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运动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731065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运动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绪论,运动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绪论,运动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绪论,运动系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绪论,运动系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系统解剖学绪 论一. 人体解剖学的概念与任务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理解并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与临近器官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学习课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二. 人体器官的构成及系统划分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十大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循环系统 感觉器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三.解剖学常用术语1.解剖学字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2.方位、轴、面 方位: (1.)方向 上:近头者为上。 下:近足者为下。 前:近腹者为

2、前 后:近背者为后。 内侧:近正中面、前臂的尺侧、小腿的胫侧为内侧。 外侧:远离正中面、前臂的桡侧、小腿的腓侧为外侧。 (2.)与表体关系 浅;近体表皮肤者为浅。 深:皮肤以内远离皮肤表面为深。 (3.)空腔器官 内:空腔脏器的管腔为内。 外:管状器官表面为外。 三.解剖学常用术语轴轴:(1)矢状轴:前后方向的轴(与其他两轴垂直与地面平行)。 (2)冠(额)状轴:左右方向的轴(与其他两轴垂直与地面平行)。 (3)垂直轴:与人体长轴一致(与其他两轴垂直与地面垂直)。面面(1)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切面(与其他两面垂直)。 (2)冠(额)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与其他两面垂直)。 (

3、3)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与上述两面垂直),管状器官与长轴垂直的切面为横切面。矢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垂直轴冠状轴冠状轴二、骨的分类 长骨长骨:呈管状,分一体和两端,中间的空腔为骨髓腔充满骨髓,位于四肢。 短骨短骨:略呈立方形,多成群排列,位于手、足部。 扁骨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顶骨、胸骨。 不规则骨不规则骨: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其中有含气空腔的叫含气骨,如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 三、骨的结构骨膜骨膜 1.骨外膜骨外膜:被服于除关节软骨以外的骨表面,对骨有生长、再生、营养作用 2.骨内膜骨内膜: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的腔隙内的一薄层结缔组织膜骨质骨质 1.密

4、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抗扭曲力强,配布于骨的表面或长骨骨干 2.松质松质:骨松质呈海绵状,位于长骨两端和各类型骨的内部由交错成网的骨小梁构成,其排列与承受压力或张力方向一致,位于颅盖骨内部的骨松质叫板障骨髓骨髓 1.红骨髓红骨髓:5岁以前幼儿的骨内部都是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 2.黄骨髓黄骨髓:56岁以后,长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并失去造血机能。大量失血或患有某种贫血症时,黄骨髓还可以逐渐变为红骨髓继续造血。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等,约占1/3。 2.无机质:以碱性磷酸酸盐为主,约占2/3。 骨的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

5、而变化: 幼儿时期 青年 成年 老年 有机质 5 4 3 2 无机质 5 6 7 8 有机质使骨具有弹性,无机质使骨坚硬,具有抗压力和抗扭曲力。四、骨的发生 膜内成骨:约在胚胎第八周,间充质膜内的成骨细胞,产生骨纤维和骨基质,钙盐沉积构成骨。 软骨内成骨:间充质形成软骨绉形,在软骨基质中逐渐出现钙盐沉积,形成骨。 第二节 躯 干 骨 组成 1.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2.胸骨。 3.肋(肋骨、肋软骨)。一、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椎骨椎骨 1.椎体:位于前部,呈圆柱状,外部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 2.椎弓: 椎弓根:(1)椎上切迹。 (2)椎下切迹。 椎弓板。 突 起:(1)棘突

6、:一个,是向后的突起。 (2)横突:向两侧伸出,左右对称。 (3)上关节突:向上方。 (4)下关节突:向下方。 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共同围成椎孔。 椎管:相临椎孔连接成椎管。 椎间孔:相临椎骨上、下切迹围城椎间孔。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椎骨椎骨 椎椎 体体 椎椎 孔孔 横横 突突 棘棘 突突 关节突节面方向关节突节面方向 颈椎 小、椭圆形 三角形 有横突孔 短小末端分叉 近水平方向 胸椎 呈心形、有肋凹 圆 形 末端有肋凹 长伸向后下方 近冠状方向 腰椎 似蚕豆形 三角形 向两侧 宽扁呈板状 近似矢状位 二、特殊颈椎 寰椎:由前弓、后弓及两个侧块构成。前弓短,前弓后面有一小关节面叫齿突凹。 枢

