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剂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727319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祛湿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祛湿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祛湿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祛湿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祛湿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祛湿剂祛湿剂 概说:概说:一、概念: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用于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二、适应范围和分类(一)适应范围:水湿病证。依据病邪致病分为外湿、内湿。1、外湿 肌表、经络、关节。(病位) 恶寒发热、头胀身重、肢节酸痛,或面目浮肿。(表现)2、内湿 多伤及脏腑。 (病位) 脘腹胀满、呕恶泄利、水肿淋浊、黄疽。 (表现) 然肌表与脏腑表里相关,故外湿、内湿又常内外相引而相兼为病。 (二)分类 湿阻脾胃(中)燥湿和胃平胃散 湿从热化(湿热)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湿从寒化(寒湿)湿化寒湿苓桂术甘汤 水湿内停(下)利水渗湿五苓散 风湿侵袭(外)祛风胜湿独活

2、寄生汤三、使用注意:1、密切联系脏腑,以治生湿之本。肾为主水之脏,脾能运化水湿,肺能通调水道,故水湿为病,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健脾、温肾、宣肺。 其它如三焦、膀胱亦与水湿相关。通利三焦、助膀胱气化。2、注意湿与气的关系,多配理气药。3、易于耗伤阴津。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第一节第一节 燥湿和胃燥湿和胃 适应症:适用于湿邪阻滞脾胃,脾胃失和。药物组成:1、苦温燥湿或芳香化湿药:如苍术、藿香、白豆蔻等。2、行气药:如陈皮、厚朴等。3、健脾药:如人参、甘草、白术、大枣等。4、解表药:如藿香、苏叶、白芷、香薷等。平平 胃胃 散散 简要济众方 命名

3、“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说明本方能平胃土之不平,为平治胃气之剂。 组成苍术120g,厚朴90g,陈橘皮60g,炙甘草30g。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职。方解苍术苍术:燥湿健脾。君君厚朴厚朴:行气除满。臣臣陈皮陈皮: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佐佐甘草甘草:调和诸药,且能培土制水。使使生姜、大枣生姜、大枣:同甘草调和脾胃。 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燥湿以健脾,行

4、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3使用注意:因本方辛苦温燥,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以藿香为主药,“正气”就具有驱邪之意。此方中大量芳香之品,可辟秽去浊,以正“不正”之气,故名藿香正气散。组成藿香、大腹皮、紫苏、甘草、桔梗、陈皮、茯苓、白术、厚朴、半夏曲、白芷 半夏曲半夏、生姜汁加面粉发酵而成(止呕之力更强)用法散剂,每服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

5、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用化湿解表、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病机)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方解 桔梗桔梗 藿香:藿香: 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和胃止呕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和胃止呕 紫苏紫苏. .白芷白芷 白术白术. .茯苓茯苓 半夏曲半夏曲. . 陈皮陈皮 厚朴厚朴. .大腹皮大腹皮 姜姜. .枣枣. .草草 由此可见,三部分共同作用达到了解表、化湿、理气之功。运用1辨证要点: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或四时感

6、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3使用注意: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外感腹泻某男,24岁。自诉受凉后7小时,恶寒、发热、头痛,继而出现腹泻。于7小时内,大便4次,呈水样便,伴有腹胀、微痛、欲吐,查舌苔薄白稍腻,脉浮,遂投藿香正气散2剂,水煎服。复诊:述上方服1剂后,在汗出身凉的同时,腹泻完全停止,但有腹胀,服第二剂后,腹胀消失,纳食正常。(李飞. 2002.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暑湿感冒某女。发热,头痛如裹,恶心欲吐,胃脘不适,肢节酸痛沉重,已月余。曾先后服西药及其他中成药未愈。针对其舌苔白腻、脉浮缓而用藿香

