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审题要准随着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题的升温,命题作文题在很多地区备受青睐,相对而言,考生因审题偏差而出现的失误也明显增多。审题要做到准确到位、不偏不倚。考生只有将题目的内涵和外延理解透彻了,才能在立意、构思上不出偏差,才能追求立意上深刻、构思上新颖等更高层级的写作目标。可以说,准确审题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是获取作文保险分的“奠基石”。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审读题目呢?1.审读关键词作文题也是有“题眼”的。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那些提示、暗示或启示写作关键的词语。考生在审题时如果能够借助题目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来准确理解题意,写作时就能够紧扣题目,突出重点,切中肯綮,自然也就能够避免离题、扣题不紧等
2、常见失误。如“热门话题”这个题目,关键词是“热门”,考生要写的不能是学习或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话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大家所熟知的话题。2.审读限制词我们说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但不能置其他于不顾,导致偏离题意。如“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这个题目,一定要注意限制词是“另一个”,写作时既要表现出“另一个”的独特之处,也要突出“到”了以后有什么见闻、感受或启发。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易被忽略,考生要重视作文题目中诸如“最”“也”“还”“更”“其实”“原来”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如“我也是一束阳光”这个题目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也”,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应包含一个重要内容,即与他人相比,“我”自己“也”很重
3、要,“也”奉献了“阳光”。又如“原来还在”这个题目,“原来”这个副词就强调了其实某事物一直都在,只是之前没有被发现而已,它提示我们从发现或顿悟的角度来写作。审读时只有抓住了这些限制词,我们的作文才能切准题意。3.审读隐含义抓住了关键词,注意了限制词,还要审读题目的隐含义。有的题目用的是比喻义或象征义。考生在理解题目时不能只停留在其本义上,要仔细推敲、挖掘出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如“我也是一束阳光”这个题目中的“阳光”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考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太阳的光芒,应是指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品格或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等。第二讲构思要活构思就是根据作文题目或所给材料,结合要求全面考虑。1.角度要
4、“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写作角度,越是奇妙无穷。考生在构思考场作文时,如果能从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思考,那么作文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顺序要“活”“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对情节的设计上。文章情节必定要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缺少波澜,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的高潮需要组织和铺垫。那么靠什么来铺垫呢?就要靠制造强烈的悬念。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巨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壮观的景象。3.方式要“活”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使文
5、章另辟蹊径,熠熠生辉。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令人耳目一新,文章便更能发人思考。如果大家都用第一人称叙述,你不妨用第三人称甚至第二人称叙述;如果大家都以叙述性语言为主,你不妨以描述性语言为主;等等,不一而足。4.结构要“活”文章的结构要灵活多变,一波三折,曲径通幽。在众多方法中,“抑扬法”尤为多见。写作时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突出文章主题。另外,“悬念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第三讲立意要深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主题,这一表述形象地表明了“千古文章意为高”的观点。综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满分作文
6、,因立意而胜出者不在少数。考生如何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立意深刻、高远,是有法可循的。1.留心生活,由小见大法由小见大,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取舍、浓缩、强调,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从而表达出主题思想。在中考作文中,考生不妨借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小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2.善于类推,由此及彼法由此及彼,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联想到彼物。运用此法,可以通过横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向拓宽中表达主旨;也可以设计板块行文,一般设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板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支撑文章的主旨,从而使文章的主旨更为丰厚、深刻。3.关注
7、热点,由浅入深法“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4.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法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描述具体的事物、景象、事件,而且要揭示其蕴含的精神实质。由实到虚法能使作文的立意更加深远。5.追根溯源,由果导因法凡事皆有因,无因不成果,有后果则必有前因。因与果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8、变化。由果导因法是指由所描述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其产生的本质原因。采用此种立意法,往往能使文章的主题突出、底蕴深厚。第四讲选材要新一篇文章的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说文章的选材亦十分重要。1.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考生要及时捕捉那些新鲜事物,敏锐撷取时代“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可以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少有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从而使文章内容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2.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9、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3.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但考生由于生活阅历浅,并不总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由故出新。即使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不是新的,考生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也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4.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用人人皆知、众人关注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考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
10、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自己体验独特的材料,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从而在文章中“以一当十”,以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第五讲结构要巧好的结构,能使读者快速理清行文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获得审美愉悦。巧妙的结构,就像一根“线”把那些材料之“珠”串联起来。写中考作文,结构要讲究巧妙。开头一般要单刀直入,引人入胜;结尾要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上下连贯,浑然一体。考生应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灵活地谋篇布局。作文时,按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纵向式、横向式和纵横交错式三大类;按材料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传统式和创新式两大类。
