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中师大科技园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华中师大科技园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1、编制说明 2、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3、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4、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现场管理 5、施工组织管理与施工部署 6、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7、质量管理体系 8、工期保证措施 9、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10、雨季施工措施 11、环境保护 12、主要协作关系 附图表: 1 项目管理机构与职能图 2 劳务分包情况表 3 劳动力安排计划表 4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 5 施工总平面图 6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7 拟投入本标段主要的试验,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8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9 安全管
2、理体系框图 10 文明施工体系框图 1、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根据本工程的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标前答疑 文件,在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原则及内容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的基础上而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庙山中路延长线、天 寰路北段工程的施工提供完整的,纲领性的技术文件,用与指导工程的施 工与管理,保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该合同段的建设任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是: (1) 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庙山中路延长线、 天寰路北段工程工程施工招标 文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关于公路工程设计、 施工、 验收的技术标准和有 关规范和规程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有
3、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4) 湖北省、武汉市关于工程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管理规定。 (5) 现场踏勘情况。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作为投标文件供业主审查,待工程中标后,将根 据施工图及合同规定,以本施工组织设计为纲领编制详细的单项施工方案 及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 2、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2.1 工程简介 2.1.1 概述及标段范围 武汉华中师大科技园庙山中路延长线、天寰路北段工程,是华中师大 科技园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工程。该工程位于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园区华中师 大科技园内,总长约 1000 米,庙山中路延长线东接已完工的庙山中路(一 期) ,西接江夏大道,全长 736.46 米;天寰
4、路北段南接已完工的庙山中路 (一期) 。北接火炬路约 247.83 米。该道路规划幅宽(红线宽)20m(30m) , 本次施工路幅宽 11m(16m) ,横断面布置形式为 2m 人行道+7m(12m)行车 道+2m 人行道。 2.1.2 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汤逊湖大学园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 (4)庙山中路施工图及竣工图,江夏大道施工图(2002 年) 、火炬路施工 图(2003 年) 。 2.1.3 设计标准 (1) 道路等级:支路。 (2) 设计车速:20km/h。 (3) 汽车荷载等级:汽-20,挂-100 验算,标准轴载
5、BZZ-100。 (4) 停车视距:s=20m,会车视距:s=40m。 2.1.4 道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汤逊湖大学科技园园区华中师大科技园市政规划, 本次施工路幅 宽 11m(16m) ,横断面布置形式为 2m 人行道+7m(12m)行车道+2m 人行道。 横坡设置:车行道:1.5%。 2.1.5 道路纵段面设计 天寰路道路纵向坡度设计 0.433%,庙山中路延长线道路纵向坡度设计 最小 0.3%,最大 1.6%。 2.1.6 路面工程 机动车道路结构层:上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I 厚 2.5cm;中面 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II 厚 4.5cm; 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
