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理学生理学冲刺串讲冲刺串讲.2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n第一节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不考)(不考)n第二节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n第三节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重点)(重点).3第三节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P5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4第三节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P5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多作为反射弧的传出部分,以神经-体液调节的形式进行调节自
2、身调节自身调节:1.局部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和代谢性自身调节 P1242.肾血流调节管-球反馈 P2163.尿生成调节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 P2294.内分泌激素各种自身调节.5第三节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反馈控制系统 P7负反馈:负反馈:正反馈正反馈.6第三节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反馈控制系统 P7负反馈:负反馈:极为常见,维持稳定中的最重要正反馈正反馈1.血液凝固2.动作电位Na+内流3.雌激素对LH分泌的影响4.排尿、排便5.分娩6.胃蛋白酶原激活、胰蛋白酶原激活7.病理性恶性循环等.7第二章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n第一节第一节
3、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结构不考,(结构不考,转运是重点)转运是重点)n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信号转导(生化出题多)(生化出题多)n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重点)(重点)n第四节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肌细胞的收缩(平滑肌不考)(平滑肌不考).8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0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易化扩散.9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0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气体、水、乙醇、尿素易化扩散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不耗能)1 1:
4、通道介导:通道介导电压门控(去极化时的钠离子通道)、化学门控(终板膜Ach受体阳离子通道)、机械门控2 2:载体介导:载体介导除肠粘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之外的其他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的转运(如红细胞、脑细胞等).10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11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2主动转运(膜蛋白介导,耗能)主动转运(膜蛋白介导,耗能)1 1:原发性:原发性:钠-钾泵、钙泵、质子泵2 2:继发性:继发性:肠粘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5、的转运;甲状腺上皮细胞聚碘;P352肾小管重吸收时各种继发性主动转运 P219.12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4出胞和入胞出胞和入胞.13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物质的跨膜转运 P1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跨膜转运)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跨膜转运)1:外分泌细胞分泌酶2: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3: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P36、P2834:吞噬5:吞饮.14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跨膜转运总结:跨膜转运总结:不需要膜蛋白介导:不需要膜蛋白介导:单纯扩散顺浓度
6、顺浓度/ /电位梯度扩散扩散:电位梯度扩散扩散: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不耗能:不耗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没有饱和性:没有饱和性:单纯扩散、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转运大分子物质:转运大分子物质:出胞、入胞.15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P20G蛋白耦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P17.16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P20终板膜Ach受体阳离子通道(N2型受体,通透钠、钾离子,化学门控通道,介导易化扩散 P11)G蛋白耦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P17配体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蛋白激酶G G蛋白效应器
7、:蛋白效应器:AC、PLC、磷脂酶A2、磷酸二酯酶第二信使:第二信使:cAMP、cGMP、DG、IP3、Ca2+.17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P20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P338.18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P201 1:酪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胰岛素、生长因子2 2: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细胞因子3 3: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钠尿肽、NO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P338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3、维甲酸.19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静
8、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P22几个概念:几个概念:产生机制: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P25几个概念:几个概念:产生机制: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特点:特点:.20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P22几个概念:几个概念: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射产生机制:产生机制:静息时K+通透性大,外流,略小于K+的平衡电位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P25几个概念:几个概念:阈电位、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产生机制:产生机制:受到外来刺激后Na+通透性增大,内流影响因素:影响