7、正气散,3剂得汗较多,发热头痛随汗而解。又据其时有咳嗽吐痰,而加砂仁、杏仁、川贝,再进3剂而病愈。韩玲娣. 1984. 藿香正气散的临床应用. 河南中医,(6):41治泄方比较治泄方比较痛泻要方痛泻要方-扶土抑木扶土抑木-肝旺脾虚痛泻肝旺脾虚痛泻理中丸理中丸-温中祛寒温中祛寒-中焦虚寒之泻中焦虚寒之泻参苓白术参苓白术-补脾渗湿补脾渗湿-气虚挟湿之泻气虚挟湿之泻四神丸四神丸-温补收涩温补收涩-肾寒五更泻肾寒五更泻真人养脏真人养脏-涩肠温补涩肠温补-久泻伤脾标重久泻伤脾标重藿香正气藿香正气-化湿调气化湿调气-外寒里湿之泻外寒里湿之泻保和丸保和丸-消食和中消食和中-食积内停之泻食积内停之泻第二节第二

8、节 清热祛湿清热祛湿 适应症:外感湿热或湿热内郁所致暑湿、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药物组成: 1、清热利湿药:如茵陈蒿,薏苡仁,滑石,栀子等。2、行气药:如陈皮、厚朴等。 3、补养气血药:如当归、人参、白术、甘草。茵陈蒿汤茵陈蒿汤 伤寒论 命名 以茵陈为主药,用于湿热黄疽,故名。 组成 茵陈18g、大黄6g、栀子12g 茵陈栀子大黄注意:重用茵陈,现量3060g功用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 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头汗出或无汗,口渴欲饮,腹满,恶心呕吐,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热外感时疫之邪,入里化热(里热) 湿热内蕴(脾胃) 熏灼肝

9、胆,胆汁湿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 外泄,侵入肌肤 方解茵陈:茵陈:清利脾胃湿热而退黄。君君栀子栀子:清热燥湿,通利三焦。臣臣大黄大黄:泻热逐淤,通利大便。佐佐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其证以湿热并重。临床应用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证属湿热内蕴者。八八 正正 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以八味清热利水通淋之药等量共为散剂,故名。 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桅子仁、甘草、木通、大黄 用法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

10、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10克,灯心煎汤送服;汤剂,加灯心,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热淋) 症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病机:本方所治淋证,是由于湿热蕴于下焦膀胱所致。方解滑石、木通、车前子滑石、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 君君瞿麦、萹蓄:瞿麦、萹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臣臣栀子: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大黄大黄:荡涤邪热。灯心草灯心草:利湿导热下行。 佐佐甘草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清热、缓急止痛。佐使佐使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主治湿热淋证之常用方。临

11、床应用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常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孟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潞留等属湿热下注者。三三 仁仁 汤汤 温病条辨 命名以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三种种仁作为方中主药,故命名为三仁汤。 组成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 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病机: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方解:方解:

12、1、作用特点:三焦同治,宣上、畅中、作用特点:三焦同治,宣上、畅中、 渗下、重在中下。渗下、重在中下。 2、配伍。、配伍。 3、三禁、三禁汗、下、润。汗、下、润。杏仁:甘温,降气调肺以宣上杏仁:甘温,降气调肺以宣上蔻仁:辛苦温、化湿行气以畅中蔻仁:辛苦温、化湿行气以畅中 苡仁:甘淡、利尿渗湿以渗下苡仁:甘淡、利尿渗湿以渗下 三焦同治三焦同治 半夏半夏 厚朴厚朴 辛苦温、燥湿理气以助畅中辛苦温、燥湿理气以助畅中 滑石滑石 通草通草 竹叶竹叶 渗利湿热以助渗下渗利湿热以助渗下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2加减:若湿