7、椎:在椎体上方有一指状突起叫齿突,与寰椎前弓后方的齿突凹成关节。 第七颈椎叫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当头前屈时,为项部的最高突起。三、骶骨、尾骨组成:由五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呈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 前面 1.盆面:前面光滑凹陷。 2.骶岬:椎体上缘向前隆凸。 3.横线:前面中部,骶椎愈合的痕迹。 4.骶前孔:横线两端。 后面 1骶正中嵴:后正中线上的隆起。由骶椎棘突愈合而成。 2骶后孔:骶正中嵴的外侧。 3骶管:骶椎椎孔连成骶管。 4骶管裂孔:第4、5骶椎椎弓板愈合的缺口成“JI”形,即骶管裂孔。 5骶角:由第5骶椎的下关节突构成,在骶管裂孔两侧。 6骶粗隆:在一对骶后孔的外侧。 外侧部:

8、耳状面(外侧部上份)。 尾骨:由4块已经退化的尾椎愈合而成。四、肋 肋=肋骨+肋软骨 1第17肋软骨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 2第810肋软骨不直接与胸骨相连接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组成肋弓。 两肋弓的夹角叫胸骨下角,中间有剑突。 分类 1.第17肋软骨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叫真肋 2第812肋软骨与胸骨不直接项连叫假肋, 3第11、12肋叫浮肋。 五、胸骨 分部: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胸骨角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微向前突的角,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接。胸骨体胸骨柄剑 突胸骨角第二节 颅 颅的组成 脑颅:(脑颅:(1)成对:顶骨颞骨。)成对:顶骨颞骨。 (2)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9、。)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面颅:(面颅:(1)成对:鼻骨、泪骨、上颌骨、颧骨、腭骨、)成对:鼻骨、泪骨、上颌骨、颧骨、腭骨、下鼻甲。下鼻甲。 (2)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听小骨。 下颌骨 分部:A.下颌体。 B.下颌支。 体: A.上缘;牙槽突 B.下缘:下颌底 C.外侧面:(1)颏隆突:外面正中部。 (2)颏孔:对下颌第二前磨牙根 D.内侧面:(1)二腹肌窝:颏棘下外方 (2)舌下腺凹:下颌舌骨肌线上方。 (3)下颌舌骨肌线 (4)下颌下腺凹:下颌舌骨肌线下方。 下颌支 A.上缘:(1)冠突。 (2)下颌切迹 (3)髁突:a.下颌头。 b.下

10、颌颈。 c.翼肌凹。 B.下缘:下颌角 C.内侧面:(1)下颌小舌、下颌孔。 (2)翼肌粗隆。 D.外侧面:咬肌粗隆。一、颅盖的结构 颅盖外面:呈卵圆形,前窄后宽。有顶结节、顶孔。 1)冠状缝:额骨与两顶骨之间的缝。 2)矢状缝:两顶骨之间的正中缝。 3)人字缝:两顶骨与枕骨之间的缝。 颅盖内面:(1)脑回压迹和血管沟。 (2)上矢状窦沟。 (3)颗粒小凹。二、颅底内面结构 颅前窝:(1)鸡冠:正中线上的骨突。 (2)腮板筛孔:通鼻道。 颅中窝: A.中部:(1)视神经管(通眶腔)。(2)交叉前沟。(3)垂体窝 (4)鞍背。 B.外侧部:(1)眶上裂:通眶腔。 (2)圆孔:通翼腭窝。 (3)卵

11、圆孔:通颅底外面 (4)棘孔连脑膜中动脉沟。 (5)破裂孔:内有静动脉管内口。 (6) 三叉神经压迹。 (7)鼓室盖在岩大神经沟外端。 颅后窝:A.中部:(1)斜坡 (2)枕骨大孔(3)舌下神经管(枕髁上方)。 (4)枕内隆凸前方有枕内嵴。 B.外侧部:(1)内耳门向外连内耳道(2)小脑窝(3)横窦沟。 (4)乙状窦沟 (5) 颈静脉孔 低头看一筐破的圆鸡蛋三、颅底外面结构 前区: A.中部: (1)牙槽位于骨腭周遍。 (2)切牙孔向后为腭中缝 (3)鼻中隔:筛骨、犁骨。 (4)腭大孔。 (5)翼突内侧板 (6)翼窝。 (7)翼突外侧。 B.外侧部:(1)卵圆孔。 (2)棘孔。 (3)关节结节

