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恩格斯的思想及其理论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 、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后来继承者的思想,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二、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1)1841年1848年,马克思主义形成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1844、1145、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91846年夏)哲学的贫困( 1 8 4 7 年 )
2、共 产 党 宣 言 ( 1 8 4 8 ) 马克思的精神马克思的精神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会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第三讲第三讲 实践唯物主义天才实践唯物主义天才萌芽的纲领性文件:萌芽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 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所
4、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费尔巴哈(18041872年)出生于次胡特一个法学教授之家,1828年在柏林大学毕业,曾任教于埃尔兰根大学,因宣传无神论,遭受迫害,隐居乡间,从事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基督教的本质、哲学改革的预拟提纲、未来哲学原理等。在他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政治上,他反对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870年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
5、是唯心主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不洁”的、实践活动中“我完全以自私的态度对待事物”。 费尔巴哈:在自由知性之光中,对象象金刚石一样发出异样耀目的光辉,象水晶一样的清澈透明。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
6、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後,对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从理论上进行批判,并在实践中加以变革。”“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
7、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於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1.贸易自由化。 2.生产国际化。 3.金融全球化。 4.科技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
9、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他们把这种压迫想象为所谓宇宙精神等等的圈套),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种情况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中当然也是经验事实。” 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二、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命脉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三、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会日益尖锐。第六讲第六讲 近代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近代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主义哲学变革:路德维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费
10、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的终结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论一书是恩格斯写于1886年的。恩格斯讲到,这本书的写作是为了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多年的愿望,即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早在19世纪40年代,他们就打算系统阐述这个问题。在此后的40年中,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都没能有机会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因此,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论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实现了马克思和他本人多年的愿望。
11、此外,恩格斯撰写此书也是当时思想斗争的需要。19世纪7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西欧社会广泛传播,在工人阶级中产生广泛影响;但也遭受到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误解和攻击,他们企图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尔主义错误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在当时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 1、黑格尔哲学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哲学哲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黑格尔哲学尔哲学的阶级实质和两重性。 德国德国的资产阶级总体上说具有两面性,既向往革命又害怕革命,集中体现为黑格尔哲学尔哲学的两重性,既要表达革命愿望,又不敢直言革命,而是在晦涩的言辞中隐藏着革命的激情。 无论在当时的普鲁士王国还是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没有理
12、解黑格尔尔的哲学哲学。在当时真正理解黑格尔哲学尔哲学实质的人并不多,只有德国德国诗人海涅除外。 恩格斯对黑格尔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命题的剖析是: 现实不同于现存。现实并不是事物固有的属性。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不合理的,都是要灭亡的,亦即,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是要灭亡的。恩格斯发现了黑格尔哲学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黑格尔哲学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为此恩格斯提出了“两个不可能”: 人的认识不可能最终完成,人类社会也不可能停滞不前。在唯物辩
13、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具有暂时性,根本不存在最终的、绝对的和神圣的东西。因此,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应,事物的辩证法决定认识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唯物辩证法主张,静止和稳定是相对的,运动和变化以及发展是绝对的。 2、黑格尔哲学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恩格斯指出,正是由于黑格尔哲学尔哲学体系的唯心主义性质,使它的哲学哲学带有极大的保守性。黑格尔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事物的本质,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精神是能动的。它的运动从纯概念开始,然后“外化”为自然界,最后又回到绝对观念自身。黑格尔哲学尔哲学作为绝对观念的体现,完成了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并被宣布为绝对真理。一
14、切认识在它哪里都结束了。可见黑格尔尔的哲学哲学体系是封闭的。 而按照他的辩证法,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认识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样一来,同它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法是矛盾的;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由于唯心主义的体系,黑格尔尔不可能把辩证法贯彻到底。但是,尽管由于黑格尔哲学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使得包括黑格尔哲学尔哲学在内的以往全部哲学哲学解体了,但是,黑格尔哲学尔哲学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人类认识的矛盾。 “总之,哲学哲学在黑格尔尔那里完成了,一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方式概括了哲学哲学的全部发展(建造了哲学哲学的迷宫);另一方面,因为他给我
15、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但是,尽管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尔哲学,但并没有真正战胜黑格尔哲学尔哲学,他对黑格尔哲学尔哲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抛弃了黑格尔尔的辩证法思想。对待黑格尔哲尔哲学学的正确态度是扬弃它,克服它的唯心主义,拯救出它的辩证法,而这个任务是由完成的。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了哲学的两大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