11、考生如能掌握一些创新的结构形式,对写好考场作文是大有裨益的。常用的创新结构有日记连缀式、镜头组接式、小标题式、书信式等。日记连缀式,有利于丰富文章的内容,对于平时写作水平欠佳的考生来说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结构形式。镜头组接式,也叫剪辑式,有些材料并不新鲜,但可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的形式来展示材料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章往往因结构新颖而平中显奇。小标题式,既有提纲挈领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更好地突出重点;既使文章疏密有致,卷面整洁悦目,又充分展示了考生的人文素养。书信式,可以“面对面”倾诉,缩短与读者的距离,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第六讲语言要美中考作文的语言
12、不仅要文从字顺、具体明确,还要讲究有文采、意蕴丰厚。1.用语贴切,意蕴深远杜甫留下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典佳话,贾岛也有“推敲”的感人故事,名家写作历来重视词语的雕琢、锤炼,力求传神。生动贴切的语言可以为文章增色增辉。在中考作文中,考生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和句子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从而使文章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2.活用修辞,精彩纷呈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过:“修辞的作用就在于给平实的语言赋予超凡的表达效果。”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俗话说:“人靠衣装扮靓。”文章的语言则需要修辞来装饰。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让作文生动形象,满篇生辉;善用拟人既可以鲜明地表达
13、情感,又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善用排比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使用对偶则能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3.巧借手法,推波助澜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表现手法在文章文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文章语言因恰当的表现手法而内蕴丰富,文章主题因恰当的表现手法而不断升华。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渲染和烘托、联想和想象、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欲扬先抑、象征、照应等。第七讲情节要曲叙事是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中考作文讲求在极短的篇幅里写人叙事,因此,考生必须讲究写人叙事的技巧,打造出文章的亮点。一般来说,中考作文应避免平铺直叙,特别是那种内容不具体的叙事更应
14、该避免。精心选材,把握材料的特点和亮点,巧妙设计,讲究叙事与情节的波澜起伏,是考生写考场作文的一个较好的努力方向。叙述性的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情形转变为引人入胜的境界,让笔下的事件变得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考生要想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常用的方法有:1.悬念法悬念,即设置疑团,不进行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由于人本来就有追根问底的天性,而悬念法恰能将这一心理欲望激发出来。所以,悬念法是最容易收到引人入胜效果的方法之一。2.误会法误会法,是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等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丰富情节戏剧性的一
15、种表达技巧。误会法常常让本来能按常理发展的事情节外生枝,而文章就在这生枝之处显示出情节的精彩或主题的深刻。3.铺垫法为了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先不直说要写的人和事,而是先作种种铺垫,给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与此同时,往往要不惜笔墨,渲染气氛,烘云托月,再入妙境,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收到“山外有山”的表达效果。4.倒叙和插叙法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读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样更符合生活实际。运用插叙,往往能使文章的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这也是使文章起波澜的重要手法。第八讲情感要真情感真切充沛有两层意思:一是情感要真
16、,不能为情造文,更不能无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饱满充实,做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事件真实,有感而发有的考生在写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写出来的作文却不感人,主要原因是叙述的事件不够真实。只有真实的事件,才能有感而发,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写小小说的时候,也可以虚构,但这种虚构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即生活中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过或将来会发生),也非凭空编造。2.抓住细节,精心雕琢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动人?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几次“背影”的细节,尤其是为“我”买橘子过铁道时的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
17、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对父亲外貌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和父亲不顾年迈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的深沉的爱。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动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抓住这些细节精心描绘,你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了。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总是不可分割的。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景物描绘出来,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现出来了。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
18、有一些活气。”此处对深冬荒凉景色的描写,就将“我”悲凉的心情融进去了。此外,还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第九讲首尾要精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特别在中考作文中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1.开头要简洁、生动、优美西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充分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要简洁、生动、优美。(1)运用题记,总括中心。题记可以拉近题目与内容之间的距离,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独到看法,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可引用经典名言、诗词名句,也可将文中最能体现中心的语句提出来运用。(2)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这是写文章时直
19、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交代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使自己能够迅速进入角色。(3)设置悬念,引起下文。设置悬念,或用设问、疑问破题,引起叙述或议论。(4)描写环境,渲染氛围。描写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变色龙开头的环境描写。(5)语言描写,先声夺人。开篇先用语言描写起笔,然后再写人物及事件。2.结尾要画龙点睛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顺序发展,自然收束。不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在将内容表达完之后,就应该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2)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结尾,能让阅卷老师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3)总结点题,深化中心。在文章结束时,运用简洁的语言将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大部分文章的结尾方式。(4)抒情议论,引起共鸣。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阅卷老师的情感波澜,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鲁迅故乡的结尾。(5)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结尾时,就全文内容提出问题,一般运用反问句或疑问句,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