6、C-30II 厚 6cm;上基层 6%水泥稳定碎石 12.5cm;下基层 6%水泥稳定碎石 12.5cm; 底基层 5%水泥稳定碎石 15cm。 人行道道路结构层:6cm 预制 C30 彩色混凝土步砖;3cm 厚 1:2 水泥 砂浆;4cm 厚瓜米层;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30II 厚 6cm;上基层 6%水泥稳定碎石 12.5cm;下基层 6%水泥稳定碎石 12.5cm;底基层 5%水泥 稳定碎石 15cm。 2.1.7 路基工程 土基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 挖方段:由路槽底 030cm 深,压实度不小于 93%; 填方段:由路槽底 080cm 深,压实度不小于 93%; 深度
7、大于 80cm 时,压实度不小于 90%; 路基顶面土基当量回弹模量应不低于 20mpa,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应不 低于 90mpa。 2. 2 工程施工目标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本工程的工期、质量、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目标 为: A、 要求工期为:共计 70(日历日)天; B、 质量要求:优质; C、 要求文明施工目标:文明工地; D、 要求安全生产目标:安全达标施工现场; 2.3 施工条件 本工程均位于武汉市庙山经济开发区,现状基本为原状土地。 3、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3.1 指导思想 本公司以 GB/T1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 证模式标准,建立稳定、有效的工程质量保
8、证体系。选配高素质的项目 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实施项目管理,积极推广应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地完成施工任 务,争创第一流水平的工程。 3.2 本公司将严格履行合同,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A. 质量目标:优良; B. 工程工期目标:共 60 个日历天。 (具体时间以开工日期为准) C. 文明施工目标:武汉市文明工地; D.安全生产目标:武汉市安全达标施工现场。 4、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现场管理 4.1 施工总平面布置 由于工程施工面分布地段较广,本公司的项目组成班子决定本工程路 段(庙山中路延长线)k0+360 处租 2000 平方米的
9、场地,建立水泥稳定碎 石拌和厂、混凝土拌和厂、材料堆场、机械堆场、工程临时指挥部等。在 分布的工地上建立临时的加工、拌和场地,具体布置见(施工总平面布置 图) 。 4.2 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设施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置和使用, 并按照省市有关部门规范要求进行调整。拌和厂、施工现场施工用电就近 牵线,费用自行承担。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本公司自行配备 200kw 柴油 发电机 2 台。 4.3 施工用水 本工程生产、生活用水采用在就近管网接入。施工用水就近取用,如非生活水源,在使用前对 水质进行化验确认各种物理、化学指标符合工程上使用后,才可使用,否则,应先进行相应的处理, 使其合格
10、后在使用。 4.4 施工现场管理 为了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有条不絮地组织实施,保持施工现场次序, 施工现场总平面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管理的原则,由项目生产经理负 责,日常工作由工程部、物质部、机械部和综合办公室组织实施,按生活 区和生产区划分成片,同意管理,未经同意不得随意占用。 施工用电设施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设置和使用, 并按照省、市有关部门规范进行调整。 施工用水设施应遵循合理布局,服务生产,尽量节约的原则进行布局 管理。 生活区要搞好环境的美化,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办公室、仓库等应悬 挂统一的标牌。 进入现场的机械、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 意堆放。 施
11、工现场应设置醒目的施工标牌,管理人员一律配证上岗。 制定并执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实施细则,定期检查评比。 5、施工组织管理与施工部署 5.1 施工组织机构 一个坚强有力、灵活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完成工程任务的首要条件。本 标段将列为我公司重点工程,调集精兵强将,选择责任心强,组织指挥能 力强,管理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服务态度良好的各级管理人员组成我 公司武汉市华中师大科技园庙山中路延长线、天寰路北段工程工程项目经 理部,作为本公司对本标段工程的直接管理机构,负责全面履行合同,对 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和生产诸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与 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本
12、标段的施工 任务。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负经理一名,主任工程师一名。项 目经理部设工程部、技术部、质安部、财务部、机械部、物质部、综合办 公室、试验室等部门,组成项目职能管理层。 项目组织机构详见(项目管理机构与职能图) 。 5.2 施工组织安排 根据本标段所处的地理位置。 材料供应情况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 根据工程量的大小,以及结合该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组织安排如下: 5.2.1 作业区段的划分 根据本标段范围与具体工地情况, 我们将本标段划分为三个作业段 (天 寰路整段分为一个作业段, 庙山中路延长线 k0+000-k0+360 为一个作业段, k0+360-k0+736.