9、因素:细胞外液Na+浓度升高,动作电位幅度升高特点:特点:全或无.21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局部电位 P33它们是局部电位:它们是局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局部电位的特点:.22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局部电位 P33它们是局部电位:它们是局部电位:EPSP、IPSP、终板膜电位、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局部电位的特点:局部电位的特点:不具有全或无特性,不能进行无衰减传播,没有不应期.23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 P34几个概念:几个概念:兴奋性可兴奋细胞阈刺激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24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
10、活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P35.25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P35动作电位传至接头前膜至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含ACh的突触囊泡释放,ACh激活接头后膜的化学门控通道,造成Na+内流而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释放的ACh可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26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n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n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n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n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27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浆渗透压 P49悬浮
11、稳定性 P5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P54.28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浆渗透压 P49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NaCl,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份,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悬浮稳定性 P52红细胞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为红细胞沉降率,沉降率大小可以反应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沉降率越快,悬浮稳定性越小。红细胞叠连时,血沉加快,血沉大小发生与血浆有关,与红细胞本身无关,血沉加快的因素包括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血沉减慢的因素包括白蛋白和卵磷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P54肾皮质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分泌,是红
12、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肾供氧不足时(贫血、缺氧、血流量下降)EPO分泌增多,雄激素也可刺激EPO分泌.29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凝血因子 P63.30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凝血因子 P631:除F III(组织因子)外,其余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2:出F V外(Ca2+),其余均为蛋白质,大多数在肝脏合成,肝脏病变 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3:辅因子:、高分子激肽原4:凝血维生素:维生素K5:最不稳定的因子:F V(前加速易变因子).31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凝固的调控 P66.32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
13、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凝固的调控 P661.血管内皮抗凝:一方面充当机械屏障,一方面分泌抗凝物质2.纤维蛋白吸附、血流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3.生理性抗凝物质:抗凝血酶是重要的抑制物,肝素通过增强凝血酶的活性发挥间接抗凝作用,枸橼酸钠、草酸盐可去除血浆中Ca2+抗凝.33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红细胞血型 P70ABO血型血型ABOABO血型抗体:血型抗体:ABOABO血型遗传:血型遗传:Rh血型血型.34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红细胞血型 P70ABO血型血型ABOABO血型抗体:血型抗体:ABO血型抗体分天然抗体和
14、免疫性抗体两类,天然抗体属IgM,不能通过胎盘,免疫性抗体属IgG,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溶血ABOABO血型遗传:血型遗传:参见表3-5Rh血型血型Rh血型抗原性最强的抗原为D抗原,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者为Rh阴性, Rh阴性在汉族人群中属稀有血型,血清中不存在Rh的天然抗体,但可形成免疫性抗体,Rh阴性母亲生Rh阳性的第二胎时可引起新生儿溶血.35第四章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n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n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电生理特性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电生理特性n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n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n第五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
15、器官循环.36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 P77过程:压力:压力:容积:容积:.37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过程 P77过程:1等容收缩期 2快速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4等容舒张期 5快速充盈期 6减慢充盈期7心房收缩期压力:压力:左心室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左心室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左心室压力最低:快速充盈期末左心室压力最低:快速充盈期末主动脉压最高: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最高: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最低: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最低:等容收缩期末容积:容积:心室容积最大:心室容积最大:心房收缩期末心房收缩期末或等容收缩期或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
16、最小:减慢射血期末或心室容积最小:减慢射血期末或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38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音的产生 P78第一心音: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第四心音:.39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心音的产生 P78第一心音:第一心音:主要因房室瓣关闭引起,音调低、持续时间长,标志收缩期的开始第二心音:第二心音:主要因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引起,音调高,持续时间短,标志 舒张期的开始第三心音:第三心音:快速充盈期末室壁和乳头肌振动引起第四心音:第四心音:心房音注:除第一心音位于收缩期,其余三期均位于舒张期.40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