12、 (4)颞下窝通翼腭窝。 (5)颧弓。 翼腭窝:A.位置:位于蝶骨翼突、上颌骨体与腭骨之间的窄隙。 B.交通:(1)向外借翼上颌裂通颞下窝。 (2)向前经眶下裂通眶腔。 (3)向内穿过蝶腭孔通鼻腔。 (4)向后借圆孔同颅中窝。 (5)经翼管通颅底外面。 (6)向下穿翼腭管经腭大孔通口腔。 后区:A.中部:(1)枕骨大孔。 (2)枕髁(上方有舌下神经管)。 (3)枕外嵴后方为枕外隆凸。 B外侧部(1)颈动脉管外口破裂孔。 (2)关节结节后方为下颌窝。 (3)茎突。 (4)茎乳孔。 (5)乳突。 (6)上项线。四、颅侧面结构 翼点:翼点:在颞内窝内,额、顶、蝶四骨会合处。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

13、过。 颧弓:由颞颧两骨的骨突构成。 颞窝:颧弓平面以上的浅窝。 外耳门:后上方为耳道上三角。 颞下窝:(1)在颞窝下方,颧弓平面以下,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浅窝。 五、颅前面结构 眶、固性鼻腔、骨性口腔眶、固性鼻腔、骨性口腔。 眶腔的形态:四交椎体形。 眶腔各壁:(1)底:即眶口,稍朝向前外侧。 (2)尖:向后内侧视神经管通颅中窝。 (3)上壁:额骨、蝶骨小翼邻近颅前窝。 (4)下壁;上颌骨(窦),上面有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开口于面部。 (5)外侧壁;颧骨、蝶骨。 (6)内侧壁:泪骨、筛骨、蝶骨。 眶腔的交通: 向后:(1)视神经管与眶上裂颅中窝。 (2)眶下裂翼腭窝颞下窝。 向下:鼻泪管鼻腔

14、。 向前:(1)眶上缘,眶上孔(切迹)额部。 (2)眶下缘下方有眶下孔面部。 鼻腔各壁: (1)顶:筛板颅前窝。 (2)底:骨腭邻骨性口腔。 (3)中隔:筛骨垂直板、犁骨。 (4)外侧壁:a.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 B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 (5)鼻旁窦开口:鼻旁窦开口: A蝶窦蝶窦蝶筛隐窝;上鼻甲后方。蝶筛隐窝;上鼻甲后方。 B后组筛窦后组筛窦上鼻道。上鼻道。 C前中组窦。前中组窦。 D上颌窦上颌窦 中鼻道中鼻道 E额窦。额窦。第四讲 附肢骨 上肢骨:(1)上肢带骨(锁骨、肩甲骨)。 (2)自由上肢骨(肱骨、前臂骨、手骨)。 下肢骨: (1)下肢带骨(髋骨)。 (2)自由下肢骨(股骨、小

15、腿骨、足骨)。一、上肢骨 1 上肢带骨: 锁骨:(1)呈状,位于胸廓前上方。 ( 2)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成关节,内侧2/3凸向前。 (3)外侧端:扁平,叫肩峰端,与肩胛骨肩峰成关节。外侧1/3稍 扁凸向前。 (4)上面:光滑。 (5)下面:粗糙有带附着。肩胛骨(1)属扁骨,三角形。 (2)位置:位于胸廓后部外上方。(相当于第27肋之间。) (3)两面: A.前面(肋面):有肩胛下窝。 B.后面:a.冈上窝。 b.肩胛冈外端为肩峰。 c.冈下窝。 (4)三角: A.外侧角:即关节盂。 B.上角:平第2肋。 C.下角:平第7肋。 (5)三缘: A.上缘:肩胛切迹、啄突。 B.外侧缘(