13、458 为一个作业段) ,同时施工填筑。主要工作内容:原路 面清表(包括清淤) 、路基土方碾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沥青混凝土 面层施工。管道排水、人行道的施工穿插作业。 5.2.2 施工程序 路基土方工程首先进行碾压范围内清理、植物、垃圾和有机物的清理、 掘除、移走和处置,并对软土进行换填处理,然后进行路基土方施工、碾 压。路基成型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施工。待基层达到设计要求后方 可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整个施工过程尽可能紧密衔接。 5.2.3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本工程工期共 60 个日历天。根据本标段的工作内容,将施工进度安排 如下: (1) 施工准备阶段:主要进行施工场地的三通,
14、在开工前内完成。 (2) 路基清理、碾压在开工后的 3 天内完成,土路基施工在开工后的 14 天内完成。 (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 30 天内完成。 (4) 水泥混凝土面层在 15 天内完成。 (5) 竣工验收。 其他工程(如排水管道施工、人行道施工)等均在主要工序施工过程 中适时插入进行。 具体时间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 。 5.3 劳动力配备 选择素质好,技术熟练的自有职工和劳务分包商组成。土方工程队、 基层工程队、模板工程队、沥青混凝土工程队等分别承担路基土方碾压、 基层铺筑碾压、模板安装、面层沥青混凝土铺筑、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各沿 线设施安装制作等部分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
15、。所有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 为保证工期最高峰计划安排劳动力 200 人。具体劳动力要求见附表“劳动 力安排计划表” 。劳动力进出场及其平衡调配归口由综合办公室管理。 5.4 机械设备选用 对本标段的工程施工,我们将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在加快施工进度, 提高工程质量方面的积极作业,选择相应的施工机械。主要采用的施工机 械有:挖掘机、自卸汽车、沥青混凝土运输车、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 搅拌机、摊铺机、排水机械等。具体要求详见(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 机械计划表) 。 6、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6.1 测量施工方案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测量队在接到永久性坐标点、高程点后,进 行全面复查,复查后
16、报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经审定认可,方可 作为施工测量控制网的依据。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项目经理部将派专人 负责,并上报阶段测量成果,以保证整体工程施工准确完美和正常进行。 6.1.1 测量人员配备 根据对本合同的现场考察,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为了确保合同的施 工质量和施工精度,我们将成立一个测量队,配置二名测量工程师,四名 测量员,测量工若干名,组成一个测量小组,进行检查、校正、复测。 6.2.2 测量仪器的配置 本标段配备一台全站仪、二台经纬仪测量定线,高程测量采用自动安 平水准仪四台,长度度量配备五把长卷尺等。 6.1.3 导线的布置 施工前和业主联系,熟悉资料交接和施工图纸,复核
17、原始数据等。采 用全站仪和测距仪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导线起闭于永久性坐标点。导线点 据工程范围、通视条件均布在开阔地面上,以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个别 平面控制基准点可采用测角交会法,但测角中误差不大于10 秒,三角形 闭合差不大于 30 秒, 交会角在 30-12O之间, 水平角观测不少于 4 个测回, 施工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测距仪测距。在放样时要注意点位对中,仪器整 平,砚标瞄准,进行两次测距,提高放样精度。结构样点放出后,应对放 样点进行控制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自检自查。放样点还原工作的控制采用十 字形控制法,用经纬仪以放样点为中心定出纵横垂线并以适当距离定出控 制点。 导线复测:施工前,采用经
18、检验校正的、满足精度要求的测距仪器对 所交导线点进行复,并和相邻合同段的导线闭合,同时按满足施工要求的 原则,对原有导线点进行加密,保证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 间能互相通视。 6.1.4 路基放样 中线恢复:利用经复测合格的导线点,采用坐标法全面恢复道路中线 及路线主要控制桩,并对路线主要控制桩采用交点法进行固定,恢复中线 时注意与结构物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进行闭合。 施工放样:根据恢复的道路中线,按 10m20m 的间距,对路基横断 面的地面线进行测设,并以此为基础按设计典型横断面绘制出横断面施工 图。路面横坡为 1.5%,结合情况设单面坡或双面坡。 纵断面放样:道路纵断面根据现
