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主讲人:李丹丹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选穴原文选穴原文 配穴方法配穴方法 选穴原则选穴原则v近部选穴 v远部选穴v辩证选穴 v对症选穴选穴原则是临证选穴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主要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而确立的选穴原则;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是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或症状而确立的选穴原则。(一)近部选穴(一)近部选穴是指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遍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而来的,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几乎所有病证,更多用于
2、治疗体表部位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局限者,如眼病取睛明、耳病取听宫、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脘、膝痛取膝眼等。(二)远部选穴(二)远部选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一般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的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体现了“经脉所通,经脉所通,主治所及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远部选穴在针灸临*应用十分广泛,通常以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广泛用于治疗脏腑病及头面、五官、躯干疾患,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腰背痛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等。(三)辨证选穴(三)辨证选穴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
3、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临床有许多病证,如发热、昏厥、虚脱、癫狂、失眠、健忘、嗜睡、多梦、自汗、盗汗、贫血、月经不调等均无明显局限的病变部位,而呈现全身症状,因无法辨病位,不能应用上述按部位选穴的方法。此时,就需辨证选穴,如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选心俞、肾俞等。辨证选穴所含内容丰富,应用时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型而选取不同的穴位。 (四)对症选穴(四)对症选穴是针对疾病的个别突出的症状而选取穴位。由于对症选穴是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疗效较高,又称为“经验选穴经验选穴”。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如发热取大椎、痰多取丰隆
4、、哮喘取定喘、虫证取百虫窝、落枕取外劳宫、腰痛取腰痛点、面瘫取牵正、目赤取耳尖等。对症选穴符合大部分奇穴的主治特点。 配穴方法配穴方法v按经脉配穴法 v按部位配穴法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1.1.本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 :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如咳嗽取中府、太渊;急性胃
5、痛取足三里、梁丘;下肢外侧痛,取环跳、阳陵泉。 运用某经脉的起止穴配穴治疗本经病证,称“首尾配穴法”,也属本经配穴法的范畴,如睛明、至阴治疗坐骨神经痛。2.2.表里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如胃痛取脾经三阴交、胃经足三里。另外,“原络配穴法”是本法的特例,如肝病取“太冲、光明”。3.3.同名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等。4.4.其他其他: :此外,按经选穴
6、还有“子母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等。1.1.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伍”,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2.2.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是指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此
7、外,“俞募配穴法”也属此类。3.3.左右配穴法:左右配穴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原、络配穴法表原、络配穴法表 “郄郄”有空隙的意思,是各经经气汇集部位。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有空隙的意思,是各经经气汇集部位。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郄穴除了十二正经各有一个外,阴跷、阳跷、阴维、阳维也各有一个节以下。郄穴除了十二正经各有一个外,阴跷、阳跷、阴维、阳维也各有一个郄穴,因此,一共有郄穴,因此,一共有16个郄穴。个郄穴。郄穴也是诊察疾病的重要腧穴。同时,郄穴主郄穴也是诊察疾病的重要腧穴。同时,郄穴主要用于治疗该经的急病。要用于治疗该经的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