17、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P811:前负荷:前负荷:2:后负荷:后负荷:3:收缩能力:收缩能力:4:心率:心率:.41第一节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P811:前负荷:前负荷:容量负荷,改变心肌初长度进行“异长调节”2:后负荷:后负荷:压力负荷,通过影响前负荷,间接改变心肌初长度进行“异长调节”3:收缩能力:收缩能力:心肌内在特性(区别于外在的前负荷和后负荷),“等长调节”4: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上限为160180),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42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8、 P86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动作电位0 0期:期:1 1期:期:2 2期:期:3 3期:期:4 4期:期:.43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P86静息电位:静息电位:K+外流,机制同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动作电位:0 0期:期:去极化过程,快钠通道介导Na+内流,机制同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1 1期:期:快速复极初期,Ito通道介导K+外流;2 2期:期:平台期,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内向L型 Ca2+流和外向K+(IK通道介导)流共同介导;3 3期:期:快速复极末期,K+进一步外流
19、(主要由内向整理钾通道Ik1介导);4 4期:期:静息期注:1期、2期、3期同属复极化过程,各期复极的外流电流由不同K +通道( Ito IK Ik1 ).44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P89窦房结窦房结P细胞细胞去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浦肯野细胞浦肯野细胞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45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P89窦房结窦房结P细胞细胞去极化过程:去极化过程:L型Ca2+通道介导复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主要由IK通道介导
20、,无1期和2期,直接进入3期复极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所有自律细胞中速度最快,最重要的离子基础是IK通道介导 的K+外流进行性衰减浦肯野细胞浦肯野细胞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同心室肌细胞(有0、1、2、3、4五个分期)自动去极化过程:自动去极化过程:最重要的离子基础是If通道介导的Na+内流进行性增强注:注:窦房结细胞去极慢,自动去极快;浦肯野细胞去极化,自动去极慢.46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理特性 P91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47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心肌
21、的生理特性 P91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合称有效不应期,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所以不发生类似骨骼肌的完全强直收缩;自律性: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自律性最高;传导性:结区细胞最慢,形成房室延搁,使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时间上不发生 重叠,浦肯野细胞最快;收缩性:因存在缝隙连接而呈现“全或无”式收缩.48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P105心脏搏出量:外周阻力:心率:动脉弹性:.49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P105心脏搏出量:博出量增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前者更明显(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博出量
22、的多少),脉压增大;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后者更明显(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脉压减小;心率:心率增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后者更明显,脉压减小;动脉弹性:老年人血管壁弹性降低,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注:注:外周阻力的变化和心率的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一致.50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P106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51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P106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射血能力强,中心静脉压低)和静脉回心血量(回心血量增加,中心静脉高)之
23、间的相互关系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1:平均充盈压:血量增多或容量血管收缩,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多2:心脏收缩能力:收缩能力增强,中心静脉压降低,回心血量增多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收缩,加速静脉回流,中心静脉压升高4: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中心静脉压降低,回心血量增多5:体位改变:卧位变直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注:注:心脏收缩增强和吸气时,中心静脉压影响回心血量,而非相反.52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P110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53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P110微动脉:对血流阻力最大,
24、在血流量的控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局部代谢产物的控制,发生交替性收缩和舒张(代谢性自身调节)注:注: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后者阻力更大.54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组织液的生成 P111毛细胞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55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组织液的生成 P111毛细胞血管血压:有利于滤过(心衰时组织液生成增多)血浆胶体渗透压:有利于重吸收(肾病时组织液生成增多)组织液静水压:有利于重吸收(丝虫病时组织液生成增多)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有利于滤过(炎症时组织液生成增多).56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
25、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P113交感神经(交感神经(1受体介导)受体介导)正性变时: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正性变传导:正性变力:正性变力: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M受体介导)受体介导)负性变时:负性变时:负性变传导:负性变传导:负性变力:负性变力:.57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P113交感神经(交感神经(1受体介导)受体介导)正性变时:正性变时:窦房结细胞4期T型钙流、If钠流增强正性变传导:正性变传导:房室结细胞0期L型钙流增强正性变力:正性变力:心肌细胞2期L型钙流增强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M受体介导)受体介导)负性变时:负性变时:窦房结细胞4期T
