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目录目录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危险源的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风险管理3.1 3.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原理与作用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与内容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实施3.1.13.1.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原理与作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原理与作用 1 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涵义、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涵义 是指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总目标,通过层层分解、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各项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最终实现总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 是全员参与管理,并根据工作目标
2、来控制企业管理的一种民主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考核。 2、理论依据 目标设置理论 该理论认为: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 3、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特点 目的性 分权性 民主性 一是要制定一个既先进又可行的整体安全目标,即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具体目标,使全体员工上下一致,目标明确,为完成和实现总目标共同努力。 * 二是将总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展开,制定各级、各部门直到每个员工的安全目标,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全方位覆盖的系统安全目标网络,并将权力下放,各级、各部门自
3、我约束,自我控制。 三是目标下到各部门以至每位员工,充分激励部门、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同时,在目标制订和措施订立过程中,充分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共同出谋划策,充分体现了民主,发挥全体员工的作用,真正形成人人参与安全的格局。 4、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作用 (1)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 (2)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 (3)促进在生产经营单位内推进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带动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3.1.2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上级目标方针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目标管理的实施成果的评价上级评定权利下放过程下级参与制定自我评定自我控制实行奖惩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程序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程
4、序 管理步骤: 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目标管理的实施成果的评价实行奖惩3.1.2.1 3.1.2.1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体系的建立 包括: 安全生产目标体系 保证措施体系安全生产目标体系建立安全生产目标体系建立 (1)目标 就是某单位、某团体、某人所从事的某项工作、某一活动,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内,预期取得的结果。* 安全生产目标值(可根据实际设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宗数和伤亡程度指标,以及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等 安全生产投入指标 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数据指标 安全生产效益指标 (2)安全生产目标的展开 企业应把安全生产目标的展开过程,组织成为动员各部门和全体从业人员实现安
5、全生产目标集中力量献策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3 3、保证体系的建立、保证体系的建立 就是保证每个目标都能实现的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各类安全措施。(P59) 可从下列有关方面考虑: 组织、制度;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班组建设;信息管理;竞赛评比和考核评价;奖惩。 4、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的展开 单位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小组负责人 每个职工总目标保证措施部门目标保证措施小组目标保证措施个人目标保证措施 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展开与保证体系* 自下而上的层层保证细分化细分化细分化总目标生产计划科基建科供销科技术科设备、动力工艺科总工力人事、劳资教育科安全生产目标横向
6、展开图生产计划科供销科生产经营单位目标车间(科室)目标工段(班组)目标个人目标总目标分目标子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纵向展开图安全生产目标纵向展开图3.1.2.2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实施 具体做法: (1)建立安全生产目标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分别建立和落实安全保证措施; (3)建立各级目标管理组织; (4)制作安全生产目标卡;(P62) (5)将目标化整为零,采用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逐一实施。3.1.2.3 3.1.2.3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评价与考核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评价与考核 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是发挥目标管理激励作用的最终体
7、现 评价结果作为奖惩依据,要切实兑现,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具有严肃性和持久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归纳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归纳 一、根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将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目的和任务确立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努力和奋斗目标。 二、将企业总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到基层,直至每一位员工(确立各自的目标),并建立目标保证措施体系。 三、建立各级目标管理组织,组织目标管理的实施,确保层层自我管理和约束。 四、进行目标的评价、考核,并根据结果予以奖惩。3.2 危险源的管理危险源的管理 目录目录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的评定 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管理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过程中能量与物质释放的主体 中
8、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后一片狼籍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后一片狼籍 有效控制危险源,对于确保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企业生产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2.1 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分类 1、危险源的含义 (1)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系统安全研究认为危险源的存在是伤亡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伤亡事故就是设法消除、控制危险源。 (2)危险源引发事故的三个构成要素 潜在危险性 存在的条件 触发因素 潜在危险
9、性即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即: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注:还应包括危险物质自身的危害性。如:毒性大小)* 存在的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如物质的温度、压力、盛装容器的坚固性等) 危险源分类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2、第一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的定义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能量或危险物质在事故致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1)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
10、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提升机械等); 3)能量载体(机械运动部件、汽车等);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场所、设备(充满爆炸气体的空间等); (2)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5)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场、设备(如压力设置、设备); 6)危险物质(如具有化学能的危险物质); 7)生产、加工、储存和废弃处理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如炸药加工等); 8)人体接触能导致人体能伤害的物体(工件的毛刺、锐角等); 表3-3 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P65) (3)第一类危险源危害后果的影响因素 1)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数量) 2)能量或危险物质意