13、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3使用注意: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则不宜使用。 某男,47岁。旬日前自感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食欲不振,发热逐日升高,午后更甚,面色淡黄,肌肤灼热,微汗,体温波动在38.239之间, 手足心热,头晕重如裹, 胸脘痞闷, 口中粘腻, 胃纳呆, 喜热饮, 腹部不适, 便溏,舌苔黄腻,脉濡数。 湿温 状类阴虚潮热,乃湿阻热伏之象。病虽迁延多日,邪仍留恋卫气。以三仁汤加减:苦杏仁、白蔻仁(后下)、半夏、厚朴6g,茯苓、淡竹叶各9g, 薏苡仁12g, 六一散(包)15g,黄芩6g。共服7剂后病愈。 某男,56岁

14、。患慢性结肠炎10多年,此次因天热食甜瓜发病,腹痛泄泻,每日稀便67次,无里急后重。胃脘满闷,恶心,尿黄少,灼热不畅,脉濡,苔白腻。检查:糊状便,沉渣中有少许白细胞。证属胃肠湿热,湿重于热,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泄泻 治以芳香化浊,利湿止泻。杏仁 6g, 白豆蔻10g, 薏苡仁18g, 厚朴6g, 法夏10g,滑石12g,葛根15g, 黄连10g, 黄柏10g,甘草6g。剂后大便次数减少,脘闷纳呆,再加焦三仙、苍白术,调理10剂而康复。王某,女,26岁,打字员。自诉从10年前起,时觉胸脘闷满不舒,嗜睡,食少,继则大便难解,当时未曾注意,亦未服药,近1年来上述症状加重,胸脘终日闷满不舒,大便56日

15、1次,艰涩难下,每次临厕需30分钟以上,仍总觉未尽,但便虽难下,而无羊屎样燥粪,且见口苦而粘腻,不渴,不饥,饮食乏味,身困重乏力。便秘数年来,历医数人,屡用中西药治疗皆罔效。用硝、黄类泻下,可暂得一解,但停药旋即如故。用黑芝麻、蜂蜜、猪板油类润下,则便秘有增无减。诊见:舌上满布腻苔色微黄,脉濡。证属湿阻气滞,治宜宣通气机,化湿清热。拟三仁汤加减。处方:杏仁12g,白蔻仁10g,薏苡仁30g,厚朴、半夏、通草各12g,白术10g,茯苓12g,枳实12g,滑石12g。二诊:服上药6剂后,胸脘闷满大减,饮食略增,大便12日1次,但仍觉不爽。继服原方6剂后,大便畅利,每日1次,遂停药。随访半年,大便一

16、直正常。甘 露 消 毒 丹医效秘传 命名 古方选注古方选注谓:谓:“消暑在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故用五苓散去湿,三石于消湿去热,故用五苓散去湿,三石解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解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暑气潜消。”故方名故方名“甘露甘露”命名。命名。且本方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原以丸散且本方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原以丸散为用,故名甘露消毒丹。为用,故名甘露消毒丹。 。 组成飞滑石450g,淡黄芩300g,绵茵陈330g,石菖蒲180g,川贝母、木通150g,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各120g。用法散剂,每服6-9g;丸剂,每服9-12g;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利

17、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病机:湿温、时疫,邪留气分,湿热并重。方解滑石滑石清热利湿并解暑清热利湿并解暑茵陈蒿茵陈蒿清热利湿,消退黄疸清热利湿,消退黄疸黄芩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石菖蒲、白蔻仁、藿香石菖蒲、白蔻仁、藿香芳香化浊,行气悦脾芳香化浊,行气悦脾连翘、贝母、射干、薄荷连翘、贝母、射干、薄荷清热解毒,消肿利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咽君臣佐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为夏令暑湿季节常用方,故王士雄誉之为“治湿温时疫之主