26、型钙流、If钠流减弱,激活Ach依赖性钾通道负性变传导:负性变传导:房室结细胞0期L型钙流减弱负性变力:负性变力:心房肌细胞2期L型钙流减弱.58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血管的神经支配P114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59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血管的神经支配P114缩血管神经纤维1:所有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受体介导)2:几乎所有血管都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其中多数血管仅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单一神经支配3:皮肤血管分布最多,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分布最少舒血管神经纤维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胆碱能纤维)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脑膜、唾
27、液腺、胃肠外分泌腺等3: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纤维(通过轴突反射)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汗腺注:胆碱能纤维不等同于副交感纤维,二者相互包含 P176,P286.60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反射P116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器:反射效应:生理学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感受器:反射效应:生理学意义:化学感受性反射感受器:反射效应:生理学意义:.61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反射P116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器:感受器:颈动脉窦和主动弓压力感受器,感受血管壁的被动扩张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血压升高时,兴奋迷走神经(减压反射)生理学意义:生理学意义:快
28、速调节血压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感受器:感受器:心肺感受器,感受血管壁的被动扩张或一些化学物质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血压升高时,兴奋迷走神经,抑制血管升压素释放生理学意义:生理学意义:调节血量化学感受性反射感受器: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体化学感受器,感受缺氧、CO2分压升高、H+ 浓度升高等反射效应:反射效应: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 力增大,血压升高生理学意义:生理学意义:平时对心血管活动不起调节作用.62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P116RAS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29、63第四节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P116RAS系统:血管紧张素II作用最显著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对受体和受体均有较强作用,对心脏正性作用,对多数血管收缩作用(受体),对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作用(2受 体为主)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兴奋受体,故静脉注射时,常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血管升压素:促进水的重吸收,收缩血管平滑肌.64第五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P126冠脉血流最小:冠脉血流最大:冠脉血流增大:冠脉血流减少:.65第五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血流量受心肌收缩的影响P126冠脉血流最小:等容收缩
30、期末冠脉血流最大:舒张早期冠脉血流增大:舒张压升高,心率减慢冠脉血流减少:舒张压下降,心率加快,主动脉关闭不全.66第五章第五章 呼吸呼吸n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n第二节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n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n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67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P133、P136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68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P133、P136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原动力,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压力差是直接动力肺
31、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弹性阻力:肺通气阻力的主要成分,包括表面张力和自身弹性回缩力,以表面张力为主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以气道阻力(主要与气道管径大小有关)为主.69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138来源:功能:.70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P138来源:肺泡II型细胞分泌,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主要作用在于降低肺泡液-气界面表面张力,减小肺泡的回缩力,从而:1:维持肺泡稳定性2: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3:降低吸气压力,减少吸气做功.71第一节第一节 肺通气肺通气肺容积和肺容量 P140潮气量
32、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生理无效腔.72第二节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的扩散 P145通气血流比值 P147.73第二节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的扩散 P145分压差:气体扩散的动力扩散系数:S/MW,CO2因溶解度远大于O2,扩散系数是O2的20倍通气血流比值 P147定义: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约0.84)意义:比值增大,通气过剩,肺泡无效腔增大;比值减小,血流过剩,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74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
33、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Hb和O2结合 P150特征:三个定义:.75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Hb和O2结合 P150特征:1:快速,可逆,不需要酶催化2:氧合而非氧化3:解离曲线呈S形三个定义:1:Hb氧容量:2:Hb氧含量:3:Hb氧饱和度注: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76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解离曲线 P150三段三段影响因素影响因素.77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解离曲线 P150三段三段上段:曲线平坦,反映血液流经肺泡中Hb与O2的结合;中段:曲线较陡,反映血液流经组织时Hb与
