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 (3).docx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文档编号:272567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山水画的意境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山水画的意境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山水画的意境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 山水画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 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 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

2、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 岁时学画山水。43 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 岁为变革山水画, 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 “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是客观事物精粹部 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 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目标导学二:文章初探,把握文本行文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

3、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 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 明。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 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 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

4、境的作品。 此外, 还指出绘画时要 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 水画要素,即意匠。 目标导学三:深入探究,理解文本艺术内涵 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 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明确: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 情。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 景色,然而就

5、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 景色无异, 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 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 画的意境。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 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 明。 明确: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 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 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

6、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 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 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 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教学提示】 四个探究题设置均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最后一题, 由于大多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 基本鉴赏理论不足,得出答案并不容易;教学过程中教师宜从各方面引导分析,切勿将答案 直接予以学生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目标导学

7、四: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 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 ,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 沁园春 长沙中的名句, 描述了深秋时分, 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 “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 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 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 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 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 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 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1954 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

8、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 年先生 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 了。 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现秋色, 红为主调, 以墨作底, 既强调了“遍”字, 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教学提示】 设置此赏析,并非使学生达到品味山水画意境的高度,而是借此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三、板书设计 意境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 获得方法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 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苦心经营意匠 可取之处 本文教学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认识并体 悟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教学过程中所设置探究提问, 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己的体悟感受绘画理论知识, 培养艺术审美能力。 不足之处 课文内容都是艺术上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十分有难 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及艺术审美不足的学生来说,难以应 对本文教学。此外,如何让抽象化的理论更加形象化地呈 现,亦是本教案需要改进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4山水画的意境 (3).docx)为本站会员(欢乐马)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