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 202102120222022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测试期中测试 生物试卷 试卷总分:100 分 测试时间: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题,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大小相同的 2 条染色体 C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D表型是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2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隐性性状 B致病基
2、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CII3和 II4的基因型相同 DII3和 II4的基因型不同 3.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4. 玉米的籽粒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 糯性(R)对非糯性(r)为显性, 亲本为纯种的黄色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的白色糯性玉米杂交,F1自交,F2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 1/16 B. 6/16 C. 9/16 D. 10/16 5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硫元素 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 种脱氧核苷酸 6. 双链 DNA 分
3、子中,一条链上的 A 占 30%,则双链中 CT 占 A. 15% B. 20% C. 30% D. 50% 2 7已知某双链 DNA 分子中,G 与 C 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4%,其一条链中的 T 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和 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 和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 34%和 16% B 34%和 18% C 16%和 34% D 32%和 18% 8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 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 应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仅发现于噬菌体的 DNA 中 C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 DNA 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9.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
4、传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B.在杂交实验中,要对父本和母本去雄 C.F1形成配子时,产生了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F2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0用 a 表示 DNA,b 表示基因,c 表示脱氧核苷酸,d 表示碱基。下列图解中,四者关系正确的是 11.下列关于人类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发现 S 型菌 DNA 能使 R 型菌转化成 S 型菌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试验能证明 R 型菌的 DNA 可以转移到 S 型菌的细胞内 C.将 S 型肺炎链球菌的 DNA 感染小鼠可导致小
5、鼠患败血症死亡 D.用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子代中大多数没有放射性 12 如图甲、 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 经人工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 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就是 A、B、C、D 中的 13.如图为 DNA 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甲病毒 丙病毒 乙病毒 3 A.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B.DNA 连接酶可催化或的形成 C.解旋酶可以使断开,因此 DNA 的稳定性与无关 D.DNA 的两条链方向相反,其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 14.用15N 标记含有 100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 个,
6、该 DNA 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4 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 的 DNA 分子占 1/8 B.含有14N 的 DNA 分子占 7/8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600 个 D.产生了 16 个 DNA 分子 15.如图为显微镜下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基因重组可发生在 A. B. C. D. 16.如图为人体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46(个) B. 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23(个) C 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
7、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1(个). D.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 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23(个) 17.猫的毛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 a 和 B、 b)控制,如图是黑色和白色4 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相关比例。若让 F2中的黑色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表现型种类及白色猫所占的比例为 A.2 1/9 B.2 1/6 C.3 1/9 D.3 1/6 18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 F2的分离比分别为 9:7、9:6:1 和 15:1,那么 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 和 3:1 B3
8、:1、1:2:1 和 l:3 C1:2:1、4:1 和 3:1 D3:1、1:1:1:1 和 3:1 19.某家庭中妻子患红绿色盲,丈夫、 女儿表现均正常,则女儿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色盲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 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上 B.2 个,分别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C.4 个,分别位于一个四分体的染色单体上 D.2 个,分别位于一对性染色体上 20下图是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 DNA 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基因和基因 II 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 C基因 IV 与基因 II 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D基因 V 可能位于 Y 染色
9、体上 二、多项选择题:共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每题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1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对者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分。 2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5 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
