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管理2概况1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概况2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概况3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整体概况3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控制4传染病诊断原则应遵循综合诊断的原则传染病的诊断依据5主要内容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传染病报告系统功能完善 常见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6直报工作规定管理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以及乡村
2、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 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7直报工作流程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填卡检查核对录入8需报告的疾病 法定传染病 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9法定传染病 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
3、37种依法报告的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2009年4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2013年11月1日调整为丙类,纳入流感管理。 2013年11月1日将人感染H7N9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10法定传染病(39(39种) )p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 (2 2种) )p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
4、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H7N9禽流感。( (2626种) )p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111种) )11报告方式属地化管理 首诊医生对诊断的传染病病例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医院防保科,由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12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脊灰、肺炭疽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同时电话
5、报告当地CDC。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为24小时内实施网络报告。13报告要求 传染病报告卡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其中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迹清楚,禁止修改。 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 电子传染病报告卡按月备份,保存3年。14报告要求 1)卡片编号:网络直报时由系统自动生成。 2)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 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
6、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15 某患者,先在卫生院就诊,诊断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并且卫生院报卡,因病情较重又到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则该县人民医院是否应再次报卡( ) A、该病例已报过卡,故无须再报 B、该病例应记为复诊病例,故无须报卡 C、应再次报卡16报告要求 3)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应尽可能详尽如实填写。 4)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5)出生日期/年龄:出生日期与年龄只要选择一项填写即可,优先填写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不详时,填写实足年龄。 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 选择“月”; 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 17报告要
7、求 6)工作单位:幼托儿童、学生、干部、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必填,其中学生及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 7)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18报告要求8)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 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 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 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 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 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 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19报告要求9)现住地址:指病例发
8、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20 某学生,身份证户籍地为嘉兴桐乡凤鸣街道,目前在杭州滨江浦沿街道省中医药上学,五一期间去舟山普陀普陀山镇旅游,回来后发生感染性腹泻,于杭州上城区小营街道浙二医院就诊,则该病例报告的现住址应为( ) A、嘉兴桐乡凤鸣街道某小区 B、杭州滨江浦沿街道省中医药大学 C、舟山普陀普陀山镇 D、杭州上城区小营街道浙二医院21报告要求 10)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若病人的职业同时
9、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主 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 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 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 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 应的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 .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出生在其它场 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 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22报告要求 1
10、1)病例分类分型: 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5类。 分型: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肝、丙肝、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23报告要求 病种和疾病分类的限制条件阳性检测:仅限血站报告HIV; 病原携带者:霍乱、脊灰、乙肝、伤寒、副伤寒 间日疟、恶性疟; 疑似诊断不可报: 脊灰、AFP、艾滋病、HIV、 肺结核中涂(
11、+)、仅培阳; 临床诊断不可报: 脊灰、HIV 肺结核中涂(+)、仅培阳;实验诊断不可报: AFP、肺结核中菌(-)、未痰检; 实验室诊断必填实验室结果(如手足口病);24报告要求 12)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 13)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填写确诊的日期。疾病名称和病例分类改变时,须更新诊断时间。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25报告要求 14)死亡日
12、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 15)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称。26报告要求 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 退卡原因: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其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 报告医生: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27报告要求 备注: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 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例中,如