16、腋缘)。 C.内侧缘(脊柱缘)。2自由上肢骨: 肱骨:属长骨,位于上臂,可分为一体和两端。 上端:(1)肱骨头、解剖颈。 (2)大结节、大结节嵴。 (3)结节间沟内有二肱头肌腱通过。 (4)小结节、小结节嵴。 体:(1)外侧:三角肌粗隆。 (2)后面:桡神经沟(由内上斜向下外的浅沟)。 下端:(1)前方:冠突窝。 (2)外侧;肱骨小头、外上髁。 (3)内侧:肱骨滑车、内上髁。 (4)后方:鹰觜窝、尺神经沟。 前臂骨:属长骨,位于前臂外侧。 桡骨: 上端:(1)桡骨头。 (2)环状关节面 (3)桡骨颈 (4)桡骨粗隆:偏向前内侧。 体:骨间缘。 下端:(1)尺切迹:在内侧 (2)桡腕关节面:在远

17、端 (3)桡骨颈突:在外下方。 尺骨 属长骨,位于前臂的内侧。 上端:(1)前面:鹰觜、滑车切迹、冠突、尺骨粗隆。 (2)外侧:桡切迹。 体:骨间缘。 下端:(1)尺骨头。 (2)茎突;在内侧。手骨: 腕骨:近侧列: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掌骨:5块,近端(底)、中部(体)、远端(头)。 指骨:14节,近节、中节、原节,各指均为三节(拇指2节)。 二、下 肢 骨 1. 下肢带骨 下肢带骨髋骨:由髂骨、尺骨、和坐骨三骨构成骨盆侧壁,16岁左右由软骨连结转变为骨性结合。三块骨体都融合,在外侧面构成髋臼。 髂骨翼:(1)髂嵴; (2)髂前上嵴、髂后上

18、棘。 (3)髂前下棘髂后下棘。 (4)内侧面:髂窝的下界为弓状线、耳状面。坐 骨:(1)坐骨大切迹:髂后下迹与坐骨棘之间 (2)体:外侧面构成髋臼前上2/5。 (3)坐骨支:坐骨棘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 坐骨体:构成髋臼后下2/5。 耻 骨:(1)耻骨支: 上支: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闭孔沟。 下支:耻骨联合面。 (2)体:构成髋臼前下1/5。 髋 臼:(1)由髂、耻、坐三骨的骨体愈合而成。 (2)月状面;半月形关节面。 (3)髋臼窝髋臼切迹。 闭 孔:由耻骨支与坐骨支围成。2 自由下肢骨 股 骨: (1)属长骨,位于大腿部,约占身长的1/4。 (2)上端:a.股骨头股骨头凹 。

19、b.股骨颈。c.大转子、小转子。 e.转子间线、转子间嵴。F.臀肌粗隆。G.耻骨嵴线。 (3)体:前面光滑,后方有纵行的粗线。 (4)下端:a.内侧髁、内上髁、收肌结节。B.外侧髁、外上髁。 c.髁间窝:再后方,内、外侧髁之间。D.髌面:再前方。 髌 骨:(1)位于股四头肌腱内,为栗子形籽骨。 (2)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外侧部宽大)。小腿骨: 胫骨 属长骨,位于小腿的内侧。 上端:内侧髁、外侧髁、腓关节面、髁间隆起。 体: (1)胫骨前缘、比目鱼肌线、骨间缘(在外侧)。 下端:腓切迹(在外侧)、内髁。 腓骨:属长骨,细长,位于小腿外侧。 上端:腓骨头、腓骨颈。 体:骨间缘。 下端:a.外髁

20、。b.外髁窝:向下、后、内侧。 足 骨;(1)组成:跗骨、跖骨、趾骨。 (2)分部: A.跗骨;(a)后列:距骨(前上方)。 跟骨(后下方)。 (b)中列:足舟骨。 (c)前列:内侧、中间、外侧楔骨。骰骨。 B.跖骨:5 C.趾骨:(a)属长骨。 (b)拇指2节。 (c)其余4趾均为3节。 第二章 骨连接(关节学)第一节 总 论 定义:骨与骨之间借纤维性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为骨连接。 分类:1.直接连接。 2.间接连接关节。 一、 直接连接 1定义: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相互连接。 2特点:无间隙、无活动性或基本不活动。 3。分类: 纤维连接:(1)韧带连接(如;棘间韧带)。

