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控江中学控江中学20202121学年第学年第二二学期高学期高二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卷 (满分(满分1 15 50 0分,时长分,时长1 15 50 0分钟)分钟) 命题:2023届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积累与应用(一、积累与应用(1 10 0 分)分) 1、按要求填空。 (、按要求填空。 (5 分)分) (1) ,余不忍为此态也!(选自刘向辑 楚辞 离骚) (2)信而见疑, ,能无怨乎?(史记 ) (3)过秦论中用“ , ”描写陈涉揭竿起义后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情形。 (2 分) 2、按要求选择(按要求选择(5 分)分) (1)下列诗句能用来支持“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这一原理的一
2、项是( )(2 分)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 , ; , , ;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 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 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 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 它又是相对的、
3、有条件的 A. B. C. D. 二、阅读(二、阅读(7070 分)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一)阅读下文,完成3 36 6题(题(1 12 2分)分) 作品的意义何处寻作品的意义何处寻 对一部作品的意义所做的阐释到底有没有限度?历来众说纷纭。 张江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出“阐释的正态分布”的说法,他指出阐释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它的无限, 在于意义可以无限细分下去; 它的有限, 指意义会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 数学方法会带来启示,也会造成遮蔽。南帆教授则认为: “必须穿过数学语言的帷幕持续地追溯至社会历史范畴:何种历史土壤促成了现代阐释的急速发育?”这一立场,是提醒研究者防止数学语言
4、造成遮蔽。防止“遮蔽”的办法是他所说的“穿过” ,2 但“穿过”以后,就来到了哪里?我们所要追溯的是何种“社会历史范畴”?同一文本有其产生时的“历史范畴” ,也有其被诠释时的历史范畴,这很不一样。 打个比方,我们今天读马克思的书,读完字面意思后,想进一步深入了解,有两条途径:一是去读马克思读过的书,再结合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的经历,力图了解他所写的书背后的意义;二是结合当代的生活、生活经验和实践需要去理解,从而探讨其当下的指导意义。这两条路径都很重要。一般来说,学者喜欢只是“考古考古” ,倾向于前者;而从事实际工作的践行者,可能更喜欢后者,将一些道理付诸当下实践。这当然不是绝对的。更多人是兼而有
5、之,更重要的是对两者加以区分。 1861 年,斐迪南拉萨尔出版了一部法学著作寄给马克思请他提意见。马克思在回信中,针对书中所谈到的“遗嘱自由”的罗马起源,说明不同时代可以对它有着适用于自己时代的理解,从而为当代服务。在这个语境下,马克思写出了一句名言: “被曲解了的形式正好是普遍的形式, 并且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是适于普遍运用的形式。 ”虽然是“曲解” ,但“曲解”有其社会根源。从马克思所提出的这一原则来看,我们可以说,应该有对马克思观点的当代理解。 然而阐释总是人在阐释, 阐释者带着不同的目的, 因而方法也是多样的。 “曲解”后会有人要求“正解” ,意义衍生以后会有人要求再进行“历史的还原
6、” ,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会历史范畴”又进行新一轮的辨析。 回到本文所涉及的文学解读上来。 接受者个体千差万别, 当我们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接受者可能会由于民族、文化、时代的差异而对文本的接受产生差异,也可能会由于各种个人原因,如年龄、性别、个体的差异,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同一部作品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的确可以说,一百万个读者,就有一百万个哈姆雷特。数字在这里没有意义,关键在于谁在决定哈姆雷特的解读。宋人朱熹用“月印万川”来解说他的“太极” ,借用到这里,也很有说服力。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条河,在这条河上,会对同一个月亮有不同的
7、反应。 然而,正像人们在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后,会接着说“但他不是李尔王”一样,这种阐释的多样性仍然有一个范围。这就是说,在各位接受者那里有种种偏差,但意义的分布点仍然在确定的范围之内。因此,这是一种有限范围内的无限。所有的意义多样性,都是在这个被限定的范围之内出现的。无论意义如何变,哈姆雷特不能变成李尔王,同样,孙悟空不能变成猪八戒,林黛玉不能变成王熙凤,宋江不能变成李逵,关羽也不能变成张飞。 “月印万川” 中之“月” ,毕竟仍是月而不是日,也不是星星。观者可对此写出多种多样咏月的诗文,但不可将之看成王维所写的照在长河上的夕阳,也不是李白居于高楼上要摘的星辰。无论人们对一物
8、的理解和解读多么不同,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异。对人物的理解也是如此,变异是无限的,对同一人物的理解各有所异,可作出无限的解读;但解读也是有限的,不能逾越一定的界限。 可以说,读者具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在作品中读出多样的意义来。读者可以有自己的创造,通过阐释形成自己的发挥。这种阐释还可以具有时代的合理性。然而,所有这些阐释仍是要受到原初对意义设计的制约,所有的阐释都只是带着镣铐跳舞。 (选自 探索与争鸣 2020 年第 3 期, 有删改) 3. 文章第段加点词“考古”在文中具体指 。 (2 分) 3 4.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 (1 分) A. 只有穿过作品被阐释时的历史范畴才
9、能到达其产生时的社会历史范畴。 B. 绝大多数从事实际工作的人更愿意结合实践和当下生活探寻作品意义。 C. 对人物的阐释会产生偏差,但不能逾越界限,模糊了人物性格的差异。 D. 读者对作品的阐释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自由发挥,但不能违背原著本意。 5.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 分) 6. 有人曾说过: “一部红楼梦 ,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请结合本文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4 分) (二二)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7 71010题(题(1 14 4分)分) 天地苍茫一根骨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庞进 司马迁是我们陕西
10、乡党, 他的墓祠在东府的韩城市。 去司马祠看看的愿望是早就有了的,成行却在五月中旬的一天。省文联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赴韩城发电厂采风,归途中我们登上了芝川南原。西枕梁山,东望晋土,石桥贯通,松柏掩映,悬崖峭壁上的太史公祠墓真可谓雄奇壮观。眼下芝水环绕而去,是一抹淡淡的银白;阡陌间田畴连片,已是绿意盎然。举目远眺, 黄河连天, 苍茫无尽。 我们踩着一块块白净的大石朝上走, 过 “高山仰止” 牌坊,进“史笔昭世”门楼,然后是著名的“九十九级台阶” 。上一级台阶,我的崇高感就增加一层,我明白,这是我走近一个令我从骨头里敬仰的人时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特别的,不常有的,因为很可惜呀,在地球东方这块幅员辽
11、阔的土地上,能使我从骨头里敬仰的人,毕竟太稀少了。 匾额和对联很多, 还有不少题刻着诗词的碑石。 尤其醒目的是 “文史祖宗” 一额和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一联,以及郭氏沫若“龙门有奇秀,钟毓人中龙; 学识空前古, 文章百代雄; 怜才膺斧钺, 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 千秋太史公”的题诗。太史公的塑像就安坐在这些匾额、对联和题词的后面。老人家束高发,着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受过宫刑的人胡须会随之脱光的,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
12、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 “太监” , 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 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 永远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河岳的男子汉! 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建在三十里外北原上的苏武庙, 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 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滞留北方,正是司马迁罹祸的缘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