13、是实验室确诊病例,须在备注栏中填写具体病原分型; 输入性疟疾、登革热等疾病须注明输入地,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省*市*县”; 卵形疟、三日疟报于疟疾“未分型”中,同时在备注栏中注明。28报告要求 及时订正报告:对疑似病例确诊后,或更改诊断,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订正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由疫情管理人员实施网络订正报告。 疑似病例报告后,应及时排除或确诊。 死亡报告:对已进行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注明死亡日期。29报告要求 查重更正:做好录卡前重卡检查,网络查重并及时删除标记。定期对网络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
14、进行错报、误报等检查并及时更正。 漏报自查:指定专人对门诊登记、住院出院登记、检验与影象诊断登记等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及时发现未报或漏报,每月至少1次,检查记录完整。 资料保存: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簿、门诊日志存档保留三年。数据按月、年备份。30报告要求 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对于病原携带者需报告的病种有:霍乱
15、、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和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31功能完善-报卡 逻辑校验: 年龄 14岁以下,职业不能填报从业人员; 年龄14岁以上,职业不能填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死亡日期不能早于发病时间; 医生填卡日期不能早于诊断时间; 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时间、发病时间不能晚于当前录 卡时间/订正报告时间 32功能完善-报卡 必填项: 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 幼托儿童、学生、干部职员、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 乙肝、丙肝、血吸虫病急慢性;33 现住详细地址:根据“现住址国标”自动生成,不能修改,在其后面手工填写村/街道、门牌号等信息。功能完善-报卡34功能完善-删
16、除卡未审核的已删除卡保留记录,同时为蓝卡,但不能恢复。已审核的删除卡可以恢复。35功能完善-查重1、乙肝等慢性病:前一年度曾报告过,本年度不需要再次报告;2、急性传染病:核对是否为多次发病,在姓名后加A,1等;36系统卡片修改/ /订正现行规则原始卡和订正卡p 医院对未审核卡进行任何信息修改仍保持卡片状态不变u医院对已审核卡(包括已终审卡和三级审核的未终审卡)进行订正则变为订正卡u具有修改、审核权限的本级用户对卡片的任何信息修改或订正均变为订正卡37订正用户和订正报告时间“订正卡”均需记录或更新订正用户,其中诊断变更(病种或病例分类的变更,包括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变更)的修
17、改/订正则记录或更新订正报告时间; 注:“订正卡”诊断变更则在卡片修改/订正页面清空原有卡片的诊断时间,以强制要求更新病例诊断的诊断时间(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分类变更除外);原始卡的诊断时间将记录为“订正。38订正、审核:任意病种变更和诊断分类变更(订正卡)(1)订正疾病名称(2)订正诊断类型(临床到实验室除外)(1)订正疾病名称(为法定传染病) 小类仅包括:病毒性肝炎各分型之间的订正 HIV-艾滋病(2)订正诊断类型:(法定传染病)订正为临床或实验室诊断 有审核权限的用户修改/订正即审核,订正时不需要再次审核39常见传染病报告存在的问题一、腹泻病例的诊断与报告l实验室确诊病例(县级医院
18、)的诊断和报告:凡有腹泻症状(每日大便3次以上,并有性状改变),且大便标本检出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者。报告病名一般应在诊断病名中注明病原体(如轮状病毒肠炎、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等)。40l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和报告:腹泻次数较多(每日大便5次以上,并伴有性状改变),伴有发热或大便常规检查有大量红细胞、白细胞者。l当婴幼儿腹泻病例不属于非感染性腹泻时,诊断病名应填写小儿腹泻、婴儿腹泻。 诊断病名:其他感染性腹泻、肠炎、小儿肠炎、急性肠炎或急性胃肠炎。诊断尽量避免腹泻。 41二、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报告 (1)手足无皮疹者,不
19、宜诊断手足口病; (2)临床观察病例(无发热、非住院病例)电子版报告; (3)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遇到手足口病病例时,建议其转诊。42三、麻疹疑似病例(包括风疹)的报告与诊断: 发热、出疹并伴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1)发热:体温38 (2)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3)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43四、水痘的报告与诊断:p 德清县卫生局、德清县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德卫201232号) 各医疗单位(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私人诊所)在就诊 过程中,一旦发现水痘病例,按丙类传染病管理要求,由
20、诊治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4小时内由县级及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以电子表格形式发给县疾控中心。邮箱地址: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45报告范围与标准 ( (一) )传染病p 1、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p 2、霍乱:发现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p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p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p 5、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
21、炭疽病例;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46报告范围与标准p 6、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p 7、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p 8、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p 9、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
22、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p 10、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47报告范围与标准p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p 12、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p 13、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p 14、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
23、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p 15、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48报告范围与标准p 16、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疾发感染病例。p 17、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24、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49报告范围与标准p 18、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p 19、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p 20、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
25、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p 21、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50报告范围与标准p 22、手足口病: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p 23、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p 24、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p 25、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p 26、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51报告范围与标准 (二)食物中毒:p 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p 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p 3、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朝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52Q|A您的问题是?善于提问,勤于思考问答环节53结束语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54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本课件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