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此定义提出了健康的三个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健康必须包括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 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3 一份全国22个省市对416岁儿童的调查结果是,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在6.3216%之间,也有不同角度的研究结果指出,儿童有或轻或重心
2、理障碍的人数在30%50%之间。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儿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儿童一生发展的大问题。 .4 一、智力发展正常一、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智力正常与否以智商作为标准智力正常与否以智商作为标准 智力正常或超常只能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正常或超常只能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而不是唯一标准之一,而不是唯一标准.5 二、情绪稳定愉快二、情绪稳定愉快 心理健康的幼儿表现为情绪安定、积心理健康的幼儿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对他人的爱和同情心。极向上,具有对他人的爱和同情心。.6 三、人际
3、关系和谐三、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人际关系和谐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7 四、行为统一协调四、行为统一协调 心理健康的幼儿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心理健康的幼儿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反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反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幼儿基本相符的行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幼儿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为特征。.8 五、性格乐观开朗 心理健康的幼儿在个性方面的表现: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强、诚实、勇敢坚强等。.9 六、自我意识良好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
4、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幼儿能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价值。.10第二节第二节 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11一、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的鉴别一、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的鉴别 1、是否有某些行为表现 2、行为表现的程度 3、从个体的发展来看.12 国内报道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病率在10.5%21%之间,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男女之比为1 2.2。在儿科综合性门诊中,心理障碍的2/3属于情绪障碍,其次为情绪、行为混合障碍,占17%。儿童常见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包括学校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癔症等。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障碍不为父母及学校老师所重
5、视。 .13(一)情绪障碍(一)情绪障碍1、幼儿期恐惧案例一 女孩童童,3岁,一次因为争抢小朋友的玩具被妈妈惩罚,关在黑屋子里呆了五分钟。起初,妈妈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因为她发现“关黑屋”有效,比如童童调皮时,只要说“关黑屋”她就特别听话。可是,没过多久,妈妈觉得不对劲了每到天黑,童童就瞪着惊恐的眼睛不停地哭闹,即使有亲人陪伴,临睡前决不能熄灯,否则就焦躁不安,难以入睡。.14u表现 幼儿对特定的动物、人、物品或情境所产生的过分的或不合理的恐惧和回避反应。自然恐惧: 如怕打雷、怕鞭炮声;怕影子、怕黑;怕动物。社会恐惧: 如怕被批评;怕独自在家、怕独自睡觉;怕坏人、怕走丢、怕警察。社交恐惧 :如怕