16、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包括彻底的唯心主义。在黑格尔看来,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是不言而喻的。 “思维能够认识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这是十分明显的。”为此,恩格斯批判了不可知论,重点是休谟和康德。 休谟是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他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人的认识不能超越出感觉经验。在他看来,感觉经验以外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认识的,甚至我们不可能知道感觉以外的东西是否存在。从而彻底否认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3、黑格尔哲学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出现 恩格斯指出,伴随着黑格尔哲学尔哲学的解体,分裂出
17、来了老年黑格尔尔派和青年黑格尔尔派。在青年黑格尔尔内部,产生了与唯心主义对立的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费尔费尔巴哈哲学巴哈哲学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主张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在康德看来,思维和存在没有统一性。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是深刻的,在黑格尔看来,思维和存在是完全能够统一的,不过在黑格尔那里,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费尔巴哈承认思维和存在有统一性,但他认为思维对存在的认识是直观的反映。 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
18、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试验和工业。”只要我们通过实践活动把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制造出来,就证明我们认识到了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批判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也是实现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 2、揭露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来解释一切现象。 形而上学性,即不是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
19、程。 唯心史观,即历史领域中的非历史观点,把人类社会看作是偶然事件的堆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批判施达克的错误 施达克(18581926) Carl Nikolaus Starcke 丹麦哲学家,社会学家。出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88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88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6192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哲学教授。 在原始家族一书中,施达克歪曲事实材料,企图证明本身体现着私有制、奴隶制和一夫一妻制原则的父权制家庭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他提出原始社会存在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农业母系道路和畜牧业父系道路,以此反对摩尔根等人关于原始社会史的进步观点。在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中,施
20、达克通过对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述评,表明他十分重视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但是他把唯物主义归结为当时的偏见,即追求各种粗俗物欲活动的龌龊行为,把唯心主义看成是对道德理想,即社会理想的信仰,这不仅反映他的观点是十分混乱的而且对唯心主义做了不可饶恕的让步。他承认政治对费尔巴哈是一个未知的地带,同时又热烈赞赏费尔巴哈所宣传的基本原则,即对己合理的自我节制和对人以爱。 施达克认为,只要有精神追求,相信人类进步,就是唯心主义;而追求物质享受,大吃大喝,就是唯物主义。 恩格斯指出,施达克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具有追求理想和意图的人就是唯心主义者,“那么任何一个发育稍稍
21、正常的人都是天生的唯心主义者了,怎么还会有唯物主义者呢?”可见,划分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能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回答,而不能另立标准,否则,就会造成极端的混乱。 1、费尔巴哈用宗教解释历史,以为历史的变化是以宗教为根据的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的发展中确实伴随着宗教的演变,但是,我们不能用宗教说明历史,而只能用历史说明宗教。宗教的变迁只有在历史的发展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2、费尔巴哈主张,追求幸福的欲望是生来具有的,人们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平等的 “他(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本人除了矫揉造作的爱的宗教和贫乏无力的道德以外,拿不出什么积极的东西”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
22、恶所起的历史作用。历史对他来说是一个不愉快的可怕的领域。”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道德原则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道德原则都是历史的产物,抽象的道德原则是根本行不通的。尽管对幸福的理解是相对的,但是,对幸福的追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否则,追求幸福就是一句空话。 3、恩格斯指出,只有考察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才能够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费尔巴哈没有、也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费尔巴哈没有走的一步,必定会有人走的。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定会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这个超出费尔巴哈并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的,即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是由马
23、克思完成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哲学 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马克思返回到唯物主义,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承认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性,但他又认为,概念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从而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颠倒过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样,黑格尔哲学的革命的方面就恢复了,唯心主义的装饰也被克服了。 所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之中。恩格斯对此强调指出,我们不仅在口头上承认辩证法,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贯彻辩证法。恩格斯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18世纪自然科学处在
24、对自然现象的分门别类的研究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19世纪自然科学处在开始对自然现象的综合性予以研究的阶段,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唯物辩证法诞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2、恩格斯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则是人的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无数个别的愿望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因此,历史绝不是按照个别人的意志,而是按照许多人的意志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的方向发展,这个合力就是历史的规律。关键是我们如何发现这些规律?恩格斯指出,第一要研究人的思想背后的物质动因。 第二要研究大多数人的思想动机和动因,要研究人
25、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此外,恩格斯还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通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恩格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意义。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把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结合起来。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以往一切哲学的终结和崭新哲学的开始,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的革命变革,开辟了哲学发展的新道路。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预示了西方现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全面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