21、(2)缝(如;矢状缝)。 软骨连接:(1)透明软骨(如;骺软骨)。 (2)纤维软骨(如;椎间盘)。 骨性结合:(1)纤维连接骨化(如;颅骨缝的骨化)。 (2)软骨连接骨化(如;骶骨)。 二、间接连接关节 1基本构造: 关节面关节面:被覆有关节软骨。 关节囊关节囊:(1)外层(纤维层):附着于骨面与骨膜融合。 (2)内层(滑膜层):附于关节软骨周缘。 关节腔关节腔: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2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1)囊外韧带、(2)囊内韧带。 关节盘(或半月板):位于两关节面之间。 关节唇:加深关节窝。 3关节的运动: 冠状轴:(1)屈:角度减小。 (2)伸:减小的角度再增大。 矢状轴:(1

22、)内收:肢体向正中面靠拢。(2)外展:肢体远离正中面。 垂直轴:(1)旋内:骨的前面向内侧旋转。 (2)旋外:旋内的骨面向外侧旋转。 环转运动:即在矢状轴和冠状轴上的联合运动(近端作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 第二节 中轴骨骼的连结 一、 躯干骨的连结 (一)脊柱 躯干骨连接: A. 椎体间连接: (1)椎间盘椎间盘:a外 层:纤维环,胸部薄,腰部最厚。 b中央部:髓核。 (2)韧带: a前纵韧带:枕骨大孔前缘至第1或2骶椎前面。 b后纵韧带:上续覆膜起于枢椎体后面向下达骶管内。 B.椎弓间连接: (1)韧带: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黄韧带)、 横突间韧带。 (2)关节突关节。 脊

23、柱: A.长度:约70厘米。椎间盘总厚度约占脊柱全长的1/4。 B. 生理弯曲(侧面观): (1)颈曲:(向前凸)婴儿23个月抬头形成。 (2)胸曲:(向后凸)保留胎儿的背曲。 (3)腰曲:(向前凸)小儿1216个月站立形成。 (4)骶曲:(向后凸)随生长发育形成。 C.前面观;自第2颈椎向下椎体逐渐增大,由于人体直立,椎体负 重增加。 D. 后面关:棘突排列成一条直线,其两侧形成纵行的背侧沟,容纳背部深肌。 E. 。运动:(1)冠状轴:屈伸运动。 (2)矢状轴:侧屈运动。 (3)垂直轴;旋转运动 (4)冠状轴与矢状轴联合运动:环转运动。 (二)胸廓 组成:(1)胸椎12块。 (2)胸骨1块。

24、 (3)肋12对。 机能:支持、保护胸、腹腔器官,参与呼吸运动。 连结:(1)肋椎连结: 肋头关节:肋头与椎体肋凹组成。 肋横突关节:肋结节与横突肋凹组成。 (2)肋胸骨连结:第1肋与胸骨柄为软骨连结。 (3)27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 (4)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接组成肋弓。 胸廓的整体观:(1)外形:近视扁圆锥形,横径大于前后径。 (2)上口: a.胸骨柄上缘:平对第2、3胸椎体之间。 b.第1肋。 c.第1胸椎。 (3)下口:第12胸椎。 第11肋前端,第12肋,肋弓及剑突。 (4)胸骨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回合成角,中间夹有剑突。 (5)肋间隙:相邻两肋之间。 运动:(1)

25、升降运动(呼吸运动)。 (2)上升(吸气):扩大胸腔横径和前后径。 (3)下降(呼气):与吸气相反。二、颅的连结 分类:(一)直接连结 。 (二)间接连结:颞下颌关节。 直接连结:(1)缝: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 (2)软骨结合:蝶枕结合。 (3)骨性结合:缝或软骨结合的骨化。 颞下颌关节 组成:(1)下颌骨的下颌头。 (2)颞骨的下颌窝及关结节。 特点:(1)纤维软骨构成的关结关节盘。 (3)下颌关节分上、下两腔。 (3)关节囊松。 (4)囊外韧带:颞下颌韧带。 (6)如关节脱位,光节囊可不受损伤。 运动:(1)升、降运动:在下腔。 (2)前、后运动:在上腔。 (3)侧方运动:同侧为下腔,