6、说话、怕陌生人。.15 原因 幼儿恐惧多产生于父母和成人的恐吓和幼儿自身的直接感受。.16 矫正 家长和老师不可采用恐吓、威胁的方法教育幼儿,应积极鼓励幼儿投入到所恐惧的情景中,学会如何应付而不是消极回避。.17 小朋友一凡正在小区的喷水池边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突然一只小狗经过他身边,一凡站住不动了。他屏住呼吸,小脸涨的通红,死死的盯住那只狗,生怕那只狗来碰他一下。 多发年龄:2-6岁 分析:宝宝进入智力快速发育阶段以后,思维很活跃,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一些我们大人认为是非常可爱和友善的物体在他眼里却成了可怕的庞然大物。他们觉得,这些不熟悉的物体对他们充满了威胁。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小动物的绒毛
7、玩具,如小狗,小猫,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小动物的绒毛玩具,如小狗,小猫,让孩子先接触玩具,然后再接触活生生的小动物。给孩子让孩子先接触玩具,然后再接触活生生的小动物。给孩子看看动物世界动物世界或或天线宝宝天线宝宝这样的片子,从视觉上接这样的片子,从视觉上接受小动物。受小动物。.18 2、幼儿强迫症翔翔(化名)上小学一年级。自从一个多月前翔翔的出现了许多奇怪的行为。根据父母反应,近一个月来,发现翔翔走在马路上总是要数电线杆,而且数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数。有时数着数着因旁人干扰忘记数的数目了,会表现得很焦躁,甚至要求回到起点重新数。尽管他们对孩子多次进行严厉地指责,仍无效。无奈之下父母带翔翔来到了
8、心理门诊,经医生诊断翔翔是得了强迫症。 .19 表现 强迫观念:反复出现多种毫无意义的观念、思想、印象和冲动。 举例:反复数天花板上吊灯的数目,反复数图书上人物的多少,强迫计数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 强迫行为:反复做一些刻板的、仪式性的行为。 举例:折叠整理自己的手绢、被褥时必须要角对角,并要反复多次对得很整齐,睡觉前一定要把鞋子反复摆成什么样子或一定要把毛巾反复铺平、摆正等等 .20 原因1、生理因素。患儿的外伤,严重的躯体疾病等都是诱发本症的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患儿在生活中碰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丧亡等精神刺激,引起恐惧,使儿童忧心忡忡、胆颤心惊,这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发因素。3、性格的
9、影响。这类儿童的性格大多内向,胆小拘谨,待人特别有礼貌,优柔寡断,行动较古板。4、家庭的影响。父母性格内向、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缺乏自信心,遇事迟疑不决,事后反复检查,过于克制自己,呆板,缺乏兴趣爱好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孩子过于苟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对生活刻板规矩等,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 .21 矫正 (一)树立信心 对于有强迫症的儿童,家长要帮助他们自觉认识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指导孩子处理问题要当机立断,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克服遇事犹豫不决的弱点。 (二)培养爱好 家长要鼓励强迫症的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
10、、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这样可大大促进病情的好转。 (三)培养良好性格 如果强迫症孩子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孩子强迫症状的康复,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这一点甚为重要。 .22 经医生了解翔翔的母亲性格比较内向,对翔翔也要求很严格,尤其在卫生方面,每次都要求其洗手消毒后才能用餐。特别是在考试名次上,总是希望他在班级名列前5名。 造成儿童强迫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心理原因、生活环境、习惯等多个方面。翔翔的病因也就是在于父母对他的教育方面。家庭的教养方式严厉,父
11、母工作忙;家长过分看重求助者的学习成绩,对他的心理发展缺乏全面的关注。这些都可能是导致儿童强迫症的原因。在此提醒家长们,子女的教育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23 1、夜惊 案例 6岁的杰杰,长得白白胖胖,挺逗人喜爱。一天晚上,杰杰看完香港武打电视片后,非常兴奋。临睡前还模仿电视镜头里的一招一式,倒还真有点像呐! 可刚刚睡着才20分钟左右,杰杰突然惊叫一声,翻身坐起,双目凝视,表情惊恐,大声喊叫:“妈妈!妈妈!”妈妈赶紧抱住杰杰,并用力拍打杰杰说:“别怕,别怕,妈妈在。”但杰杰毫无反应,依旧又喊又叫,又惊又抖。几分钟以后,杰杰才停止喊叫,继续睡觉。第二天早上,妈妈问杰杰:“昨晚你为什么又喊又叫?