10、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22.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毒的 R 型菌能部分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需先培养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 C.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 DNA 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 D.噬菌体和肺炎链球菌的遗传都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3.在一个双链 DNA 分子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碱基数为 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B.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
11、2)-n C.一条链中 A+T 的数量为 n D.鸟嘌呤的数量为(m-n)/2 24.人类 ABO 血型有 9 号染色体上的 3 个复等位基因(IA ,IB和 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 AB 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 O 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i A.他们生 A 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1/8 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 C.他们 A 型血色盲儿子和 A 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 O 型血色盲女儿 D.他们 B 型血色盲女儿和 AB 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 B 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1/4 25下列各项中,可能出
12、现右图结果的是 A.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B.15N 的 DNA 分子放在含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后, 含15N 的 DNA 分子与含14N 的 DNA 分子之比 6 C.高等植物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的比值 D.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共共 5 题,共题,共 45 分分) 26 (9 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在 2004 年底的东亚海啸中,有巨大的人员罹难,事后的尸体辨认只能借助于 DNA 杂交技术。该方法是从尸体和死者家属提供的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
13、 DNA,在一定温度下,水浴共热,使 DNA 氢键断裂,双链打开。若两份 DNA 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的 DNA 单链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若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在两份样本中 DNA 单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DNA 杂交技术就能通过这一过程对面目全非的尸体进行辨认。 (1)人体 DNA 的主要载体是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核的 DNA 分子中(A+T)/(G+C)相同的原因是 ,表明 DNA 分子结构具有 。 (2) 若已知 DNA 的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 ATGGCAT, 则与它互补的另一条单链的碱基组成是_;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较多的 DNA 样品,这可以通过
14、PCR 技术使 DNA 分子大量复制,若一个 DNA 分子中,腺嘌呤含量为 15%,复制所用的原料均为 3H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经四次复制后,不含 3H 的 DNA 单链占全部 DNA 单链的_,子代 DNA 分子中胞嘧啶的比例为_。 (3)下表所示为分别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提取的三条相同染色体、同一区段DNA 单链的碱基序列,根据碱基配对情况,A、B、C 三组 DNA 中不是同一人的是 (4)DNA 杂交技术同样可以用于两物种亲缘关系的判断,若两个物种的 DNA 样本经处理后形成的杂合 DNA 区段越少,则两物种的亲缘关系_,杂合 DNA 区段越多,则两物种的亲缘关系_。 27 (9
15、 分)下图 A 表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一些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 B 表示相关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组 B 组 C 组 尸体中的 DNA 碱基序列 ACTGACGGTT GGCTTATCGA GCAATCGTGC 家属提供的DNA碱基序列 TGACTGCCAA CCGAATAGCT CGGTAAGATG 7 (1)图 A 中、细胞分别对应图 B 中的 、 、 区段。 (2)图 A 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有 8 条染色单体的细胞是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 。 (3)图 A 中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 。 (4
16、)若个细胞经过图 B 曲线所示过程,最多可产生 个子细胞;曲线在 对应的区段中解旋酶活跃。 28 (7 分)科学家在研究 DNA 分子复制方式时提出了三种假说如图甲(弥散复制:亲代双链被切成双链片段,而这些片段又可以作为新合成双链片段的模板,新、老双链片段又以某种方式聚集成“杂种链”);图乙是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来探究 DNA 复制方式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并回答: (1)为说明 b 组 DNA 均分布于中密度带,除了与 组结果比较外,还需要另设一组:将细菌在含有 的培养基中生长多代,提取 DNA 并离心。 (2)b 组结果支持 假说,若将 b 组 DNA 双链分开来离心,结果为“轻”和“
17、重”两条密度带,这一结果不支持 假说,也可通过图乙中 组的结果来排除该假说。 8 (3)利用以上判断结果,若继续培养 c 组细菌,使其再繁殖一代,取样提取 DNA 并离心,与 c 组实验结果相比会发现密度带的 不发生变化, 密度带的 DNA 所占比例下降。 29 (10 分)已知果蝇的眼色(A、a)有红眼和白眼两种,体色(B、b)有灰身和黑身两种,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其数量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子代果蝇 灰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红眼 黑身白眼 雄果蝇 152 148 48 52 雌果蝇 297 0 101 0 (1)果蝇的体色遗传中
18、 属于显性性状;控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两亲本中雌性和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依次为 、 。 (3)让子代中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 。 (4)在子代中, 灰身红眼雌果蝇有 种基因型, 其中纯合灰身红眼雌果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杂合灰身红眼雌果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 30.(10 分) 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 B 对全色羽基因 b 为显性,位于 Z 染色体上,而 W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 T 的存在是 B 或 b表现的前提,tt 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型。 (2)杂交组合 TtZbZbttZBW 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 ,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 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 。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 ttZbW 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 。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 2 只芦花羽、3 只全色羽和 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 。 9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 。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