与分布:清气和水谷精气清气和水谷精气相互结合化生而成。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一是走
6、息道以司呼吸。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营”,营养之意;营气是行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之气。营与血关系密切,故常常将营与血并称为“营血”。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营阴”。 生成与分布:生成与分布: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充盈于血脉之中,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循脉营运全身。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一是化生血液;二是营养全身,为脏腑、经络等全身器官生理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卫气是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因其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之为卫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卫
7、阳”。 生成与分布:生成与分布: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活动力强劲,流动迅速。与营气相偕而行,行于经脉之外。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表现在防御、温煦和调节三个方面: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这是气的温煦作用的具体表现。调节肌腠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和内外环境的平衡。血,即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它在脉管内有规律地循行,充分发挥营养和滋润的生理效应。如因某些原因而逸出脉外,即为出血“离经之血”。脉,因具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称“血府”。 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营气和津液都来自脾胃化生的
8、水谷精微,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此外,精和血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和转化的关系。精藏于肾,血藏于肝。肾中精气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的藏血量充盛,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故有之说。营养滋润全身:营养滋润全身:血沿脉管循行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富有营养,能充养脏腑,人的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活,活动自如,均有赖于血气的充养。血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于全身,为全身各脏腑器官提供丰富的营养。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是脉管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持通畅 是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心心、肺肺、肝肝
9、、脾脾四脏的功能尤为重要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是脉管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持通畅 是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心心、肺肺、肝肝、脾脾四脏的功能尤为重要: 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是津和液的总称。性质较清稀稀,流动性较大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滋润作用。性质较稠稠厚,流动性较小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润濡润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津液亦有阴阳之分,津为汗走腠理,故属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 主要是通过胃
10、腐熟消化水谷,再由小肠和大肠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继而输送至脾,经脾的运化转化为津液。 一方面将津液上输于肺,另一方面,又可直接将津液向四周布散。 接受从脾转输而来的津液之后,一方面通过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至人体上部和体表,另一方面,通过肃降作用,将津液输布至肾和膀胱。 的作用一方面是脾的散精、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分清泌浊等作用的动力,推动着津液的输布。二是由肺下输到肾的津液,在肾的蒸腾气化作用下,轻者蒸腾散布全身,浊者化为尿液注入膀胱,排出体外。肺将宣发至体表的津液化为汗液,以及肺在呼气时带走部分水分肾将水液蒸腾气化生成尿液并排出体外大肠排出的水谷糟粕所形成的粪便中亦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还通过
11、人体体腔脏器的分泌排泄内至脏腑筋骨,外至皮肤毫毛,都有赖于津液的濡养。津液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津液作为阴液的一部分,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津液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方式不断地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若这一作用受到损害,就会使代谢产物潴留于体内,导致产生痰、饮、水、湿等多种病理产物。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相互滋生、相互依存。肾精化生元气,水谷精微化生宗气、营气、卫气,全身各脏腑之气都依赖于精的滋养,而精的生成,又依赖于气的充盛。 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与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称为。血虚可致精亏,精亏也可致血虚,均形成精血亏损。 气属阳,血属阴。气
12、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可概括为。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在脏腑之气的作用下,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化作用。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主要是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疏泄条达共同协调作用。因此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是指气对血液具有统摄和固摄作用,使血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溢。气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脾统血的功能来实现。 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若血不载气,则气浮散无根,无以所归而发生气脱。所以,大出血时,气亦随之涣散,往往出现气随血脱的证候。 血为
13、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使气保持充盛。若血虚时,气亦衰,治宜补血以生气。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与津液的关系和气与血的关系极其相似。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温煦、推动和固摄作用。气在体内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既依附于血,也依附于津液,两者生理上密切相连,病理上相互影响。 气是津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是指津液的输布、变化和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由于脾气的转输,肺气的宣降,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才能使津液输布于全身;津液代谢后转变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也是通过气的气化作用来完成的。所以说,气行水行,气停水聚气行水行,气停水聚。当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异常时,津液输
14、布和排泄亦随之受阻,可出现水液停聚,在病理上称为“气不行水”。这是临床上行气与利水法并用的理论依据之一。 气的固摄作用控制着津液的排泄,使体内津液保持一定的量,以维持津液的代谢平衡。若气虚,固摄无力时,可致多汗、漏汗、多尿、遗尿等。 津液在元阳之气的蒸腾下,化而为气,敷布于脏腑,发挥其滋养作用,以保证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津也是气的载体之一,气必须附着于有形之津液,才能存在体内,故说:。当津液大量外泄时,气也随之丧失,称为。 血与津液,来源相近,二者均属于阴,又能相互渗透转化,所以二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血液的清稀部分,若渗于脉外,与营气分离,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血虚时,可出现津液不足的症状, 津液与血都是从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中化生出来的,所以说 。津液渗入脉管中,与营气结合,便化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津液大量丧失,如大汗、大吐、大泻等症,可致脉外津液严重不足,血中的津液成分也会渗出脉外,使血液量减少,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