12、”杰杰竟完全记不起来了。以后,每隔十天半月,又会有类似的发作。 .24 分析案例 杰杰在晚上惊恐喊叫的现象称为“夜惊”。夜惊,发生率约在儿童中占3 左右,男孩略多于女孩。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最多见。夜惊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两小时,约2/3的患儿发生在入睡后的15 30分钟左右。 .25 患儿突然惊醒,瞪目坐起,躁动不安,面露恐怖表情,但意识处于蒙状态。同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脉搏加快。发作时,若叫唤患儿,一般很难叫醒,患儿常紧张地抓住身旁的任何人,似乎正在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对别人的安抚、拥抱及焦虑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须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才能
13、恢复平静并自行入睡。 .26 儿童夜惊主要由焦虑、惊恐等心理因素引起。例如家庭成员的重病和死亡,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外伤和意外事件所导致的焦虑和恐怖不安等。此外,在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和看恐怖紧张的影视等,都可导致夜惊的发作。 .27 经常发生夜惊的患儿,往往反映孩子存在持续较久的焦虑状态,因此,需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进行心理疏导。 儿童夜惊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镇静剂,以控制夜惊发作。 预防夜惊,应注意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避免听紧张恐怖的故事和看紧张恐怖的影视。一般说诱因解除后或随年龄增长夜惊能自愈。 .28 家住鞍山铁西的七岁男孩洋洋(
14、化名),半夜不声不响地站在了窗台上,一动不动望着窗外,幸好被妈妈及时发现,把他抱了下来继续睡觉;偶然一个夜里,洋洋妈又发现,儿子突然坐起来玩身边的小玩具,可第二天问他半夜玩玩具的事时,他却一无所知。孩子奇怪的举动吓坏了妈妈,马上带他去看医生,原来洋洋竟患上了梦游症,需马上接受治疗。 2、梦游.29 梦游多出现在儿童时期,约1%到6%的儿童偶有梦游现象,如果将仅出现一次梦游的儿童也算进去,梦游的出现率约25%。一般来说,儿童梦游不算什么大毛病。相比之下,成人梦游则少得多了,但成人梦游则是一种病态行为。 .30 梦游是指在睡眠状态中突然下地走动,做一些动作,如穿衣或穿鞋,或突然坐起,患儿眼睁、意识
15、恍惚、动作笨拙、行动摇晃,发作时间分钟,醒后对发作完全遗忘。 .31 心理、社会因素: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都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睡眠过深: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 发育因素: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表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32 首先应该知道该病的特点及发生原因,只要发作次数不多,一般无需治疗,
16、患儿的梦游症状会逐渐减少,最终彻底缓解。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同时,还应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 .33 儿童遗尿症,是指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现
17、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岁时约占5%,而,而15岁岁仍尿床者只占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34 1、生理因素 蛲虫病、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遗传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 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 3、睡眠过深睡眠过深
18、 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使之发生反射性排尿,形成遗尿。 .35 4、排尿训练不当排尿训练不当 夜里训练过多,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 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 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 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36 1、加强对幼儿自觉排尿的训练 从治疗开始起,要求父母在宝宝夜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将宝宝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宝宝的铃
19、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条件反射建立,宝宝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鼓励宝宝自己去厕所排尿,使他们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37 2、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建立合理生活制度 使宝宝的生活、饮食起居建立起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唤醒。晚间适当控制幼儿饮水量。.38 3、关心体贴 遗尿可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孤僻等心理异常 对患儿着重教育解释,减轻心理负担和情绪不安。多抚慰、鼓励,避免讥笑、斥责或惩罚,减轻遗尿症患儿的自责、自卑感。.39 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向浩