26、对侧为上腔。第三节 附肢骨的连结 一、 上肢骨的连结 1上肢带的连结 上肢带的连结:(1)胸锁关节:有纤软组织性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上、内两腔。 (2)肩锁关节:属平面关节。 (3)喙肩韧带:喙突与肩峰之间,构成啄肩弓。 2 自由上肢骨连结 自由上肢骨连结:(1)肩关节。 (2)肘关节。 前臂骨连结: (3)前臂尺骨膜、桡骨近侧关节、桡骨远侧关节。 (4)手关节: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掌腕关节(平面关节)、掌骨间关节(平面关节)、掌指关节(球窝关节)、指关节(滑车关节)。 肩关节肩关节:(1)组成:肱骨头(大)和肩胛骨关节盂(小)共同构成 (2)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囊外有盂肱韧带加强

27、,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 通过。关节宽大,有关节唇肱骨头可以从下壁脱位。 (3)运动:属于球关节,可作三轴运动,是人体中最灵活的关节。 肘关节:(1)组成:肱骨远端与桡尺骨近端组成。属复节(肱尺、肱桡、桡尺近侧关节)。 (2)特点:关节囊前、后壁较薄,两侧有桡、尺侧副韧带加强。 (3)运动:屈伸运动(冠状轴)。 桡腕关节:(1)组成:a。由舟骨、月骨、三角骨构成关节头。 (2)桡骨远端和尺骨远端关节盘组成关节窝。 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为联合车轴关节,可作旋前旋后运动。 二、下肢骨的连结 1下肢带的连结 下肢带的连结:(1)耻骨连结。(2)骶髂关节。 (3)髋骨与脊柱的连结。(4)骨盆。

28、髋骨与脊柱连结:(1)髂腰韧带。 (2)骶结节韧带。坐骨大切迹坐骨大孔、坐骨小切迹坐骨小孔。 (3)骶骨棘韧带。坐骨大切迹坐骨大孔 。坐骨小切迹坐骨小孔。 骨 盆:(1)组成;由髋骨、骶骨、尾骨及骨连结构成。 (2)骶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围成。 大小骨盆的分界:(1)大骨盆;界线以上。 (2)小骨盆:界线以下。 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差别 性 别 外 形 髂骨翼 上 口 耻骨下角 盆 腔 下 口 骶 骨 男 高而窄 较垂直 近心形 7050度 漏斗形 较窄小 骶岬突出,曲度大 女 短而宽 较水平 近原型 80100度 圆筒形 较宽大 骶岬较平,短小 2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自由下肢骨的连

29、结:(1)髋关节。(2)膝关节。(3)小腿骨连结及足关节。 髋关节:(1)组成: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 (2)特点:关节头大,关节唇,关节窝深,关节囊坚韧。 (3)关节囊:a.在后方只包股骨颈内侧2/3。 b.股骨胫骨折,分为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三种。 (4)韧带: a.囊外韧带;坐股韧带、耻股韧带、髂股韧带。 b.囊内韧带:股骨头韧带、髋臼横韧带。 (5)运动:杵臼关节(属球窝关节):可作三轴运动。膝关节:(1)组成:股骨远端、髌骨、胫骨近端。 (2)特点: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3)辅助结构: 囊外韧带:a.髌韧带。b.胫侧副韧带。c.腓侧副韧带d.国斜韧带。 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带。

30、 半月板:a.内侧C字形,大。 b.外侧O字形,小。 (4)关节腔:半月板将关节腔分为不完全的上、下两腔。 (5)运动:a.属屈戌关节.b.可作屈伸运动(冠状轴)。c.半屈位可作 内外旋运动。 髁关节:(1)组成: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滑车。 (2)韧带:a.关节囊两侧有韧带加强b.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c.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 (3)运动:属屈戌关节(冠状轴)。可作背屈与跖屈运动。 足 弓:(1)纵弓: 内侧纵弓:跟骨、距骨、足舟骨、三块楔骨、1、2、3跖骨。 外侧纵弓:跟骨、股骨、4、5跖骨。 (2)横弓:由三块楔骨和跖骨构成。第三章 肌学 第一节 总论肌分为:

31、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骨骼肌根据部位分: 头颈肌 躯干肌 四肢肌一、肌的形态根据肌的外形 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等。 (二)肌的基本构造 每块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构成。肌腹由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功能。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阔肌的肌腱又称腱膜。二、肌的辅助装置:1筋膜 又分浅筋膜和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皮下筋膜。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2滑膜囊 位于腱和骨面接触处,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内含滑液。 3腱鞘 包于长肌腱外面,为一互相连续的双层鞘状结构,内含滑液。第二节 头肌 面肌: 枕额肌 眼轮匝肌 口周围肌咀嚼肌: 咬肌