18、方”。临床应用以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或微黄为辨证要点。2加减:若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清泄湿热;咽颐肿甚,可加山豆根、板蓝根等以解毒消肿利咽。3、使用注意:若湿热入营、谵语舌绛者,则非本方所宜。组成制厚朴6g,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g,香豉(炒)、焦栀各9g,芦根60g。 用法水煎温服。连朴饮霍乱论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湿热霍乱。症见: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病机:湿热内蕴,清浊不分,脾胃升降湿热内蕴,清浊不分,脾胃升降失常失常。黄连黄连清热燥湿清热燥湿制厚朴制厚朴辛苦而温,行气化湿辛苦而温,行气化湿栀子栀子清三焦之热

19、清三焦之热石菖蒲石菖蒲化中焦之湿化中焦之湿芦根芦根清胃热,渗水湿,且能和胃止呕清胃热,渗水湿,且能和胃止呕半夏半夏燥湿和胃燥湿和胃香豉香豉宣透郁热宣透郁热方解:君臣佐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并重之霍乱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2加减:本方主治湿热霍乱以吐为主者,若腹泻重者,可加白扁豆、薏苡仁以渗湿止泻。湿热中阻三仁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湿温病湿重于热证湿热并重证充斥三焦热重于湿者选何方?二妙散丹溪心法组成:苍术、黄柏各15g用法:为散剂,各等分,每次服3-5g,或为丸剂,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

20、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二妙散病机:湿热下注方解: 黄柏主入下焦,清热燥湿君 苍术健脾燥湿臣二妙散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痿、痹、脚气、带下、湿疮等病证的基础方,其清热燥湿之力较强,宜于湿热俱重之证。临床应用以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2、加减: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木瓜、萆薢等祛湿热,强筋骨;湿热脚气,宜加薏苡仁、木瓜、槟榔等渗湿降浊;下部湿疮、湿疹,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清湿热,解疮毒。附方三妙丸组成:黄柏(切片,酒拌,略炒)120g, 苍术(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180g,川牛膝(去芦)60g。用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21、,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g,空腹,姜、盐汤下。忌鱼腥、养麦、热面、煎炒等物。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两脚麻木或肿痛,或如火烙之热,痿软无力。附方四妙丸组成: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各240g。用法: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主治:湿热痿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六一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六两(180g) 甘草一两(30)g用法:为细末,每服912g,包煎,或用温开水调下,日23次。功用:清暑利湿六一散主治: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病机:暑邪夹湿方解:君滑石清心解暑热,渗湿利小便 臣生甘草益气和中泻火两药相合

22、,清暑利湿。六一散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暑湿的常用方剂。以身热烦渴,小便不利为证治要点。2、现代运用:膀胱炎、尿道炎等属湿热者,可用本方加味用之。3、使用注意: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附方1、六一散+朱砂=益元散功用:清心解暑,兼能安神。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2、六一散+青黛=碧玉散功用:清解暑热。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3、六一散+薄荷=鸡苏散功用:疏风解暑。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第三节第三节 利水渗湿利水渗湿 适应症:利水渗湿,运用于水湿壅盛素致水肿、泄泻。药物选择:治时用甘淡利水之品如茯苓、泽泻。五苓散五苓散 伤寒论 命名本方由

23、五味药组成、名为“苓”,苓同令、意在令水行之意 故名五苓散。 用法以白饮和服。 白饮米汤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组成茯苓9g、猪苓9g、白术9g、泽泻15g、桂枝6g 主治主治水湿痰饮证水湿痰饮证 1、蓄水证、蓄水证表邪未解,内传膀胱表邪未解,内传膀胱太阳膀胱蓄水太阳膀胱蓄水 证证恶寒发热、头痛、小便不利,口渴欲饮,恶寒发热、头痛、小便不利,口渴欲饮, 水入即吐,苔白腻,脉浮滑。水入即吐,苔白腻,脉浮滑。 2、水湿内停、水湿内停脾不运湿,水湿泛滥脾不运湿,水湿泛滥水肿、小水肿、小 便不利、泄泻或霍乱,苔白腻,脉滑。便不利、泄泻或霍乱,苔白腻,脉滑。 3、痰饮、痰饮湿停成痰,溢泛三焦湿停成痰,溢