20、浩的妈妈告状,原来浩浩午睡时总是比别的小朋友入睡慢,也常因为在床上折腾来折腾去睡不着而受到老师批评,有时候睡着了又比别人醒得晚,开始上课了他还在呼呼大睡,老师把他揪起来的时候发现他尿床了。有时候上着课老师看到浩浩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老师不愿影响教学进度也就没有搭理他,结果他就尿裤子了。 如果你是浩浩的老师的话,你会怎么做呢?.40 1、经常提醒浩浩去上厕所 2、对他自己上厕所的行为加以表扬 3、当他尿裤子的时候,予以忽视 不要加以评论,提前准备好干净的裤子和塑料袋,换好裤子后就离开,并让他继续参加班级活动。 4、继续记录这次行为 记录浩浩遗尿的次数挤时间,帮助你决定何时应当减少对他的提醒.41
21、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42 (1)各种因素导致情绪的混乱。例如,突然与父母分离,急性的强烈刺激如亲人死亡等。 (2)对不愉快或可憎恶思想或经验的反应。例如,一女孩上学时遇见一因车祸导致致脑浆迸出死亡的行人,以后当看到豆腐类食品便联想到这一情景而发生呕吐。 (3)精神过度紧张。例如,各类考试,特别在女孩易于发生,且往往有过去发作史。.43 (4)作为以对父母的一种表现。当过度刺激或当强迫儿童做他不愿做的事情时发生呕吐,特别是某些小儿害怕由于表现对父母的愤怒而失去父母的爱时发生,在
22、与父母重建良好关系时呕吐消失。 (5)作为对家庭施加压力的一种工具。对孩子放纵的父母,其小儿为了对家庭施加压力而发生呕吐。例如,害怕上学的儿童,呕吐往往发生于早晨,且周末或假日不发生呕吐。此外,母亲强迫小儿进食或喂养过度亦可发生呕吐。.44 主要依靠发现与解决不良的心理因素,药物的对症治疗作用较小。 对患儿应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生理睡眠时间。周围人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呕吐症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和顾虑,以提高其治疗的信心。 严重的患儿可出现反复呕吐,而引起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甚至水、电介质紊乱。因此必须注意神经性呕吐患儿的全身营养状况,保持水电介质平衡。.45儿
23、童多动症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46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患儿的父母、同胞和亲属中患本病或其他精神疾病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孪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孪生子的多动症同病率达100,而异卵孪生子的同病率仅占17。 2神经生理学因素 许多研究认为该症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成
24、熟延迟或是由于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多动症儿童脑电图异常率较对照组高,提出示本症具有生物学基础。 3脑部轻微损伤 产前、产时、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如难产、早产窒息、颅内出血或宫内发育不良;生后有脑外伤,高热惊厥、脑炎、脑膜炎,癫痫,一氧化碳中毒史者。.47 4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铅中毒。研究发现,几乎一半以上的多动症儿童血中含铅量较高。工业社会的环境污染,汽车的汽油燃烧时,化合物的铅会挥发成气体进入空气中,被儿童吸入体内。用含铅的玩具、餐具,使儿童体内铅蓄量过大,可能引起本病。 2)社会文化因素 有人发现不少多动症患儿的家庭有喜高音调、快节奏和近似噪音音乐的嗜好。当今许多
25、电视、音响节目充斥狂歌劲舞、打斗凶杀场景,对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构成超强刺激,极易引起脑功能失调。 (3)教育因素 目前公认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教育因素是儿童多动症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四种不良教育方式均可诱发本病。.48 作为多动症的孩子的家长,首称要理解孩子是属于病态的,不能误认为孩子的病态是“不学好”、“故意捣乱”等,更不能因为孩子的不受欢迎的不良行为而动辄责打骂,加重患儿的心理压力,会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差,症状会更加严重。 老师给患儿多一份关心和帮助,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孩子,不能在其他同学面前羞辱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有了进步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增强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习
26、惯。.49 儿童品行障碍是指儿童期出现的逆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严重行为问题,违背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若严重的品行障碍以至于损害了他人生命安全、财产或社会治安,并触犯法律时称为青少年违法(18岁以下)。儿童品行障碍的高发年龄为78岁和青春期儿童,一般男孩多于女孩。 .50 案例:明明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51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
27、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52 攻击性行为会妨碍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性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另外,攻击性行为还与犯罪有一定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犯罪在儿童期就认定为有攻击性行为。也就是说,从小攻击性强的幼儿,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