19、状地形地物,并结合周边建筑自行确 定。路面应不高于房屋室内高程,不低于排水沟。起止点均应与现状路顺 接。路面纵坡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向,最小纵坡不小于 0.3%。 6.1.5 高程系统测设 高程控制网建立在永久性水准点基础上, 采用自动整平水准仪器施测, 高程点以附合水准路线布设,点位应选在坚硬稳固的石墩或建筑物的突出 部位(可自设混凝土桩为高程基准点) 。高程点应均匀分布在道路两侧,满 足施工放样的要求。水准闭合差不大于5(mm),L 以千米计。高程放样是 依据高程基准点进行的,按其结构施工的程序进行逐步放样,先下后上逐 个阶段进行传递。在传递过程中注意点位之间的相互检查工作,尽量消除 传递过程
20、中的误差,以确保工作质量。完成增密测量控制网点后,及时作 好控制桩点的埋设和保护工作。 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 对所交的水准基点在全路段范围之内进行校核, 其闭合差要求不大于20Lmm(其中 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 km 计) ,并和相 邻合同段水准点进行联测闭合。在水准基点校核无误后,按不大于 200m 的 间距在人工结构物附近高填深挖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增设临 时水准点,并与基点及邻近路段的水准点闭合。同时,在路基施工期间定 期对水准点进行复测。 标桩的保护:对于所有永久性标桩,包括中线桩。转角桩、水准基点。 三角网点,树立易识别的标志认真加以保护。如有永久性标桩发生损坏或 移位,
21、应重新报恢复这些标桩。 6.2 清淤工程 由于本工程标段路基通过地段有少数藕塘、水田,因此首先必须清淤 处理。当道路穿过水田或藕塘时,必须先将水排干,并清除淤泥层直至清 除直到露出老土。清理完成后,应全面进行碾压,使其密实度达到规定要 求。排水过程尽量将水排至附近的湖,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清出的淤泥 除可进行翻晒或重新拌合进行利用外均运至业主指定地点。 6.3 路基土方工程 包含内容:路基挖方、路基填方、软弱地基及软土地基处理、结构物 坑的开挖与回填及有关作业。 6.3.1 清理场地 按设计图纸确定清理现场的范围和界限如下: 道路用地及取土场范围内, 除设计图纸和有关人员指定保护的实物外, 地
22、面以上的所有树木(包括树桩) 、灌木、石块、垃圾、废料等,所有人为 的障碍物都应清除。 路基范围内的所有树墩、树根及其他有机物残渣均应全部清除,并将 坑穴填平夯实。 本工程若有文物清理工作,应在业主协助下同当地文物管理部门联系 并取得批准,按文物管理部门要求进行。 清理场地过程中如发现地下管线和危险物等,应负责现场保护,不使 损伤或丢失,并向有关方面报告。 除挖方区外,树墩坑和清除障碍物所留下的基坑必须用适宜的材料, 分层回填到周围地面标高,并按有关要求予以夯实。 用地及材料场范围以内的所有垃圾和非适用材料等废弃物都应清理与 移运到指定的位置堆放。 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种植土、有机土、草皮等的清除
23、应与土方工程进行 计划相适应。表土应清除到地面以下不小于 20cm 的深度。种植土运到指定 的位置,作取土点的复耕用土。对原有结构物的下部结构应拆除到天然河 床以下 30cm,其在河床外的部分则至少拆除到天然地面以下 50cm。 清理场地后,应将场地修整、铺平,并压实到规定的要求后,报监理 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3.2 临时防护、排水 土方工程正式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临时防护、场地排水工程的实 施计划,该计划应与清理场地、土方工程及其他结构物的施工计划协调一 致。该计划还应包括拟用于便道和借土区、弃土场的冲刷防护及弃土处理。 场地排水应于正式填挖路基前完成。地面
24、积水和地下水排除,可通过 纵、横向排水沟将水引入附近河渠,或低洼处排除。场地排水的排水沟应 尽量与原设计的路基排水系统吻合,边沟底纵坡与路线纵坡坡度不小于 0.3%,坡度准确平整密实,其上下不应有翻松的材料。 临时防护、排水设施在本工程完成后予以清除,恢复至原来的地貌。 6.3.3 土方开挖 路基挖方工作应按照 JTJ03395 有关严格执行。 路基土方开挖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情况以及施工季节、气候等 因素,采用综合机械化施工,禁止采用爆破法施工。土方运距在 50m 内, 直接采用推土机推运;运距在 50m350m 内,采用推土机辅助,挖掘机及 装载机装自卸汽车调运。开挖出的弃土运至指定地
25、点,并作好坡脚加固处 理及排水系统布置等相应的工程。废土不得的弃入或侵占耕地、水渠、河 道、现有道路或损坏建筑物。 本工程开挖出的土方满足回填要求的,首先进行场内土方平衡,用自 卸汽车直接运至需土区附近。对于不能满足回填的土方运至业主指定的弃 土场。 土方地段的路床顶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路床顶面 以下 300mm 的压实度(或路床顶面以下换土超过 300mm 时)不小于 95%。 6.3.4 路基填方 填筑路堤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对放线的宽度作适当的超出(宽 填 50cm60cm) ,以保证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填筑厚度依据碾压机械设 备能力,经试验确定,并按规范要求控制好粒
26、径大小,做到分层填筑,分 层摊铺整平,分层形成路拱,分层碾压密实,分层检测控制,并做到当天 碾压,防止天气变化时,路基表面积水。 在填筑作业开始前至少 7 天,将施工方案、计划、方法和措施,包括 材料和工地压实实验资料和结果,机具设备情况,工程横断面图等资料以 及基底处理情况报批,未经批准,不得进行填筑。填筑采用批准的方法、 程序和机具进行,所有填方作业均应严格符合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线 向、标高和横断面。开工后用路堤填料铺筑试验路段,并将试验结果报监 理工程师审批。以检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机械设备可靠性,并根据试验 路段结果优化施工方案,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改进。试验区的面积不小 于 10