24、泛三焦头眩、短气、心悸,头眩、短气、心悸, 咳吐涎沫。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滑。咳吐涎沫。脐下动悸,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滑。 归纳:归纳: 病机:水湿内停,膀胱不利。病机:水湿内停,膀胱不利。 主症: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滑而见蓄主症: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滑而见蓄 水证,或水肿,或霍乱,或痰饮证。水证,或水肿,或霍乱,或痰饮证。方解泽泻泽泻( (重用重用) ):利水渗湿。 君君茯苓、猪苓茯苓、猪苓:淡渗利湿。白术:白术:燥湿健脾。 臣臣桂枝:桂枝:(1)温阳气化,内助膀胱气化而利水。 (2)疏散表邪,外解太阳之表。佐佐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利水化气之剂。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5、或缓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潞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重点重点】1 1、组成、功效、主治、组成、功效、主治 2 2、病机、病机 3 3、桂枝的配伍意义、桂枝的配伍意义用法水煎服,阿胶分二次烊化。功用利水,养阴,清热。组成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0g。伤寒论主治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水热互结伤阴证 主症:1、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 2、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病机:伤寒之邪传入于里,化而为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液方解猪苓:淡渗

26、利水猪苓:淡渗利水。 君君茯苓、泽泻茯苓、泽泻:助猪苓利水渗湿。 臣臣滑石:利水清热滑石:利水清热。阿胶:滋阴润燥阿胶:滋阴润燥,防利水伤阴。 佐佐 健脾以助运湿性寒兼可泄热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以利水为主,兼以养阴清热,主治水热互结而兼阴虚之证。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2加减:用治热淋,可加栀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水通淋;用治血淋、尿血,可加白茅根、大蓟、小蓟以凉血止血。 。3、使用注意:本方为渗利之剂,若内热盛,汗出多而渴者忌用。五苓散与猪苓汤之异同方名比较五苓散猪苓汤组成泽泻、二苓白术、桂枝滑石、阿胶功用利水渗湿解表化气(偏温)清热养阴(偏寒)主治水湿内停,小

27、便不利蓄水证(水湿内停)水热互结伤阴证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组成:防己12g,黄芪15g,甘草(炒)6g,白术9g。用法: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汤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一、主治:一、主治: 1、风水、风水 面目肢体水肿,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水肿,小便不利 汗出恶风汗出恶风 2、风湿、风湿 肢体重着疼痛肢体重着疼痛 舌淡苔白舌淡苔白 脉浮脉浮 病机:卫表不固,风邪外侵,水湿内停病机:卫表不固,风邪外侵,水湿内停.二、治法:二、治法: 表虚不固表虚不固 益气祛风益气祛风 脾不运湿脾不运湿 健脾利水健脾利水三、方解:三、方解: 木木 祛风祛风 防已防已 祛风利水,除

28、湿止痛祛风利水,除湿止痛 汉汉 利水利水 黄芪黄芪 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白术白术 健脾燥湿健脾燥湿 生姜、大枣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营卫 甘草甘草 调和诸药调和诸药l l 配伍特点:标本兼顾,祛邪扶正配伍特点:标本兼顾,祛邪扶正 固表不留邪,固表不留邪, 祛邪不伤正。祛邪不伤正。四、应用:四、应用: 1、辨证要点:水肿,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舌淡、辨证要点:水肿,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舌淡 苔白,脉浮。苔白,脉浮。 2、加减:恶风无汗加麻黄;关节重痛加苍术、威、加减:恶风无汗加麻黄;关节重痛加苍术、威 灵仙;胸腹胀满加陈皮、厚朴。灵仙;胸腹胀满加陈皮、厚朴。