13、“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 ,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咪咪的,公卿王侯们也都纷纷“奉觞上寿” ,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 寡不敌众而被俘受降。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 刘彻更是“惨怆怛悼” ,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 4 “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刘彻的妻弟,没有战绩却想捞取功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大概就持这样的看法。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
14、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 “好你个司马迁, ”刘彻震怒了, “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刘彻将玉案一拍:下狱治罪! 是啊,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 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 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是抱有幻想的。接续父职,做了太史令后,司马迁是异常勤奋的,他起早睡晚,全力做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 ,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 。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下狱后,家中贫困,所有的财
15、产加起来不足以赎身,平时交的朋友也难以救助, “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指望皇帝宽宥吗?看样子是连门都没有的。皇上是借机会致我于死地啊!司马迁终于明白了,明白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他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 ,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 “就极刑而无愠色” 。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对正直的文人而言,这个转变太宝贵了,尽管付出了血泪穿石的代价。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这是社会良心和专制皇权的对立,是柔弱却有
16、无限生机,和强横却注定要消亡的对立。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 当代散文精品 ) 7文章第段划线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8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3 分) 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文的标题“天地苍
17、茫一根骨” 。 (4 分) 10文中所说的“社会良心”指的是什么?我国历史上一直不乏这样的“社会的良心” ,请另举一例加以阐述。 (4 分) (三三)诗歌鉴赏。(诗歌鉴赏。(8 8分)分) 书愤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该诗为淳熙十三年(1186)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 62 岁。楼船夜雪瓜洲渡指陆游 40 岁任镇江通判时的事。铁马秋风大散关指陆游 48 岁时在陕南汉中的经5 历。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1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
18、韵?( ) (1 分) A.3 B.4 C.5 D.6 12.以下赏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看到中原故土杀气冲天,浩浩如山。 B.颔联描述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兵战斗。 C.颈联写自己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D.尾联用典,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 13.本诗的颔联全是名词组合,起到异常奇妙的艺术效果,请对这种写法加以赏析。 (4 分) (四四)古文基础(古文基础(1010分)分) 14. 解释下列加点字: 溪周之,非桥不通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 则彼持锸者,其死于劳且疫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
19、 不凝滞于物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函梁君臣之首 (五五)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1 15 52020 题(题(1 14 4 分)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20、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收录了春秋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B.汉书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纪传体史书,展现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各种人物的精神风貌, 苏武传是其中的名篇。 C.贾谊的过秦论虽是史论,却以赋体出之,多用夸张、对比,气势充沛。 D.司马迁是第一个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单独立传的史学家。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收天下之兵 斩木为兵 B.振长策而御宇内 因遗策 C.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1、以致天下之士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6 17.与“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中“小弱”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明道德之广崇 B.会盟而谋弱秦 C.单于壮其节 D.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8.与“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一句句式不同的是( ) (2 分) A.为降虏于蛮夷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D.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19.翻译划线句子(2 分)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0.运用对比论证是本文一大鲜明特色,试以上述语段为例加以分析。 (4 分) (六六)阅读下文阅读下文,完成,完成下面下面 2 2
22、1 1- -2 24 4 题题。 (。 (1212 分)分) 活水源记活水源记 刘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树多枫、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 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寺之后, 薄崖石有阁, 曰松风阁, 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 旁出为四小池, 东至山麓, 潴为大池, 又东注于若耶之溪, 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
23、名之曰: “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鰿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潴(zh) :水汇积。 滑:流利。 脊令:即鹡
24、鸰鸟。 21第段在介绍活水源 的同时,还突出了其 。(2 分) 22第段作者详细描写活水源周围的花草树木和鸟虫鱼的用意是什么?(4 分) 23对“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 ”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我既喜爱泉水滋润清澈,又喜爱它流淌的无穷无尽。 B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流向远处的终点。 C我既喜爱这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源源不断地流淌。 D我既喜爱那泉水的清澈,又喜爱它无穷无尽地流淌。 24本文体现了我国古代游记“以山水抒怀抱” 的传统。请结合文章对此进行分析。(4 分) 7 三三、作文作文(7070 分)分) 25. 题目: 有人认为做人应该既方正又圆融, 也有人认为将方正与圆融的性格集于一身容易让人变成两面派。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