28、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幼儿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正。.53 家庭教养方式 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外号是“死不讲理”。奶奶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明明的同桌是琦瑞,琦瑞胆小、老实,明明常常无缘无故把他弄哭。明明却认为自己很有本事,很像电视武打片里的“英雄”、“老大
29、”。.54 大众传媒 由于儿童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性行为。而当电视进入每一个家庭后,幼儿每天用于看电视台的时间很多,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为幼儿提供了攻击样板,使幼儿不知不觉地模仿学习了攻击性行为。据统计,在美国,平均每小时电视节目中有56次暴力发生,在幼儿节目里,尤其是星期日早晨的节目里,每小时有25件身体攻击的事件。 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上述案例中的明明在家常常看电视。奶奶不识字,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节目适合幼儿看,任凭明明
30、的心意,明明常看些不适合他看的武打片。有时也看一些含暴力场面的电视。.55 (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56 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往往习惯于请个子比较大、力气强壮的幼儿扮演诸如“大灰狼”之类的强势角色,请文弱的幼儿扮演“小羊”之类的弱势群体。为了促进幼儿的移
31、情,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换位,即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小羊”,使其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而让弱小的被攻击者扮演“大灰狼”,使其感受到“力量”的魅力。通过这种角色换位,将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某种感情。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57 (二)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家长要常观看育儿知识展览,阅读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作为被攻击孩子的家长要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以牙还牙”只会制造更多
32、的攻击性行为。作为具有攻击性孩子的家长,首先要提高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和社会有消极影响的认识,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认识误区。对于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它的危害,并在孩子面前旗帜鲜明地表达对这一行为的反对态度。.58 (三)防止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防止幼儿接触不良大众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深刻认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性,坚决杜绝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家长要尽量减少给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小班年龄阶段,幼儿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与幼儿一起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使幼儿潜移默化
33、地感受并表现剧中人物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在家里,家长可以陪伴幼儿观看类似这方面的影碟、录像、电影等。同时,家长还要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59 案例1:在幼儿园里经常都会开展评小红花活动,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小红花,子浩也不例外,可比起佳佳来,还是少了一朵。到了放学时,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红花贴在评比栏里,并请爸爸妈妈来看自己得到的红花。子浩的妈妈也来了,子浩告诉妈妈自己得到的红花是全班最多的。我随着子浩的妈妈一起走到评比栏前,这时,老师发现佳佳的红花少了一朵,而他自己的却多了一朵。发现这一现象,我轻轻地把子浩妈妈叫到旁边,告诉她这个情况。他妈妈生气地对我说:“子浩平
34、时在家里就是很会撒谎,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我得好好的教训他。”老师听了立刻制止了她的行为,并请她回家再了解这件事情。 第二天,老师发现子浩偷偷地把红花贴了回去。走过去,笑着对他说:“子浩,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做错事能马上改正还是好孩子!老师奖你一朵小红花。”子浩高兴地说:“谢谢老师!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60 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心理因素来看,幼儿的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三、四岁的孩子在叙说故事、回忆事情和游戏中常常进行想象.他们给白雪公主“照相”,讲自己到喜洋洋家里做客,还眉飞色舞地描述自己“设计
35、”的游戏,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三、四岁的幼儿一般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界限,他们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因此,轻易信认为孩子说谎是容易失误的.其实,孩子的一些想象并不妨碍他们的诚实。随着年龄逐渐增大,知识经验日益丰富,孩子就会清楚地划分想象和说谎的界限。 当孩子到了五、六岁,特别是临近入学时,如果孩子依然编造事实,哄骗家长,这时,家长就应帮助孩子分清是非,诱导他们尊重事实.既不能听任发展,也不要轻易给扣上说谎的帽子,而是要因势利导,把孩子引导到实事求是的道路上来. .61 情景回放情景回放1 4岁的菲菲吃早饭时煞有介事地对妈妈说:“昨天,许多小矮人来到我的房间,还有白雪公主,我们玩得开心极了。” 点评