11、外释放强度; 3)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 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根据上述定理,提示和启示我们,作为企业,当无法完全消防危险源的情况下。为防范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可从减少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数量(限量) ,控制其强度(如电压高低),更换材料(危险性能低),以及控制影响范围(如爆炸品存放位置)等方面来考虑。使万一真发生意外释放等事故后,危险源对事故造成的危害(后果)尽可能小。举例:如烟花炮竹厂事故教训(10倍的数量存放)。* 提示:并非所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都是危险源。只有其危险性超过一定限度的危险源才算作真正的危险源。 3、第二类危险源 (1)定义 导致能量或危险
12、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2)常见的第二类危险源 1)人的因素不安全行为(或失误)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其他失误行为(误动作) 2)物的因素 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 机械设备和物质等明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缺乏安全装置或不合要求) 3)环境因素 系统运行的物理环境(如通风、温度等) * 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 (3)第二类危险源的特点 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没有第一类,则第二类危险源往往就不存在)(如两类抵触的危险物品混放) 决定了事故的可能性。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3.2.1.3危险
13、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 (1)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3)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4)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5)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3.2.23.2.2危险源辩识危险源辩识 危险源在没有触发前,往往是潜在的,不易被认识和重视,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辩识(即分析界定)* 危险源辨识对危险源的分析和界定。(看是否真正属于危险源,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 1、危险源辩识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
14、; (2)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危险性质、危害程度、及触发因素等; (3)为有效控制事故,作出决策提供必要的、科学的、可靠的依据。2、危险源辨识的程序与内容分析系统的确定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的分析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危险源等级划分 分析系统确定系统中要进行危险源调查的部份(划分)。 (1)危险源的调查 (P68) 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工艺布置、设备名称等、设备本质安全性、设备缺陷等) 作业环境;(通道、布局、布置) 操作状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状况、接触频率等) 事故情况和教训;(过去事故情况,应急措施等)* 安全防护(危险场所有否安全防护措施) (2)危险区域的界定 以
15、危险源点为核心加上防护范围即为危险区域。(P68) (3)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分析 1)存在条件包括:储存条件(堆放,通风等)、物理状态参数、设备状况(完好状态)、防护条件(防护措施)、操作条件(水平、失误机率)、管理条件等。 2)触发因素人为因素(个人因素和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 *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环节。 (4)潜在危险性分析 决定因素: 1)危险源的能量强度 2)危险物质的量 以上两因素决定危险性的大小。 (5)危险源等级划分(评价) 危险源分级按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控制难易程序度和事故可能造成损失情况进行综合分级。 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主要方法有后果分析和划分危
16、险等级两种方法。划分等级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得到广泛应用广泛应用的方法。 要根据实际而定,不同的行业可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如航空工业企业采取列举法划分 P70) 划分的原则是突出重点,便于控制管理。3.2.3重大危险源辩识重大危险源辩识 (1)、重大危险源的含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国家标准的改变,重大危险源特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几个名词:几个名词: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
17、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等) 单元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识别出重大危险源的存在,位置、数量;分析其性质和危险因素,以便加强控制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 辨识根据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GB18218-2009的有的有关规定关规定进行。 按危险化学品重
18、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GB18218-2009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 ,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辨识方法是列举法。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辨识方法是列举法。 某单元中所放置的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是否某单元中所放置的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是否定为重大危险源,如果只有定为重大危险源,如果只有单一品种单一品种,则是根据其存,则是根据其存放量是否达到临界量而定;放量是否达到临界量而定; 如果不只一个品种(如果不只一个品种(多品种多品种),则按以下公式),则按以下公式核算:其临界量:核算:其临界量: q1/Q1+q2/Q2+q1/Q1+q2/Q2+qn/Qn+qn/Qn1 1()
19、()式中:式中:q1q1,q2q2,qn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单位为吨();Q1Q1,Q Q,Qn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量,单位为吨()。 请你进行辨识: 1)现有一储存甲苯的罐区,存有甲苯为400吨,问该罐区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提示:根据辨识规定,甲苯的临界量为500吨) 2)如果该罐区储有两种物品,分别是汽油、甲苯各存放140吨,问该该罐区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提示:根据辨识规定,汽油的临界量为200吨) 据式: q1/Q1+q2/Q2+q1/Q1+q2/Q2+qn/Qn+qn/Qn1 1
20、 140/200+140/500=0.7+0.28=0.98 1 140/200+140/500=0.7+0.28=0.98 320极其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前,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定级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以上评价方法应用实例:以上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例如:某车间中,工人每天都操作的一台没有安全防护装置的机械,有时不注意会把手挤伤,过去曾发生过造成工作一只手致残的事故,但不会造成受害者死亡。试用以上评价方法对此作业点的危险性进行评价。 1)首先根据实际确定各评价项目的分数值: 事故发生可能性属于“相当可能发生
21、”,其分数值为 L=6 工人每天都在这样的条件下操作,暴露情况分数值E=6产生后果程度属于“致残”,相应的分数值为C=3 2)核算划定该生产岗位的危险性为: D663108 对照危险等级划定表,根据D为108,它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4.3 3.4.3 风险的控制管理风险的控制管理 1、风险的管理 (1)风险的分析 (P86) 进行风险分析,要针对所要确定的评价范围,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包括: 1)生产经营活动有什么风险? 2)这些风险造成损失的概率有多大? 3)若发生损失,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4)如果出现最不得的情况,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5)如何才能减少或消除这些可能的损失?
22、 6)如果改用其他方案,是否会带来新的风险? (2)、风险的识别 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加以判断、分析,确定风险的种类,鉴定风险的性质。 (3)、风险估计 在风险识别之后,各单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与衡量。 (4)风险评价 要从整化出发,考虑各个风险综合起来的总体效果,以及风险管理主体是否能够接受,从而确定决策和措施。 (5)风险规划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及具体实施的措施和手段。基本任务是要把风险事故的后果尽量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2、风险的控制 就是对风险实施管理计划中预定的规避措施。 (1)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 (2)预防
23、风险(工程技术、教育法) (3)转移风险(保险等) (4)回避(放弃或停止) (5)自留(对风险影响不大的) (6)后备措施(费用和技术后备措施) 3、风险监督和管理效果评价 (1)核查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对新出现的情况及原计划、措施不适应的及时进行调整、修正。 风险管理的归纳 一、风险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事故后果的积。风险的存在给企业的生产安全造成威肋,严重的风险事件(事故),甚至使企业毁于一旦。 二、为避免和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威肋,可实施风险的分析(评价)和风险的控制管理。 三、风险评价是指对系统的安全性或危险性,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统计推测或公众认可范围内的危险性指标数据予以衡量,根据其结果,提出控制系统危险性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对策。 四、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而“生产作业条件的风险评价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分析方法。 五、根据风险评价,可相应采取风险的控制措施,包括:(1)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2)预防风险(工程技术、教育法)(3)转移风险(保险)等。 请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