34、O2的解离;下段:曲线最陡,反映组织活动加强时Hb与O2的解离,也反映了血液中O2 的储备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曲线右移曲线右移( (有利于有利于HbHb与与O O2 2的解离):的解离):PH降低(波尔效应)、PCO2升高、温度升高、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升高等曲线左移曲线左移( (有利于有利于HbHb与与O O2 2的结合):的结合):PH升高(波尔效应)、PCO2降低、温度降低、 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降低,CO中毒等.78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O2的运输 P153运输形式运输形式影响因素影响因素.79第三节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O2的
35、运输 P153运输形式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占总量的5%,化学结合的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以前者为主影响因素影响因素O2与Hb结合可促使CO2释放(何尔登效应).80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P158CO2 低氧:低氧:.81第四节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P158CO2 1: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须的;2:可通过中枢和外周两种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运动,以中枢刺激为主;3:长期的CO2潴留能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刺激发生适应,PCO2过高(超过15%)还可引起
36、呼吸抑制H+ :中枢化学感受器只对脑脊液中H+的敏感,外周化学感受器对血液中H+的敏感低氧:低氧: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完全通过外周感受器实现,低氧刺激不容易发生适应,PO2过低时也可引起呼吸抑制注:刺激呼吸运动的能力:CO2 H+ 低氧.82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n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n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重点)胃内消化(重点)n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重点)小肠内消化(重点)n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n第六节第六节 吸收(重点)吸收(重点).83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P165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慢波:
37、慢波:动作电位:动作电位:.84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P165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电位低、不稳定慢波:慢波:周期性去极复极过程,决定消化道平滑肌收缩节律,起源于Cajal细胞,可接受自主神经的调节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慢波的基础上发生,去极过程由慢钙通道介导,复极过程同普通细胞注:注:1: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去极化均由慢钙通道介导2: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在慢波基础上产生,其他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85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P173盐酸:盐酸: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内因子:内因子:.86第三
38、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P173盐酸:盐酸:泌酸腺的壁细胞利用质子泵(H+,K+-ATP酶)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在盐酸的作用下激活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均可分泌粘液,非泌酸细胞 分泌碳酸氢盐,二者共同构成保护屏障内因子:内因子:壁细胞分泌,保护Vit B12,缺乏时发生巨幼细胞贫血.87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胃液分泌的调节 P175胃酸的分泌调节胃酸的分泌调节促进分泌:促进分泌:抑制分泌:抑制分泌:胃液的分期调节胃液的分期调节头期:头期:胃期:胃期:肠期:肠期:.88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39、胃液分泌的调节 P175胃酸的分泌调节胃酸的分泌调节促进分泌:促进分泌:乙酰胆碱、胃泌素、组胺抑制分泌:抑制分泌:生长抑素、促胰液素、胃酸、脂肪及其消化产物、高张溶液胃液的分期调节胃液的分期调节头期:头期:包括起主要作用的神经调节和次要作用的神经体液调节(迷走神 经末端释放硅皮素促进胃泌素分泌),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浓度 高,消化能力强胃期:胃期:包括迷走-迷走长反射、壁内神经丛短反射及胃泌素体液调节,胃 液分泌量最多,单消化能力不如头期肠期:肠期:体液调节为主,分泌量少、酸度低、胃蛋白酶含量低注:注: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并不对等,二者相互包含.89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胃的运动 P17
40、9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蠕动:蠕动:.90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胃的运动 P179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食物对咽、食管等处的刺激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引起引起的胃底、胃体肌肉的舒张,从而防止食糜过早排入小肠,有利于食物在胃内充分消化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维持一定的胃内压蠕动:蠕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速度快传播远的蠕动,称蠕动冲.91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影响胃排空的影响 P180促进排空促进排空抑制排空抑制排空.92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影响胃排空的影响 P180促进排空促进排空食物刺激胃壁,通过壁内神经
41、丛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促进胃排空抑制排空抑制排空1:胃泌素促进胃体、胃窦和幽门括约肌同时收缩,综合效应是延缓胃排空2: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等胃肠激素可抑制胃运动,延缓胃排空3:肠胃反射.93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P182HCO3-和水:和水:胰淀粉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94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P182HCO3-和水:和水:胰腺导管细胞分泌,保护肠粘膜胰淀粉酶:胰淀粉酶:不需要激活,效率高,速度快(由于唾液淀粉酶的存在,胰 液缺乏时糖类消化受影响有限)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由肠激酶激
42、活并继发自身正反馈激活胰蛋白酶:胰蛋白酶:需辅脂酶协助锚定于脂滴表面.95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胰液分泌的调节 P183头期:头期:胃期:胃期:肠期肠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缩胆囊素:.96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胰液分泌的调节 P183头期:头期:神经调节为主(迷走-迷走反射),酶多量少胃期:胃期:体液调节为主(胃泌素),酶多量少肠期:肠期:体液调节为主(促胰液素、缩胆囊素),酶多量多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最强刺激因素是胃酸,作用于胰腺导管上皮,使分泌大量水和碳酸氢盐缩胆囊素:缩胆囊素:最强刺激因素是蛋白质分解产物,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使分泌大量消化酶注:腺泡细胞