36、菲菲对妈妈讲的事情虽然不可能发生,但它与我们所说的道德意义上的说谎截然不同,它是幼儿创造性的萌芽,是幼儿把想像和现实混淆的结果,这是做父母应该珍惜和鼓励的。比如,家长抓住这个时机,鼓励孩子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你不妨问问:“你看到的小矮人长得什么样?”.62 情景回放情景回放2 3岁的明明早上起床时,床上湿了一大片,妈妈问是这么回事,他狡辩:“我没有尿床,是我睡觉时出的汗。” 明明所说的也不属于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它只是幼儿为了摆脱尴尬而为自己找到的一个小小的理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当然,对这种“谎言”也不能任其发展,父母应该以一种温和幽默的态度对待孩子所做的错事,而不是让孩子因犯错误而产生心
37、理压力和恐惧。这样,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才更有可能讲出真话。.63 儿童学习障碍问题最近十多年来,受到我国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这种病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占到6左右,并且给这类儿童本身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问题、负担和无奈。 .64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65 表现 1 过了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说话 2 说话晚或很晚 3 开始说话后,比别的正常孩子发展慢或出现停滞 4 虽然会说话,语言技能较低 5 语言应用、词汇和语法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 6 只会用单词交流不会用句子
38、表达 7 交流技能低 8 回答问题反应差 9 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66 岁不会读“”“”“” 小林(化名)是位岁男孩,说话吐字不清,尤其是对“”“”“”之类的舌根音发音困难。小林的父母曾经带着他到一些大医院看病,医生认为,小林的舌根系带短,需要手术加长进行治疗。父母担心孩子受苦,没有同意手术。后来,他们带小林来到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就诊。中心高级教师、心理治疗师颜家睦对小林检查后确认,小林口腔器官并无发育问题,属于语言缺失和构音障碍。 颜家睦认为,小林的口腔肌肉缺乏精细运动能力。于是,对小林口腔进行刺激训练。他让小林的家长购买一个柔软性好的硅胶牙刷,用之敲打舌面、压舌根、抵舌尖,刺
39、激舌头与口腔,使其灵活运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训练,小林终于可以说清“”“”“”等舌根音。颜家睦告诉记者,其实儿童发音不清,是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只要对其进行刺激训练便可康复。.67 口吃:指说话的节律异常与重复,因此说话不流利。大多数发生于学龄前期儿童,男孩多见。口吃发生率约为l2。 .68 心理因素: 大量事实表明,儿童口吃是儿童受惊、被严厉斥责、惩罚、嘲笑、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父母双亡或离异、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惧、焦虑情绪的结果。由于突然或持续惊吓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见。在一些突然引起震惊、恐惧的事件之后,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例如遇见某种动物,听了鬼怪的惊险故事,因而引起惊恐等等之
40、后,可发生口吃。口吃可能在受惊恐的当时发生,也可能是在受了惊恐之后几小时或几天之后出现,有时是经过沉默阶段再出现的。.69 ,传统疗法:包括心理疗法、发音疗法、呼吸疗法等,一般是以心理治疗为主,再加上一些改变不良习惯的练习。譬如,练习朗诵,特别是背诵诗歌或练习唱歌,有节奏地呼吸发音,对矫正口吃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样做可以使精神集中在节奏、韵律上,转移口吃患者对发音动作的注意力。长期做下去,就不再感到发音困难了。,口腔肌肉锻炼法:口腔肌肉锻炼法包括吐字疗法与特色疗法。口腔肌肉锻炼法认为,口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身体上某些肌肉组织的功能得不到健康成长造成的,主要表现为说话时心脏供血不足而造成呼吸急促,
41、发音器官出现障碍,它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无本质上的联系。 .70.71 吮手指、咬指甲、咬衣物、舔嘴唇等动作.72 6个月之前的婴儿吸吮手指只是为了满足吸吮要求,一般到了6-7个月时就会自然消失,不需要去过分看重这问题。家长可以从满足孩子吸吮的要求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如尽量给孩子喂母奶,喂奶时让孩子多吸一会儿以满足他吸吮的本能等。不要很紧张地一直盯着孩子,一等他把手指放进嘴里就拿掉它,也不要在孩子小手指上涂上些苦味、辣味的东西来防范,或者给孩子戴上手套等等,这些方法除了耗费大人的精力,让孩子受罪以外,基本上是无用的,孩子一有机会还是会津津有味地吸手指的。 吸吮手指.73 6个月之后的婴儿再吸手指,
42、父母应该想些办法来缓和孩子的这种心理紧张,想想孩子是否缺少感兴趣的玩具?是否自己没有多抱抱孩子、和他多说说话?是否孩子独自一人在童车里待的时间太久?等等。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愉快的生活环境,多带孩子到自然界走走,让他接触较多的刺激,把精力用于探索外界感兴趣的事情上。避免采取强制、简单、粗暴的手段。这样,孩子吸吮手指的习惯会渐渐消退。吸吮手指.74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75 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