27、50 平方米。试验中要详细纪录各种已定的填筑材料的压实工序、压 实设备类型。材料含水量界限松铺厚度及必须的压实遍数,试验一直要达 到规定的压实度并报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相应的路基层压实工作。路堤 基原状地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改性处理并整平,按在关压实 度要求严格控制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路床表面以下深度 030 厘米 压实度93%;3080 厘米压实度93%;80150 厘米压实度90%。 填方路堤填土碾压之前各压实期间新铺路堤每一层的表面。施工期间 必须始终做好道路的修整和排水工作。 路堤填料按在关规定选用。在本标段内昼利用合乎的要求的挖方土。 在施工时,判定路段是否在利用过湿粘
28、土,勘察过湿粘土料源和置换粉砂 质泥岩块屑源的层厚、储量;采用过湿粘性土粉砂质泥岩块屑层状复 合土夯压(或碾压)填筑路堤技术。如在勘察工作中判定作路堤填料的过 湿粘性土属于含砾过湿粘性土各土层物性指标表中的 I1、II1 层位的含砾 高、低液限粘土,则可采用含砾过湿粘性土掺石灰粉晾晒振动碾 压填筑路堤技术。 用于填筑路堤的各种类型土, 都应按 JTJ05193 所规定的试验项目进 行试验。同时应选择合适路段进行压实试验。 填土作业应分层平台摊铺,每层松铺厚度,应根据压实设备,压实方 法及现场压实试验确定。不同土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且不同土质的层数 应尽量减少,不得将不同土混杂乱填,以免形成滑动
29、面或水囊。 摊铺层厚度应均匀,以保证材料连续、碾压充分各获得规定的压实质 量。 每层填土应超出路基设计宽度 50 至 60 厘米。 碾压前应将土的含水量调整到迫近最佳含水量。并随时进行含水量江 河日下测定。 碾压时,前后两次轮迹须重叠 15 至 20 厘米,并特别注意均匀,确保 在足够余宽以保证最终路堤边缘压实,超出路堤最终边缘线的所有填料应 在路基完工前修整到合乎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及设计施工图要要求。 行压实每层填料时,应进行下列控制:土方应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 铺厚度,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一般最大松铺厚度不得大于 30CM,最小松 铺厚度不得小于 10CM,并用 18T 振动压路机压实。土石
30、混合料回填时,除 应满足石方回填要求外,当石块含量多于 70%时,每层填筑厚度应不大于 50;当石块含量小于 7050%时,每层填筑厚度应不大于 30CM;石块最大 尺寸应小于层厚的 2/3。路床面 30CM 厚度内应铺有适当级配的砂石料,最 大料径不超过 15cm。 在路段横坡陡于 1:5 的坡地上填筑前,先将地面挖成台阶,且台阶宽 度不小于 1m,台阶顶面应做成 24%的反向横坡,然后填土碾压。每层填 筑厚度必须与压实设备、压实方法相配套,选取最佳压厚度,且任何靠压 实设备无法压碎的硬质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破碎,使其每块的任一尺寸不压 实厚度的 1/4。粒经要分布均匀,以达到压实度。据实验,确
31、定压实遍数, 对于压路机无法压到的地方,选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压实;每层压实后的厚 度不宜大于 200MM。 6.4 排水管道工程 是否增设排水设施,可视实际情况现场商定 施工前应调查其路面排水系统,若无排水出路则应先解决排水的施工 问题再进行路面施工。 。 临时防护、排水设施在本工程完成后予以清除,恢复至原来的地貌。 6.4.1 做法要求 所有排水设施的位置、标高、形式、尺寸和纵坡均应符合图纸要求或 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并参照有关规范规定设置。 基坑和沟槽的开挖与回填:基坑和沟槽的开挖、支撑、排水及回填应 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基坑开挖后,基底地质、水文等与图纸所示不符时, 根据实地钻(挖)探及土的
32、试验资料,提出地基处理方案或加固措施,报 监理工程师批准。基础底面应夯压密实,地基强度应符合图纸或监理工程 师的要求。回填:实验合格后,方能进入土方回填工序。回填排水管侧两 边土时应对称进行,每层虚铺不大于 30cm,采用小型机械如蛙式打夯机夯 实。回填土密实度不小于设计要求。每层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要求检测密 实度。 挖好的排水设施,在铺砌之前应先进行整修,以使沟底与沟壁坚实平 顺,在铺砌作业完成后,其周围地面应整平压实。 交通限制:施工车辆不得在未完工构造物上行驶。 6.4.2 管道施工 预制管安装:每节管道的整个长度应紧贴已铺好的基座,所有涵管应 按正确的线向和坡度仔细铺设;管涵应建成为具
33、有足够的预拱度,考虑满 载时的沉降; 接缝: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 10mm,并应用沥青等具有弹性的不透水 材料填塞接缝的内外侧。 回填:经过检验证实管涵安装接缝合格后,在监理工程师满意时,方 可以进行回填作业(实验合格后,方能进入土方回填工序。回填排水管侧 两边土时应对称进行,每层虚铺不大于 30cm,采用小型机械如蛙式打夯机 夯实。回填土密实度不小于设计要求。每层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要求取样 检测密压实度) 。在夯实作业时不得破坏涵管、接缝,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回 填标准。 本工程排水管采用 120 0混凝土基础+10cm 厚碎石垫层,垫层施工前应 将基层整平、压实。施工十应控制好垫层的厚度、宽度