43、分泌酶,腺管细胞分泌水和碳酸氢盐.97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P184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98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P184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分肝胆汁和胆囊胆汁,前者弱碱性,后者弱酸性,胆汁中含胆盐、胆固醇和胆色素胆盐:胆盐:即胆汁酸盐,经胆固醇合成而来,胆汁中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随胆汁排入小肠后,95%的胆盐通过“肠-肝循环”在回肠末端被重吸收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1:乳化剂,促消化2:微胶粒,促吸收.99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小肠的运动 P187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
44、缩:分节运动:分节运动:蠕动:蠕动:.100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小肠的运动 P187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维持一定的肠内压分节运动:分节运动:环形肌在不同部位交替收缩和舒张,有利于消化和吸收蠕动:蠕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速度快传播远的蠕动,称蠕动冲.101第六节第六节 吸收吸收主要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P190无机盐无机盐钠:钠:铁:铁:钙:钙:糖糖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脂肪胆固醇胆固醇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102第六节第六节 吸收吸收主要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P190无机盐无机盐钠:钠:继发性主动转运,带动葡萄糖、氨基酸和水的重吸收铁:铁:主
45、要吸收部位在小肠上部,以Fe2+形式由转铁蛋白运,进入细胞后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 ,并与脱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胃酸和维生素C可维持铁的Fe2+状态,促进铁吸收钙:钙: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由钙结合蛋白转运,维生素D是影像钙吸收最重要的因素,肠内一定的酸度可促进Ca2+吸收,草酸盐和植酸则可与Ca2+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妨碍Ca2+的吸收糖糖继发性主动转运(除果糖为易化扩散),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103第六节第六节 吸收吸收主要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P190蛋白质蛋白质以氨基酸和寡肽的形式,继发性主动转运吸收(寡肽通过H+-肽同向转运体)脂肪脂肪中短链脂肪酸和
46、甘油一酯水溶性,直接重吸收;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细胞内通过甘油一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以乳糜微粒形式经淋巴管吸收胆固醇胆固醇细胞内被酯化生成胆固醇酯,以乳糜微粒形式经淋巴管吸收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大部分在小肠上段重吸收,VitB12在回肠重吸收,水溶维生素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重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同脂类消化产物.104.105总结:消化道的特殊运动形式总结:消化道的特殊运动形式胃的容受性扩张胃的容受性扩张小肠的分节运动小肠的分节运动小肠的蠕动冲小肠的蠕动冲大肠的袋状往返运动大肠的袋状往返运动大肠的集团蠕动大肠的集团蠕动.106总结:消化道的特殊运动形式总结:消化道的特殊运动形式胃的容受性扩张
47、:胃的容受性扩张:进食时食物刺激咽、食管,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引起(释放递质为神经肽或NO),意义在于适应大量食物的暂时保存 P179小肠的分节运动:小肠的分节运动:以肠壁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意义在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P187小肠的蠕动冲:小肠的蠕动冲:快速、传播较远的蠕动,促进肠内容物的快速推进 P187大肠的袋状往返运动:大肠的袋状往返运动:环形肌不规则收缩引起,有助于水的吸收 P188大肠的集团蠕动:大肠的集团蠕动:快速、传播较远的蠕动,促进肠内容物的快速推进 P189.107第七章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能量代谢与体温n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n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
48、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108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P196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呼吸商:.109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P196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 O2所产生的热量呼吸商:呼吸商:一定时间内呼出的CO2量与O2量的比值葡萄糖葡萄糖=1=1,当糖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测出的呼吸商可大于1蛋白质蛋白质=0.8=0.8,长期饥饿时接近此值脂肪脂肪=0.71=0.71,糖尿病时接近此值混合食物混合食物=0.85=0
49、.85非蛋白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0.82=0.82肺过度通气或酸中毒等情况下,肺过度通气或酸中毒等情况下,COCO2 2呼出增多,呼吸商变大呼出增多,呼吸商变大.110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P196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双标记水法:双标记水法:.111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P196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少用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蛋白呼吸商蛋白呼吸商+ +非蛋白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测3个参数:尿氮排出量、耗氧量、CO2产生量只计算非蛋白呼吸商,只计算非蛋白呼吸商,测2个参数:耗氧量、 CO2产生量非蛋白呼吸商视
50、为非蛋白呼吸商视为0.82 0.82 ,测 1个参数:耗氧量双标记水法:双标记水法:受试者可在自由活动的状态下进行.112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P200肌肉活动:肌肉活动:精神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环境温度:.113第一节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P200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精神紧张时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活动提高代谢率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最强,但与消化吸收无关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低于20或高于30代谢率均升高.114第一节第一节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