43、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等,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甚至造成甲沟炎。.76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要循循善诱,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儿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77 孩子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一般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局部湿疹、炎症和蛲虫感
44、染有关。由于局部奇痒,致使两大腿常不由自主地做内收交叉摩擦,倘若长此以往就逐渐形成习惯性动作。一般表现为入睡或刚醒来时两腿内收,摩擦自己的外生殖器,女孩有时两腿交叉上下摩擦。年龄稍大的儿童有时表现为在突出的家具角上或骑在某种物体上摩擦下方,甚至为避免大人的干涉而暗自进行,每次持续几分钟。婴幼儿在阴部摩擦的同时,常出现面颊泛红,两眼凝视,甚至大汗淋漓,但神志始终清楚,并无其他异常表现。这时,如父母能及时加以干预,患儿的阴部摩擦即会停止。.78 针对孩子习惯性的阴部摩擦,作为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种不良习惯完全可以纠正的。平时应注意孩子外阴部的清洁。不宜给孩子穿得太多太热,内衣内裤应宽松。对年龄
45、稍大的孩子应耐心地说服、解释和诱导,使他们打消顾虑,主动地克服这种不良习惯。此外,对习惯于入睡或醒来时发作的孩子,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养成卧床即睡,醒后即起床的习惯,以消除孩子习惯性阴部摩擦的不良行为。 .79 4岁的芳芳从小由外婆带大,平时很少出门和小朋友玩耍。家里来了客人,她从来不主动打招呼,总是躲在大人身后。一开始,父母只以为芳芳个性胆小、害羞,没有太在意。芳芳上个月开始上幼儿园,前两周她几乎整天哭。后来逐渐不哭了,却很少开口说话,以致越来越孤僻、不合群。虽然有时也会偶尔和别人说一点话,也只是用点头、摇头、做手势的方式来表示。令人奇怪的是,芳芳回家后有说有笑,与家人交流得很好,感情也很好
46、,相处亲密,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异常。 .80 1.本症大多于3-5岁起病,女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但这种缄默有选择性,即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如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话,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幼儿园或对陌生的人。 2.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幼儿园里讲话。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待学会写字后,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3.这类患儿在上学前不易被父母发现,患儿不愿与不熟悉的人讲话,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害羞的缘故。直到上小学以后,表现为不愿回答任
47、何问题,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时才被发现。患儿能照常参加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不一,部分患儿拒绝上学。.81 1.病前具有性格特征 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 2.发育成熟延迟 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3.心理社会因素 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
48、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82 1. 避免给予精神刺激 要尽量避免给患儿各种精神刺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或家人不要关系紧张,给患儿提供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减少对患儿的粗暴呵斥,经常鼓励患儿主动与别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但不强迫患儿说话。 3.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 解除患儿的心理矛盾,鼓励参加集体活动,以逐渐消除对陌生人和新环境的紧张情绪。搞一些家庭游戏,邀请小朋友和老师来家中做客,同患儿一起做游戏,让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来访的小朋友由陌生到熟悉,由少到多,最终使患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幼儿园是一
49、个陌生的环境。.83 1.幼儿园老师在玩耍时有意识地拉拉患儿的手,摸摸头,让班里的孩子多给患儿一些适当的帮助,让小朋友玩时带上患儿,尽可能减少患儿单独静坐独处的机会。 2.患儿不愿说话时,老师或小朋友不要逼他,这样可让患儿感到环境没有任何压力。 3.父母每天必须抽出至少半个小时与患儿谈话,并允许患儿不回答问题,以减轻患儿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4.经常激发患儿展示自我的主动表现欲望,这样可以让患儿感受到自身能力被外人的赞赏,增强自信心。 5.周末带患儿到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去玩,父母在患儿面前主动与陌生人交流,刺激患儿,使其从中受到启发,学到与人交流的一些方法或方式。.84 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4例,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85 大多数患儿出生后36个月以内起病,少数患儿3岁以后起病。 1)社会交往障碍: 2)言语交流障碍 3)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4)感知觉反应异常 5)智能障碍和其他损害 .86 1)遗传因素; 2)脑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生期损害史、脑电图异常,故认为本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所致功能障碍有关。 3)神经生化因素; 4)认知缺陷因素; 5)多种病因:自闭症常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