34、及标高。混凝土浇 筑时应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采取养护措施,确 保其强度增长。排水管道沟槽基坑验槽合格后,立即进行碎石垫层及混凝 土基础施工。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下管。下管前管口 20cm 凿毛,混凝 土管安装就位后用干净石子卡牢,及时浇灌混凝土管座;浇灌前一半混凝 土基础应凿毛,并冲洗干净,用组合钢模作侧模,内模打钢钎固定,外侧 打撑钉牢;混凝土浇灌从管座两侧同时进行,混凝土基础与管座接触的三 角部位应先行浇捣密实。排水管道接口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排 水管道抹带接口前,将管口及管道覆盖到的管外壁洗刷干净,抹素水泥浆 一道,然后分两次抹灰;第一次约为 1/3 厚,
35、并压实与管壁粘接牢固,表 面划线槽;待底浆晾干有皮后,将两片钢丝网包挤入砂浆皮中,用扎丝帮 牢,同时把所有网头塞入网中,保持表面平整,开始抹第二道砂浆,初凝 后赶光压实。管带抹好后 4-6 小时拆模,用湿麻袋覆盖养护,排水管径较 大可进入的管道,管内接头需抹灰。 管道安装完毕后,按规范要求进行闭水试验,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 行土方工程施工。 6.4.3 检查井的施工 检查井砌筑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内外粉刷,井内抹光,并做 好流槽。 砂浆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 6.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本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分别为 12.5cm、12.5cm、15cm(上基层 6% 水泥稳定碎石
36、12.5cm;下基层 6%水泥稳定碎石 12.5cm;底基层 5%水泥稳 定碎石 15cm) 。一次摊铺成型。 工艺流程:测量放样路床加压检整、消解水泥配料机械厂拌机 械运输至现场挂线摊铺碾压跟踪检测封闭养生验收。 1.采用机械厂拌、机械摊铺、碾压的办法施工,做到随拌随运一次成 形。施工配合比计量要准确,水分要适度,拌和要均匀,碾压要及时。在 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率,以便随时调整,接近最佳含 水量。 2.做好排水,防雨工作,保护路床、灰、料不被雨水淋湿。在碾压过 程中,先稳压再碾压,先轻压后重压,先路边后路中,循序渐进,保证轮 迹的重叠尺寸。待轻压过后,测量要跟踪检测,填平补齐
37、,再行重压六至 七遍后,试验要跟踪检查,确保压实度达到标准。洒水养护。 3.工序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保养七天以后,按有关规范规定自 检。同时进行强度、弯沉测定,报经监理抽检合格后再进行沥青混凝土路 面的施工。 6.5.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分别为:上基层 6%水泥稳定碎石 12.5cm;下基层 6%水泥稳定碎石 12.5cm;底基层 5%水泥稳定碎石 15cm。水泥含量为 5%和 6%,一次摊铺成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应具有一定级配,碎石系机械 轧制而成,集料最大粒径不超过 40cm。施工前做好配合比(参照公路路 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试验合格后,按配合比进行
38、搅拌,水泥采用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初凝时间较长(宜在 6 小时以上)的水泥。施工参照 规范进行,混合料采用搅拌机厂拌,拌制时将重量比换算成容重比。严格 按照事前试验成功的配比配料,因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安排在秋季施 工,应特别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的控制,含水量一般以运至现场摊铺时, 用燃烧法现场检测。混合料用 5t 自卸汽车运至现场。 虚铺系数(以以往经验拟订,待试验路段铺设完毕后重新归纳拟订, 指导以下工程正确施工) ,摊料长度以日进度的需要整型后立即用 18t-25t 压路机(振动式)进行辗压,由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碾压时 后轮应重叠 1/2 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
39、压实路面全宽 时即为一遍终了时表面应平整,并且具有要求的纵、横坡,碾压一直进 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 68 遍,使表面无明显轮迹,路面的 两侧多压 23 遍。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不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 急刹车。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每一段铺筑后留 58m 不碾压。第二 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铺筑整平后进行碾压。避免纵 向接缝,如必须分两幅铺筑时,相邻的两幅边部应搭接 30cm,整平后一起 碾压密实。并要求试验人员跟踪检测,在规范规定的检测标准下检测压实 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不小于 98%。如不能达到要求应及时返工。 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40、成型后,即用麻袋覆盖、湿水养护。养生期计划为 7 天。养生期内严禁车辆上路行驶。 在每层施工完毕后,要进行钻心取样,按照(JTJ034-2000)与试验规 范检测基层的 7 天无侧限抗压,不要求不底于 3mpa。 6.6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沥青混凝土面层 本标段上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I 厚 2.5cm;中面层中粒式沥青 混凝土 AC-20II 厚 4.5cm; 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30II 厚 6cm。 6.6.1 原材料 粗集料包含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矿渣等。粗集料的粒径规格 应符合图纸要求。 按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93) 规定的方