32、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配布于下颌关节周围,参加咀嚼运动。591、颈肌2、背肌3、胸肌4、膈5、腹肌6、会阴肌第三节 躯干肌 一、颈 肌 颈浅肌群: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颈中肌群: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颈深肌群: 内侧群:头长肌、颈长肌 外侧群:前斜角肌、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是前、中斜角肌于第1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位置:斜列于颈部两侧作用: 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二、 背肌 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竖脊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

33、浅层位置:作用: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降。如果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位置: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作用: 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纵列于脊柱两侧的沟内。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位置:三、胸肌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一)胸上肢肌胸大肌位置: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胸小肌前锯肌:受胸长神经支配,萎缩形成“翼状肩”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二)胸固有肌1. 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能提肋助吸气。 2

34、.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内肌的深面,可降肋助呼气。肋间外肌肋间内肌主要的呼吸肌。与腹肌同时收缩,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四、 膈64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 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中心腱膈脚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高度,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第10胸椎高度,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平,通过下腔静脉。作用: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分部:中心腱五、腹肌分前外侧群和后群(一) 前外侧群 1、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弓状线弓状线(脐下4-5cm).此处无鞘后壁,紧贴腹横筋膜和腹膜。膀胱手术或剖腹产时,注意切开腹直肌后,极易损伤腹膜和腹腔脏器。 白线白线脐环是薄弱点,

35、可发生脐疝。虽然白线是三层腱膜形成的很结实,但是经白线切口因血供较差,易发生切口疝。2、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3、 腹内斜肌4、腹横肌腹直肌鞘弓状线以上: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腹直肌鞘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腹横筋膜弓状线以下: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 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股沟管67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 两口两口 四壁:四壁:前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上

36、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下壁下壁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通行结构 男性男性 精索精索女性女性 子宫圆韧带子宫圆韧带外口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腹股沟管浅(皮下)环内口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腹股沟管深(腹)环腹股沟区内面观1、腔隙韧带(陷窝韧带)2、腹股沟(海氏)腹股沟(海氏)三角三角: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静脉。(二)后群腰方肌腰大肌腰方肌腰大肌第五节 上肢肌 一、上肢带肌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作用:使上臂外展。前部肌束可使上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可使上臂伸和旋外。位置: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上臂外展上臂旋外上臂旋内上臂内收和旋内二、

37、臂肌(一)前群1. 肱二头肌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还能协助屈上臂。2.喙肱肌: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3.肱肌:屈肘关节(二)后群肱三头肌 :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三、前臂肌(一)前群共9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深层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二)后群:主要是伸肌共10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

38、肌,深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四、手肌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一)外侧群: 鱼际拇收肌内收拇指和屈拇指近节指骨(三)中间群 1.蚓状肌屈25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2.骨间肌骨间掌侧肌3块,使第2、4、5指内收并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骨间背侧肌4块,外展24指,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拇收肌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二)内侧群:小鱼际第六节 下肢肌 一、髋肌(一)前群1. 髂腰肌 腰大肌髂肌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起自椎体侧面和横突起自髂窝腰大肌髂肌区分2.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二)后群1. 臀大肌使大腿后伸和

39、外旋2. 梨状肌使伸直的大腿旋外臀大肌梨状肌臀中肌臀中肌臀小肌臀小肌二、大腿肌(一)前群1.缝匠肌屈髋、膝关节,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2. 股四头肌伸膝,股直肌有屈大腿作用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长收肌耻骨肌股薄肌大收肌短收肌(二)内侧群内侧群:为5块内收肌,即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均可使髋关节内收。(三)后群1. 股二头肌2.半腱肌3.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三肌均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80三、小腿肌也比较复杂,分为前群、外侧群和后群。前群多为足的伸肌和内翻肌,后群多为足的屈肌和内翻肌,外侧群为足的外翻肌。 (1)前群:包括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等。 (2)外侧群: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三)后群1.浅层小腿三头肌2.深层包括腘肌、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比目鱼肌腓肠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绪论,运动系统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