29、 3、现代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风湿、现代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风湿 性关节炎,隐慝性肾炎。性关节炎,隐慝性肾炎。第四节第四节 温化寒湿温化寒湿 适应症: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 药物选择:温阳药如干姜、桂枝、附子 健脾祛湿药如茯苓、白术等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组成: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用法:水煎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病机: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方解: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消除已聚之痰饮平饮邪之

30、上逆君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臣温阳化气,利水平冲白术健脾燥湿佐炙甘草佐使合桂枝以辛甘化阳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调和诸药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2、加减: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3、使用注意: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桂枝在诸方中的作用比较。桂枝在诸方中的作用比较。 麻黄汤麻黄汤-配麻黄配麻黄-发汗解表发汗解表桂枝汤桂枝汤-配白芍配白芍-调和营卫调和营卫小建中小建中-配饴糖配饴糖-散中寒辛甘化阳散中寒辛甘化阳当归四逆当归四逆

31、-配当归配当归-温经散寒养血温经散寒养血炙甘草汤炙甘草汤-配姜酒配姜酒-温通心阳温通心阳肾气丸肾气丸-配附子配附子-温肾助阳温肾助阳桃核承气桃核承气-配桃仁配桃仁-活血祛瘀活血祛瘀五苓散五苓散-配泽泻配泽泻-温化膀胱解表温化膀胱解表苓桂术甘苓桂术甘-配茯苓配茯苓-温中化饮温中化饮真真 武武 汤汤 伤寒论 命名 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医方集解云“真武北方之神,一龟一蛇,司水火者”本方具有温阳利水之功。类似于民间传说中司管水火的“真武”神。故将本方拟名为真武汤。组成茯苓、芍药、生姜(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术6g 。 功用温阳利水主治阳虚水泛证。症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

32、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润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病机:脾肾阳虚,水湿泛溢。方解附子:附子:温肾暖脾助阳。君君茯苓、白术: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臣臣生姜生姜:温阳散湿。白芍:白芍:1、利小便,使湿从小便而走; 2、柔肝缓急止痛(本方证中伴有腹痛); 3、敛阴舒筋以解筋肉润动; 4、防止附子燥热伤阴。 佐佐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温阳利水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

33、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实实 脾脾 散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命名本方温补脾土之力偏强,脾实则水治,故名。 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瓣)、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g,甘草(炙)15g。 用法上哎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症见: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病机: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方解附子、干

34、姜附子、干姜:温阳化气行水。君君茯苓、白术茯苓、白术:渗湿健脾。臣臣木瓜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厚朴、木香、大腹子、草果:行气导滞。 佐佐甘草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生姜、大枣:益脾和中。使使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肿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脾肾阳虚气滞者。3、使用注意:若属阳水者,非本方所宜。真武汤真武汤 实脾散实脾散 1、组成、组成:苓、术、附、姜:苓、术、附、姜 2、作用、作用:温阳健脾利水(脾肾双温):温阳健脾利水(脾肾双温)

35、 3、主治、主治:脾肾阳虚水肿:脾肾阳虚水肿腰以下肿甚,腰以下肿甚, 小便不利,大便溏、肢冷、舌小便不利,大便溏、肢冷、舌 白、脉沉(按之凹陷不起)。白、脉沉(按之凹陷不起)。 一、共性一、共性 二、区别:(一)作用二、区别:(一)作用1、真武汤:、真武汤: 作用较单纯作用较单纯专于温阳利水。专于温阳利水。 作用平和作用平和药少力缓。药少力缓。 温阳温阳仅附子、无干姜、肉桂配伍。仅附子、无干姜、肉桂配伍。 利水利水仅芍药、茯苓、无猪、泽。仅芍药、茯苓、无猪、泽。 偏治肾偏治肾君以附子、善入少阴,配白芍。君以附子、善入少阴,配白芍。 附子:温肾暖脾,助阳祛寒。附子:温肾暖脾,助阳祛寒。 苓术:健