41、法试验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不低于 4 级。否则,应掺和外掺 剂。 细集料应干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并有 适当级配。 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制的矿 粉,不应含有泥土杂质和团粒,要求干燥,洁净。 沥青材料本工程采用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 AH-70。 以上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原材料运到现场都应有制造证明和出厂试验报 告,并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等。在施工开始前 28 天将拟用 的原材料样品和上述证明及试验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合格后 才使用, 以后进场的每批都应重新进行取样试验。 取样和试验均应符合 公 路工程沥青及沥青
42、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93)的规定。 6.6.2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 94) 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进行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检验应按公路沥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94) 在 28 天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用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结合料用量 及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各项技术 指标的书面详细说明。提交的目标配合比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前,不得进 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在沥青混合料未被批准之前,不得进行下一步工序。 6.6.3
43、 沥青混凝土施工 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 沥青混合料采用厂拌法(本标段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粗细集料应分 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每个料源的材料应进行 抽样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拌合时,每种规格的原材料都必须按批 准的配合比准确计量。沥青的加热温度,矿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的 出厂温度,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范 (JTJ03294)的要求。所有过度加热的混合料应废除。拌合后的混合 料必须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离析和结团现象。运输设备采用有金属底板 的自卸斗车运输混合料,车槽内在未装料前应保持洁净,不得沾有杂物。 运输车辆应备有覆盖设备,车槽
44、四角应密封坚固。已经离析或结成四块或 在运料车辆卸料时滞留于车上的混合料,以及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水 淋湿的混合料都应废弃。运至现场的混合料应在当天或当班完成。 沥青混合料摊铺 沥青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在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基层上,方 可铺筑沥青混合料,摊铺必须均匀,缓慢,连续不断的进行。采用两台或 两台以上的摊铺机组成梯队联合摊铺,两台摊铺机前后的距离,一般为 10 30m。前后两台摊铺机轨道重叠 50 至 100mm。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 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94)摊铺机应以均匀的速度 行驶,摊铺速度根据拌合能力,摊铺厚度,宽度及连续摊铺长度而定。摊 铺过程
45、中要随时检查其宽度,厚度平整度,路拱及温度。对不合格之处应 及时进行调整。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压实作业。压实分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 段,每个阶段的碾压速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 94)的要求。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或冷却的路段上转向,制动或停 留。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料或其他杂质在压路机操作或停放时落 在路面上。在沿着缘石或压路机压不到的其他地方应采用振动夯板把混合 料压实。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不小于 95%。 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气候条件 沥青混合料摊铺应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气温在低于摄氏 10 度时应停 止摊铺,如必须摊铺时应采取措施,并经监
46、理工程师同意方可继续摊铺。 未经压实就被雨淋湿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取样和试验 沥青混合料应按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93) 的方法取样以测定矿料级配,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的试样,每台拌合机 应在每天进行 12 次取样,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93)标准方法进行检验。 压实的沥青路面应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J05995)要 求的方法钻孔取样,或用核子密度仪测定压实度。 所有试验结果均应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7、质量管理体系 在本标段施工中,我们将全面执行 GB/T190021994质量体系生 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47、标准,以质量为中心,保进度、增效益, 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计划,严格按国家现行施工 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组织合理的施工程序, 具体按“质量程序控制图” (见附图表)进行操作,确保本工程达到合 同目标。 建立由负责工程质量的项目经理为组长,质安部主任为副组长,工程 质量智能部门的有关人员及各专业作业对、各工序专、兼职质检员为成员 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施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统一领导,对施工的全过程 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项目经理及总工程师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宏观控制与管理,并 设专职质量员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建立质量经理、质量管理职能部门, 专门作业队质检员及班组兼职质检员
48、组成的四级质量管理网络,负责对施 工部分的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 建立逐级责任制,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小 组活动,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 质量”的原则,实行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用严格的约束机制和奖优罚劣 的竞争机制来完善和强化质量管理工作。 7.2 质量保证体系 为保证本标段内的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附图表。 为使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内的内容得以贯彻实施,我们采取如下组 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制定各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7.2.1 组织措施 (1)认真作好
49、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及培训工作,特别是计划在施工中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培训。 (2)严格按设计图纸、国家现行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招标文件的技 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组织施工,实行质量监督人员的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3)严格技术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实行工艺卡和技术交底制度。密 切与业主、监理单位、设计院及质检站配合,认真接受监督检查,共同抓 好现场质量技术管理工作。 (4)认真把好材料关,做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进场检验,所有进场材 料、成品及半成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规定取样复检,合格后方可用 于工地上。 (5)贯彻以自检为基础的自检、互检、专职检的“三检制” ,并认真 填写“三检制”的检查记录,层层把关,及时搞好质量等级的评定和质量 验收工作,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公布专业作业队已完工的工程质量情况, 奖优罚劣。 (6)加强技术管理,测量控制做到轴线、标高控制准确,组织专业测 量小组用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等对构筑物的定位轴线、标高和预埋物 件的位置等进行施测,将测量结果报送总工程师,最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签 字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施工中严格执行隐蔽检查制,所有隐蔽工程必须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