36、脾和中,燥利水湿。苓术:健脾和中,燥利水湿。 生姜:助附温阳,温散水湿。生姜:助附温阳,温散水湿。 白芍:利水、缓急、敛阴舒筋。白芍:利水、缓急、敛阴舒筋。 2、实脾散:、实脾散: 温阳健脾力强温阳健脾力强附附、姜姜、苓苓、术术、姜姜、枣枣、草。草。 偏治脾偏治脾众多治脾药,故称实脾散。众多治脾药,故称实脾散。 行气燥化水湿行气燥化水湿厚厚、瓜瓜、香香、槟槟、果(苓术姜)果(苓术姜) 附、姜:温阳健脾附、姜:温阳健脾 苓、术:健脾燥利水湿苓、术:健脾燥利水湿 瓜、厚、香、槟、果:温化寒湿,行气和中。瓜、厚、香、槟、果:温化寒湿,行气和中。 草、姜草、姜. 枣:调和药性。枣:调和药性。(二)主治

37、:(二)主治: 1、真、真肾不化气,水气泛滥肾不化气,水气泛滥A、偏肾偏肾 B 、水湿较轻。水肿,尿少,下利少水湿较轻。水肿,尿少,下利少,腹痛,肢重,苔白滑,脉沉。腹痛,肢重,苔白滑,脉沉。 2、实、实脾不制水,寒湿阻滞脾不制水,寒湿阻滞A、偏脾偏脾 B、湿重气滞湿重气滞。水肿重,尿短少,便水肿重,尿短少,便 溏,胸腹胀满,苔厚腻,脉沉迟。溏,胸腹胀满,苔厚腻,脉沉迟。 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各9g)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前加盐0.5g,饭前服。功用:温肾利湿,分清化浊。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主治:虚寒白浊。小便频数,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

38、脉沉。病机:肾气不足,下焦虚寒,湿浊下注,肾失固摄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方解:川萆薢利湿化浊,为治疗白浊要药君石菖蒲化浊除湿,并祛膀胱虚寒,助川萆薢分清化浊臣益智仁补肾助阳,缩泉止遗乌药温肾寒,暖膀胱,治小便频数佐盐引药达于下焦使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主治虚寒白浊。以小便混浊而频数,舌淡苔白,脉沉为证治要点。2、加减:若兼虚寒腹痛者,可加肉桂、盐茴香以温中祛寒;久病气虚者,可加黄芪、白术以益气祛湿;腰酸神疲者,可加人参、鹿角胶等以补肾气。3、使用注意:湿热白浊非本方所宜。第五节第五节 祛风胜湿祛风胜湿 适应症:风湿在表所致的头痛身重,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所致的腰膝顽麻痛痹等证。药

39、物选择:祛风湿药如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桑寄生等。脾胃论组成羌活、独活各6g,藁本、防风、甘草(炙)各3g,蔓荆子2g,川芎1.5g。用法水煎服功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 症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病机: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之风湿在表脾胃论方解羌活、独活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君防风、藁本祛风胜湿,善止头痛臣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 佐甘草调和诸药 使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长于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头身重痛而表证不明显者。临床应用以头身重痛或腰脊疼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2、加减:若湿邪较重,肢体酸楚甚者,可

40、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郁久化热者,宜加黄芩、黄柏、知母等清里热。备急千金要方 命名以独活、寄生为主药而命名。 组成独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用法水煎服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症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病机: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方解祛风湿,止痹痛祛风湿,止痹痛独活独活君君 细辛、秦艽、防风、桂心细辛、秦艽、防风、桂心臣臣益肝肾,补气血益肝肾,补气血桑寄生、杜仲、牛膝(肝肾)桑寄生、杜仲、牛膝(肝肾) 人参、茯苓、甘草(气)人参、茯苓、甘草(气)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血)当归、生地、白芍、川芎(血) 佐佐 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3、使用注意: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祛湿剂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